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国别与地区经济教学课件ppt作者黄梅波12-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ppt

    • 资源ID:10110973       资源大小:715.50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别与地区经济教学课件ppt作者黄梅波12-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ppt

    1、第十二章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学习目标,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1978年开始的经济改革的大致经过和具体内容,以及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中国经济改革模式的具体内涵,以及这种渐进式改革的优点和缺点。;中国经济未来的大致走向和中国政府应该采取的政策。,本章内容,第一节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19491978年)二、市场导向的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现在)第二节 中国经济改革模式的评价及经济前景 一、中国经济改革模式的评价 二、中国经济前景及政策建议,第一节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一、传统

    2、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19491978年)(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概述 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以下特征:经济活动的决策权高度集中,而且几乎所有决策权都集中在中央一级;经济计划采取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形式的指令性经济,各级政府管理机构与各经济主体之间进行垂直联系,信息的传导是纵向的;按实物量单位进行经济计算和编制计划,实行实物管理,在整个经济活动中货币处于被动地位;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和市场被看成是对立的,即使是在改良以后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活动也被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计划经济体制的优点在于:迅速动员和集中全国资源,保证重点项目的建设和满足国防需要;在短期内迅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集中发展基础工业,

    3、特别是重工业,改变生产力布局。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在于: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政企不分,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经济缺乏活力和效率;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影响人们劳动的积极性。,(二)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1国民经济的恢复阶段(19491952年)这一阶段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大改善。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优先发展重工业,集中力量进行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为了保证有限的资金和物质实现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目标,开始用计划配置的方法代替

    4、市场配置的职能,并且开始在城市推行私有企业国有化,在农村推行集体化。,3“大跃进”及随后的调整阶段(19581965年)受到“一五”计划巨大成功的鼓舞,中共中央的指导思想开始出现脱离实际的情况,1957年下半年开始采取高速度的赶超战略和工农业并举的全面增长战略,抛弃科学合理的“二五”计划,实行“大跃进”。4文化大革命及随后的徘徊阶段(19661978年)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又重蹈了“大跃进”的覆辙,经济工作实行“政治挂帅”,以经济新“跃进”为战略,停产闹革命,盲目的搞“三线建设”,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经济徘徊时期(19761977年),其发展战略称为“洋跃进”。这一

    5、时期的指导思想仍旧是“左”倾指导思想,仍旧实行“大跃进”的经济发展模式。,(三)国民经济发展的成就,1成功开始了现代经济起飞和增长之路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发展阶段中关于经济起飞的标准,中国经济起飞的时刻是新中国建立并使国民经济得以恢复的1952年。从1952年到1979年,中国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8.6,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6.7,表12-1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单位:,资料来源: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年,第46页,2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 中国选择工业化的基本方针是:以政府主导和计划管理为体制条件,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对工

    6、农业产品实行剪刀差以获得工业化所需的资金积累,致力于建立独立的工业生产体系。,表12-2 中国工业化率(19491978年),资料来源: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年,第4、10页,3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巨大改善,表12-3 农业生产总量的增长(19521978年),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4年),4摆脱了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边缘化地位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被边缘化的趋势得到遏制。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仅占2.3,整个工业潜力仅占英国1900年水平的70,但是到1980年,中国的钢产量已达到3700万吨,远远超过英国和法

    7、国的产量。,(四)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经济波动频繁图12-1 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波动(19521978年),资料来源: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年,第12页,2经济增长质量低,1957年到1978年,中国经济片面追求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实行粗放式扩大再生产,忽略了对经济效率的追求。这段时间,中国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比平均为1.40倍,特别是工业部门的投入产出比大部分年份都是在1.8倍以上,有时甚至达到2倍以上,整体国民经济的增长效率很低。,图12-2 中国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比(19571978年),资料来源: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绩效(19571978)基于投

    8、入产出效益比较的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1):121128.,3产业结构失衡 为了尽快建立工业体系,中国一开始就实行了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的产业结构政策,特别从1958年起,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更是将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的产业结构政策发展到极端。从1952年到1978年基建投资中,重工业平均占据47.1,农业占据11.18,轻工业只占5.6。由于在工业领域中实行“以钢为纲”,在农业领域实行“以粮食为纲”,结果导致重工业过重,农业结构单一,第三产业全面萎缩的畸形产业结构,三大产业之间呈现出第一产业发展停滞,第三产业逐渐萎缩,第二产业过度发展的现象。,4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表

    9、12-4 经济增长速度与居民增长速度的比较(19521978年),资料来源: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年,第50页,二、市场导向的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现在),(一)中国经济改革历程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时期(19781991年)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4年,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改革的突破口是农村,农村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阶段是从1984年到1991年,指导思想是“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时

    10、期(19922001年),这个时期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突破口,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为主线。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承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我国加入WTO,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时期(20022008年),为了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实施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为了促进资本市场

    11、的发展,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及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为了发展非公制经济,我国将保护私有财产入宪;高度关注“三农”问题,从 2004年到2008年,连续颁布了 5个“中央一号”文件,废止农业税,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二)中国经济改革内容,1通过发展非公经济突破所有制局限原有国有制、集体所有制等的具体实现形式改革。在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改革,取代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在城市对国有工商企业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扩权让利开始进展到最近几年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改革,即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提高其在经济中的

    12、份额,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2通过建立市场机制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市场体系发育,包括产品(及服务)市场发育和要素市场发育等,使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政府职能转变与调控体系发育,即建立发展市场经济要求的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计划体制、投资体制、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等,并进行相应的机构改革。,3通过对外开放推动国内改革,融入全球经济,1979年开始,中国在进行国内市场取向改革的同时,全面实行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这意味着国内市场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经济活动要遵循国际惯例,由于国际协议和国际惯例具有强约束性,在经济活动中优于国内的规则,因而

    13、对外开放能够强有力地促进并规范国内市场取向改革。加入 WTO后,中国充分利用“入世”,借用“入世承诺”这个外部压力,在一步步地履行开放承诺的同时,大力推动自身改革,健全各项法律法规、精简机构、加快投资融资体制改革等等。,(三)国民经济发展的成就,1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图12-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增长率(19782008年),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表12-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次产业总值(19782008年),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图1

    14、2-4 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19782008年),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国有企业竞争力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强劲发展,30年的国企改革,经历了国营企业的制度改进、制度创新、制度完善三个时期,使国有经济更多地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布局结构进一步改善,竞争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远远超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并且在促进就业、增加国家税收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4经济开放度不断提高,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政府在着手进行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启动了

    15、对外开放。通过改革外贸体制、降低关税、制定和建立有利于鼓励出口的制度和政策,并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等一系列措施,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在积极进行对外贸易的同时,中国还实行各种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1992年到1999年,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连续排名世界前三,2002年和2003年更是排名第一。,图12-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年货物进出口额(19782008年),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表12-6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19782008年),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16、展统计公报。,5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中国广袤的农村地区分布2.5亿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极端贫困人口,占当时农村总人口的30.7%。2005年,农村居民贫困线标准调整为638元,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36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5%。按2008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2008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4007万人。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中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7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91元。而到2008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5781元,是1980年的33倍;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元,是1980年的52倍。,图12-6 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1

    17、9782008年),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四)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国内消费不足,外贸依存度太高 表12-7 我国储蓄、投资、消费情况和外贸依存度(20022007年),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http:/,2产业结构需进一步升级,表12-8 不同国家和地区GDP构成(2007年),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3农村发展严重滞后,“三农”问题严重,图12-7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042008年),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发展大大落

    18、后于东部沿海,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秉承“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原则,所以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拥有各种有利因素,在改革开放中发展非常迅速。在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中,东部地区占55.3,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占18.9、17.4、和8.5,远远落后于东部。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2007年东部地区为11414.5元,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7739元、7168元、7905.5元。,5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创新能力不足,在全球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只有20多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国有大型垄断企业,如中石油、中国移动等,私营企业几乎没有。在全球最具价值品牌中,中国的民族品牌

    19、也极少上榜。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6中国自主创新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企业收入70来源于现有传统产品及服务,20来源于对现有产品及服务的延伸或改善,只有10来源于创新。,6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经济能耗过高,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目前,中国的GDP单位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10倍,污染是发达国家的30倍。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持续张力下,中国已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遭受过酸雨的袭击,七大河流中一半的水资源是完全没用的,四分之一的居民没有纯净的饮用水,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其中近70%来自煤炭的燃烧。2006年,中国消耗

    20、了大约24亿吨煤,比美国、印度和俄罗斯的总和还要多。,第二节 中国经济改革模式的评价及经济前景,一、中国经济改革模式的评价(一)中国经济改革模式的特点 在改革开放路径上,采取了从下到上、先易后难的路径 在改革开放顺序上,采取了先生产后流通、先经济后社会政治其他领域,开放采取了先东部沿海后沿江沿边和中西部地区的策略在改革开放进程上,采取了先点后面推广的方式在改革开放的利益分享结构上,采取了先改革增量,然后以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的激励办法,(二)中国经济改革模式的优点,可以避免大的社会动荡,降低改革成本 内在逻辑上的有序性和不可逆性 使“分两步跨越同一条鸿沟”成为现实,(三)中国经济改革模式的缺点

    21、,改革理论上的不充分容易导致实践上的盲目既得利益集团容易使改革误入歧途渐进式改革导致劳动和资本等结构性矛盾长期积累非平衡推进易衰竭改革动力,二、中国经济前景及政策建议,立足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城乡和地区协调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正确对待全球化,本章小结,中国在1949年以后,经济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一是1949年至1978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二是1978年开始的经济改革时期。中国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就与中国经济改革所采取的改革模式是密不可分的,与“华盛顿共识”指导下的“休克疗法”不同,中国选择了渐进式改革,这一改革模式很好的契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极大地释放了中国经济的能量。渐进式改革的优点有:可以避免大的社会动荡,降低改革成本;内在逻辑上的有序性和不可逆性;使“分两步跨越同一条鸿沟”成为现实。渐进式改革的缺点有:改革理论上的不充分容易导致实践上的盲目;既得利益集团的做大容易使改革误入歧途;渐进式改革导致劳动和资本等结构性矛盾长期积累;非平衡推进易衰竭改革动力。,


    注意事项

    本文(国别与地区经济教学课件ppt作者黄梅波12-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ppt)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