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与反思.docx

    • 资源ID:10252253       资源大小:74.07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与反思.docx

    1、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与反思10端午粽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端午粽是一篇童年散文,选自屠再华的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以儿童的口吻,围绕端午节吃粽子,介绍了粽子的做法、原料、样子和味道,以及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等,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热爱。本课语言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在学习这类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节奏和韵味,语言表达时可以模仿运用此类词语。长句子的学习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集中表现在第2、3自然段,教学过程中重点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

    2、好长句子的方法。教学目标1会认“端、粽”等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会写“午、节”等生字。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裏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短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次要求掌握的生字,在字音字形上要重点考虑。字音方面,要注意“粽、总”是平舌音,“端、间、分、念”是前鼻音,“肉”是

    3、翘舌音,同时还要注意声母r的发音。在字形方面,本课多以合体字为主,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帮助记忆。比如认识“端、棕”这两个新字就可以结合新认识的两个偏旁;“节、总、据、分”这几个字,可以引导学生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在讲解“米、豆、肉、带”几个字的时候,可以用联系生活实际(实物展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记忆。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注意“午、真、豆、节”中的“长横”写平、写舒展;“豆、真”不宜过长,整个字写得紧凑;其他上下结构的字提醒学生注意上下比例和横向宽窄,使整个字浑然一体。2朗读指导朗读这篇课文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是“一”的变调,本篇课文出现频率较高。二是出现了一些重要短语如“青青的箬竹叶、白白

    4、的糯米、红红的枣”,可以采用拆分法,分部呈现。本文最重要的是读好长句子,此节较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内容分解,明白句子表达的意思,再利用各种方法练读、巩固。3理解运用文章脉络清晰,先写了外婆端午节包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然后介绍粽子的色、香、味、样子,最后点明吃粽子的由来,行文流畅。文章用词丰富,如“美滋滋、又又甜、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一些生动的好词,在语言表达的时候注意条理性,把要说的事和物说清楚、讲具体。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视频。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端、粽”等生字,会认米字旁和立字旁,会写“午、节”等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

    5、课文。3了解相关重点词汇教学过程板块一猜图谈话,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传统节日活动或习俗,学生猜测节日,继而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最熟悉的节日和习俗,从而引入本课题。一些传节日的习俗:清明节踏青、郊游、扫墓。中秋节:吃月饼、赏月。重阳节:登高、敬老。春节:贴窗花、贴春联、吃饺子。元宵节:赏花灯、吃元宵。2播放短视频或者图片,师生共同欣赏、感受端午节的气氛。3引导学生说说端午节的时间、习俗、吃粽子的由来,说说人们在端午节的时候都会做什么。教师补充并进行课题板书。粽子的历: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屈原是爱国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

    6、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殉国了。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纪念屈原,同时也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遗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它们吃掉呢?”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板块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和自己

    7、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忙纠正读音。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注意学生易读错的部分。2人人都是小老师。鼓励学生认领一个自己最熟悉的生字,负责教会大家,并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3教师根据以上情况查漏补缺,纠正学生自读读错的生字;补充学生们没有归纳到的识字方法;教读大家都不认识的生字词语,并利用联系生活实际、展示图片、动作表演、拆部分等方法加强学生记忆。4争做读词王。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出示词语,学生限时抢答,词汇量和正确率高者为胜。端午节粽子总会糯米中间十分红豆鲜肉带回去知识据说纪念5再次齐读课文,强调注意文中生字读音。板块三再读课文,指导书写1再读课文,读通、读顺。教师跟着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8、感受。然后鼓励学生分组合作,逐段朗读。2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注意指导长句子的停顿。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3给偏旁找朋友。学习立字旁和米字旁,学生回忆学过的字词,找一找同类偏旁的字,可以小组比赛。立字旁:端、站、产、童、飒、竟、竞、章、竭、竣米字旁:粽、粮、粗、粉、料、糖、糕、精、粒、糙4指导写字,练习书写。利用多种方法讲解生字。比如,(1)学习“豆、叶、米”等字时,可以出示箬竹叶的图片、各种豆子和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巩固记忆;(2)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比如“真”整个字紧凑,中间三横结束才封口;(3)运用

    9、反义词理解字义,比如“合”的反义词是“分”,上面的两笔是没有连在一起的,下面是“刀”。“午”第三笔横要长些,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节”上窄下宽,最后一笔悬针竖要直。“叶”的“口”小且偏上,“十”的横略向右上倾斜。“米”点、撇对称,竖在竖中线上,捺舒展。“真”各横之间的距离均匀,下面一横最长。“分”上部“八”的撇捺舒展,“刀”的横折钩向内收。“豆”中间“口”扁平,封口横写在横中线上。5练一练。学生自主练习生字,注意姿势,教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查漏补缺做提醒。6文中有的字不止一个读音,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找找文中的多音字。分间剥填一填:这段时间()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我分()外思念他们,真希望我们一家

    10、人能永远不分()开。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糯米、裹着”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页、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短语。2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课文,游戏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主要内容,在设置小游戏巩固知识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对新一节小课堂的兴趣。(教师在箱子里放入精美卡片,卡片背面写有本课的生字、词语。以小组为单位读字词,看哪个小组读得又多又准确。小组派代表上去抽卡片,小组内其他成员读,限定时间内,正确率高者获胜,获胜小组可以获得相应卡

    11、片)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端午节2端午为什么吃粽子?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齐声朗读课文。板块二诵读课文,品味内涵1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讨论交流,试着找找上一个问题的答案。(2)引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一下粽子的外形特点。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3)学生回答后,老师查漏补缺,帮忙总结。(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2重点词语讲解,巩固内容。(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粽子是用()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糯米,中间有一颗()枣。(2)比较朗读,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体会叠词的妙用。粽子是用青

    12、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3)引导学生积累叠词和“又又”类型的词,并试着用这些词写句子。词语:润润的金灿灿毛茸茸暖乎乎黑漆漆胖乎乎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干干净净许许多多白白胖胖叽叽喳喳又大又圆又香又甜又细又长又说又笑又香又脆又快又好句子:弟弟胖乎乎的小手暖乎乎的。明明值日的时候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外婆包的粽子又香又黏。3读好长句子。(1)带领学生积累短语。(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2)学生朗读词语,并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3)教师引导学生品味第2自然段。(ABB式的重叠词体现出粽子的

    13、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相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粽子香甜的味道。4学生分组轮流朗读后面两段,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找到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样以及端午吃粽子的由来。5端午知识知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端午节相关知识,习俗、故事、相关的古诗和童谣等都可以。旨在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提高学生对传统民俗的热爱。与端午相关的童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板块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端午粽2过渡:外婆的粽子色相味美,我们还知道了端午吃粽子的由来,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有哪些收获,课外还了解到哪些端午节习俗。

    14、(划龙舟、挂艾草、吃咸鸭蛋、喝雄黄酒)3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通过学习,更是了解到这个习俗和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引导学生缅怀先烈,也可适当拓展一些其他爱国英雄的事迹,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练习设计完成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自主探究,联系生活共讨论。端午粽围绕端午吃粽子展开,用生动传神的笔墨写出了粽子形状、颜色、味道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其乐融融的邻里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习这篇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部分学生都吃过或见过粽子,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课文描写回忆粽子的样子、颜色、味道等等。也可以图文结合,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更多端午节的习俗,拓展其他

    15、传统习俗,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还需注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11彩虹彩虹一般出现在雨后,当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或反射,就会在天空中形成了像桥一样的拱形的七彩光谱,这就是彩虹。彩虹一文中,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自己看到彩虹后产生的一系列联想:在这座桥上提着爸爸的水壶下雨、拿着妈妈的镜子为她照着月亮梳头、把哥哥的秋千拿到上面荡来荡去,好不快乐。本文以对话的语气,通过六个问句巧妙串联,呈现了一幅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表达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感情。本课的语言表达非常生动,趣味性强。开头就用一个巧妙的比喻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思考。后三个

    16、自然段结构类似,都是由“如果不就”构成的反问句呈现奇妙的想法,反问句后紧接着又是一个问句加强语气。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多鼓励学生运用上节课学习的读好长句子的方法,读好长句中分句间的停顿,并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教学目标1会认“虹、座”等生字和衣字旁,会写“那、着”等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能读出问句的语气。教学难点感受儿童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作者关心家人的美好感情。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字的准确发音,“座、洒”是平舌音,“虹、兴、镜”是后鼻

    17、音。在字形方面,本课多以合体字为主,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比如“浇、提、洒”等字是形声字,可以用形声字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又如“拿”是会意字,合手为拿;还可以用动作识字和组词识字的方法记忆,如“洒、挑、照”等表示动作的词,可以通过做动作的方法来识记,“兴”可以组词“高兴、兴奋、兴趣”等。写字方面,结合“高、兴、成”的书写,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字中写好笔画“点”。注意观察字形结构,如指导“到、那”这两个字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左窄右宽的字形结构特点并指导书写。2朗读指导本课出现了一些复杂短语,比如:“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梳头用的那面镜子”。朗读时,可以先从较短的短语朗读,读出

    18、事物的特点,再逐层展开读,比如“树上的秋千”“门前树上的秋千”“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逐层指导,读清楚、读明白。本课注意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如“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是三个连续的动作。通过朗读,感知“我”动作的先后顺序,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训练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理解。而且在读问句时,要读出反问语气。3理解运用本课首次出现反问形式的长句子,又是由多个分句构成,学生在理解上会产生困难。主要集中在课文第24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每一段的第二句都用了关联词“如果不就”来衔接,前面的三个分句分别指向几个连续性的动作。比如,第2自然段的第二句分别写了“提、走、洒”

    19、三个连续的动作;第3自然段的二句写了“拿、走”两个动作;第4自然段的第二句写了“挂、坐、荡”三个动作。可以让学生找一找“我”的动作,做一遍这些连续性的动作,感受一下动作的连续性、承接性。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词语,有“浇花、浇田、挑水、提、洒”等表示动作的词;还有“飘啊飘、荡来荡去”这样类型的词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多种识字方法,如字理识字、形声字特点识字等,会认“虹、座”等生字和衣字旁,会写“那、着”等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出问句的疑问语气。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

    20、学生想象力,体会儿童关心家人的美好感情。教学过程板块一图画导入,引出课文1出示图片,导入新课。(1)欣赏彩虹图。(教师课件出示各种彩虹图)(2)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词组或者句子描绘彩虹。比如“彩虹、一道彩虹、一道美丽的彩虹、这是一道美丽的彩虹”。2出示第1自然段。(1)教师引读。(2)识记生字“座”,平舌音。通过词语搭配“一座房子”“一座桥”掌握“座”的量词用法。(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一座美丽的桥”指的是彩虹,让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不出现“彩虹”二字同样可以把事物说清楚、说具体。(4)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雨停了”的“了”是轻声;“美丽的桥”,词语连读。3教师板书课题彩虹,学生齐声

    21、朗读课文。板块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自读课文,识字学词。(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自己不认识的字词。(2)同桌间互相交流,消除字词障碍。(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查漏补缺,纠正错误。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教师指名学生读。(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虹、座、浇、提、洒、挑、兴、镜、拿、照、千、裙”)(2)开火车读,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3学习“虹”字。(1)读准字音。“虹”是后鼻音,第二声。(2)记住字形,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猜一猜“虹”为什么是虫字旁。虹,形声字,从虫,工声。甲骨文“”像彩虹,古人以为“虹”是雨后出来饮水的“大虫”

    22、,所以用“虫”作为偏旁。(3)用小故事帮助学生记忆虫字旁。“虹”总是出现在雨后,古人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大虫”,在雨后下来喝水。古文中就有“虹饮于河”的说法,意思是说:一条大虫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河里喝水。所以,古人造字时,用“虫”作了偏旁。4学习“裙”字。(1)分析这个字的结构。认识新偏旁衣字旁。(2)讲解衣字旁并结合图片帮助学生记忆。衣字旁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5鼓励学生多多交流自己的识字学词方法。板块三指导书写,加深记忆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鼓励学生认读、领读。(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那、着、到、高、兴、千、成”)2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笔画位置等,

    23、交流讨论自己觉得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左部撇宜伸展,右部竖为悬针竖。“着”上面点、撇相呼应,长撇从竖中线起笔。“到”左下“土”末横变提,右部竖短,竖钩长而直。“高”的点要写在竖中线上,中间两“口”要扁小些。“兴”两点一撇在上半格,起笔依次提高,撇在横中线收笔。“千”撇稍短,横稍长,竖在竖中线上且为悬针竖。“成”第二笔为竖撇,斜钩起笔较高,宜伸展。3提醒学生注意“那、到、兴”等字的书写。(1)“那”的第一笔是横折钩,注意要连写,双耳旁是悬针竖。(2)提醒学生观察“到”的结构,左宽右窄。指导学生关注“撇折在横中线转弯”“点朝着交叉点的方向”“左下部土下面一横变成提”“提比横长一点”“短竖靠近竖中线

    24、”“长竖比左边部分高一点”。(3)强调“兴”是多音字,在本课读第四声,还可以读第一声,组词“兴奋、兴起、兴盛”等。4再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读准确。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2感受儿童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作者关心家人的美好感情。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1复习生字,读通课文。(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2)鼓励学生分段朗读课文。2复习回顾,发现难点。(1)出示学过的长句子,学生朗读。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2)根据以前学过

    25、的读长句子的方法,学生试着自己练读本文中的长句子。板块二精读课文,突破难点1练读问句,读出疑问语气。(1)出示问句:“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引读短语,让学生明白“我”想要的是爸爸那把浇花用的水壶。浇花用的水壶那把浇花用的水壶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2)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要读出问的语气。2练读长句子,读通读懂。(1)出示一个长句子。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学生练读,想一想每一部分“我”在干什么,圈一圈“我”的动作。同桌共同学习,一个读词语,一个读分句。反馈交流,发现这是三个连续的动作,并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子。让学生思考“我”真的提着爸爸的那把水壶吗,从哪

    26、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指导学生关注“如果”,表明这是“我”的想法,只是一种假设,不是真的在做。如果“我”真的把水洒下去,爸爸会高兴吗?引导学生学着自己思考,联系上下文找答案。爸爸会高兴,因为这样他就可以挑水去浇田了。(2)根据上述读长句子的方法,让学生自由练习朗读“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读的时候圈出难读的词语“挑水、高兴”。小组间可以互相帮助,一位同学读,读的时候其他几位认真倾听,指出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借鉴读得好的部分。情景朗读,要读出天真的语气,读出为爸爸洒水浇田的骄傲和自豪感。可以抽几位同学读,大家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3熟读第2自然段,三个问句连起来读,读通、读

    27、顺、读好语气。体会儿童的天真烂漫以及关爱家人情感。板块三学以致用,感悟体会1学习第3、4自然段中的长句子。(1)学生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找出比较典型的长句子。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积累词语。引导学生思维拓展,整理和“荡来荡去、飘啊飘”结构类似的词语,积累合适的量词。荡来荡去:游来游去、跑来跑去、跳来跳去、窜来窜去、想来想去飘啊飘:唱啊唱、走啊走、吹啊吹、游啊游、跳啊跳量词:一座桥、一面镜子、一把水壶、一朵彩云、一扇门、一条裙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利用其中一两个词语说句子。(2)想想:为什么

    28、把镜子拿到彩虹桥上,天上就多了一个月亮呢?让学生带着疑问再次朗读课文。因为镜子是圆的,月亮也是圆的,用镜子反射月光后是亮亮的,就像月亮一样。所以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多了一个月亮。2感悟体会。(1)回顾课文,想想“我”希望在彩虹上做哪些事。大家相互交流补充。(2)教师总结:“我”希望到彩虹上提水壶帮爸爸给田地浇水,拿着月亮似的镜子照着妈妈梳头,荡秋千给哥哥看。(3)引导学生思考,从“我”希望为家人做的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小女孩。并让学生谈谈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等。3知识积累。同学们可以描绘一下自己看见的彩虹是怎样的,相互交流自己了解的有关彩虹方面的知识,比如它的由来,与之相关的

    29、谜语、歇后语,或者童谣之类的。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不仅限于课堂。彩虹雨过天晴白云飘,蓝天架起彩虹桥。赤橙黄绿青蓝紫,数数颜色有七道。彩虹桥,哪里来?太阳公公亲手造。板块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彩虹想象奇特童心无限2过渡:雨后彩虹,引发了“我”的许多奇思妙想:洒水为爸爸浇田,拿镜子照着妈妈梳头,荡秋千给哥哥看,这些都表现出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感情,小孩子的世界就是这样的天真烂漫,奇妙无穷。3总结:该篇课文第24自然段结构相似:都用称呼开头;第二句都是作者的联想;第三句都用“你高兴吗”结尾;每段都使用了一个反问句。多处运用问句,使情节更生动、活泼,

    30、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练习设计完成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多种方式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彩虹这篇课文多处运用问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写出了儿童的奇妙想象和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是教学的关键,所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拉近学生与彩虹间的距离;识字、写字是低学段的教学重点,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识字方法,大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读好长句子同样是本课的重点,教学过程中,可以把长句子分成词语、短语、短句子来读,除了让学生把句子读通、读顺外,还要求学生读出疑问语气,体会儿童纯真的心灵。【素材积累】一个从小练习芭蕾舞的女孩,决定将跳舞作为终身职业。一天,她去求见芭蕾舞团团长,说:我想成为出色的芭蕾舞演员,不知我是否有这个天分?团长看她跳了一段舞,摇了摇头说:不,你没有这个条件。女孩把舞鞋扔到箱子底下,再也没穿过。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与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