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精品长春版五年语文一二三单元 教案.docx

    • 资源ID:10269590       资源大小:37.40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品长春版五年语文一二三单元 教案.docx

    1、精品长春版五年语文一二三单元 教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版块:汉语家园对子歌(1-1)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教学重难点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2相关的对子歌;3指导学生提前搜集、预习对子歌。相关资料时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2、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对偶

    3、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比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子歌的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分韵排列,声调和谐,节奏响亮,对仗工整,义理健康,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古人在学律诗时,就先学写对子。学好对仗句,是学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古时私塾学童首先学“对对子”。二、自由朗读,学习基础知识。1蓑 su ,“衰”本为草雨衣的象形字。因为与草有关,所以后来增加一个草字头,写作“蓑”,即蓑衣,是一种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指导书写时应着重强调“蓑”的下部分是“衰”而不是“哀”。2“鸿”

    4、、“钧”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练习书写。三、再读对子歌,指导朗读。1小组内读。2教师示范读。3在停顿、延长和语调的高低变化上。4找一找,对子歌中蕴含了哪些相对的词语。5小组讨论: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6读出对子歌的节奏感和韵律,小组比赛。四、拓展与运用。1读一读。这是杭州孤山公园内的一副对联,全用叠音写成,而且还可以回文倒念,它起到了绘形绘色的作用。首先要认真地读,读出韵律、节奏,背诵、积累;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说一说,上下两联哪些词语相对。水水 山山 处处 明明 秀秀 晴晴 雨雨 时时 好好 奇奇2写一写: 溪对谷, 水对, 峻岭对。积累要求熟

    5、读背诵。个别生字可以查字典,了解字意,如:“萼”、“鹭”等。五、作业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1-2)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讨论郑板桥这幅对联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学难点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教学方法朗读法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作者(郑

    6、板桥)的相关资料;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关于“郑板桥”,你知道哪些?2交流关于郑板桥的资料。3齐读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 郑板桥给渔民题了怎样的对联?* 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由读课文,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准字音。2值得注意的读音有:傍晚、袅袅、狂风骤起、菱藕、斛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4通过查字典弄清字音与字义。斛: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5着重强调易错的生字,如:“艘”的笔顺;“骤”的第12笔是“丿”不能丢;“碑”的第11笔为“丿”。三、再

    7、读课文,体会当时作者见到的情景。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请同学找一找。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湖光十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等等。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指导朗读。4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指导朗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5画一画对联的第一句和文种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文中的哪些语句写了对联的后半句。6分别指导朗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7交流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象郑板桥当时看到的画面。8回过头再来读这幅意味深长的对联。四、背诵与积累。1背诵对联。2背诵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语句。3阅读课后的“积累”中的文章斗鸡山上的对联。板

    8、书设计郑板桥题联赠渔民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教学反思茶酒联趣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对子歌内容。难点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教学准备搜集带有趣味故事的对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

    9、课时(1-3)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教学重点.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对子歌内容。难点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学习基础知识。1.吩咐(fu):口头指派或命令。“咐”为生字,注意读音为轻声。2“顾”、“悬”、“赐”让学生通过观察练习书写。二、分层次指导朗读。1根据本文“趣”的特点,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2要根据商人和学

    10、者各自的特点读出人物的不同的内心情感。3 重点要指导怎样朗读这副对联,要根据三字对、四字对的特点,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4要根据对联的内容,读出情趣来。三、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朗读。1了解内容,理清商人请人题上联,和学者巧对下联的经过。2理清这个过程还应注意两个方面,由于悬挂了上联,商人的生意才由“人不多”到“红火起来”;商人由“夸下海口”到“绝无戏言”,这个过程都与“对联”密切相关。3反复读,品味这副对联的妙处何在?从内容上看,上联下联内容完整,浑然一体。“为名忙,为利忙”,自然“劳心苦,劳力苦”;“忙里偷闲”、“苦中寻乐”自然是“饮杯茶去”、“拿壶酒来”为妙!人生的经历、人生的态度自然蕴含

    11、其中。4思考与交流。问题一“茶酒联趣”趣在哪里?要联系全文上联和下联的创作过程和“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内容两个角度去思考、交流;问题二,这副对联“妙在何处”?可以从对联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去思考、交流。四、布置作业:背诵“积累”中提供的对联。板书设计 茶酒联趣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第二课时(1-4)教学目标通过巩固练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对子歌内容

    12、。教学过程一、练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生仔细听,强调读准字音。2学生试读课文自读;教读节奏(生个读,点评)读准节奏生自由读读出味道(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生竞读;点评。 二、复述课文,锻炼口语表达。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小组内先练习讲一讲,看看谁讲故事语言流畅,有条理。3试着用35句话讲一讲这个故事。4再试着用12句话讲一讲这个故事。三、发挥才智,探究对联的妙处。(一)读了这则对联,你想到了什么?(二)这个办法是怎样帮助了富商的?(三)从这则故事中,你觉得富商是怎样一个人?(四)猜测一下,这个学者长什么样子?可能有着怎样的经历?四、积累与背诵。小组内背诵,评选“背诵小明

    13、星”。 五、搜集这样与对联相关的小故事,开一个“故事交流会”。教学反思: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5)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2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3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方法朗读法、背诵法、情境法教学准备王勃相关资料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照片)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毕业照。翻

    14、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照、留念册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呢?其实,它就出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二、简介作者:(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暂坎坷。有王子安集传世。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三、讲析诗歌:(一)教师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学生回答。明确:五言律诗。继续问律诗的四联分别称什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诗歌中写的是什么事情?从哪里看出?学生回答。明确: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二)题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之:动词,到的意思。回

    15、忆送孟浩然之广陵(三)字词学习:以学生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阙(qu):皇宫前面的望楼。辅:护卫。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宦():做官的意思 。无为:不要,不须。(四)分析诗句:1经过同学们的预习和刚才老师的朗读,诗中的哪句诗给同学们的感觉最直接?学生回答。明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学生回答。明确:1、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然我们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样。2、四海之内都有知己,纵然对“知己”的不同理解使得我们对这句诗有不同理解,“诗无达沽”。两种理解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也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原因,那是什么? (离别)3诗歌中的颔联直接提到了

    16、“离别”,“同是宦游人”是离别的什么?学生回答。明确:离别的原因。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无非都是嘱咐朋友要保重身体,询问归期等等)但是,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对朋友的离开有只言片语的挽留,而是直接到出了离别的原因,这表明诗人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与朋友的离别的?(坦然)诗人的这种坦然地心态影响了他笔下的景物,首联。4首联点明了哪两个地方?学生回答。明确:长安、四川5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下首联,看看哪位有心人能发现问题?6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7在学习了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的基础上,我们再回到诗歌的颈联,也就是千古名句,同学们,现在大家对这句诗又有怎样的理解呢?学生讨论

    17、回答。学生回答。明确:与友互勉、超越时空、乐观豁达。8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那就是说这里除了对友人的宽慰还要?(微笑)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五)小结:掌握诗歌中字词的解释;理解和感悟诗人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情感观和价值观。(六)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七)作业:1背诵、默写全诗,并认真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送别的诗句?比较一下它们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什么同和不同,谈谈你的看法。【板书设计】首联 点明地点 意境开阔颔联 离别原因 坦然面对颈联 与友互勉 乐观豁达尾联 宽慰勉励 积极进取教学反思:写字课(1-6)

    18、教学目的:1、明确左右结构的字有3种规律。2、指导写好“艘”“蚌”“碑”等左右结构字。3、掌握左右结构字的书写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左右结构字的书写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字前先念念写字歌眼离书本约一尺,胸离桌边有一拳,手离笔尖有一寸,老大老二对对齐,老三后面来帮忙,老四老五都往里,腿放平,脚放正,认真写字心要静。2.做一做写字操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观察最仔细,字写得最漂亮。这节课的最后呢我们还要评出“写字小能手”。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啊?二、指导过程(一)指导左窄右宽写“碑”字1、引导学生说“碑”字的写法。2、师范写并提示每个笔画的位置及书写要求。(1)生闭眼想师的书写

    19、过程。(2)生临两个“他”。(4)展示学生作品并评价。(二)指导左右等宽,“艘”字1、书写“艘”的笔顺。2、判断“艘”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1)师范写并讲解。(2)评定。(3)改字。(4)师范写并提示写字要领。(5)生临写,师巡视检查。(6)生互评作品。三、师小结:老师刚才巡视时听到小朋友们评得很有道理。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不但会写字,还是评字高手呢!四、展示学生作品五、评选“写字小能手”六、总结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听得很专心、看得很仔细、写得很认真,班上的写字小能手越来越多。老师相信只要大家刻苦练字,一定会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教学反思:滁州西涧(2-1)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0、。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2背诵诗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背诵法教学准备:作者简介相关资料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风景图: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师: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诗名滁州西涧)二、 赏析古诗,品读古诗。(一)、知诗人,解诗题。1师介绍诗人韦应物。2明白古诗的时空背静。(二)明诗意,感情读。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2学习古诗前两行

    21、。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 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师小结: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3 学习古诗后两行: 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师小结: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4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2、(三)悟诗情,师总结。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三、 课后拓展: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板书设计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教学反思泊船瓜洲(2-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查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通过查资料自学,体会

    23、诗人的表达思想感情。2品味欣赏“绿”“还”等字在诗中的作用。教学方法朗读法、背诵法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资料、插图。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 激情导入,剖析课题1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学生在班级中相互汇报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总结)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请同学们回忆已学过的与“月”相关的古诗,如古朗

    24、月行,静夜思3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4剖题(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3)理解题目的意思。(4)由课题引出问题。5与学生一起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老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说、背、做、写”的学习方法。二、读诗1读诗歌,感知内容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

    25、么词?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幻灯片)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山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读一读,读出路程近。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

    26、江南岸)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再读。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f.谁能 把整个作品读一读?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感情?3.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桌互读或者小组内互相读课文。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由教师范读,帮助学生领悟。三、背诵1试背(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进行试背)2全班进行汇报背诵的结果。四、说说1交流收获,粗通诗意四人一组交流,结合资料讨论,写下收获和疑惑。讨论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点击课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2体会诗的情感,深入推敲小组简单交流。“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

    27、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五、做做学生在体会诗的意境后,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同学们大多数会采用朗读、书画、戏剧表演等形式来表达当时的意境。六、回归整体,总结全文先由学生自己对这节课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的概括。知识拓展延伸(课堂作业)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老师布置一下课堂作业。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

    28、色。选做题3: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桥)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板书设计学习方法:读、说、背、做、写泊船瓜洲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靠家近,很难还)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离家久,早想还)明月何时照我还。(思家切,不能还)教学反思游园不值(2-3)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能说出诗句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通过学习,能给古诗配画。体会作者访友未成却还高兴的豁达情怀。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古诗的内在涵义;2感受作者豁达的情怀教学方法朗读法、背诵法教学准备诗人叶绍翁相关资料介绍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

    29、导入,揭示课题1设置故事情境宋朝诗人叶绍翁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怀着愉快的心情匆匆到好朋友的家里,但他来到朋友家门前,却发现朋友不在家。请问:此时,叶绍翁的心情该是怎样的?2板书课题,12、游园不值3读课题并利用字典理解课题4简介诗人:叶绍翁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1复习七言古诗的节奏。2划分节奏。3小组检查并自由读古诗。三、播放录音,体会古诗节奏四、自由读古诗,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五、带着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学生利用新华字典等工具书)六、交流学习情况,师相机板书应怜:应,大概。怜,爱惜。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小扣:轻轻地敲。柴扉:柴门。七、理解诗意,想像画面1小组串讲诗句意思竞赛。2学法反思:串讲诗句意思应注意什么?(词序、补充)3出示挂图,学生进行观察;播放录音,想像画面。八、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1引导讨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2你能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心情吗?3多种


    注意事项

    本文(精品长春版五年语文一二三单元 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