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0381066       资源大小:1.83M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docx

    1、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西安市碑林区小雁塔小学2016至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单元教学计划学 科数 学教 材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年 级三年级单 元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1.看一看(一)( 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和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2.看一看(二)(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位置及左右等关系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并知道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为今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观察物体”中的内容,主要是在一年级

    2、下册初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物体的基础上,拓展到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以及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直观经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想象、验证的过程,逐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并能根据具体的事物、照片、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2.在观察、想象、猜想、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3.在与他人合作观察交流的活动中,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过程和结果,体验观察和想象的乐趣,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单元教学重点1.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2.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物体。3.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4.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并能根据具体的事物、照片、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单元教学难点1.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物体。2.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3.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并能根据具体的事物、照片、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4.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学法建议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同时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板块进行适当的链接,激发学生的数学直觉,进行大胆的尝试,并沿着这一路径进行合理的充分的论证,从而得到方法和规律。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要为学生创设充分的自主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尝试中去发现,在发现中提问,在提问中完善,从而逐步逼近知识的本质。单元课时安排课 题课 时总 课 时1.看一看(一)1课时5课时2.看一看(二)1课时单元检测2课时检测讲评1课时课 题1

    5、.看一看(一)( 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和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本P13P1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2.在实物观察、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活动中,体验从不同位置(角度)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能力目标1.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2.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那是物体的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情感目标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教学重点1.能结

    6、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2.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教学难点1.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2.理解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相反的。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投影PPT课件、长方体投票箱、玩具熊。学具准备长方体投票箱、玩具熊。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画鸡蛋的故事。400多年前意大利有个著名的画家叫达芬奇。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天天叫他画鸡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有些不耐烦了,就对老师说:“老师,画鸡蛋太简单了,我可以画些别的吗?”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吗?我

    7、在一千个鸡蛋中,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就是同一个鸡蛋,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也不一样。你要认真观察,认真练习,才能把鸡蛋画好。”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又画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鸡蛋。这件事对达芬奇的影响很大。从此,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非常认真。2.阅读后提问: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让达芬奇画鸡蛋吗?(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回答:在一千个鸡蛋中,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就是同一个鸡蛋,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也不一样。)师:一个鸡蛋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会看到不同的形状,那么其他物体呢?我们这节课来也来体验一下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乐趣。板书课题:看一看(一)。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出示实物长方体纸盒。师:现在你们能看到这个

    8、纸盒的几个面,是哪几个面?生1:我看到一个面是前面。师:“前面”是人为指定的,有时人们又把它叫做“正面”,它是面向观察者的这个面。(随即画上一个长方体,并在上面板书:正面。) 你能说说这个面是什么形状吗?生:是长方形的。师:和他一样,只看到一个面的同学举手。你看到的是哪个面?生:我看到的是左面。生:我看到的是右面。师:左面、右面也可以说是“侧面”。(在图形上板书:侧面)2.课件出示主题图,学习根据直观图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1)明确观察位置。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的三位同学在做什么?他们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长方体投票箱的? (学生观察后明确:图中的三位同学在观察投票箱。

    9、笑笑从侧面观察,且视线高于投票箱;淘气从上面观察;妙想从右前方观察,且视线高于投票箱。)(2)独立想象判断。课件出示问题及下面的三幅图: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连一连。(请学生根据三位同学所站的位置进行想象和判断,在书上连一连,再与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集体交流。这三副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你是怎样判断的?(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幅图是淘气从上面看到的;第二幅图是笑笑从侧面看到的;第三幅图是妙想从右前方看到的。)3.提问: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1)想一想。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与判断,请大家想一想: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面有什么不同?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

    10、面?(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预设:生: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生:每次最多能看到四个面。师:到底对不对呢?谁对,谁不对?(2)看一看。将一个长方体投票箱放在讲桌上,请想象每次最多能看到四个面的同学上台演示,看看站在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观察能看到四个面?请学生模拟主题图中的情境,站在与图中人物相符的位置轮流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了哪几个面。(老师随时指导学生的观察方法。)(3)讨论:为什么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学生发言后就是小结: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观察经验:看到上面,就一定看不到下面;看到前面,就一定看不到后面;看到左面,就一定看不到右面;长方体投票箱一共有六个面,想妙想那样,她

    11、看到了投票箱的三个面,她就一定看不到与这三个面相对的另外三个面。所以,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4.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物体。(1)观察教材P13下面的情境图,明确四位同学所在的位置。师:四位同学分别是在哪个位置观察玩具熊的?(妙想坐在玩具熊的前面,笑笑坐在玩具熊的后面,奇思坐在玩具熊的侧面,淘气坐在奇思的对面。)玩具熊与谁面对面?(妙想)在妙想的左边、对面、右边的座位上分别坐着谁?(在妙想的左边坐着淘气,对面坐着笑笑,右边坐着奇思。)(2)判断情境图右边的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先想一想,再看一看。师:请大家根据这四位同学所在的位置判断一下右边的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把你

    12、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3)集体交流思考过程。师:前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为什么?预设学生回答:生:第一幅图是妙想看到的,因为她坐在玩具熊的对面,所以看到的是玩具熊的正面;第二幅图是笑笑看到的,因为她坐在妙想的对面,所以看到的是玩具熊的背面。师:剩下的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呢?你们是怎样想的?预设学生回答:生:第三幅图是奇思看到的,因为他坐在侧面,看到的是玩具熊的侧面,玩具熊的嘴巴在左边;淘气和奇思面对面,他看到的应该和齐思正好相反,是小熊的侧面,玩具熊的嘴巴在右边,所以第四幅图是淘气看到的。(4)观察体验。看一看。(摆出一个玩具熊。)师:现在请大家站在淘气和奇思的位置观察,验证一下我们的判断是否

    13、正确。(学生轮流到前面进行观察。)(5)小结。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生: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相反的。【在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之后,通过实际观察,验证探究的结果,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有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巩固新知,应用反馈。1.完成“练一练”第1题。老师将一个长方体礼盒放在桌上,请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并说说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在观察实物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在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2.完成“练一练”第2题。出示情境图:(1)请学生先说一说三位小记者分别站在什么位置拍摄的。 (2)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完成填空。师巡回指导。(3)全

    14、班交流订正答案。四、总结评价。我们这节课进行了哪些活动?是怎样观察物体的?你有什么收获?你从这些活动中懂得了什么?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师生共同小结)生: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相反的。你们说的太好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课后在家中选几件物品从不同角度观察,把你的发现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在学习新课程之前,针对学习内容以画鸡蛋的故事作为导入,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三名学生站在桌子的周围从不同角度观察桌面上的一个投票箱。淘气贴近投票箱的后面

    15、,正低头对着投票箱的上面观察;笑笑站在投票箱的左侧观察;妙想站在投票箱的右前方观察。投票箱的位置都在笑笑和妙想的水平视线之下。 三幅图分别是三名学生看到的投票箱的一个面,两个面和三面的样子。想一想,连一连就是要根据上述直观图辨认淘气、笑笑和妙想分别看到的投票箱是什么样子。通过这个活动能够激活学生观察物体的已有经验,发挥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通过上一个问题的活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比如妙想站的位置能看到投票箱的三个面,这是学生提出猜想的基础,接着再观察验证。这个活动有助于发展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以及空间想象与推理能力。 “先想一想”,就是要求先进行空间想象和推理,不仅能根据直观图辨认这四幅

    16、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而且还要像乐乐和不马虎那样,能说明辨认的方法或理由。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体,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并与同伴交流所看到的面有什么不同。交流判断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区分从两个侧面看到的歌手和话筒的相对位置。作业布置课堂数学课本P14第4、5题。预习数学课本P15P16。必做1.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并说一说理由。2.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并说一说理由。选做课后在家中选几件物品从不同角度观察,把你的发现和爸爸妈妈说一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 题2.看一看(二)(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本P15

    17、P16。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2.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能力目标1.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2.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情感目标1.在学习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2.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从不同角度发现美、欣赏美。3.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培养初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8、。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多个物体组合的形状。教学难点1.体验从侧面看组合物体时,被遮挡情况下的形状。2.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及相互位置关系一般是不同的。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实物投影、PPT课件、杯子、牙膏盒。学具准备每小组一个茶杯、一个牙膏盒。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宋代大诗人苏轼写过一首诗,名叫题西林壁,请看:题 西 林 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唉!真奇怪,为什么苏轼横看、侧看,从多个角度看都没有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生:因为他在庐山中。师:是呀!看来从多个角度

    19、看有时也不行,关键是要抓住重要的面去观察,那么你们认为从哪些面观察物体是比较重要的呢?生:从正面、左面、上面。师:可见,正面、左面、上面是三个非常重要的观察面。2.想一想,连一连。(1)下面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2)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3.提问:(出示一个牙膏盒)这个牙膏盒是什么形状的?从不同位置观察,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将一个杯子和一个牙膏盒放在一起)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看一看(二)】二、自主探究,感受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1)观察情境图,推理想象。师: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桌上的牙膏盒和杯子的?学生观察之后交流观察的结果和自己的想法

    20、。(淘气面对牙膏盒和杯子;奇思在淘气的对面,而且他是从上面观察的;笑笑在淘气的右边。)(2)右边的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看一看。师:刚才我们已经确定了三位同学的观察位置,现在你们能说出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学生根据情境图进行初步判断,并说说判断的理由。)(3)组织学生进行实物观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牙膏盒和杯子,模拟书上的情境与同伴进行实际观察,验证自己刚才的判断是否正确。师:请你说说淘气和奇思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学生观察后汇报。)2.解决问题:在笑笑的位置是否能看到牙膏盒?师: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1)组织讨论。师:笑笑是在什么位置进行观察的

    21、,她看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的?(请学生想象笑笑看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师:你认为笑笑能看到牙膏盒吗?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判断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2)模拟观察。师:请组长拿出牙膏盒和杯子,照图中的样子摆好,小组合作进行观察,看看观察的结果跟你想的是否一样。(学生拿出实物,模拟情境图进行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在笑笑的位置看不到牙膏盒。)师:你能说说为什么杯子会把牙膏和挡住吗?(因为杯子在牙膏盒的前面,即比牙膏盒宽又比牙膏盒高,所以会把牙膏盒挡住。)3.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1)独立观察情境图,明确图意。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你

    22、看到了什么?预设:生:笑笑坐在桌子的左侧,淘气站在窗外向屋内观察。师:站在窗外的淘气看到的画面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预设:生:我们看到的是笑笑的正面,淘气看到的是笑笑的背面。生:我们看到的画面中笑笑在桌子的左侧,窗外的淘气在我们的对面,淘气看到的画面应该和我们相反。(2)课件出示以下四幅图,请学生尝试独立判断。师:你能说出哪幅图是淘气从窗外看到的吗?理由是什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判断的结果和判断的理由,教师边巡视边倾听部分学生的判断方法。)(3)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判断。师:逐一观察每个画面,找一找,哪幅图一定不是淘气看到的?你是怎样想的?生:图和图一定不是淘气看到的,因为淘气不可能看

    23、到笑笑的正面。生:图中的笑笑在桌子的左侧,与我们看到的位置相同,不可能是淘气从对面看到。师:排除了这么多不符合条件的画面,究竟哪幅图才是淘气看到的呢?生:图才是淘气看到的。第一,图中出现的是笑笑的背面;第二,图中的笑笑在桌子的右侧,这些都与我们看到的相反,所以是对面的淘气从窗外看到的。(4)集体交流。请判断正确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交流不同的判断方法。4.与同伴合作,模拟上题中的情况做一做,看看你选择的对不对?(1)以小组为单位实地观察。两人一组,一人模拟图中的情况坐下,一人分别站在相对的两个位置上进行观察。学生观察后老师提问:站在这两个位置上你看到的画面,分别是什么样的?与同伴说一说。师:

    24、变换观察位置后,看到的画面与第一次看到的一样吗?发生了什么变化?(2)交换角色再次观察。(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师: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样观察的?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解决吗?(学生回忆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情况,描述观察时的感受或遇到的困难,并把自己的好方法介绍给同伴。)【在学生做出推理和判断之后,安排学生进行模拟观察,有助于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积累观察经验。】三、巩固新知,应用反馈。1.完成“练一练”第1题。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先观察情境图,明确图中的几位同学分别在什么位置进行观察的,再判断右面的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并说出判断的理由,最后连

    25、线。2.完成“练一练”第3题。可以先根据图中的情景进行想象,做出判断,然后在实际模拟观察,验证结论;也可以先实际观察,在看情境图选一选。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四、总结评价。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观察物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而且有时在看多个物体时还有遮挡的情况出现,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理解物体、感受物体,这样对物体的认识才会更加全面。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渗透一种思想,即要看清楚一个物体需要从多个角度观察,并且抓住关键的三个观察角度很

    26、重要,初步体会这三个角度观察物体的意义。 在学习新课之前,分别观察杯子和牙膏盒,对这两个物体的外形进行充分的了解,为接下来从不同位置观察这两个物体做好准备。 书中呈现杯子与牙膏盒的两幅直观图,让学生判断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观察、合情推理、模拟验证、有条理的思考等活动方式,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关系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书中针对“笑笑能否看到牙膏盒”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呈现了两名学生对话交流的场景,目的是提示学生如何进行判断,可以想象推理或者模拟观察。 让学生再一次经历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

    27、体及其相对位置是不同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由于自己与窗外的“淘气”是面对面地观察屋内的情形,所以自己与淘气看到笑笑的哪一面以及与桌子的相对位置都恰好相反。 正确判断上一个问题呈现的四幅图,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给学生创设了验证自己想象结果的机会,让学生与同伴合作模拟上一个问题中的情景进行实际观察,借助观察的直接经验来验证自己的判断,进一步积累观察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先根据情境图想象,交流判断方法,然后实际模拟观察进行验证。作业布置课堂1.小瑛买来8个毽子和一副球拍共花了72元,每个毽子3元,每副球拍多少元?2.同学们一起去小雁塔公园,男生买的团体票,5人共花了45元;女生买

    28、的个人票,5人各花了10元。买什么票便宜?每张便宜多少元钱?预习数学课本P17P18。必做1.数学课本P16第2题。2.算一算。63791 (10055)9 98(2331)24126 (4428)8 4289选做在下面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整理一、看一看(一):1.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2.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相反的。二、看一看(二)1.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一般是不同的。2.从相对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相反的。典 型 题 例1.观

    29、察课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2.连一连。(1)(2)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检测题(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填空。(共20分)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 )不同。(填“一定”或“可能”。)2.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 )个面。3.下图(左图)中,正方体的侧面写的是( ),正面写的是( ),上面写的是( )。4.上图(右图)中,书在文具盒的( )面,橡皮在文具盒的( )面,文具盒在书的( )面。5.请说出下面四张照片分别是在房子的哪一面拍的。( )面 ( )面 ( )面 ( )面5.小崔看到的是图( ),小玉看到的是

    30、图( ),图A是( ) 看到的。6.看一看,找一找,那些相同,那些不同。(1)从右面看相同的有( )和( );( )和( )。(2)( )从正面看和从右面看图形是相同的。二、判断题。(下面叙述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共5分)1.任意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看到的形状一定是不同的。 ( )2.从相对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相反的。 ( )3.两个正方体摆成一排,从正面看是长方形。 ( )4.右图是小明从前面观察左图得到的。 ( )5.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一般也不同。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5分)1. 下面图形中,无论从什么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都是一样的是( )。A.长方体 B.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