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一语文《想北平》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docx

    • 资源ID:10687818       资源大小:72.21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语文《想北平》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docx

    1、高一语文想北平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想北平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背景知识】老舍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一年,期满后旅居美国

    2、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曾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老舍一生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3、。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臧克家为庆贺老舍创作二十周年题写的贺词关于想北平我的老家是北平。我可是已有廿年没在北平过年过节了。这廿年来,每逢佳节,特别是新年,我就分外地思念北平。北平的年节是多么花哨有趣呀!一闭眼,我就走回记忆中的世界,那里有百果的腊八粥、什锦糖、红白蜜供、走马灯、带琴的

    4、风筝和多少多少别处见不到的东西。越想北平,越觉得苦闷,倒好像只有北平会过新年似的!(老舍新禧!新禧!)1949年年尾,我回到故乡北京。我已经十四年没回来过了。虽然别离了这么久,我可是没有一天不想念着她。不管我在哪里,我还是拿北京作我的小说的背景,因为我闭上眼想起的北京是要比睁着眼看见的地方更亲切,更真实,更有感情的。这是真话。(老舍我热爱新北京)许多好小说是由这种追忆而写成的。我们所最熟悉的社会与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能产生好的作品。到一个新的地方,我们很能得一些印象,得到一些能写成很好的旅记的材料。但印象终归是印象,至好不过能表现出我们观察力的精确与敏锐,而不能做到信

    5、笔写来,头头是道。至于我们所熟悉的地方,特别是自幼生长在那里的地方,就不止于给我们一些印象了,而是它的一切都深印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对于它能像对于自己分析得那么详细,连那里空气中所含的一点特别味道都能一闭眼就想像地闻到。(老舍景物的描写)【阅读指导】老舍是一位“北京味儿”很浓的作家。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从1899年出生到1966年去世,老舍一生中有42年是在北京度过的。他最有影响的作品,如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都是用北京话写的,也是以北京为题材的,通过对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和心理特点真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北京社会风情画。另外,老舍还为北京写下了不少散文,

    6、想北平就是其中有名的一篇,作品通过对北京的描绘,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属于他的北京,表现了他对故乡真挚的情感。第1段交代自己对如何写北京的考虑。想北平是一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现北京,老舍觉得很为难:“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写什么?他又不愿只“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挂一漏万,埋没了北京的种种好处。如果只是机械地罗列,平铺直叙,写成一篇北京地方风光的指南就更没味道了。老舍决定写出“我的北平”,通过他与故乡亲如母子的关系,写出他对北京的无限眷恋。第2、3两段正面描写作者对北京特殊的爱。第2段一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道:“我真爱北平。”但他马上又说:“这个

    7、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这“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4次出现,反复强调,作者解释是因为他“不是诗人”,不会“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实际上,并不是作者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照着通常的方法去写,因为即使用尽了“一切好听好看的字”也难以道尽自己对北京的爱。于是他另辟蹊径,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北京的爱喻为对母亲的爱。“看似平常最奇崛。”这不仅恰当地道出了作者对北京爱得真切和深沉,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老舍特别爱自己的母亲,是文坛佳话,他将北京喻为自己的母亲,这其中的分量,要超出常人几分。因此,他对北京

    8、表达的爱,也颇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他说,“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北京的“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他所表现的,是“我”和北京,“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融为一体,密不可分。这就超出了一般的客观描写,他不仅要告诉读者北京是个什么样子,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京的爱,他不是在“写”北京,而是在“想”北京。第4、5、6、7段,通过对比等方法写出北京的特点,以此表达作者对北京的喜爱。前面,老舍正面道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9、,但这并不是说老舍对北京的爱是盲目的。这爱中有理性,有认知。写出一个地方的特点,包括一个人对某个地方的喜爱,往往要通过比较才能看得出来。在文章中,老舍声言自己“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又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北京和“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相比较,从城市的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京的好处。北京之美,“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而且“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北京“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北京“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总

    10、之,北京是大都市,却保住了乡野的幽静,让人和大自然保持着亲近。另外,作者特别说道,北京虽然也是有钱人的天堂,但“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仍然可以尽情享受它的美。所以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去写北京的物产,写北京平民的日常生活。“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这样的叙述与描写表明了作者与北京的亲密关系,他真正融进了它的生活,深入到了它的血肉肌肤之中。如果老舍是北京的一个观光客,即使对北京再喜欢,也不可能有如此细致入微的体验,当然更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难怪他在述说北京的种种好处时不禁“要落泪”,禁不住深情地呼唤:“真想念北平呀!”最后一段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包括的情感很复杂。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

    11、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撼人心。想北平的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通俗是为了加强作品的生活气息,使它亲切感人,也是锤炼语言的结果。作者曾说:“我的文章写得那样白,那样俗,好像毫不费力,实际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纯净、简洁同样也靠干锤百炼。比如文章写到积水滩:“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

    12、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短短几句,文字不多,但写景、状物,营造气氛,表现人物情感,都笔笔到位,如同天成。【思考与探究】1. “想”。(标题的“想”为什么不换成“写”?)明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但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2. “北平”。(研读1-3节思考,作者笔下的北平是怎样的北平?他

    13、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从1-3节中找出相关语句)明确:是“我的北平”(第一节);“我爱我的母亲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等(第二节);“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第三节)3研读课文46节,回答问题:(1) “写什么”明确:写什么(作者笔下北平的特点)(36节)景物复杂有边际(形散)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物多(花多、菜多、果子多) 其它地方(2)“怎样写”明确:上海、天津巴黎热闹 北平安静(形散) 巴黎的布局“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四大历史都城美国的橘子 北京的玉李对比衬托手法(情)

    14、 (情)我真爱北平 真想念北平(神聚) (神聚)(3)语言特点:幽默诙谐,京腔十足,通俗明白,鲜明生动。明确:如“差点事儿”,“挤得慌”,“带霜的玉李儿”,“还不愧杀”等蕴含极其深刻思想的话语经老舍说出,却是极平常普通,通俗易懂,显示了语言大师举重若轻的功力。例:“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的玉李儿,还不愧杀!”俏皮,但通过这两件典型的事物的对比,透射的是老舍对于北平的平民生活的眷恋,也有老舍的一种民族自豪感在里面;例:“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平淡似水如菊,不矫情,不故作姿态,没有激情昂扬的赞美,也没有自怨自艾,仅仅是沁入骨髓的思念。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朴

    15、素中蕴含典雅。“面向着积水潭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这几句话,描绘了环境氛围,自然景物,又写了乐在其中的人,景语、情语融为一体,富有生活气息,具有诗情画意,言浅而旨远,令人回味无穷。句式灵活,整句的运用,使语言抒情味更浓。(4)“为什么这样写”明确:想北平是一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现北平,老舍觉得很难:“北平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写什么?他又不愿“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挂一漏万,埋没了北京的种种好处。如果只是机械的罗列,平铺直叙地写成一篇北京地方风光的指南就更没有味道了,因此,老舍决定写出“我的北平”,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他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

    16、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突出北平的特点,表明北平与老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的关系,表达“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5)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情感。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北平的伟俊。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明确:此句道出了作者对北平的那种难以用语言表达,难以割舍,刻骨铭心的爱。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明确:本句在突出北平的与众不同时,道

    17、出了作者对北平的喜爱之情。(6)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明确: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相关资料】老舍的散文散文相对来说,是一种偏重心灵性情的文学样式,是颇受人们喜爱的,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短小精悍,取材广泛,可以反映社会生活中任何有意义的事物;自由便捷,千姿百态,可以像诗歌样直接抒发作者的强烈感情,但不用讲究韵律;也

    18、可以如小说一样叙述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和多方面刻画人物性格,又不用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它还可以同戏剧那样表现矛盾冲突,但又不求时间和空间的高度集中;它还可以跟论文一样的去说理和发议论,又无需运用抽象概念来进行推理和论证。散文,无论写人、记事、绘景、状物,都可以不拘一格,不拘样式来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兼采并用。它具有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散文种类很多,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和散文打交道的人是很少的,比如写日记、写书信等,其实也是散文的一种样式,只不过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写散文,用不着去公开发表,所以写起来就自然得多。一到提笔有意识去想公开发表时,再写散文时就可能顾虑重重,很难下笔,产生散文难写的问

    19、题,因而写出的东西,就缺乏炽热的感情,写出来的作品,虽不乏华美的词藻,但缺乏生气和活力,甚至文章生硬难懂。一些所谓纯文学的散文,就很难合广大读者的胃口,人们对这类“美文”采取了“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因为这些“美文”缺少自然纯真的心态,没有明白如话的文情风采和文化底蕴,而是一纸空泛肤廓的文字,实令人生厌。今天我们重读老舍先生的散文,犹如清风拂面,像亲友茶余饭后的谈话那样,亲切而意味深长。忘记是谁说的了,即文学的最高技巧,就是无技巧,综观老舍先生散文,大都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非常自然成趣,已达到无技巧的境界。老舍先生对散文非常看重,他说:“杂文不易写,我写不好,故仅于不得已时略略试笔,

    20、而不愿排印成集,永远出丑。”“因为写不好,故写完即完事,不留底稿,也不保存印出文件”“在我快要与世长辞的时候,我必留下遗嘱,请求大家不要发表我的函信,也不要代我出散文集”。由于他对散文的看重,不愿轻易写这类文体的短文,因此老舍先生“深盼朋友们不再向我索要短文”老舍先生在写散文时,往往“三言两语,把事说明白就好,并不自印信笺,精心遣词,仔细作样,以期流传后代”。也许正因为他尊重散文这一文学样式,而又采取了平常的心态来写散文,所以他才创作出这些天然成趣、明白如话的散文。这些清新的短文,有着深沉的文化底蕴,丝毫没有虚华之感,令人爱不释手。比起那些故作高深的“美文”,不知要强多少倍。老舍先生的散文,为

    21、我们的文学宝库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散文这种偏重心灵性情的文学样式,这对于现代人浮躁虚华的心态,无疑是一种抚慰和补偿,所以近年来的散文热,并不是空穴来风。为力戒空泛肤廓的“美文”,提高散文品位,重温老舍先生的散文,是有着现实意义的,尤其针对那些沉湎于“纯文学”,而走向封闭的孤芳自赏的散文作者,是有所启迪的。老舍先生是一位多产而又多能的作家,在他一生的创作生涯中,写过许多小说、剧本、曲艺等。几十万字的散文,只是他的“小块文章”,但从这些散文中,我们不仅看到他的性格、爱好及一生的际遇,而且看到了老舍先生的散文特色。老舍先生的散文,有哪些特色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明白如话,京味隽永大家知道,老

    22、舍是京味小说最著名的作家,他的京味不仅在小说中,而且也贯穿他所有的文章里,他是用纯正的北京话来写散文的。在他散文的语言中,有很多词汇都是北京人生活中的口语,读来倍感亲切。请看以下文字:“它使我们不至于利欲熏心,去蹬浑水”“想起这个题目,我自然的想作诗了。可是,不是个诗人,怎办呢;这似乎要抓瞎”“饭且不思,何暇作诗,只有大喊拉倒”“我就是这个主意!反正无论怎说”“商务印书馆要是在这条街上等着我,便是开门见喜;它若不在这条街上,我便玩完。”“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谦虚是不必要的,可是装蒜也大可不必。”“我不便往自己脸上贴金。”“文艺是一辈子的事,

    23、是玩命的事,是硬碰硬的事”以上这些语言,都是北京人的常用语和口头上的话,这在老舍散文中处处皆有,这些话用不着有多大学问,连老太太也听得懂,像什么“蹬浑水”、“抓瞎”、“拉倒”、“玩完”、“高醋”、“装蒜”、“贴金”、“玩命”等等,差不多每个北京人都说过数百遍。这在其他散文中是很少见的,这不但北京人听着亲切,外地人听着也新鲜,或者觉得有诗味。这些话,这些词,都十二分地充满浓浓的京风京味,用得是那么地道。老舍散文的结尾,不仅“卒章显其志”,而且使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非常富于哲理、含蓄,使人引起深思,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向王礼锡遗像致敬是一篇追悼性的文章,作者回忆了死者生前的生活、工作、友情

    24、,从洛阳分别后,再相见时却是:“你的遗像是悬在文协会所里;我老想看着你,可是不敢抬头;你是在我的面前,在我的心中,可是”别后相逢的却是遗像,这是意外的悲痛,想看遗像又不敢抬头,悲哀之情可知已到极点,最后用“可是”结尾,一下子把无限悲哀之情无法言表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意味无穷。在追悼许地山一文中,用“不能再往下写了”这七个字结尾,有如琵琶曲终当心一画,弦外有无限风光,使人如口嚼干果,其味无穷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回忆母亲一生劳累,死前还吃的是粗粮,最后用“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结尾,真是“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老舍先生的散文大多明白如话,京味隽永,无丝毫造作之感,可谓言浅意

    25、深,其味无穷。二、细节人微,幽默风趣散文虽然不像小说那样要求有丰富的细节描述,但好的散文离不开生活的细节描述,细节必然是从生活海洋中提炼筛选出来的,是作家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的结晶。好的细节在散文中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老舍笔下的梅兰芳先生,不仅艺术上一丝不苟,生活上也如是。老舍和梅兰芳在一次旅途中,梅先生“不仅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而且不许被单上有一些皱纹。收拾完自己的,他还过来帮助我,他不许桌上有一点烟灰,衣上有一点尘土”。通过写梅先生生活的严谨,来衬托他在舞台上一丝不苟的台风。在写齐白石一文中说:“夫子年高,已记不得蕉叶新拔,是向左还是向右卷着。北京又没有多少芭蕉可供观察,于是老人含笑说:只好

    26、不要卷叶了,不能随便画呀!”老舍先生就是用这些生活细节来刻画梅兰芳和齐白石两位大师。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他俩的艺术形象,就一下子立在了读者的面前。老舍在写齐鲁大学校园时,说:“细碎的绿影,夹着些小黄圈,不定都是圆的,叶儿稀的地方,光也有时候透出七棱八角的一小块。小黑驴似的蚂蚁,喜欢在这些光圈上慌手忙脚地来往过。那边的白石凳上,也印着细碎的绿影,还落个小蝴蝶,抿着翅儿,好像要睡。一点风儿,把绿影儿吹醉,散乱起来;小蓝蝶醒了懒懒的飞,似乎是做着梦飞呢;飞了不远,落下了,抱住黄蜀菊的蕊儿。看着,老大半天,小蝶又飞了,来了个愣头磕脑的马蜂。”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使校园的景物全都活了起来。这细微末节的描写

    27、,使读者看到一片小生灵的世界,好像一幅充满生机的彩色工笔画你不能不对作者细微的观察与描写而赞叹!幽默和风趣作为一个统一体,充满了老舍散文的字里行间,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风格特征。我读老舍,无论是他的小说、散文、理论文章等等,也不论数十万字的大部头,还是两三百字的短文,一读便知是老舍的风格,原因之一便是他的散文的幽默风趣,是天然流露出来的,毫无勉强之感。请听:“我不能吆喝我的作品是人类改造丸,我也不相信把文字杀死便天下太平。”“再进一万步,也许我还摸不着伟大的边儿,那有什么关系呢?努力是我所能的,所应该的;在梦中我曾变为莎士比亚,可惜那只是个梦呀!”“我又到吴宅去。给小江组缃先生的少爷买了几个比醋

    28、还酸的桃子。拿着点东西,好搭讪着骗顿饭吃,否则就太不好意思了。”类似的话语在老舍的散文中俯拾即是,读来是那么自然、坦诚、幽默。又比如:“何容先生不知戒了多少次烟了,而指头上始终是黄的。”他不直说何容戒不了烟,而说指头上始终是黄的,你就觉得形象而又风趣。在写济南的一篇散文中,他写完济南的秋天,再过渡到写冬天时,来了一句:“要知济南的冬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在写完济南冬天后的结尾处又来一句:“要知后事如何,我自己也不知道。”读此,我失声笑个不止,把评书艺术的书扣子,引人散文的过渡段中,可谓只此一家,绝无分号。三、性喜自然,偏爱绿色老舍先生爱好广泛,他爱花草、爱清洁、爱养小动物、爱小孩、好客等等,

    29、特别喜爱山水,喜爱大自然。他说济南“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对自然的美,老舍是情有独钟。他说齐鲁大学“园外的几行洋槐很体面,似乎缺少一些小白石凳。可是继而一想,没有石凳也好,校园的全景,就妙在只有花木,没有多少人工作的点缀,砖砌的花池咧,绿竹篱咧,全没有;这样,没有人的时、候,才真像没有人,连一点人工经营的痕迹也看不出;换句话说,这才不俗气”。类似这样的描写不少,他向往的是一种自然的美。老舍喜欢山水大自然,在一些游记散文中特别是在描写济南和青岛的水光山色的几篇文章里,尤其突出了他偏爱的“绿”色。他在更大一些的想像一文中写道:“一串小山带着不同的绿色往西走呢

    30、那水藻,一年四季是那么绿似乎是暗示出上帝心中的绿便是这样的绿。”在五月的青岛中说:“看一眼路旁的绿,同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在非正式公园中写道:“进了校门便看见一座绿楼,楼前一大片绿草地,楼四周全是绿树绿楼?真的,爬山虎的深绿肥大的叶一层一层的把楼盖满每阵小风,使那层层的绿叶掀动一片竖立的绿浪。p“一片颜色消沉在绿的中间,由地上一直绿到树上,浮着绿的山峰,成为以绿色为主色的一景。”从以上几段文字中,可看出老舍对绿色的偏爱,把绿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把绿的

    31、自然美写到家了。绿色,充满了生机和希望。四、热爱北京,最喜秋季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一生热爱北京,而且更热爱新北京,他写的关于热爱北京的散文,不下数十篇,在中国作家群中,他是热爱北京,写北京的冠军。他无论身居何处,都时刻牵挂着他的故乡。在他绝大多数的作品中,都是以北京作为背景的。人们每逢谈到老舍,自然也要说到北京,老舍仿佛成了北京的化身。在想北平。文中他写道:“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来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这是一种深切的爱,用母亲比喻北京,是爱的最贴切的表达方式。“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天下第一了。”“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关于老舍先生爱北京、想北京,几乎所有小说里,都有所描绘,像老舍先生热爱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语文《想北平》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