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docx

    • 资源ID:10691308       资源大小:649.9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docx

    1、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强化形象感知,渗透集合思想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富阳区富春第二小学 任洁妍一、设计理念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以可视化的学习方式推进教学,通过具体实物,强化形象感知,建立正确表象,让集合思想有效渗透在学生心中。(一)思维可视化通过“动态地演”、“直观地看”、“形象地画”等方式把抽象的关于集合的概念内涵、学习方法、思想方法等可视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潜能。(二)思想渗透化运用实物演示、画图、读图等方式理解集合这个新知识,并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存在于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

    2、想的奇妙与作用,渗透集合思想。二、教材解读“集合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的集合思想教学。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这一数学思想的引入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本节课所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教材中的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踢毽子比赛和跳绳比赛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项参赛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材中利用集合图(韦恩图)把这两项比赛人数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要求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

    3、体会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集合思想虽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广泛的渗透,但是此内容并不是必须掌握的内容。本单元教学的落脚点不是掌握与集合有关的概念,也不是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而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集合的思想,并获得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知识的难度和要求,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渗透集合思想。例如,对于集合的术语,如集合,元素、交集、并集等,虽然在教学中可以介绍给学生,但并不需要让学生掌握,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交流就可以了。教科书中出现的解决问题都是计算运算后的集合(并集或交集)的元素个数,但重点不是

    4、熟练计算,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此类问题,了解、体会集合概念及运算的道理。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集合问题源于生活实际,选择课前先统计班级最喜欢书法和喜欢画画的学生名单,并整理成统计表。为了课堂上能实现此次操作活动,被选中的学生的人数也较少。操作活动中,采用呼啦圈模拟集合圈,帮助学生建立集合表象。三、学情分析学生在计数和计算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集合思想,但学生在低年级接触的集合思想更多是一一对应的思想,对于两个集合间的运算,尤其是交集的体会并不多。而且,在学习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时,更多的是用列举的方法画出集合所有的元素,没有将一个集合的元素圈出来的经验积累。因此,学生很难自己想到画集合图来表

    5、示每一组数据,并用集合图表示它们之间的运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教学难点是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根据学生现状,计划采取的措施如下: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不能画出维恩图,不必一味让学生“创造”,可以用讲授法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学生画的图示并不一定是标准的维恩图,只要能清楚地表示出两个集合的关系,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其次,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具,配合学生汇报直观演示将两个集合圈合并的过程。再者,在学生解决“求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的问题时,会用到多种方法,如画

    6、图示或列算式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方法。最后,要注重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在图示与算式这两种表征之间进行转换,感受集合的知识。四、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动一动、画一画、说一说等方式经历“集合”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建立“集合”的概念,能解决简单的集合问题。2.经历演示、画图、读图、说图等过程,感知集合图的形成过程,发展图式思维,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形象地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体验个体与同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翻页笔、红色和蓝色呼啦圈、作业纸。六、教学过程环节过程设计意图(一

    7、)初感重复现象,建立集合表象1. 脑筋急转弯。看电影: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学情预设:生:这三个人分别是外婆、妈妈、女儿。生:有一个人重复了身份。教师引导:引导学生突出以下内容:(1)“重叠”或“重复”一词;(2)能用表达逻辑关系的语言“既又”说出这个关于重复现象的问题;(3)师生小结,得出:三个人中有一个人既是妈妈又是女儿,她的身份重复了。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研究有重复现象的数学问题。设计脑筋急转弯,迅速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唤醒探究热情,也让学生初识重复问题的基本含义。(二)引发认知冲突,抽象集合思想1课前调查,示统计图。课

    8、前先统计班级最喜欢书法和喜欢画画的学生名单,课件出示统计表。课件出示三(1)班参赛学生的名单的统计表,并让名单中的学生出列。教师提问:怎么只有6人?还有一位同学赶快上来吧?2观察名单,初悟“重复”问题:仔细观察过这份报名表,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发现有喜欢两个项目的同学,从而得出“重复”或相近的意思。3开展活动,验证人数用蓝色呼啦圈代表书法组,用红色呼啦圈代表画画组,请学生到合适的呼啦圈里。学生发现许艺锦同学需要在两个呼啦圈之间来回钻。问题:谁能想到好办法,让许艺锦同学不需要这么钻来钻去?学生提议将两个呼啦圈交叉起来,同时套住许艺锦同学。追问:为什么要将呼啦圈同时套住许艺锦?

    9、教师要引导学生突出:(1)“重叠”或“重复”一词;(2)能用表达逻辑关系的语言“既又”说出这个关于重复现象的问题。1.根据学生的素材引入,通过具体情况引发矛盾冲突,提出问题“为什么少1人,发现重复的人数”,找准教学的起点。2.用呼啦圈的活动,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直观的感受重复现象,强化形象感知,为后续学习集合图建立直观表象。(三)重视多元表征,感悟集合思想1. 同桌合作,动手画图 让学生把呼啦圈里的情况用画图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桌合作,同学间相互交流。教师巡视,个别辅导。2展示作品,学生说图预设:(1)学生能画出维恩图,成果进行展示。(2)学生画图有困难,不强求,尝试引导即可,注重体会集合图的

    10、产生过程。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引导学生讨论发现“集合中的元素是不能重复出现的”,体会集合元素的互异性;“集合元素的顺序可以不同”,体会集合元素的无序性。3. 课件演示,学生看图教师引导: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将两个集合圈合并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图中 “两项都参加的”和“参加这两项比赛的”的部分,体会交集和并集的含义。4. 介绍韦恩,拓宽视野课件出示:在数学中,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以及用以表示集合之间关系。这种图称为维恩图(也叫文氏图),是由英国数学家叫维恩发明创造的, 维恩图常用来研究表示数学中的“集合问题”,也叫集合图。5再探集合,理解含义谈话:你了解图中各部分的意义吗

    11、?课件演示各部分,让学生比较正确表述各部分的意义。教师引导:教师应让学生结合集合图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借助直观,深刻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6据图列式,活用集合利用数据,列式计算出喜欢书法和喜欢画画一共有多少人数。指名学生计算,反馈交流,理解各算式的意义。可能会出现:3+4-1=6;2+1+3=6;3-1+4=6;4-1+3=6;3+3=6;2+4=6。师生小结。1.让学生亲历集合图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思考、交流、比较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现重复部分怎样做到既直观又美观,还能表示每部分的内容。2.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方法。学生画的

    12、图示并不一定是标准的维恩图,只要能清楚地表示出两个集合的关系,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3.结合各小组展示的作品,引出韦恩图,让学生了解韦恩图的同时,又体会到数学文化的底蕴。3.让学生用计算解决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问题,脱离具体的集合元素,从集合基数(元素个数)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4.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的意义,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要注重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在图示与算式这两种表征之间进行转换,感受集合的知识。6.学生列式解答时,学生会有多种算法。结合维恩图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借助直观,深刻理解维恩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在不同的策略中

    13、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四)设计丰富练习,内化集合思想1基础练习:教师指导:(1)教师指导学生把动物的序号填进合适的图中,并请学生说说集合图中各部分的含义。(2)做题时,有序思考,做到不遗漏、不重复。(3)有部分孩子缺乏对“大雁”的认识,教师及时拓展课外知识。2.趣味练习:3.拓展练习:根据学校要求,每班要选拔9人参加跳绳,8人参加踢毽子比赛,你觉得三(3)班可能会选拔多少人?教师引导:利用集合图,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选拔人数的可能性。1.基础练习和趣味练习都提供了具体的集合元素的支撑,帮助学生理解集合及其运算。学生根据集合元素的特征填写维恩图,巩固对维恩图

    14、的认识,进一步体会集合概念的含义和运算。2.拓展练习的设计,是一道开放题,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既链接所学知识资源,又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能让学生结合集合思想进行分析,还能结合可能性的知识解决问题。此外,为避免学生思维定势,除了提供两个集合之间有交集且部分元素相同的情况外,还涉及了没有交集、有包含关系的两个集合,丰富学生对集合间关系的认识。(五)联系生活实际,欣赏集合现象1. 课堂梳理,总结汇报。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请你谈谈自己的收获。2. 拓展延伸。欣赏生活中存在的集合。一个小组的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整个富阳区的市民、兴趣小组的同学、一个家庭的成员们都可以从集合的角度来思

    15、考。1.通过让学生自己梳理本节课的所得,既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加深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认识。2.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集合问题,虽然熟悉这些情境,但以前不一定从集合的角度来思考并解决问题。因此,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七、教学反思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数学思考”中再次明确提出“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

    16、程中,我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因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会得到不同的发展。这节课的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趣味活动,感悟集合思想 课前,我调查班级里学生最喜欢书法和画画的名单,制作成统计表,我们的数学问题就在生活中产生。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源自生活,用于生活。在活动过程中,利用呼啦圈代表集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愿意投入数学学习。集合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维,我利用呼啦圈这个具体的物体,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抽象的集合。(二)数形结合,理解集合思想介绍维恩图,在数学上,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被称为维恩图。这种表示方法直

    17、观、形象,尤其对于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更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借助维恩图表示集合及其运算,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知识,并让学生掌握画维恩图的方法。(三)分层练习,内化集合思想。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习题的设计上,我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的素材有动物、水果和选拔比赛人员,这样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2.设计层次练习,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有层次地设计练习,逐步丰富并完善学生对集合知识的理解。首先动物和水果题,都提供了具体的集合元素的支撑,帮助学生理解集合及其运算

    18、。其次,在学生积累了较丰富的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班级选拔比赛人员这一开放题,脱离了具体的集合元素的支撑,由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学生需结合集合思想进行分析,还需结合可能性的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思维水平。集合思想虽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广泛的渗透,但是此内容并不是必须掌握的内容。本单元教学的落脚点不是掌握与集合有关的概念,也不是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而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集合的思想,并获得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知识的难度和要求,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渗透集合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1 孙冬梅.集合思想,在概念教学中悄然绽放 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3(9).2 郭岚. 在生活中提炼,在探究中发展J.小学数学参考,2012(5).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