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人教版必修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作业.docx

    • 资源ID:10760868       资源大小:148.35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人教版必修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作业.docx

    1、学年人教版必修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作业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一、单选题1尺蛾的体色(黑色和浅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19世纪中叶,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色的比例越来越高。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煤烟控制计划,大气污染得到了治理。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黑尺蛾为了适应地衣的颜色体色逐渐变浅B. 控制蛾体色的基因频率发生了不定向的改变C. 黑尺蛾与白尺蛾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D. 该变化是由于黑尺蛾迁离,白尺蛾迁入引起的【答案】C【解析】黑尺蛾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而其数量减少是因为大气污染得到治理以后的环境对灰尺蛾进行了选择,逐渐淘汰了黑尺蛾,A错误;控制蛾体色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

    2、,B错误;黑色尺蛾和灰色尺蛾 属于同一物种,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该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 捕食关系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B. 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长期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C.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D. 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C【解析】在捕食关系中,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不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A错误;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长期黑暗环境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B错误;隔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

    3、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可见,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C正确;因一个种群与另一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因此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D错误。3科技工作者在广西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而且可与近缘栽培水稻杂交产生可育子代,以提髙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栽培稻与野生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 人类的需求及生存环境的变化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力C. 通过持续的定向选择栽培水稻,其遗传物质可朝着一定方向突变D. 通过近缘杂交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不改变栽培水稻

    4、的基因库【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分析,万年野生稻与栽培水稻杂交可以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人类的需求及生存环境的变化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力,B正确;遗传物质的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通过近缘杂交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同时也改变了栽培水稻的基因库,D错误。4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A. 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B. 不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C. 同一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D. 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答案】A【解析】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

    5、雀种,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地理隔离)后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经过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A正确。【点睛】学生对物种形成三个环节理解不清物种形成三个环节的关系图5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理隔离可能会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经地理隔离B.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C. 杂交育种一定需要较长时间D. 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基因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答案】D【解析】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会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

    6、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但如果是配子发育而来的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也是单倍体,B错误。杂交育种时如果选用的是隐性性状,需要的时间也不长,C错误。由题意可知XbY占3.5%,XBXb占5%,其余都是正常的,色盲基因频率为(3.5+5)(50+100)100%=5.67%,D正确。点睛:有些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判断个体是几倍体生物首先要看发育起点,如果是受精卵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如果是配子发育而来,不管含有几个染色体都是单倍体。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出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 种群中的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C. 人工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

    7、动力和机制D.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答案】A【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A正确;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错误;自然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C错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D错误。7某地因甲虫成灾,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来杀灭甲虫,甲虫的数量先减少后逐渐回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甲虫数量变化过程中,甲虫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 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诱导甲虫产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抗药性C. 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D. 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未形成新物种【答案】D【解析】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

    8、位,A错误;乙酰甲胺磷对甲虫进行筛选,不是诱导甲虫产生基因突变,B错误;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具有抗药性甲虫大量繁殖的结果,C错误;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不会形成新物种,D正确。8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单倍体生物也可产生可育后代,多倍体生物可能产生不育后代B. 具有适应环境性状的个体有更多生存繁殖机会,导致相应基因频率上升C. 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竞争和捕食等均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 可遗传变异可改变种群某基因的频率,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D【解析】同源四倍体的单倍体植株含有2个染色体组,能产生可育后代。多倍体生物可能产生不

    9、育后代,例如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后代是不育的,A项正确;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具有适应环境性状的个体有更多生存繁殖机会并繁殖后代,会导致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频率上升,B项正确;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竞争和捕食等均能导致生物个体数量改变,相当于自然选择,所以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项正确;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由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的,D项错误。9在自然条件下,二倍体植物(2n=4)形成四倍体植物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中减数分裂异常可能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 异常配子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一般相同C. 过程如果发

    10、生异花授粉,则可能产生三倍体植物D. 该事实说明新物种的诞生不一定需要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答案】B【解析】过程中减数分裂异常,可能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也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个子染色体没有分开,A正确;异常配子的产生,若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则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可能不同,若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则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可能相同,B错误;过程如果发生异花授粉,则该异常配子与二倍体植物产生的配子受精,可产生三倍体植物,C正确;题图显示: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异常配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该受精卵发育

    11、形成四倍体植物,可见,该事实说明新物种的诞生不一定需要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D正确。10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某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双亲表现正常,正常情况下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B. 诱变育种的目的是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物种C. 有利变异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 地理隔离不会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答案】A【解析】某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双亲表现正常,说明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则母亲肯定是携带者,A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或新的性状,但是不会产生新物种,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地理隔离会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D错误。11园艺工作者在栽培开

    12、黄花的兰花品种时,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白花的兰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是通过基因重组产生的B. 白花植株和黄花植株存在着生殖隔离C. 白花植株的自交子代开出黄花,则白花植株为杂合子D. 快速繁育白花品种,应取白花植株的种子进行繁殖【答案】C【解析】基因重组必须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组合,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A错误。白花植株和黄花植株是否存在生殖隔离,需要看它们能否产生后代及后代是否可育,而题干中没有任何相关信息,无法进行判断,B错误。如果白花植株的自交子代开出黄花,则白花植株为杂合子,C正确。快速繁育白花品种,应取白花植株的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而种子会发

    13、生性状分离,D错误。点睛:植物组织培养不仅能快速繁殖,且还可以保持母本的性状,子代都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而种子种植后代中会发生性状分离。12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 一种新药使用一段时间后,疗效就会下降,原因是用药后病原微生物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 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体色有浅色型(s)和黑色型(S),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D. 自然选择使种群发生定向的变异【答案】A【解析】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一种新药使用一段时间后,疗效就会下降,原因是用药后对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B错误

    14、;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体色有浅色型(s)和黑色型(S),属于同一个物种的性状,不能体现物种的多样性,C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错误。1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因生物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B.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 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减小D. 形成新物种的过程中一定有生殖隔离而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答案】C【解析】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环境,即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因生物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A正确;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且是生物个体的表

    15、现型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可见,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增大,C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因此形成新物种的过程中一定有生殖隔离而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D正确。14某动物种群栖息地由于道路开发导致该种群被分成了4个种群(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栖息地的分割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 4个种群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完全不同C. 道路的存在可诱导4个种群发生不同的变异D. 若干年后,4个种群仍可能属于同一物种【答案】D【解析】栖息地的分割会导致地理隔离,进而可能使得种群基因频率

    16、的改变,A错误;4个种群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B错误;道路的存在会阻断4个种群基因的交流,但是不会诱导发生变异,C错误;若干年后,4个种群仍可能属于同一物种,D正确。1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 滥用抗生素会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突变,从而改变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 马和驴杂交能产生骡子,从而丰富了两个物种的种群基因库C. 环境直接选择了生物体的基因型,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 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是不同的物种【答案】D【解析】滥用抗生素会将细菌群体中的耐药性突变选择出来,从而导致耐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增加,A错误;马和驴杂交能产生的

    17、骡子不育,不能丰富两个物种的种群基因库,B错误;环境直接选择了生物体的表现型,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错误;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得到的三倍体不育,说明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二者是不同的物种,D正确。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太空失重状态下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不具有向地性,茎也无向光性B. 同种地雀分布在存在地理隔离的两个环境不相同岛屿上,长时间后不可能形成两个不同物种C.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K值D. 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可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增加,所以两者间存在拮坑作用【答案】C【解析】太空

    18、失重状态下生长素能进行极性运输,根不具有向地性,但茎具有向光性,A错误;同种地雀分布在存在地理隔离的两个环境不相同岛屿上,长时间后有可能形成两个不同物种,B错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C正确;胰岛素是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而胰高血糖素可以促使血糖含量升高,因此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存在拮抗作用,D错误。1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达尔文的进化论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无法解释生物的统一性B. 人工选择能使微小变异累积成显著变异,但不能培育出新物种C. 在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D. 生物通过长期进化能使一

    19、个物种演变成另一个物种【答案】A【解析】达尔文的进化论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即能解释生物的统一性,A错误;人工选择能使微小变异累积成显著变异,可培育出新品种,但不能培育出新物种,B正确;在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的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前提,C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物通过长期进化,随着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可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最终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进而使一个物种演变成另一个物种,D正确。18如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逐渐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

    2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与亲代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B. 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相互间无影响C. 种群1、2承受不同的选择压力,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D. 种群1、2、3中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一个基因库【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要求考生理解种群、种群的基因库等概念,明确地理隔离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根据题意分析图形可知,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与亲代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A正确;由于环境条件差异,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相互间无影响,B正确;种群1、2承受不同的选择压力,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C正确;生

    21、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组成一个种群,图中种群1、2、3生活在3个不同的区域内,属于3个不同的种群,每一个种群内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一个基因库,D错误。1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B. 自然选择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唯一因素C. 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D. 农药的使用对害虫起到选择作用,使其抗药性逐代增强【答案】D【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A错误;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22、达到生殖隔离,C错误;农药的使用,对害虫种群中的抗药性变异起到了定向选择作用,使其抗药性逐代增强,D正确。20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随机交配使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B.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C.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D.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答案】B【解析】随机交配不会改变种群基因库,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会改变种群基因库,A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C错误;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二、非选择题2119

    23、60年1月,科学家首次乘坐的“里亚斯特”号深海潜水器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考,在近万米的海底,科学家们惊奇地看到比目鱼和小红虾在游动。(1)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组成了一个_。(2)几百万年的前海沟下与海沟上的比目鱼还是属于同一物种,但由于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群体长期与较浅域的比目鱼缺乏基因交流,最终会产生_隔离。 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 _ 和_。(3)由于地质巨变,最终人类只抢救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则此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数量与原种群相比要_。(4)下图表示某群岛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过程。A物种

    24、演变为B、C两个物种的过程包括_三个环节 。【答案】 种群 生殖 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 少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解析】试题分析:理清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关系,明确种群和基因库概念的内涵等相关知识,据此结合题意并围绕“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相关知识,分析各问题情境。(1) 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均属于同一种生物,它们组成了一个种群。 (2) 几百万年的前海沟下的比目鱼与海沟上的比目鱼属于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由于存在地理隔离,阻断了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与较浅域的比目鱼之间的基因交流;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因此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

    25、不同的变化,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最终会产生殖隔离。可见,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3) 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人类只抢救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因该新的比目鱼种群含有的个体数目比原种群含有的个体数目少,所以此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数量与原种群相比要少。 (4) 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生殖)隔离。22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

    26、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说明已产生了_。(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答案】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没有 因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解答此题,应明确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不同含义,明确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使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产生了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说明已产生了生殖隔离。(2) b植物的某一种群中,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则Dd所占的比例为20%,D基因频率为10%+(1/2)20%=20%;第二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则Dd所占的比例为32%,D基因频率为4%+(1/2)32%=20%,基因频率不变,说明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未发生了进化。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人教版必修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作业.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