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中考语文复习 五文言文阅读 苏教版.docx

    • 资源ID:11001482       资源大小:50.64K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中考语文复习 五文言文阅读 苏教版.docx

    1、届中考语文复习 五文言文阅读 苏教版2019届中考语文复习 五.文言文阅读 苏教版一、考点解读: 08年泰州市中考考纲中明确指出文言文阅读,材料均选自课外的浅易文言文,主要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迁移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二、考点分析:三、复习策略:考点聚焦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文言文教学和评价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中考文言文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借助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文中出现的常见实词、虚词,纵观近年来中考试卷,课外文言文的考查的知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2、: 1内容的概括。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对文章关键内容的理解。考查对文章具有整体的理解、概括的能力。 2词语的解释。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3句子的翻译。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要求准确通顺。准确是指要符合原文意思,不能随意增减内容;通顺是指译文前后连贯,语言流畅,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有时还会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和朗读节奏的划分。 4作品的感受。多为开放性试题,主要形式有:(1)欣赏型。(2)比较型。(3)评价型。(4)感悟型。(5)联系实际型等。须依据提供的材料阐释生发、提倡创新思维。只要你有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成理即可。方法指津(一)夯实基础课外文言

    3、短文的考查是以课内文言文阅读为基础的,它是课内文言文学习的延伸和扩展,是课内文言知识在新的语言环境中的再现。所以,考生平时必须扎扎实实学好课内文言文,在考试时才能轻松应对。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要准确解释这个词,就要将这个词放入语言环境中去理解。2对于古今异义现象,要避免以今义去解释古义,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3翻译文中的句子,一般要用直译法。直译,译不通时辅以意译法。要抓住重点字词做到字字有着落。4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要换用现代汉语的语序来翻译。5翻译时注意运用“留”“补”“删”“换”“调”的方法。6注意从整体上来把握文章。明确文中写了什么内

    4、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是什么等。把握了整体内容,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其他问题大都是围绕整体内容来设置的。(二)整体感知对课外文言文来说,读通全文尤其重要,因为它是做好考题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一步呢?首先通读、浏览或跳读全文,大致了解文言选段的大意。但这时不要寄希望于一遍能读懂全文,片面纠缠于个别难懂的字句,而应该暂时放过它们,只要能明了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如何即可。其次,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借助于括号内的注释,考生理解文意就容易多了。理解文意还可以迅速浏览一下

    5、试题要求,要能一一落实问题中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相应的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容易的问题可以在这一步完成。其三、重读课文,加深理解。经过前面两个步骤,考生对文段内容已经能够理解七到八成,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读的时候,就能从更高层次上认知全文,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差做出纠正。如果碰到比较难的语段,还要反复通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调用各种手段,走完解读过程。(三)学以致用近几年文言文试题多考查典范的实词的解释,遇到这些实词,考生应首先回忆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中有没有这个词语,如果有,它的意思放在此处能不能讲得通,例如2006年潍坊中考题中有一处要求解释“月

    6、景尤为清绝”中的“绝”字,这句话虽然出自课外,但课内已学过,考生应想到口技中的“以为妙绝”中的“绝”字释义为“极”,这个解释用在此处正合适。如果课内没有,而且难以判断意义,就应该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运用字形分析法或对该词所在语句进行句法分析,从判断该词词性的角度来推断出它的准确意义。有些实词词义在文中根据自己对该词所掌握的用法无法正确解释,就应该考虑它的通假或活用情况。如“因卒然而就”一句中的“卒”字,我们已学过它的两种义项,“卒用其人”(赵普)中译为“终于”,“月余亦卒”人琴俱亡中译为“死”,但用在此句中都讲不通,显然也不是名词“士兵”,而且“卒”字和“然”字连用,那我们就要考虑它是不

    7、是和“猝”通假,是“猝然”的意思,把这个意思放进句中恰好讲得通,那我们就可以确定此处“卒”“猝”通假。有时,中考题中也涉及常用虚词的用法,虚词虽然很多,但是常用的不外乎“之”“其”“而”等,这就需要我们熟记常用虚词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比如说“之”字,初中阶段常见的义项有“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人或事物”、“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往、去”、“调节音节的作用”,课外文言文中遇到“之”的理解,我们就可以针对以上几种用法逐一对照,找到合适的义项。文言语句的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逐字对应翻译,同时做好留、补、删、换、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留。即

    8、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文言类考题的重头戏就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分析和探究性试题了,这类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用原文语句填空,这类题比较简单,只要我们做到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找准主要信息就可以了。二是理解识记作者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观点。此类题需要通过理解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来了解

    9、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含蓄、曲折,这就要注意挖掘有关词语的隐含信息。注意的问题就是要尊重原文,实事求是,不要主观臆断,不要随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内容。三是探索与创新类的题目。近几年不少地区的考题中考到“读了上文,你有什么启示或看法”或类似题目,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做到思路开阔,积极探究,善于分析,避免人云亦云,被动接受现成的观点;还要善于联系实际,紧跟时代,避免孤立地看问题,把时代的思想观念融入到我们的阅读和理解之中。但是要注意做到恰当准确,避免牵强附会、脱离原文的所谓创新观点是不足取的。典型习题

    10、四、配套习题(一)醉翁亭记一、 解释加点词。1、蔚然而深秀者: 2、饮少辄醉:3、醉翁之意: 4、佳木秀而繁阴:5、伛偻提携: 6、山肴野蔌:7、杂然而前陈者: 8、宴酣之乐:9、弈者胜: 10、觥筹交错:11、颓然乎其间: ; 12、树林阴翳:13、太守谓谁: 14、乐其乐: 15、苍颜白发: 二,译句。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译: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3、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4、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5、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译:6、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译

    11、:7、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译:8、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译:9、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10、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译:11、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12、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 四、填空。1、 形容别有用心的成语是:2、 比喻真相大白的成语是:3、 形容酒桌上热闹情景的成语是:4、 描写山中四季之景的句子是:五,简答。1、 本文通过醉翁亭秀丽的风光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答:2、 第三段写了哪四个画面?哪一个是主要画面?为什么?答 :3、 第四段写了哪几种乐?这几种乐有什么联系?答:4、 “而不知太守

    12、之乐其乐也”你知道太守以什么为乐吗?答:5、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你如何理解这个“醉”字?答:6、 四幅图画中,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答:7、有人认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本文主旨句,你同意吗?为什么?答:8,作者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有所作为,读完本文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答:9、第四段写“禽鸟知山林这乐,而不知人之乐”这句话有何用意? 答:10、从全文看,作者乐什么?11.醉和乐的关系如何?12、欧阳修与范仲淹有何共同之处?与其他的迁客骚人有何不同?参考答案:醉翁亭记一、 解释加点词。1、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2、饮少辄醉:就3、醉翁之意:情趣 4、

    13、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5、伛偻提携:老人 6、山肴野蔌:菜蔬7、杂然而前陈者:摆放 8、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9、弈者胜:下棋 10、觥筹交错:酒杯,酒筹11、颓然乎其间:醉醺醺的样子;相当“于” 12、树林阴翳:遮盖13、太守谓谁:是 14、乐其乐: 以-为乐 15、苍颜白发:脸色苍老 二,译句。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译: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像鸟张开翅膀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3、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在秀丽的山水之间。4、 山水之乐

    1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5、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译:又如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散了;云气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6、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译: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绿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7、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译: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玩。8、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译: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9、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脸色

    15、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10、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译:树林里渐渐昏暗了,鸟雀到处鸣叫。11、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12、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四、填空。1、 形容别有用心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2、 比喻真相大白的成语是:水落石出3、 形容酒桌上热闹情景的成语是:觥筹交错4、 描写山中四季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五,简答。1、 本文通过醉翁亭秀丽的风光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

    16、叙述,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答:寄情秀丽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情怀。2、 第三段写了哪四个画面?哪一个是主要画面?为什么?答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是主要画面,因为体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3、 第四段写了哪几种乐?这几种乐有什么联系?答: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禽鸟乐衬托游人乐,游人乐衬托太守乐,层层推进。4、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你知道太守以什么为乐吗?答:乐百姓之乐,把滁州治理好,让人民过上和平欢乐的生活。5、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你如何理解这个“醉”字?答:(1)酒醉(2)陶醉于秀丽山水(3)陶醉于与民同乐6、 四幅图画中,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答:(1)滁人游

    17、,反映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这为下文写“太守醉”做铺垫。(2) 体现了太守能把百姓放在首位,反映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7、有人认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本文主旨句,你同意吗?为什么?答:不同意。本文以“乐”字贯穿全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前四种乐是为了衬托“太守之乐”即“乐百姓之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只表明了太守的“山水之乐”,“乐百姓之乐”这个关键点没概括进去,所以不正确。8,作者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有所作为,读完本文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答:欧阳修被贬,却能积极从政,为民服务

    18、,这与他豁达的胸怀,积极乐观的态度是分不开的。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一定会遇到困难、挫折,我们要向他学习,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就一定会取得成功。9、第四段写“禽鸟知山林这乐,而不知人之乐”这句话有何用意? 答:用禽鸟来类比游客,说明他们不知道太守的真正乐趣是什么。10、从全文看,作者乐什么?山水之乐 宴饮之乐 乐百姓之乐 11.醉和乐的关系如何?(1)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2)写醉是为了写乐,突出太守与民同乐。12、欧阳修与范仲淹有何共同之处?与其他的迁客骚人有何不同?答:欧阳修与范仲淹都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他们都不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以天下为己任,都有旷达的胸襟和政治报复。而其他的迁客

    19、骚人都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他们的胸襟没有欧阳修与范仲淹的胸襟旷达。 (二)捕蛇者说一、 解释加点词。1、黑质而白章: ; 2、以啮人:3、腊之以为饵: 4、当其租入:5、争奔走焉: 6、嗣为之:7、貌若甚戚者: 8、若毒之乎: ;9、汪然出涕: ; 10、向吾不为斯役: ,11、久已病矣: 12、殚其地之出:13、竭其庐之入 : 14、饥渴而顿踣:15、犯寒暑: 16、叫嚣乎东西: ; 17、隳突乎南北: ; 18、恂恂而起:19、弛然而卧: 20、时而献焉:21、以尽吾齿 : 22、熙熙而乐:23、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 24,赋敛之毒:25、可以已大风:二,译句。1、 以啮人,无御之者

    20、。译:2、 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译:3、 永之人争奔走焉。译:4、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译:5、 若毒之乎?译:6、 君将哀而生之乎?译:7、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译:8、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译:9、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译:10、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译:11、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译:12、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译:13、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译:14、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译:15、 苛政猛于虎也。译:16、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17、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

    21、风者得焉。译:五,简答。1、 第一段从哪三方面写出了蛇的“异”?为什么写蛇的“异”?答:2、 永州人争捕毒蛇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作者暗示了什么?答:3、 蒋氏话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他是如何阐述这个中心意思的?答:4、 “其余,则熙熙而乐”蒋氏真的快乐吗?你是怎么理解的?答:5、找出文章揭示主旨的句子。答:6、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答:7、交代作者写作动机的是哪句话?你如何看作者的写作动机?答:8、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答:参考答案:捕蛇者说一、 解释加点词。1、黑质而白章:底子;花纹 2、以

    22、啮人:咬3、腊之以为饵:把肉晾干 4、当其租入:抵5、争奔走焉:忙着做某事 6、嗣为之:继承7、貌若甚戚者:忧伤 8、若毒之乎:你;怨恨9、汪然出涕:满眼含泪的样子;眼泪 10、向吾不为斯役:从前,这11、久已病矣:困苦不堪 12、殚其地之出:用尽13、竭其庐之入 :用尽 14、饥渴而顿踣:跌倒在地上15、犯寒暑:冒着 16、叫嚣乎东西:同“于”;到处17、隳突乎南北:骚扰;到处 18、恂恂而起:提心吊胆的样子19、弛然而卧:放心的样子 20、时而献焉:到时候21、以尽吾齿 :年龄 22、熙熙而乐:快乐的样子23、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来;等待;代词,指这篇文章24,赋敛之毒:征收25、可以已大

    23、风:治愈二,译句。1、 以啮人,无御之者。译: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蛇毒的办法。2、 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译: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3、 永之人争奔走焉。译:永州的百姓都争着去做这件事。4、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译:现在我继承着干这个差事十二年了,险些送命有多次了。5、 若毒之乎?译:你怨恨干这个差事吗?6、 君将哀而生之乎?译: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7、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译:然而我干这个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8、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译:假如从前我不干这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9、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

    24、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译:但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出去了,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都拿出去了。10、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译: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村子,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11、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译: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间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得安宁啊。12、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译:回来就可以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13、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译:大约一年里冒死亡危险的有两次。14、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译:现在我即使死在这个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来,就已经死在后了,我又怎么

    25、敢怨恨呢?15、 苛政猛于虎也。译: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16、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17、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译:因此我写了这篇说,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五,简答。1、 第一段从哪三方面写出了蛇的“异”?为什么写蛇的“异”?答:外形;毒性;疗效。为了衬托赋敛之“毒”,突出文章中心。2、 永州人争捕毒蛇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作者暗示了什么?答:当其租入。暗示:赋敛之毒比蛇毒还厉害。3、 蒋氏话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他是如何阐述这个中心意思的?答: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通过各个角度将捕蛇的不

    26、幸和赋税带来的不幸进行对比,衬托乡邻们在赋税压迫下更加痛苦的遭遇。(1)生存情况:(乡邻)非死则徙;(蒋氏)捕蛇独存(2)面对悍吏心理:(乡邻)鸡犬不宁;(蒋氏)弛然而卧(3)死亡次数:(乡邻)旦旦有是;(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4)死亡先后:(乡邻)先死;(蒋氏)后死4、 “其余,则熙熙而乐”蒋氏真的快乐吗?你是怎么理解的?答:蒋氏的“乐”是用一年里冒两次死亡危险的代价换来的,是苦中作乐,饱含辛酸苦涩的味道。5、 找出文章揭示主旨的句子。答: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6、 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答:(1)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说明“苛政”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2)表达作者对“

    27、苛政”的愤慨之情和对广大人民的同情。7、交代作者写作动机的是哪句话?你如何看作者的写作动机?答: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 体现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2)但作者把改变黑暗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身上,幻想他们体察民情革除弊端,又表现他思想局限性。8、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答: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捕蛇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三)陈涉世家一、

    28、 解释加点词。1、苟富贵: 2、若为佣耕 : 3、適戍渔阳:4、皆次当行: 5、会天大雨 : 6、辍耕之垄上:7、今亡亦死: 8、举大计: 9、等死:10、死国可乎: 11、楚人怜之 : 12、为天下唱:13、念鬼 : 14、陈胜王 15、之次所旁:16、所罾鱼腹中 : 17、固以怪之矣: , , ; 18、夜篝火: 19、卒中往往语: 20、忿恚尉: 21、尉果笞广:22、并杀两尉 : 23、借第令毋斩: , , 24、宁有种乎: 25、徇蕲以东: 26、比至陈 : 27、被坚执锐: , , 28、楚国之社稷 : 29、刑其长吏: 30、指目陈胜:31、度已失期: 32、 间令吴广:二、 译

    29、句。1、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译:2、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译:3、 失期,法皆斩。译:4、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5、 天下苦秦久矣。 译:6、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7、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8、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译:9、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译:10、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11、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译:12、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译:13、 将军身被坚执锐 译:1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15、 苟富贵,无相忘。 译:三、 简答题1、 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和间接

    30、原因分别是什么?答:2、 陈胜吴广运用什么方式树立领袖地位的?对这些做法你是怎样评价的?答:3、 你认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答:4、 课文记叙了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而第一段写青年时期陈胜的一件小事,这是否与中心事件无关,你怎么看?为什么?答:5、 第二段末写士兵们的反应,这说明了什么?答:6、陈胜如何倡导天下人反秦的?答:7、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 答:8、起义开始后,能准确表示起义步骤的三个关键短语是什么?答: 9、体会第三段中一些动词的表现力答:参考答案:陈涉世家一、 解释加点词。1、苟富贵: 2、若为佣耕 : 3、適戍渔阳:4、皆次当行: 5、会天大雨 : 6、辍耕之垄上:7、今亡亦死: 8、举大计: 9、等死:10、死国可乎: 11、楚人怜之 : 12、为天下唱:13、念鬼 :考虑 14、陈胜王:为王 15、之次所旁:行军在途中停留16、所罾鱼腹中 :用网捕 17、固以怪之矣:本来,同“已”,已经;认为-奇怪 18、夜篝火:用笼子罩着火 19、卒中往往语:处处 20、忿恚尉:使-


    注意事项

    本文(届中考语文复习 五文言文阅读 苏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