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乡土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改造为例.docx

    • 资源ID:11096531       资源大小:2.59M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乡土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改造为例.docx

    1、乡土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改造为例目录摘要 VAbstract 1 绪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2 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 42.1 相关研究进展 42.2 理论基础 53 乡土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63.1 主题的确定 63.2 课程资源整理 74 乡土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使用建议 204.1 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呈现 204.2 以选修课的形式呈现 214.3 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呈现 235 乡土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评价 245.1 评价结果与分析 245.2 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的调整 266 乡土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存储形式建

    2、议 277 结论 28参考文献 29致谢 31图表目录图1 技术路线图 3图2 南锣鼓巷官方公布的胡同机理图 6图3 南锣鼓巷地区在北京的位置 7图4 南锣鼓巷机理 8图5 元大都布局复原图 9图6 剪王 12图7 创可贴8 12图8 一朵一果 12图9 咂摸 13图10 过客图 13图11 12平米 16图12 西藏咖啡馆 16图13 酒吧、餐饮类产业链条 16图14 北京南锣鼓巷改造后的图底关系图 17图15 北京南锣鼓巷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 18图16 课程资源评价统计图 25表1 南锣鼓巷历史特色街区文化创意产业类型划分 11表2 对南锣鼓巷地区课程资源开发与使用建议评价的主要内容 24

    3、表3 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评价分值 24摘要乡土地理已成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必修内容,它是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而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地理作为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自然、人文、历史等各学科的综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体系要求的整体性和综合化,因此地理更应该走在课程改革的前沿,开发乡土地理校本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源。本研究以历史街区的改造为主题,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以及访谈的方法,对北京南锣鼓巷地区可利用的地理教学资源进行了挖掘。文章按照呈现程度,对乡土地理校本课程资源提出了使用建议,分别为: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呈现、以选修课的形式呈现

    4、、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呈现。并请了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学地理教师对资源的开发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本研究还对课程资源的存储形式提出了建议,指出了一些其他可以开发类似课程资源的地区。此外通过对南锣鼓巷地区历史街区改造这一主题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对相应教学设计的撰写,本研究还梳理出了课程资源开发的一般流程,提出了教师要开发好一个人文地理方向的课程资源应做好的准备。关键词乡土地理,校本课程,课程资源开发,南锣鼓巷,历史街区AbstractLocal geography a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course objectives has become a r

    5、equired content in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s a new target and new demand put forward by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which is fairly reflected in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resources. A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is a combin

    6、ation of natural science, humanity and history, which embodies integrality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ystem. Therefore, geography should be the priority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resources of local geography.With the subject of histo

    7、rical block transformation, this research has investigated the accessible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South Luogu Lane by documents research, field research and interviews. Based on the present quantity, the study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use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resources of local geograph

    8、yThe local geography can b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case teaching, selective courses and inquiry learning. In addition, three senior professional teachers are invited to mak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valu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Besides, this research proposes the s

    9、torage form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points out some other areas which can develop similar curriculum resources.Whats more, by developing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writing relevant instructional designs, this study also proposes a number of strategies to develop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which gi

    10、ves teachers some advice on the preparation for developing a humanity course.Key wordsLocal geography,School-based curriculum,Curriculum resources development,South Luogu Lane,Historical block1 绪论1.1 选题背景1999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1,由此,我国课程体

    11、系的重新构建全面展开,它已经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特征,它将已往一个统一的课程体系变为了三级课程体系。2010年,国务院又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纲要中指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这样一来,学校对于课程的设置和管理就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也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2。2011年,北京市教委也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2012学年度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的意见,指出三级课程体系已进入继续深化阶段,强调了坚持走三级课程整体建设的道路3。关于课程资源,高中地理课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一部分指出

    12、,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寻求多方合作,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等活动4。由此可见,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地理作为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自然、人文、历史等各学科的综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体系要求的整体性和综合化,因此地理更应该走在课程改革的前沿,开发校本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源。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的地理。这一内容已成为中学地理教

    13、学中的必修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5”它是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是对我国三级课程体系资源的补充和完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的方向是从原先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的课程模式。本研究正是丰富了校本课程这一级的资源并且可以为中学地理教师提供乡土地理教学蓝本,使其可以使用同样的方式开发自己所在地区的校本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也对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有所帮助,在整个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综合的分析能力,观察身边潜在的教学资源,并通过自身

    14、的调研整合资源,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水平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教师的开发能力及学科综合素养。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如何协调好历史街区文化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关注点之一。对其进行适度的商业化开发正体现了城市品位及文化特色,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南锣鼓巷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是与元大都同时期建成的历史街区,有着七百多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在众多有地域文化的老北京胡同中,它是能具体体现元大都棋盘式城市建筑格局中保存最完好的,更是北京在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下的重要地标之一。而且它在改造过程中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个“文化城市”的生存问题,很好地保护了这一历史街区。

    15、因此,笔者选取南锣鼓巷作为开发对象。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3.1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为主,辅以访谈的方法展开研究。通过对相关的历史专著以及期刊网等资料的阅读与整理分析,梳理出研究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再通过对被访者的调查,收集更加丰富、细致的一手资料,以便更准确地反映研究区域的现状。除去历史发展脉络梳理,本文将南锣鼓巷地区组成要素的研究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店铺,包括其组成分类、集聚和发展模式;二是街区,主要指改造效果评价。对这两大要素的调查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实地考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以游客者的身份到南锣鼓巷实地调查,了解各店铺的基本情况;其次,以研究者的公开身份,

    16、就经营、发展等问题,对南锣鼓巷店铺老板和员工开展访谈。除田野调查外,研究辅以官方出版物、新闻报道等资料。最后笔者参考相关课程资源开发的文献,并请3位资深中学地理教师对方案进行评价,以保证笔者开发的课程资源在结合学情的基础上,既有南锣鼓巷的地区特色,又能作为相关地理知识的延续,并配合新课程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切实达到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1.3.2 技术路线本研究使用的技术路线见图1。图1 技术路线图2 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2.1 相关研究进展随着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地理课程资源开发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而乡土地理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区中学地理教育中广泛开展,成为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

    17、途径之一。但因其内涵丰富,它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各异,在教学效果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尽相同。因此,很多专家学者纷纷将目光转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这一主题上。从已发表的文献看,多数文章都具有一个相同的观点:乡土资源中蕴藏着大量的地理知识,而且它的考察范围就在学生身边,这大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仅如此,乡土地理课程对全面提升学生地理素养也有很好的作用。有些学者从乡土地理教学的主要特点、乡土地理融入课堂的必要性以及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对教师有怎样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6,7。有些学者从教学实践的基本环节,乡土地理教学的深化,乡土地理教

    18、学在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等方面作了阐述8,9。代稳、张美竹等人则是从所在区域六盘水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原则,再用这一原则指导该地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为其提供了科学参考10。而李春红等人是在分析了高中乡土地理课程与教学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高中乡土地理课程与教学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当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指出要积极建立教师的专业发展同乡土课程与教学发展协调一致基于校本培训的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机制11。还有学者归纳总结了各个阶段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12。也有不少学者将目光聚焦在地理素材库的构建上,探讨了乡土地理的改革以及发展趋势13,14,15,16。近年,包括很多

    19、博士或硕士毕业论文纷纷选题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进行了研究(周顺心,2006;曹传道,2006;焦洪霞,2007;尹耀武,2007;赵晃,2012;李宣道,2012;庾春花,2012;王璐,2013)。这些研究大多是在分析了当地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使用对策、建议以及开发原则、策略。也有些毕业论文是针对当地已有的某个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为案例,分析其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它的开发原则、呈现方式等(高福平,2006)。还有些论文是选取了当地大、小不同尺度的区域进行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并总结出开发建议(宋文,2012;胡金玲,2013;魏亚利,2014)。他们对乡土地

    20、理的关注点有所不同,总体上呈现出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很多论文富于启发,特别是结合当地特色,把相应的理论应用到具体某地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对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开展特色的乡土地理课程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不同的国家、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因此教育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也有差异,但都普遍注重乡土地理教育。各国对乡土地理内容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单独设置乡土地理内容;另一是在有关本国地理和本省地理教学时要求教师联系乡土地理知识,如英国:在各个教学目标和一些重要专题中,都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课程的设置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低年级起至高年级,从乡土地理到本国地理再到世界地理呈现“同

    21、心圆”扩大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这样多在小学阶段接受乡土地理教育,如德国;另一种是采取“螺旋循环”式编排教学内容,即在小学阶段学一点乡土地理,到初中阶段的本国地理中再学一些乡土地理知识,如日本17,18。目前国内外关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通过对教学现状、存在问题的探讨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上,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变换了研究尺度,变宏观研究为以个体区域北京南锣鼓巷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区域进行深入细致的乡土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改变了以往按年级设计考察路线的思路,在大主题下分设不同层面的小主题,打破年级界限,按照呈现程度,对课程资源提出不同的使用建议。并请中学教师做了定量、

    22、定性的评价。此外,还对课程资源的存储形式提出了建议,指出了在高中阶段,在此主题下,配合国家、地方级教材还有哪些适合于开发类似课程资源的地区。2.2 理论基础2.2.1 建构主义理论以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19。它指出认知的发展要经历同化和顺化的过程,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这种连续不断的发展中逐步建构起来。在此理论指导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不能通过教学过程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习者,而是提供给他必要的学习资料,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主题的学习过程中去,根据已有材料,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

    23、,经由教师引导、启发,以引导学生自己开展研究为主要形式,让他们在不断质疑、实践中建构知识,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2.2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针对一元智能理论提出的。与传统智能理论强调智商不同,他认为,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智能,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测试题来评价20。智能是多元的,凡是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是有价值,也就是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意义的能力都可以被确定为智能21。在此理论的指导下,课程资源的形成和评价中应当注意:学生是多元的,各自的特点不同,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设置多元的教学目标和多主题的研究内容,从不同

    24、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 乡土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3.1 主题的确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千城一面、甚至万村一面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城市在改造升级过程中是否体现文脉、是否体现城市特色、是否有地标性这一系列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北京作为文化古都,有着三千多年的辉煌历史,承载了太多帝王的霸气,它向外界散发着古老东方传统文化的气息。无论是生活在北京、还是到北京游览的人们都会感知到这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带给人的无穷魅力。因此它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这不仅体现在建筑文物上,更体现在文化内涵的保留。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极富老北京风情。其作为与元大都同时期建成的历史文化

    25、街区,这种整体“鱼骨架”式的胡同机理和四合院形态就是古都北京棋盘式建筑风格的最好体现,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图2)。因此成为了北京市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图2 南锣鼓巷官方公布的胡同机理图而“历史街区改造”这一主题,恰恰与中学地理课的内容相配合,包含了必修2中地域文化、城市化、区位因素、产业集聚等内容,除去相关知识技能,这一模块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也就是感受一种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22。这个主题正是中学地理思想的延伸与运用。因此,笔者将乡土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主题确定为“历史街区的改造以南锣鼓巷为例”作为一个街区,必然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狭义的“街区”,也就是这条街本身

    26、;一个是围成这条街的店铺。因此,以了解南锣鼓巷的起源与变迁为前提,在这一大主题下,又分设了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店铺研究,包含有店铺的组成、分类;不同类型店铺的集聚过程与发展模式。二是历史街区改造研究,包含有改造效果评价;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3.2 课程资源整理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和方向,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时所运用的方法也有差别,主要有历史文献法;对所选区域店铺的观察、统计法;分类考察法;访谈法;对所选区域街区改造规划调查法。下面笔者将对通过以上几种方法调查出的南锣鼓巷课程资源进行整理。3.2.1 南锣鼓巷的起源与变迁这一研究问题主要采用历史文献法和访谈法。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可以梳理出南锣鼓巷的发展历

    27、程,再通过对当地居民和相关人员的访谈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当地的历史变迁过程。南锣鼓巷位于北京旧城中轴线东侧(图3),其西北侧为鼓楼,西邻什刹海风景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地安门东大街,长约786米,占地一平方公里。整体呈“鱼骨架”型,胡同肌理独具特色(图4)。1993年,南锣鼓巷被北京市划入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图3 南锣鼓巷地区在北京的位置(图片来源:笔者在北京市地图的基础上改绘)图4 南锣鼓巷机理(图片来源:笔者自绘)南锣鼓巷的历史要从元代开始讲起。北京城始建于距今七百多年的元代,当时被称作元大都。古代关于道路的建设有着严格的要求,南北、东西方向应该各有九

    28、条干道南北向称为经,东西向称为纬,也就是常说的九经九纬的道路格局23。现在的交道口南大街、地安门外大街就是九经的组成部分,鼓楼东大街、地安门东大街就是九纬的组成部分,南锣鼓巷地区就位于这四条主干道之间。按照当时的管理模式,大都城的街巷被划分为五十多个坊,南锣鼓巷就在其中的昭回坊24(图5)。以南锣鼓巷为主干,向西伸出八条东西向的胡同,从北向南依次是:前鼓楼苑胡同、黑芝麻胡同、沙井胡同、景阳胡同、帽儿胡同、雨儿胡同、蓑衣胡同、福祥胡同。向东伸出九条东西向的胡同,从北向南依次是:小菊儿胡同、菊儿胡同、后圆恩寺胡同、前圆恩寺胡同、秦老胡同、北兵马司胡同、东棉花胡同、板厂胡同、炒豆胡同。它们有序排列,

    29、呈“鱼骨状”,在元代被俗称为蜈蚣街。据说曾经在南锣鼓巷的最北处有两眼古井,恰好位于“蜈蚣”的两只眼睛。这种整体“鱼骨架”式的胡同机理和四合院形态就是元大都棋盘式建筑风格的最好体现,也正是当时坊的布局,它们在元代都没有称谓。据相关文献记载,坊内不可以进行经营活动23。这一特征,一直延续到现在,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南锣鼓巷地区的商业设施大多集中在南锣鼓巷的主街上,东西向的胡同内商店很少。图5 元大都布局复原图到了明代,元大都更名为北平府,还将北城墙向南缩进了5里地。这样一来,原先的坊巷也随之进行了不同的调整。北平府城里分为三十三个坊,其中包括了昭回坊和靖恭坊23。据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一书记载

    30、,以今南锣鼓巷主街为界,其东侧属昭回坊,西侧属靖恭坊。在这期间,其被称为罗锅巷,“罗锅”就是驼背的意思。这和当地的地形有关系,据久居此巷的张先得说,他曾对此地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该巷南北两头低、中间高,路东各胡同西头高、东头地,路西的胡同东头高、西头低,南锣鼓巷南口高于地安门东大街,进南锣鼓巷需上坡,北口也高于鼓楼东街。分列于南锣鼓巷内的胡同,其东侧各胡同东口高于交道口南大街,进各胡同需上坡;西侧各胡同的西口也高于其相接的街道。纵观南锣鼓巷地片,很像一口倒扣的六扳锅,中间高,四周逐渐下漫坡,其相对的各条胡同则像锅边的几对扳手。25”这一说法随着2006年“水准点”石碑的出土被证实,该点位于

    31、75号院和77号院墙外侧,在此埋设水准点说明南锣鼓巷地区是北京的地势高点之一,而75号院和77号院又恰恰位于南锣鼓巷中段,这就证实了张先得的说法。现在,“水准点”石碑已经复原,成为了一个新景观。清朝在1644年定都北京后,将明代内外城的坊合并为十个。以北兵马司胡同至地安门桥东西一线为界,南锣鼓巷地区以北属于中西坊,以南属于灵中坊24。但因为在当时,清朝的居住及管理模式主要是兵民分居,因此坊的分割对其影响并不大。八旗的官兵及其家属住在内城,南锣鼓巷地区归属镶黄旗满洲第三参领所辖的十八个佐领官兵驻防。清末民国时期,道路的管理建制有了较大的变化。这一时期遗留下的四合院成了南锣鼓巷的一大亮点,其在建筑

    32、礼制上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虽然现在大部分四合院已被国家机关占用,无法进入参观,但仅从屋瓦的样式、大门的样式上,就能看出历史上这里居民的身份、地位。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这些都是普通的老百姓所不能使用的。其辉煌壮丽程度、占地面积是北京四合院的精华所在,因此有多处都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比如:黑芝麻胡同13号,秦老胡同35号,板厂胡同27号,帽儿胡同5号、11号,沙井胡同15号,雨儿胡同13号23。此时依据谐音,将罗锅巷改称为锣鼓巷,鼓楼东大街中段路北的街道称为“北锣鼓巷”,以南的街道称为“南锣鼓巷”,也就是本文所指区域。因为在当时这里已经居住了不少人家,因此南锣鼓巷内就发展起了很多小商铺,主要是粮店、副食店、理发铺等行业。1910年,内城被分为十区,分别是中一区、中二区,内左一区至内左四区,内右一区至内右四区,南锣鼓巷地区分属于内左三区。到了1928年,又


    注意事项

    本文(乡土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改造为例.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