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推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精品教案统编本.docx

    • 资源ID:11121880       资源大小:127.84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推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精品教案统编本.docx

    1、推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精品教案统编本23带刺的朋友文本分析:本文讲述了一只机灵可爱的小刺猬偷枣的故事,其间穿插着作者的所思所想,情趣盎然。课文以“带刺的朋友”为题,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又点出了作者与写作对象的关系。整篇文章语言生动,洋溢着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在教学设计时,要引导学生紧扣“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这一中心句进行:先把握整体,梳理主要事件;再围绕偷枣、运枣的内容,品味细节,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在诵读和品味中激发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主动观察大自然中动物生活习性的意识;最后,入情入境,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在表达

    2、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将知识内化吸收。教学目标:1.认识“枣、馋”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刺、枣”等12个生字,会写“红枣、摆动”等26个词语。2.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3.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4.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教学重点:1.通过品味语言,真切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内容,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一些富有情味的词语和描写环境、行为的句子,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带来

    3、的语言效果,懂得发挥想象,入情入境地体会。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枣、馋”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刺、枣”等12个生字,会写“红枣、摆动”等26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1.引导学生采用多样、灵活的方法识记生字词。2.引导学生根据初读的收获,了解哪些是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哪些是描写作者的内心活动。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两则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地窜。(打一动物) 地里走,沟里窜,捎着针,忘了线。(打一动物)2.学生说出谜底后,出示小刺猬的图片,让学生介绍相关资料。刺猬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于山林、草丛、

    4、平原、农田中,也到城郊农村菜园中活动。刺猬的适应性很强,对环境要求不高,昼伏夜出。它会爬树,还会游泳。它是大型的食虫动物,主食昆虫和蠕虫,有时也吃瓜果。3.教师过渡,出示课题。过渡:刺猬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小动物,许多人喜欢它。它最大的特点是浑身长满了刺,因此有人称它为带刺的朋友。(出示课题)这位带刺的朋友怎么样呢?在它身上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跟着宗介华先生一起到课文中去瞧瞧吧!4.简单介绍作者宗介华。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标出段落序号。(3)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与同桌交流识记字词的方法。(4)课

    5、文写了刺猬朋友的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情况,学习字词。(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相机点拨要点。带 树 无数 然 地 出 地 水 明 枣 到 弯 眼慢 惊 猜 视 然大 个 在背上(2)指导归类识字。部首归类:页:颗(颗粒)额(名额)项(项目)顶(山顶)须(胡须)顿(顿时)量词归类:颗:一颗枣 一颗花生 一颗种子 一颗珠子 一颗星星 一颗红心 一颗石子(3)引导学生运用图片、近义词、演示动作、联系上下文、查找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语。教师点拨重点词语,并引导学生运用拓展。眼馋:看见自己喜爱的事物极想得到。监视:从旁严密注视、观察。诡秘:(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捉摸。兴许:也许;或

    6、许。钦佩:敬重佩服。驱使:推动。斑斑驳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恍然大悟:顿时醒悟过来。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地方。2.思考:课文写了刺猬朋友的一件什么事?3.出示“带刺的朋友小档案”,填空归纳。姓名:刺猬 事件:偷枣 特点:本事高明(1)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用简单的词句概括填写。(2)根据这些信息,运用“六要素”法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本文讲述了一个秋天的夜晚,刺猬在“我”家后院偷枣的故事,表现了刺猬偷枣本领的高明。4.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并归纳出每一层次写了什么。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秋天

    7、的枣树上挂满了红枣。第二部分(第211自然段):写小刺猬偷枣的过程。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写刺猬消失得无影无踪。5.引导学生根据初读的收获,了解哪些是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哪些是描写作者的内心活动。过渡:课文只写了刺猬偷枣的事情吗?还写了什么?(作者的观察。)对!作者不但写了自己看到的刺猬偷枣的经过,还写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我们在第五单元学习观察事物的时候,就学到了这种方法,知道了观察事物的时候,还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想法。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哪些是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内心活动。用不同的符号在空白处做标记。6.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重点指导朗读。明确:以下都是穿插在观察刺猬偷

    8、枣过程中的作者的所思所想。(1)我非常惊讶(读出惊讶的感觉)(2)“是猫,还是别的什么?”我暗暗地猜测着。(读出好奇的语气)(3)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读出猜测的语气)(4)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读出恍然大悟的语气)(5)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读出有趣、猜测的语气)(6)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读出赞叹、喜欢的语气)(7)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伙伴?(读出疑问、意犹未尽的语气,体现作者对刺猬的浓厚兴趣)四、抓住重点,指导书写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2.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看看哪些字容易写错。(1)观察形声字,巩固对形声字构字特点的认识

    9、。明确:如“伸”,形旁“亻”表义,表示和人的动作有关;声旁“申”表音,表示读音。另外,“忽、伸、沟、聪”,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2)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明确:“暗、伸、沟、聪、偷、腰”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颗”也是左右结构,但要写得左右同宽。“刺”要写得左宽右窄。“枣、忽”是上下结构的字。“乎、匆”是独体字。“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3)比一比:易混淆字的写法。刺 枣“刺”左边部分第3笔是横折钩,左边部分最后一笔是点。“枣”上边部分第3笔是横折没有钩,撇、捺伸展,盖住下边的两点。忽 匆“忽”上边部分没有点。“匆”不要漏写最后一点。(4)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书写指导

    10、:颗左边的“果”为避让右边的“页”,将捺改成点。“页”的竖、横折组成的框要窄、长,竖撇伸入框内,留出空隙,出框后穿插至左边“果”最后一笔的下方。追先写里面,再写外面。走之的横折折撇从横中线起笔,笔画要短,最后一捺向右边平拖出去,托住上边部分。(5)写一写:老师示范书写,学生练习书写。(6)对一对:和课本对照一遍,写得不好看的地方,在下一遍书写中及时纠正。3.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4.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相互借鉴。五、小结回顾,作业设计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也知道了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

    11、初步的朗读,我们也知道了作者所说的“带刺的朋友”是一只小刺猬。但是读完课文我们发现,作者在文中并没有交代自己和刺猬的朋友关系,因为他是偷偷地观察的,对不对?那我们又是通过哪些内容体会到他对小刺猬朋友一般的感情的呢?大家课后可以再读一读文章内容,想一想,体会一下“朋友”的意思。今天这堂课,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2.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做摘抄。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品味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2.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3.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

    12、,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带刺 枣树 眼馋 忽然 缓慢 惊讶 猜测 监视 诡秘 树杈 伸出 逐个 水沟 钦佩 聪明 偷枣 追到 弯腰 无数颗 圆乎乎 暗暗地匆匆地 斑斑驳驳 噼里啪啦 恍然大悟 扎在背上 蹑手蹑脚2.用一个短语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提示:谁+干什么。(刺猬偷枣。)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作者生动地描述了刺猬偷枣的过程,其间还穿插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赞美了刺猬偷枣技术的高明,流露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来认识这位带刺的朋友。二、研读课文,重点探

    13、究(一)了解红枣,感悟“诱人”。1.出示红枣的图片,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师生评价朗读情况。2.出示句子,鼓励学生比较朗读,主动交流。你更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明确:(1)前一个句子简明扼要,第二个句子描写更具体,更生动形象。(2)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红枣的数量多、色彩艳,又写出了红枣香气诱人,为下文写刺猬偷枣做了铺垫。3.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过渡:这么诱人的枣子,无论谁看见了都会垂涎欲滴。谁能把这种馋人的感觉读出来呢?(二)探究偷枣,感悟“聪明”。过渡:

    14、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老师听着你们琅琅的读书声,仿佛闻到了阵阵枣香。正因为这些枣那样诱人,才引来了一个小家伙,那就是刺猬,它偷枣儿来啦!1.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浏览课文第211自然段。(1)哪一句话对刺猬偷枣做出了评价?请用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一写你读出了什么。(2)找找描写刺猬偷枣的动作的词,在词语下面画上小圆圈。2.指名学生汇报画出的句子,集体交流。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1)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刺猬偷枣的本事很高明,作者对刺猬佩服不已。)(2)什么叫“高明”?(技艺高超。)3.小组合作学习:默读课文,按照顺序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句子。过渡:小刺猬究竟是怎样偷

    15、枣的呢?为什么说刺猬偷枣的本事很高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照顺序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句子,读一读。4.小组派代表交流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刺猬偷枣的过程。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1)圈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16、爬、摇晃、掉、归拢、打、扎、驮、跑。)(2)出示刺猬偷枣全过程的插图。你能借助这些动词,大致梳理出刺猬偷枣的过程吗?明确:爬上树摇晃树枝从树上掉下来把红枣归拢,打滚扎在背上驮着红枣跑了。5.细读全文,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出刺猬本事“高明”的语句,教师相机指导。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1)刺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哪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第一句。(指名朗读)(2)读这句话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多么美好的夜晚!)哪些词语让你感到了“美好”?(“新月斜挂”“朦胧”“斑斑驳驳”等。)你见过新月吗?是什么样儿的?(像一条弯弯的眉毛,月光不太明亮。)对,所以是“朦胧的

    17、月光”,四周看得并不清晰。“斑斑驳驳”写出了月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地面上的样子。这真是个朦胧的、安静的夜晚啊!(3)小刺猬在这样一个夜晚出来偷枣,表明了什么?(它可真会选择时机呀!)小结:是呀!这么一个月光朦胧、不易被人察觉的夜晚,可真是偷枣的大好时机呢!小刺猬真是高明!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1)“兴许”是什么意思?(表示猜测。)去掉这个词再读一读句子,有何不同?(去掉以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肯定了。)想想看,作者为什么不能肯定刺猬是在用力摇晃呢?(天黑,看不清。)对呀!因为这是一个新月斜挂、月光朦胧的夜晚。由此可见作者在表达上是多么注意

    18、前后呼应呀!(2)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测刺猬是在摇晃树枝的呢?(看到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又听到树枝哗哗作响,看到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听到、看到,所以用“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可见作者的用词多么严谨。(3)如果你是这只小刺猬,你在摇晃树枝的时候,会想些什么?(我得用点劲儿,摇下来的红枣越多越好呢!/我得小心点儿啊,可不能被人发现了!)(4)想象刺猬用力摇晃树枝的情景,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刺猬。(有趣、可爱、聪明、机灵)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1)刺猬为什么要直接从树上掉下来?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慢慢地爬呢?(可能是不小心摔下来了,也有

    19、可能是要节约时间,掉下来比较省时、省事。)(2)看来这只小刺猬还懂得怎么节省工夫,真聪明!喜欢刺猬的同学一起来读这句话。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1)试着用“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刺猬运枣的过程。(它首先爬来爬去地把红枣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把红枣全都扎在背上,最后驮着红枣逃跑了。)(2)你觉得刺猬运枣的过程高明在哪里?(“匆匆地爬来爬去”,“逐个归拢”红枣,抓紧时间,提高效率。“打了一个滚

    20、儿”,把红枣扎在背上,方法巧妙,动作麻利。“驮着”满背的红枣“急火火地跑去了”,不贪不恋,迅速逃离,身手敏捷。)(3)“长”字为什么打引号?(这是刺猬背上扎满红枣以后,身形发生的变化,并不是刺猬真的长大了一圈。作者用生动诙谐的语言,塑造出了朦胧月色下一只驮着满背红枣的小刺猬的可爱形象。)小结:先是把红枣摇下来,再把红枣全扎在背上,最后快速逃跑。瞧瞧,又会选时机,又讲究方法,又迅速敏捷,偷到了就跑,“战术”灵活,多么聪明伶俐!难怪作者会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带着钦佩、喜欢的感情再读一读第10自然段。(三)关注心理,体会情感。过渡:上节课我们还找出了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一些语句

    21、,感受了小刺猬高明的偷枣本事后,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1.出示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我非常惊讶 “是猫,还是别的什么?”我暗暗地猜测着。 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 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伙伴?(1)从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惊讶、猜测、恍然大悟、暗暗钦佩。)(2)指名学生朗读句子,读出感情。明确:对不同的情感,朗读的语调要有所不同。句末带问号的句子,语调上扬,表示好奇、疑惑;句末带感叹号的句子,语调下降,表示感叹、赞叹。最后一自然段连用3个问

    22、句,一连串的疑问,充分体现了“我”对刺猬浓厚的兴趣。(3)出示填空,体会刺猬偷枣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刚刚发现刺猬时,“我”感到很 ,心里暗暗 是什么东西;(好奇惊讶,猜测)看到那个东西 地爬到树上摇晃树枝,“我”觉得它还挺机灵;(诡秘)等它从树上掉下来,“我” ,认出来那是一只刺猬;(恍然大悟)等观察了刺猬扎枣、驮枣逃跑的过程,“我”心生 ,对小刺猬的聪明和它本事的高明 不已;(钦佩,赞叹)连续用3个问句,表明“我”心里更 了,对这只小刺猬有了无比浓厚的兴趣。(好奇)2.找出文中作者对刺猬的所有称呼,再读一读相关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过渡:作者的情感变化不但反映在心理活动中,也反映在

    23、对刺猬称呼的变化上。找一找,作者对小刺猬有哪些称呼?把这些句子读一读。(1)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应的称呼和语句。 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 那个东西停住了脚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2)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各种称呼中蕴含的情感。明确:称呼“一个圆乎乎的东西”“那个东西”时,比较平淡,不带情感,只是有点疑惑、好奇,因为作者此时刚刚发现刺猬,尚不清楚是什么事物;等作者观察了一阵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称“那个家伙”就显得比较亲近,带着戏谑的口吻;“小东西”一般是亲昵、宠

    24、爱的称呼,显得格外亲近,因为这时候作者已经弄明白了这是一只小刺猬,而且感受了它高明的偷枣技术,心生喜爱、钦佩之情,所以再一次变换了称呼。小结:称呼的变化,是随着作者对刺猬的观察越来越多、了解越来越深而发生的。越来越亲近的称呼,表现了作者对刺猬逐步加深的感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三、积累表达,学有所获过渡:小刺猬偷枣时那一连串机灵、聪明的举动被躲在一旁的作者看得一清二楚,难怪他会由衷地发出感慨: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现在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小刺猬是怎么偷枣的吧!1.出示刺猬偷枣全过程的插图。引导学生回忆过程。明确:爬上树摇晃树枝从树上掉下来把红枣归

    25、拢,打滚扎在背上驮着红枣跑了。2.用上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连词“先又然后接着最后”说一说。记得用上描写刺猬偷枣时动作的动词。3.试着再用上“缓慢”“哗哗作响”“噼里啪啦”“噗的一声”“匆匆”“急火火”等语句,丰富自己的表达。4.指名学生示范复述,教师根据复述情况进行点拨纠正。5.先同桌互练,再小组轮流练习复述,最后推选代表在全班复述。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把事情的经过复述得最为精彩、生动。四、拓展阅读,赏析名篇过渡:这篇课文选自宗介华的散文带刺的朋友,原文除了写刺猬偷枣,还写了小刺猬一家的很多故事。老师把这篇散文打印了出来,大家可以在课后好好读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交流,看看你们对小刺猬有了哪些新的印

    26、象。1.下发带刺的朋友阅读材料,出示阅读提示。(1)除了写刺猬偷枣以外,作者还写了关于刺猬的哪些有趣的故事?(2)刺猬还有哪些有趣的本领或生活习性?(3)你最喜欢哪个故事?你想对刺猬说点儿什么吗?2.小组活动,组织读书会或板报展览,交流读后感受。【阅读材料】 带刺的朋友 宗介华(一)(见课文)(二)夜幕悄悄地降落下来,大地被笼罩在铅色一样的暗纱里了。我偷偷地躲在树丛的背后。过了好长时间,还没见到刺猬的影子,我忐忑不安起来。昨天晚上刚刚偷了枣儿,窝里一定还有吃的。兴许不来了不,爸爸说过,刺猬的食量可大呢,一天一夜,它准会饿坏了。那么,一旦它发现墙根儿处都撒了沙子,会不会感到奇怪,猜到了我的心理:

    27、噢,想顺着沙子上的脚印找窝呀,我才不去了呢不,不会的,昨天晚上偷枣儿并没被人看见,今天晚上还得去,红枣儿多甜呀我静静地蹲在那里,替刺猬问着、答着。不知过了多少时间,皎洁的月光又把庭院洒满了。啊,时候已经不早了。我的心慢慢凉下来,断定小刺猬发现了沙子,是不会再来的了。突然,我眼前一亮,奇妙的现象终于出现了。小东西钻出水沟眼儿,顺着墙根,直向枣树底下跑来。临上树,它伸出头,四下看了看。我偷偷扔过去一粒小石子。石子落在地上,发出“啪”的声响。小刺猬闻声,愣了半天,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变化,又壮起胆子,再次准备上树了。我又扔过去一粒小石子。这回,小刺猬兴许预感到了不祥的征兆,转过头,赶忙向水沟眼儿跑去。我

    28、心里暗暗高兴:跑吧,跑吧,带我去找你的家吧我赶忙绕过墙头,来到水沟眼儿的跟前,打开手电筒一照,哈哈,薄薄的沙面上,留下两行清晰的小脚印。那脚印顺着墙根,一直向前延伸。我家北屋旁边,有个草棚子。平时,里边堆着杂草和一些不常用的东西,只有我家芦花母鸡,爱到那里的草窝上去下蛋,除了妈妈去拣蛋,是很少有人去的。从刺猬的脚印来看,我断定它就住在那里边。我在草棚里慢慢地搜寻着。墙角草堆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仔细一瞧,两只大刺猬,团成大刺球,紧紧挤在一起哩。它们一动也不动,背上长长的硬刺根根竖起来,时刻准备刺向来犯的敌人。在两只大刺猬的腹部,蠕动着四个白乎乎的小刺球。呀,这不是小刺猬吗?怪不得大刺猬那样匆

    29、忙地去寻食,原来是为了这四个可爱的小宝宝“嗡”地一下,我的脑袋仿佛涨大了好几圈,心里感到一阵内疚。刺猬妈妈夜里出去找吃的,我倒把它吓了回来。没有吃的,小家伙还不饿?再说,听爸爸讲,刺猬一旦发现有人打探到了它的住处,它们就要搬家了。眼下,携儿带女的,搬到哪去呢?安个家多不容易呀。望着它们身边铺着的碧绿的树叶子、鲜嫩的青草,以及从房背阴处扯来的一撮撮绿茸茸的苔藓,我仿佛看到了它们安家的艰辛。猛地,手指尖触到鼓囊囊的衣兜。对,带来的礼物还没拿出来呢。我忙把衣兜里的红枣儿这是我从树上一个一个挑着摘的大把大把地掏出来,轻轻地放在它们的身边。直到离开草棚,我的心还在怦怦地跳:刺猬呀,吃了我送的红枣儿,你们

    30、还会搬家吗?(三)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缓地游着,时隐时现,像是在捉迷藏。我吃完饭,刚到草棚前,几个圆乎乎的东西,正从草棚里滚出来。啊,刺猬一家子出来散步了!我一撩竹帘,蹦出门外。刺猬们惊慌了,掉过头来就要往回跑。我想起手里拿着吃的,赶忙扔过去。兴许它们猜到我就是供应它们食品的人吧,大刺猬不动了,孩子们不跑了,都埋头吃起东西来。这时我才发现,小刺猬很乖巧,总是跟在爸爸妈妈的身后,怵怵胆胆地吃吃停停。大刺猬倒像不认生,噘着小嘴,瞪着小眼,亲昵地看着孩子,像是说:孩子们,大胆些,他是不会伤害我们的。爸爸走出屋来乘凉,见我身边围着几只刺猬,先是一愣,随后坐在我的身边,脸上泛起满意的笑。突然,身边

    31、传来“汪汪”的叫声,原来是我家的大黑狗来了。我刚站起身,大黑狗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头,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六个“仙人球”似的。大黑狗很快掉过头去,“昂昂”地哀叫着溜走了。爸爸笑着说:“俗话说:狗啃刺猬没处下嘴。你瞧,大老黑的嘴被刺猬扎破了吧。”可不是,等我追上大黑狗一看,大黑狗嘴上正滴着血哩。“刺猬身上的刺,是很好的护身法宝。”爸爸接着说,“甭说猫、狗,就是老虎,都拿它没有办法呀。”“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我高兴得直拍手,回头看看,这些刺猬又在悠闲自得地吃着我送的东西哩。(四)金黄色的大地变得空旷起来。粮食入了仓,秸秆上了垛,日夜繁忙的场院早已消停了,秋风勾着寒头,啊,初冬来临了。尽管我每天备了上好的佳餐,但“客人”好久没有登门。是


    注意事项

    本文(推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精品教案统编本.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