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11215959       资源大小:20.2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docx

    1、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2、世界观人人都有,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外在世界之间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3、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祖传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4、哲学则是研究自然、祖传和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5、哲学作为一门科学,它同具体科学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二者的区别: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的只是客观世界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部分、某一个领域,而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现实世界

    2、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研究任务和目的的不同。二者的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作用。6、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7、世界观决定方法论。8、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9、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者意识与物质的关系。10、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二者是谁的问题。对这一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由派生出来的,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

    3、性,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世界的西湖,物质是由意识派生出来的,就是唯心主义。“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讲,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于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或者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可知论哲学坚持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哲学哲学则把思维与存在相互割裂并绝对地对立起来,不可知论的基本哲学都是唯心主义的。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恐天下不乱心主义者都江堰市是可知论者。第一方面是主要的和根本性的,第二方面从属于第一方面。11、简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

    4、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答: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由哲学研究的对象决定的。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其哲学发展的方向和命运。是人类实践和现实生活的基本问题。12、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与斗争中,还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哲学思想的对立与斗争。13、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形态。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4、辩证法思想即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现代唯物主义辩证法。15、唯心主义哲学主要表现为两种基本的理论形态,即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种脱离自然、

    5、社会和我们人自身的精神实体。人物了解:黑格尔、朱熹。主观唯心主义则坚持认为世界依存于我们人的主观意识,世界是人的思维、人的意志或人的精神产物,离开了人的主观意识就不可能有客观的物质世界。人物:我国宋代的陆九渊、明代的王阳明提倡“心学”,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贝克莱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2、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以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这三大科

    6、学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全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唯物辩证的自觉观和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统一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独创。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与革命

    7、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理论。二、物质和意识(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实在的哲学范畴。2、可知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3、简答: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答: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4、无能无力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5、

    8、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也不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就会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6、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和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和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7、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

    9、前提下,同时也充分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及其意义。首先,相对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理解静止也无法了解运动。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最后,相对静止是人们了解事物的重要前提条件。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反对相对主义的诡辩论,同时也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8、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9、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10、时间的特点:一维性和不可逆性。11、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12、空间的特点:三维性。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长、宽、高三个维度。 13、时间、空间同物质的运动是不可分享的。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不存在离开物质

    10、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不存在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14、坚持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享的原理,就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时空观以反对唯心主义的时空观。15、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同时又表现为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16、物质与运动的客观规律性。规律:是指物质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关系。17、规律的特点:规律是物质的本质的联系。规律是物质的必然联系。规律是物质的稳定联系。18、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19、规律的客观性原理:我们不能创造和改变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存

    11、在、发生作用的条件。(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包括自然界、社会)2、意识的产生大体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环节: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发展到动物的感应和心理。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发展到人类的意识。3、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历史的产物。4、简答:劳动在人的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哪些决定性作用?答:劳动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性。提供了生理基础人脑。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劳动使人类的意识更加丰富。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12、。6、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都是来自客观存在,正如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选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7、意识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个体意识之间具有差别性。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8、辨析: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答:虽然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源泉是客观的。个体意识之间存在着差距,但这些差距不是先天千万的就是后天的实践造成的,其产生的根源都是客观存在的。意识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不能凭空创造。由此可见,意识不仅是人脑特有的属性和机能,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有机统一。9、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

    13、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选世界的能力和思维活动。10、简答: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答:意识反映世界的活动,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不仅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仅能反映现存的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意识对于改选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1、简答: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途径与条件。答: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科学的理解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坚持正确的意识,反对错误的意识。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

    14、用,离不开社会实践。实践是物质和意识相互转化的唯一桥梁和途径。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必有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12、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正确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是科学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3、在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在客观规律及其物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充分挥主观能动性,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求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失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世界的物质统

    15、一性原理: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多样性的统一都是以客观实在为基础的。3、论述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答: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党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唯物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部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1、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条件:就是指与某一特定的事物相关联的、对其存在和发展产生影响的诸要素的总和。3、系统:是指若干个相互联

    16、系的要素按照一定方式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特征。4、简答:发展的本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答: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历史必然性因而日趋走向灭亡的事物。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因为:首先,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来说,新事物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历史条件;其次,从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来说,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而成的,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落后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因素,并且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最后,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是社会

    17、中先进的、人民群众创造性活动的产物。(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对立统一又称矛盾规律。2、规律: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双方之间的两种基本属性或基本关系。4、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享的性质和趋势。从性质上讲,可以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矛盾。6、简答: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两种属性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答: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它们表现的形式、在矛

    18、盾运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是有区别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则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同一性包含着斗争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有条件性体现了事物静止的相对性和条件性,而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则体现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8、简答: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答: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一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同时获得发展,发展统一体内部的发展。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作用中获得自身的发展和提高。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

    19、互贯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9、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事物量变的过程中,斗争可以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为向对立面的转化作了量的积累。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性力量。10、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表明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12、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其发展变化的依据,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13、唯物主义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有着重大意义: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我们自己的事务上,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们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同时,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注意事项

    本文(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