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docx

    • 资源ID:11500175       资源大小:28.09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docx

    1、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二班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通过最近的学习和练习巩固,学生已经把握了20以内退位减的方法以,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学生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不断强化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创设情境,出示生动活泼的情景,帮忙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对抽象的数学学问面难以理解,多媒体比较直观,情境逼真,材料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乐观性和主动性。在课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尽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孩子间互相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

    2、在尝试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胜利的乐趣。让学生斜着看表格时,我先让他们观察,再问观察完你想对你身边的人或老师说些什么,许多孩子举起了小手,他们很快的说出得数相同。我顺势设疑:为什么算式不一样,得和却一样呢?学生立刻互相讨论起来,后来汇报说: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同时变大或缩小得数不变。虽然他们用的语言不够精确,但说的特别好。有时我怕学生找不到,自己拼命的讲,学生还不听,今天通过孩子们自己总结,他们很快乐,其他没找到规律的同学也同意听,比老师苦口婆心的讲好多了。主动权肯定要真正交给学生!二班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在约分这节课中,我是这样做的:1、为学生供应充分探究和发觉的时间与空间,从约分含

    3、义的理解到约分方法的学习,老师始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相信学生的潜能,通过小组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理解约分的含义,为学生搭建了实践探究的平台,使学生在交流中碰撞不同的约分方法,最终达成共同的认识。可以说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在学生的发觉、探究、讨论中解决,课堂到处闪动着学生智慧的光线。2、老师关键处的点拨和发人深省的提问充分体现了教学主导的作用,既引导学生的发觉,又不限制学生的思路;既能放开手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在发散思维之后,求同存异,提升学生的认识,使课堂布满生机,启发引导无痕迹。3、练习的设计体现了清楚的层次性

    4、,尤其是最终嬉戏的创设符合儿童好玩、好动、天真活泼的特点,同时又寓教于乐,使学生对约分的认识有了更新奇的认识。二班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3数松果的教学目标是:1、结合详细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2、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洁的实际问题。本课是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第一课时,虽然有些学生已经会背乘法口诀,但还没有真正地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因此,教学时,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及探究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学生把握了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后面学习其他乘法口诀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节课力求让学生学得轻松,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备课时预设学生第一次编制口诀有困难,

    5、预备师先讲解示范编前三句口诀,再多用些时间进行探究和交流,而在实际教学中发觉有部分同学已会背口诀,编制时脱口而出。因此,编口诀的时间缩短,把学习重点放在探究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口诀含义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应用。总之,本节课从童话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乐观性,学习效果良好。二班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4不足之处: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厘米,用尺子量身边的小型物体的长度基础上学习的。提出一个问题,黑板有多长,我先用学生尺去量,结果量了好多次才量完,学生一阵嘘嘘声,太麻烦了,后来一个学生说她的尺子比较长

    6、,是30厘米长的,稍微快点了,但是还是很麻烦。这时学生说,老师不是有很长的尺嘛,还有学生说那是米尺!好吧,就用米尺,结果量出来有4米长。量黑板是不是应当让学生来量,老师帮忙。提出除了用米尺,还可以用卷尺,量衣尺测量。让学生说说米尺和学生尺的不同用途,学生就说,量大型的物体要用米尺,量小件的物体用学生尺比较好。具体认识米尺,也是从0刻度开始的,最多是100厘米,为什么又叫米尺呢,因为总长是1米,说明100厘米=1米。那么黑板长4米=400厘米。用手臂表示1米有多长。当孩子们平举着手臂,微微向前弯曲,也许就体会到了1米原来是这样形象的。第一天遗忘带量衣尺和卷尺了,第二天带来了,先用量衣尺量腰围,挑

    7、一个胖点的,瘦点的,先教学生怎么量,然后让学生给学生量,让学生给老师量,分别把数据记在黑板上,量了几位同学后,学生对腰围也有了也许的印象,再上来一位学生,估量一下,大部分同学都估量得比较合理。因为量衣尺不够,只有个别同学实践量腰围。所以需要布置到课后作业,让学生家里去量。胜利之处:学习米,厘米,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长度感,即使身边没有尺子,也可以也许估量物体一边的长度。在测量物体长度前先估量一下,以提高估量的准确度。在学生学会了用食指宽度表示1厘米,用大拇指和食指伸开微微弯曲表示10厘米,用两个手臂平举微微弯曲表示1米后,就很便利地估量了。先估量教室长度,估量学生的身高,估量桌子的高度等,然后

    8、再用米尺测量。学生兴致勃勃,踊跃参与。课本最终面的做一做,要求量出一根绳子的1米,2米,3米,更加增加了学生对长度的感性认识。二班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5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下面就谈谈自己上本单元后的一些课后感吧!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虽然留意了学问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学问基础构建新的学问内容,消退了学生对新学

    9、问的生疏感,期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旧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又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觉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终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肯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二班级数学

    10、上册教学反思6二班级上的教材中设计到了学生要学习的两种新的运算,一种是乘法,还有一种是除法。在乘法的教学中,重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那除法是否只是乘法的一种相反运算呢?除法在学生的理解中已经达到了怎么样的水平。学生学习除法的直接基础是乘法含义及刚刚学习的平均分的含义,重点让学生学会联系平均分含义并依据详细的问题情境列出除法算式。我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段。(1)每几个一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表示;(2)把一些物体按指定分成几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用除法表示;(3)教学除法的相关名称。一、关键词平均分除法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教学除法时,我是紧密联系了生活,以生活

    11、中乘缆车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将6个人,每两个位一组来分一分,分到了3组。通过分的过程,让学生找到除法的来源。原来把一些物体的数量,每几个为一份,这样过程可以写成除法。这是平均分的一种方式。在平均分中还有将一些物体,平均分为几份的方式,教材中利用了老师分发铅笔的情形,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操作,也体验了平均分的过程,这样平均分的过程也可以写成除法的。在学生学习完后,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除法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学生说几分主要的感觉:除法和乘法相反,计算起来想乘法口诀;除法是分的。老师追问:是任凭分吗?学生回答:是平均分。二、过程和结果与算式的统一除法是平均分过程和结果的表示方式,但是这个过程和结果

    12、与除法算式的统一,也比较令人头疼,有的学生在看图写算式时,会把过程与结果弄反。分析其缘由,主要还是在这几个学生的脑海里没有分的过程,只有分的结果。所以,课上我分几步出示填空。让学生依据题意操作,进行平均分,分好后请他说说是怎样分的?根据怎样的要求在进行平均分,分得的结果是什么?在进一步讨论除法算式中,我们着重讨论了被除数表示的是什么?(一些总的数量),除数表示的是什么?(平均分的标准),商呢?(平均分的结果)在接下来的几个课时的教学中,主要通过了依据同一副场景图写出相关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体会乘法、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帮忙学生自主构建学问体系。二班级

    13、数学上册教学反思7探望老人这一节课是我本学期参与学校富源杯初赛时教的教学内容。这一节课,学生兴趣深厚,学得乐观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胜利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发展,主要体现在。为学生供应观察、思考、发觉、表达的机会。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的学问、思维和方法必需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靠老师讲解去获得。本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路线图,内容新,学问点多。为了充分体现新的教学思想,我出示自做的课件后,让学生观察探望老人这一情境图,了解图上各种建筑物的相互位置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距离,然后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可真多。如书店的北面是什么?书店

    14、的东面是什么?小明家的北面是什么?敬老院的西面是什么?敬老院的东面是什么?小明家离敬老院有多远?小刚家离敬老院有多远?谁家离敬老院最远?谁家离敬老院最近?小红要怎样走才能到敬老院?小明要怎样走才能到敬老院?小刚要怎样走才能到敬老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提问题,让听课的老师都有点不相信这是二班级的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他们夸张我班的学生真聪慧。接着,我让学生通过思考,独立解决一些已学过的问题,另外一些比较难的问题再小组合作解决,交流各自的想法。最终,我问:探望老人后,他们怎样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这时课堂上又一次沸腾起来,大家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我请了几位学生说说看,他们个个都说得很好。这时,刘青成同学迫

    15、不及待地站了起来,说:老师,我发觉了一个隐秘。我说:你发觉了什么隐秘?,他说:我发觉去敬老院的路与回来的路方向相反,距离不变。同学们听了,都觉得是这个理。我准时地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留意张扬学生的个性。数学学习与其他的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每个学生生活阅历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让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如第63页的小兔送信这一题的题目要求是:小兔给图中每只小动物送信,说出它的送信路线;送完信,小兔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这是一道开放题,我没有规定小兔应先给谁送信,再给谁

    16、送信,最终给谁送信。我不把学生的思路框死,而是乐观的促进学生思维开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画路线图,再依据自己画的路线图说一说,算一算小兔一共走了多少米。这样班级里就消失了好几种小兔送信的路线图。有的学生画出来的路线图是这样的:从小兔家出发向东走10米小熊家;再向东走5米,再向北走15米小松鼠家;再向西走15米,再向南走5米小猫家;再向东走5米,再向南走5米小猴家;再向南走5米,再向西走5米,小兔就到家了,这样小兔一共走了70米。而有的学生画出来的路线图是这样的:从小兔家出发往北走10米小猫家;再往北走5米,再往东走15米小松鼠家;再往南走15米,再往西走5米小熊家;再往北走5米,再往西走

    17、5米小猴家;再往南走5米,再往西走5米,小兔就回到了家;这样小兔一共也是走70米。其他的学生画出的路线图也都符合题意,但是,有的路重复走过,因此,算出来的结果有的是100米;有的是85米;有的是90米不管学生怎样画,只要画出来的路线图能把信都送到各只小动物的家,我都给予确定。但是,我还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哪种走法最好?好在哪里?同学们一下子都能比较出来。这样,使学生知道,在数学学习中,什么是最优化的方案。这一节课我的不足之处还是有的:1、时间上按排就有些欠妥,因为我让学生看图提问题并解决问题,班上有33位学生,个个都想说,在这里花费的时间多一些,以至于后面时间不够用。2、课堂上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18、没有说完整话,其意思是正确的,我就急于确定他的答案也没有留意去纠正他应当说完整的话,养成说完整话的良好习惯。这一方面,我们教数学的可能都留意不到。期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正,不断积累阅历。二班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在认识角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观性,通过创设交警叔叔维持街道上的交通秩序情境,导出生活中的角,用实物(红领巾、三角板、纸扇、时钟等)的演示,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触摸,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营造生动、鲜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角到平面的图形去追索,去讨论,去发觉,去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活动一:认识角。师: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角吗?生1:我戴红领巾时

    19、,发觉红领巾有角。生2:我们用三角板时,看见三角板有角。生3:我用纸扇时,看见它有角。生4:时钟上的分针与时针常常形成角。生5:五角星也有角,教室的门窗上也有角。紧接着,我就创设交警维持街道秩序的情境,(出示本课的街景图)让学生在图中找角,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角。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路面上十字路口,人行横道,路边建筑,标志牌及交警所作的手势等都活动二:感受角。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用纸折角,然后触摸角有什么感受。并在折的角上标上边和顶点,同时讨论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并联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还发觉哪些物体有角?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画角,说说画角的步骤,还出示一些我课前预备好的图形让学生推断哪个是角?哪

    20、个不是角?活动三: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师: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只不过是这两个角的边长度不一样。(一个角的两边短,另一个角的两面边长)请学生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生1:我觉得角1大。生2:我觉得角2大。生3: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我觉得两个角一样大。生4:我不同意生3的看法。生5:我同意生3:的说法,我也觉得两个角一样大。我说:请同学们不用争了,还是大家动动手吧!自己制作一个活动角,然后看看活动角的边张开,角发生了什么变化?边合拢,角又有什么变化?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学生们忙起来了。不一会儿,许多学生就把手举得高高的。生1:两条边张开,角变大。生2:两条边合拢,角变小。生3:两条

    21、边张得越大,角就变得越大。生4:两条边合得越紧,角就变得越小。生5:老师,我用的是同一个活动角,这个活动角的两边长短不变,角却会随着两边张开度的大小而转变。我断定: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这时,班上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点点头表示同意生5的说法。数学课上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必要的,这不仅为学生制造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让学生乐观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又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二班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9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角以后学习的,由于前面推断角、画角、制造角的基础,对本节课直角的认识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2、与前面认识角一样,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在动手中探究创新,通过体验来认识直角。此外,让学生自我思考,全班质疑,如在用圆片制造直角时,有学生凭感觉去折直角,老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样折的直角你能确定是直角吗?”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查找更好的方法。最终始终得出把圆片折出一条线,再沿着这条折痕对折的方法在制造直角。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概括得出的,很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会有更清楚更准确的认识。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实践活动:比一比、分一分,交流验证,找角、辨角、画角等,每一

    23、个活动都供应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角的产生。在进行了尝试分类思考、动手验证、概括概念的过程后,学生很顺利的建立了锐角和钝角的表象,把锐角和钝角与已学直角概念纳入同一系统中,形成了角的完整学问体系,虽然锐角、钝角是今后学习的内容,这样提前学习反而让学生加深认识了直角乘法的初步认识二班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0买书是北师大版小学三班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一单元中的一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究小数加减法(没有进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依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在本节教学中,我采用下面

    24、方法教学收到良好效果。一、重视阅历,温故纳新。在本节导课时,我根据教材改编写意图创设了“笑笑和淘气去新华书店买书的情境”,接着安排了一道学生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练习题,指名学生板演,全班齐练,计算后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在交流时,我有意提问“为什么在计算时要把个位对齐?”目的让学生明确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这一练习不仅激活了学生以前学习的多位数加减法的阅历,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多位数加减法的算理,然后再出示教材例题情境:“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出示例题后,我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鼓励学生迎接挑战,专心读题,审题,列出算式。由于有

    25、前面的复习,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列出算式:3.2+11.5=11.5+3.2=对这两种算式我给予了确定,并写在黑板上。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时我指着黑板上的两个算式说:“为了帮淘气解决买书付钱的问题,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请大家都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觉小数加法的算法。这时我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流程。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解读教材、明晰算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再看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算法你没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最终全班

    26、交流总结算理。把学生对小数加法算法的个性化的探究放在第一位,确保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在个体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再回归到对教材的解读,这样学生在解读过程中进一步澄清了自己的思路,了解自己的胜利与不足,弥补了自主探究中不到位的地方。三、突出重点,融会贯穿。在进行全班交流时,我让学生围绕“为什么小数点肯定要对齐”展开讨论、交流,最终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小结,“多位数相加时,个位上的数肯定要对齐,个位对齐了,全部的数位也就对齐了,这样才能做到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小数相加时,小数点肯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小数点对齐了,全部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三种算法的共同点都是把相同单位上的数相加”。让

    27、学生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把整数加法与小数加法的算理融会贯穿,把新旧学问有机地统一起来,把老师的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乐观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但在本节教学中,因在小组讨论,交流时用的时间过长,没有进行必要的巩固练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留意对时间的把握。二班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1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位数(或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简洁口算数除法的基础上一步探讨的。基教学重点是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而了解竖式中各部分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更简单理解和把握这些学问。教材首先安排了一幅学生布置会场摆花盆的情境图。在校园的

    28、一角摆放着一些盆花,一个小朋友说先搬15盆花,另一个小朋友问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安排这幅情境图的目的;一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激发学生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欲望;二是以学生已有的学问入手,通过摆花盆的活动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通过本次备课活动,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新授部分除法竖式的写法教学时,讲解上比较混乱,思路不太清楚,简单导致学生的思路混乱,对新学问把握不扎实。我觉得我在这点上是需要留意的。在讲解时,我将意义和写法混在一起,导致没有清楚的思路,因此我觉得在上课时,我还是有必要将一个个学问分开来,分别讲解清楚。二班级数学上册教学

    29、反思12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前面学问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应用。本课是由“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和“用小棒拼摆图形”两部分内容组成,在第一节小组教研的基础上,形成的二次教案。再次教学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看一看摆一摆是利用拼、摆、量、画几何图形的活动,加深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我先让孩子们在我的要求下拼摆基本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六边形、角等。接下来摆基本图形的组合:用9根小棒摆5个三角形、11根小棒摆5个三角形、7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等。最终让二人小组合作自由拼摆,巡视时发觉学生的表现要比想象中好。二人小组摆的有声有色,只

    30、听一号同学说:我们来摆2个六边形看看用几根小棒?一会儿,二号:那我问你20根小棒可以摆()个五角星?看来孩子们的合作能力是提高了,确实该放手时就要放手了。1.内容生动好玩,激发学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通过从不同位置观察实物玩具,将“看”和“摆”两个不同的数学活动内容结合起来,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思想,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把握几何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能激起学生乐观思考的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主动操作、自主探究,使学生去尝试和探究,并尽量让他们有充分的思考和展示的过程,比较好的体现了学

    31、生的主体地位。3、注重情感教育课件都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以增加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念。通过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象的感知“只有多站在别人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和大家友好相处”的生活道理。二班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1、主动探究,自编口诀。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了解口诀的一些特点,如每句口诀的第一个字是按挨次排列的,第二个字都是一样的,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先画图,再写算式,最终自编口诀。通过向全班展示,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等一些基本学问,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2、利用规律速记口诀。7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引导学生利用上下两句口诀的规律和生活常识来记忆。学生发觉、总结出规律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和练习,帮忙学生记忆口诀,大部分学生会依据规律来记忆。3、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对口诀的记忆假如单纯的依靠读、背,确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师生、生生对口令、看


    注意事项

    本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