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

    • 资源ID:11535750       资源大小:151.89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

    1、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九江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1.下列关于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B.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C.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D. 基因型是表现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C【解析】表现型由基因型决定,但受环境因素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A项、D项错误,C项正确;显性纯合子和显性杂合子均表现为显性,但基因型不同,B项错误。2.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欲知其基因型,最简单的方法是A. 让它与另一株已知基因型的高茎豌豆杂交B

    2、. 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C. 让它进行自花传粉D. 让它与白花豌豆杂交【答案】C【解析】鉴别一株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由于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自交)植物,因此让它进行自花传粉最简便,故选C。3.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血友病糖尿病色盲尿毒症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详解】血友病为遗传病,不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错误;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血

    3、糖浓度过高引起的,是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引起的疾病,正确;色盲为遗传病,不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错误;尿毒症是由于尿素等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导致内环境中尿素等废物含量过高,对细胞产生毒害引起的,属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引起的疾病,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故选C。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B. 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 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D. DNA中碱基对替换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

    4、性、不定向性。【详解】A. 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在生物体内是随机发生的,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A正确; B. 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正确;C. 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不同的密码子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所以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C正确; D.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发生碱基对替换则不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5.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能引起基因重组C.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导致基因重组 D. 同胞兄妹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

    5、关【答案】C【解析】【分析】在生物体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在减I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在减I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也可引起基因重组。【详解】A.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A正确; B.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B正确;C.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交换是易位,属于染色体变异,C错误; D. 同胞兄妹肯定是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D正确。6.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

    6、列。雌蜂(2n=32)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雄蜂(n=16)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豌豆(2n=14)是白花传粉且闭花受粉植物。若要对蜜蜂和豌豆的基因组进行测定,则需要分别测量多少条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A. 17、7 B. 16、7 C. 17、8 D. 16、8【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即测定22条常染色体和X、Y2条性染色体共24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详解】根据题意分析,雌蜂(2n32)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雄蜂(n16)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说明蜜蜂的性别是由染色体组数决定的,没有性染色

    7、体,因此蜜蜂的基因组需要测定16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豌豆体细胞中含有7对同源染色体,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雌雄同花,没有性染色体,因此豌豆基因组需要测定7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故选B。7. 下图中4、6、7为色盲,7号色盲基因来源于A. 1号 B. 2号 C. 4号 D. 3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它的特点是交叉搁代遗传,所以7号色盲基因来源于1号,A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色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甲、乙是豌豆的两个品系,将品系甲(高茎,基因型为Aa)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植株幼苗(品系乙),

    8、将甲、乙品系混合种植,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得到它们的子一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间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 甲、乙品系混合种植后代有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C. 品系乙植株所结种子单独种植,矮茎植株占136D. 取品系乙的花药离体培养再经秋水仙素加倍获得的植株为纯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品系甲的基因型为Aa,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乙植株为AAaa,乙植株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A:Aa:aa=1:4:1。【详解】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后期分开的姐妹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进而形成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A错误;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

    9、授粉植物,因此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不会出现三倍体,B错误;品系乙植株(AAaa)能产生AA、Aa、aa三种配子,比例为1:4:1,产生aa配子的概率为1/6,所以矮茎植株为1/36,C正确;品系乙能产生AA、Aa、aa三种配子,故取品系乙的花药离体培养再经秋水仙素加倍获得的植株有AAAA、AAaa、aaaa三种基因型,不一定纯合子,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多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用秋水仙素处理品系甲植株(Dd)后,得到的四倍体品系乙植株(DDdd)中仍含有等位基因,因此品系甲、品系乙植株均为杂合子。9.某种动物体内一

    10、对等位基因A、a与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有关,其中的a基因表达更适应较低温度。假设该动物群体中基因型AA:Aa:aa的比例50年前为1:2:1,则全球变暖的现在比例可能为A. AA:Aa:aa为 4:2:1 B. AA:Aa:aa为 3:4:3C. AA:Aa:aa为 1:3:1 D. AA:Aa:aa为 1:4:5【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a控制的性状更适应低温,因此全球变暖后a的基因频率将下降,A的基因频率将升高,据此分析。【详解】50

    11、年前该动物群体中基因型AA:Aa:aa的比例为1:2:l,则A的基因频率为(2+2)/8=0.5,则a的基因频率为1-A=0.5;a控制的性状更适应低温,A控制的性状则较适应高温,全球变暖后,a控制的性状不适应变化的环境,逐渐被淘汰,a的基因频率下降,A控制的性状较适应变暖后的环境,A的基因频率升高,因此全球变暖后,aa基因型频率下降,小于1/4,AA基因型频率升高,大于1/4,符合题意的只有A。10.为了生存,某动物种群迁入新的环境,该初始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在这里,该种群得以随机交配,但基因型为aa的个体会胚胎致死,请问在第几代种群的存活个体中,a基因频率为1/6 ( )A.

    12、2 B. 3 C. 4 D. 5【答案】C【解析】【分析】在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初始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则F1中AA:Aa:aa=1:2:1,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会胚胎致死,所以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为AA:Aa=1:2,据此分析。【详解】初始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若基因型为aa的个体会胚胎致死,则F1中有AA:Aa=1:2,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频率为1/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F2中AA的频率=2/32/3=4/9,Aa的频率=22/31/3=4/9,aa的频率=1/31/3=1/9,因此AA:Aa=4:4,则A的基因频率为3/4,a的基因频率为1/4;以此

    13、类推,F3中A的基因频率为4/5,a的基因频率为1/5;据此F4中a的基因频率为1/6,C正确。11.下列物质中属于蛋白质的是( )A. 甲状腺激素 B. 纤维素 C. 胰岛素 D. 雄性激素【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等。【详解】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A错误;纤维素是一种多糖,B错误

    14、;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降血糖的功能,C正确;雄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识记不同的激素的化学本质,进而选择正确的答案。12.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激素是有机分子 B. 激素可直接参与细胞内各种生命活动C. 激素是信号分子 D. 激素种类多,含量少【答案】B【解析】【分析】激素是有机物,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激素的作用是调节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详解】A. 激素的本质是有机物,A正确; B. 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只是起调节作用,B错误;C. 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C正

    15、确; D. 激素含量少,但作用非常大,种类多,D正确。13.血细胞、肌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 血浆、体液、体液和淋巴 B. 血液、体液、淋巴和血浆C. 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 D. 血液、细胞外液、体液和细胞内液【答案】C【解析】【分析】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绝大多数组织的细胞都浸浴在组织液中,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环境。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详解】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B和D错误;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A错误;毛细淋巴管壁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

    16、组织液,C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不是内环境成分。14.控制呼吸、膝跳、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A. 脊髓、大脑、大脑皮层 B. 脑干、脊髓、大脑皮层C. 大脑、脊髓、大脑皮层 D. 脊髓、脊髓、脑干【答案】B【解析】低级中枢一般位于下丘脑、脊髓内,与生命相关的中枢一般位于脑干中,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中,小脑中存在控制平衡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在脑干,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阅读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中,故选B。15.与神经调节相比,高等动物激素调节具有的特点是调节速度快 调节速度慢 作用范围广 作用时间短 作用部位准确 作用时间比较长A. B.

    17、C. D. 【答案】A【解析】神经调节速度快,错误;激素调节速度慢,正确;激素调节作用范围广泛,正确;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短,错误;神经调节作用的部位准确,错误;激素调节作用的时间比较长,正确,因此高等动物激素调节具有的特点是,故选A。16.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溶菌酶是一种分泌蛋白B. 效应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暴露的抗原C. 淋巴细胞包括B细跑、T细胞和吞噬细跑D. 吞噬细跑在第二、三道防线中均发挥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溶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如泪液、唾液、血浆等处,是分泌蛋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

    18、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无颗粒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根据淋巴细胞生成的场所,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A. 溶菌酶属于分泌蛋白,A正确; B. 效应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并将靶细胞裂解死亡,B正确;C. 淋巴细胞包括B细跑、T细胞,吞噬细跑不属于淋巴细胞,C错误; D.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在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中都起作用,D正确。17.神经调节是高等动物的

    19、调节方式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作用于某些肌肉或腺体B. 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C. 静息电位维持过程中,K+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D.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并且都离不开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性【答案】C【解析】【详解】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通过突触结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借助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详解: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细胞或腺体,因此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或者腺体细胞,A

    20、正确;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正确;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K+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运输(外流)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发生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和足够强的刺激,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突触的结构,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及特点,明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8.下列关于体温恒定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脑皮层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B. 某人因出汗较多,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会

    21、增加C. 多种激素共同参与体温恒定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D. 某人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38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答案】C【解析】【分析】下丘脑是调节体温、水盐平衡、血糖等的中枢;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如下: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如下: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

    22、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详解】A. 大脑皮层是体温的感觉中枢,体温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A错误;B. 出汗较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错误;C. 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过程涉及多种激素,C正确;D. 某人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38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错误。19.如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A. B细胞 B. T细胞C. 浆细胞 D. 效应T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X细胞

    23、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因此X表示效应T细胞。【详解】B细胞作用识别抗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A错误;T细胞识别抗原,呈递抗原,并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B错误;浆细胞能产生抗体,C错误;效应T细胞能和靶细胞特异性的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点睛】关键是要熟悉各种特异性免疫细胞的主要生理作用。20.下列因素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 长期营养过剩导致肥胖 B. 肾小球肾炎C.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 毛细淋巴管受阻【答案】A【解析】【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

    24、括以下几个方面: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解】A. 长期营养过剩导致肥胖,不会导致组织水肿,A错误; B. 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会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C. 毛细血管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

    25、升高,吸水造成水肿,C正确; D. 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D正确。21.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骄阳似火的夏天中午,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时,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有( )A. 皮肤的血流量减少 B. 汗腺分泌增强 C. 皮肤血管收缩 D. 汗腺分泌减少【答案】B【解析】人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中的温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将兴奋传给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皮肤的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强,进而增加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22.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26、该病毒入侵人体后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A. 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B. T细胞大量合成并分泌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C. B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与肠道病毒特异性结合,并消除病毒D. 记忆细胞产生抗体并消灭抗原【答案】A【解析】【分析】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侵入机体后,首先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分裂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病毒结合,使其丧失继续侵入细胞的能力。【详解】A. 该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体液免疫,此时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A正确;B. 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B错误;C. 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产生的,C错

    27、误;D. 记忆细胞可分裂分化产生浆细胞,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D错误。23. 动物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共同的特点是A. 存在于内环境中B. 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 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D. 在不同人体内种类各不相同【答案】A【解析】激素主要在血浆,神经递质主要在组织液,抗体主要在血浆,它们都属于内环境,故A正确。抗体不需要与受体结合,故B错误。激素和神经递质有很多不是蛋白质,故C错误。在不同人体内种类大致相同,含量会有所差异,故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中涉及的物质分子

    28、及其来源和靶细胞或作用部位调节方式物质分子来源靶细胞或作用部位神经调节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后膜体液调节激素内分泌腺细胞相应靶细胞免疫调节抗体浆细胞抗原淋巴因子T细胞B细胞24. 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 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 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 ATP的合成和水解D. 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由突触的特殊的结构决定的,兴奋经过突触时突触小泡膜会与神经元细胞膜融合,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此时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

    29、换解:A、神经递质的分泌过程是胞吐,存在膜的融合与转化过程,A正确;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透性变化,相应的离子通道发生开放或关闭,B正确;C、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消耗能量,存在ATP的水解和合成过程,C正确;D、神经递质的受体只存在于突触后膜,因此信号分子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D错误故选:ABC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5. 夏季台风过后,甘蔗等植物常会大片大片倒伏,一段时间后,甘蔗的茎又会直立生长,形成“弯甘蔗”,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光照 B. 水分 C. 重力 D. 光照和温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茎的背地性。甘蔗等植

    30、物常会大片大片倒伏,一段时间后,甘蔗的茎又会直立生长,原因是植物的茎表现出背地性,外界因素是重力。故选C26.下列对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它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B. 它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C. 它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 D. 它的化学本质是色氨酸【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是植物激素,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详解】A.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影响,A正确; B. 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B正确;C.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正确; D.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D错误。2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根尖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 B. 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C. 生长素会抑制乙烯合成 D. 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广泛分布在各个器官,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生长素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可促进果实成熟,对抗生长素的作用;脱落酸可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保持休眠;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注意事项

    本文(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