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师招聘 教育学 心理学整理.docx

    • 资源ID:11603260       资源大小:48.37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师招聘 教育学 心理学整理.docx

    1、教师招聘 教育学 心理学整理1教育的发展一、教育概念: 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二、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论:法国 利托而诺 英国 沛西能 本能论,否认人与动物的区别 2、心里起源论:美国 孟禄 无意识的模仿论 3、劳动起源论:前苏联 有目的、有意识人类特有的三、教育的发展:(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未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 2、受教育机会均等 3、受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简单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出现了古代学校(最早为公元前2500埃及,我国为公元前1000商代:痒 序 校 学,西周:国学 乡学,唐代:六学二馆;教育内容:六艺:礼 乐 射

    2、御 书 数,四书五经: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诗 书 礼 易 春秋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 3、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三)现代社会的教育 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性走向实践 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性教育四、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全民化 国际化 民主化 个性化 信息化2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学概念: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二、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科学的萌芽期:形式推理阶段 孔子:创办私学,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 儒学家礼记中学记:最早的教育专著,

    3、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化民成俗 起必由学、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儒学家大学内圣外王 修己安人;古希腊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2、独立形态教育科学的产生期: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1632 捷克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 ;英国 洛克 教育漫话;法国 卢梭 爱弥儿;德国 康德 科尼斯堡大学 讲授教育学 3、教育科学的科学化时期:建立在生理学、心理学基础上 1806 德国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教师中心 书本中心 课堂中心 1916 美国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 、学生中心 生活中心 活动中心 1939 苏联 凯洛夫 教

    4、育学 4、教育科学的多元化时期: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的多元三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通过培养政治领导人才服务于政治 2、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服务于政治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于政治 4、教育可以推进社会的民主进程 四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通过再生产劳动力和劳动力的素质促进经济的发展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3、教育服务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产业五。教育的文化功能 1、激活与传承文化 2、选择与整理文化 3、更新与创造文化 4、交流与融合文化六学习教育学的价值:启发教育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获取的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养成正

    5、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提高教育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的能力;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基础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强调发展的力量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孟子 奥地利弗洛伊德 美国格赛尔 2、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部的力量。荀子性恶论 英国洛克白板说 美国行为主义华生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二、身心发展规律: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均衡性(发展关键期) 4、个别差异性 5、互补性四、影响发展因素: (一)遗传素质:1、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在一

    6、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二)环境因素: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地也有消极的 五、学校教育的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的身心发展方向作出了社会性规范 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六、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要求:1、不断完善和提高学校教育的办学条件 2、了解研究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3、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尊重个性,承认差距,因材施教;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势强项,使其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源;以独特的教育风格和个性,对学生良好的个性的发展起示范作用 4、积极协调其

    7、他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七、主观能动性的作用:1、选择性作用 2、自觉性作用 3、创造性作用4-1教育目的概念和结构一、概念: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狭义: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二、作用: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评价作用: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水平、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三、结构: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都属于教育目标4-2我国教育目的一、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

    8、思想、道德、知识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二、德育要求:1、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热爱党、人们、祖国、劳动、科学 3、建立民主法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 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式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三、智育要求:1、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 2、发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

    9、志和积极地心里品质四、体育要求: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五、美育要求:1、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2、鉴赏美 3、创造美 六、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关系: 1、层次不同:全面发展教育是教育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最高层次,素质教育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经阶段;素质教育的提出,正是全面发展在现时代的反映,素质教育依据全面发展的内容来确定自己的内容,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素质教育是导向是目标,新课程改革是行动是方法,会更有效的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本质一致:全面发展学说是素质教

    10、育的理论依据,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素质教育呼呼新课程,新课程的实施为素质教育创设了平台七.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关系 1.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智力体力充分自由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素质教育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全面提高人的各种素质上,与全面发展的思想和目标是一致的 2.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目标是教育面向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把应试教育主导下的淘汰教育选拔教育变成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教育八.全面发展的内涵:1.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2.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铮铮全面地和自由的发展,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

    11、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灵魂,素质教育是该学说的具体实践九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1.全面发展是与片面发展相对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身体个体性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哟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然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主义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实现 6.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是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5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变革一、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及其管理规则,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

    12、业年限以及之间的关系二、现代学制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分为 双轨学制(西欧 大学-中学;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单轨学制(美国 小学-中学-大学)、分支型学制(苏联 小学-初中-分支)三、我国学制的演变:1902 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4 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第一个实施);1922 壬戌学制(六三三);单轨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6-1学生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1、由教学活动的任务决定,2、学习时间有限,3、学生以学习系统经验为主可以缩短不成熟期 (二)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2、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是发展中

    13、的人,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育、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中小学生身上所展现的各种特征都处于变化之中,具有极大地可塑性;这一阶段也是学生逐渐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发展关键阶段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大地可能性3、学生是有发展需要的人 (三)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教育对象。主体性就是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1、独立性 承认学生的独立性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也就承认了学生发展过程的多途性、发展方式的多样性、发展结果的差异性 2、选择性 3、调控性 4、创造性 5、自我意识性二、儿童权利公约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三、学生的权利:1、参加教育活

    14、动的权利 2、获得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的权利 3、获得公正评价和证书的权利 4、提出申诉和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四、未成年学生的法律保护 (一)人身权的保护:1、身心健康权 2、人格尊严权 3、隐私权 4、名誉荣誉权 (二)受教育权的保护五初中教育个体发展的任务:身体 保健青春期教育;认知 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培养;情意 培养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自我教育能力 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评价自我的多维目标六中学智育的要求1.系统的学习文化知识,掌握良好的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

    15、质七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中学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的各个方面都蕴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6-2教师一、教师职业的特点: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二、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职业道德素养:1、热爱教育事业,现身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3、热爱教师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4、严以律己,为人师表 (二)知识素养:1、精深的学科知识。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

    16、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广博的文化知识 3、宽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知识 4、先进的教育理念,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观: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理解素质教育;学生观: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三)能力素养:1、教学设计呢能力 2、说课能力 3、课堂教学能力:I 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准确、条理概括、发散、变通、独创;II 课堂教学的表达能力:口头表达、文字表达、身体语言表达、运用多媒体 III 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交往、激发动机、营造环境

    17、、组织活动、反馈、管理学生行为 4、教学评价能力 5、研究能力 三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地位:确保教师的收入水平;让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师的培训,有正常的学习提高和晋升的机会;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加强教育能力,使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社会的认可。四. 我国教师的责任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及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 4. 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5.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

    18、者其他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抵制有害于学生发展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五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据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对教育功能有全面地认识,全面理解素质教育)学生观(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2.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如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吃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没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那成为优秀教师 3. 具有一定的教研能力。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入自己的

    19、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的研究还有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6-3师生关系一、对师生关系的认识:教师中心-学生中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1、教育教学上是师生关系 2、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3、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4、心里上相容二、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一)树立新型的师生观:I 学生观 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责权主体;学生是一个主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II 教师观 教师作为制度化教育的权威者、专制者的可能性不存在;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无知的基础上;教师的作用

    20、不再是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或提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是学生前进的向导 (二)了解、关心、爱护学生 (三)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四)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I 用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教育学生 II 尊重学生对教师的意见与批评 III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五)严格要求学生 (六)建立教师威信:制约条件: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生交往能力;对评价手段的使用能力三.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成长中的学生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这种精神上的道德上的影响并不是靠说教就能产生的,教师的威信在于它的人格力量,会对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

    21、教学水平做出反应,对教师的精神风貌道德水平更会做出反应,并用各种形式作出反应7-1课程概述一、新课程的理念与宗旨: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促进课程的适应性和课程管理的民主化;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二、新课改的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三、课程的类型1、根据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2、根据课程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3、根据内容与组织方式:综合课程、分科课程 4、根据对课

    22、程要求:必修课程、选修课程7-2课程目标一、各目标关系:教育目的-国家、培养目标-学校、课程目标(依据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制定)、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二、新课改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改变课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要求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难繁偏旧和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现状,强调课程内容与生活、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兴

    23、趣、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 4、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接受学习机械学习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 5、建立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过分强调甄别、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地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三、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质量指标所作出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的行为变化及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在过程中

    24、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为了实现其它两个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过程是指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在体验、活动、探究中学习;方法是指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与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反思、创新,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有效监控。情感态度:指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过程中一种感受和反映,包括感知、理解、审美、体验等。其中,知识技能目标是其它两个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其它两个目标的载体,情感目标对其它两个目标的整合与达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与优化作用,三个目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7-3课程设计一、课程计划组成:课程设置、课程开

    25、设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二、课程标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三、泰勒的教学设计模式:学校应达到那学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怎样才能确认这些目标正在实现四合格教师的职业素养:1. 文化素养与 与学科专业知识。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 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 3. 职业素养。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8 教学上一、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

    26、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了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科学的世界观基础 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二、教学过程本质:1、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对象的间接性、认识方式的引导性、认识的简洁性 2、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促进全面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三、教学过程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I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II 学习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I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II 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III 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能力; 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举

    27、一反三,实现迁移;学生只有独立思考、探索、发现,才能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3、知情意相统一的规律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四、教学过程阶段:1、激发动机 2、感知教材 3、理解教材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 6、检查评价学习效果五、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I 保证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II坚持教学的思想性;III科学性与思想性应在教学过程中统一起来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I 学习新知识时要注重联系实际 II 学懂新知识后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III 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 IV 根据实际开展校本课程 3、直观性原则。I 恰当的选择和

    28、运用直观手段:实物、模型、象征、语言 II直观手段的运用要与讲解相结合 III 重视语言直观 IV 直观手段的运用要适当,讲究实效 4、循序渐进原则。I 要遵循教材的逻辑顺序 II 要遵循学生认识活动的程序,懂、会、熟 III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5、启发性原则。 I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II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III 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创造性学习 6、巩固性原则:I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 II 组织好练习、复习,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III 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 IV 加强对所学知识的

    29、运用 7、因材施教原则:I 针对学生的一般特点进行教学II 正确的对待教学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六、教学方法:1、讲授法:科学性、思想性;语言艺术;启发性;时间不能过长;恰当板书 2、谈话法:充分准备;全员参与;正确对待学生的回答和提问;谈话结束前总结 3、讨论法:做好准备;围绕中心讨论;鼓励学生发言;做好讨论总结 4、演示法:做好准备;示范性准确性;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适当讲解;适时适当 5、实验法:计划、准备;明确目的要求做法;指导;总结 6、发现法: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矛盾,提出问题 根据提供的材料,结合问题,提出假设 从理论或实践上检验假设 在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原则:教

    30、师要将情境和材料解释清楚;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难度与逻辑顺序;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七、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学科性质;根据教学任务;根据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特点;根据教师特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八. 知识与智力关系: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智力的发展促进知识的获取;智力的发展除受知识学习的影响之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知识的学习也并不只是有发展智力的意义,也并不必然带来智力的发展,知识学习只有在它能够充当提高智力发展的条件时才能构成智力发展的积极因素九一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十

    31、教学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的思想: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 2.树立教师为了学的理念 3.重视学生主体因素,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4.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得到发展9 教学下一、教学设计: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教的怎样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一) 学习需要分析:1、核心是发现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系统是否是解决问题的合适途径;分析现有的资源是否可以解决问题 2、分析的内容方法。内部参照分析;外部参照分析(二) 学习者分析:1、学习者起始状态分析。预备能力的分析;对目标能力的分析;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态度如

    32、何 2、学习者一般态度分析。 3、学习者学习风格分析(三) 学习内容分析:明确学习完成之后学生必须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学生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哪些知识技能态度作为基础;学科内容的结构及最佳教学顺序是什么;即学什么、如何学二、教学目标的陈述1、ABCD法:A-audience 对象;B-behavior 行为;C-condition 条件;D-degree 标准2、内外结合法:体验或表现性目标三、教学策略1、以传授系统课本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策略:以老师准备、控制、要求为主2、以训练动作技能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策略:以训练、体验训练为主、教师点拨、提示、示范3、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目的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把学习与个人、国家、社会


    注意事项

    本文(教师招聘 教育学 心理学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