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认识钟表教案分析范文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 资源ID:11901526       资源大小:22.25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认识钟表教案分析范文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1、认识钟表教案分析范文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认识钟表教案分析范文_六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认识钟表教案分析盐道街小学王琦教学目标: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学会认识整时与几时半,初步建立时间观念。2、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3、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分针,会看、会读整时和几时半。教具准备:钟面、实物钟、教具钟、挂图。学具准备 :学具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一、谜语引入。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走不会累,马蹄嘀嗒提醒你,珍惜时间不浪费。师: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

    2、见过钟表?钟表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揭题:认识钟表。学生猜:钟表学生自由发言。齐读课题。二、认识钟面。1、出示教具,仔细观察。师:钟面上有什么?2、教师小结:圆点、数字、时针、分针。3、教师拨钟,问:你发现了什么?1、学生观察,汇报2、教师说,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钟上指。3、生:时针、分针都在转动,方向一样。三、认识整时、几时半。1、师:孩子真能干,已经认识了钟面,这是淘气的一天,你知道淘气在什么时刻在干什么吗?2、认识整时。A、贴出6幅钟面,师:你怎么知道这是4时?B、还有那些钟面时刻是几时的?你是怎样认得?(教师在钟面下板书)C、这些整时的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D、教师

    3、小结。E、练习。3、认识几时半。A、剩下的钟面你认识吗?你是怎么认得?和同桌的孩子说一说?B、他们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C、教师小结。D、练习。1、学生活动:看书。全班交流。2、学生介绍自己认钟的经验。(多请几名学生回答)指名学生说方法。巩固整时认读:时针指着数字几,分针指着12,就是几时。3、学生活动。观察钟面认读几时半。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小结方法:时针过了几,分针指着6就是几时半。四、教学效果测评。1、你能根据老师贴出的时刻,说一说你在这个时刻在干什么?你是怎样认得?(教师贴钟面图)2、游戏:你做我猜。3、找朋友。(91页连线)1、学生说一说。2、要求动作整齐,准确。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五、拓展性学习。1、下午3时电影开始,淘气下午3时出发,行吗?2、淘气星期六8时出发到春熙路伊藤洋华堂买东西,伊藤洋华堂9时半开门,合适吗?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时间出发呢?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指名汇报。六、总结。孩子们,你们真能干,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实际生活中去,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自由发言,指名汇报。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我们每组桌上都摆着几何形体,哪种形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过了?举起来

    5、。这是什么体?(圆锥体)(板书:圆锥)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体,这里有几个画好的几何形体。(出示幻灯)一起说,几号图形是圆锥体?(2号)(指着圆锥体的底面)这部分是圆锥体的什么?(底面)(指着顶点)这呢?哪是圆锥体的高?(指名回答。)(用幻灯出示几个图形。)在这几个圆锥体中,几号线段是圆锥体的高,就举几号卡片。(学生举卡片反馈)你为什么选2号线段呢?为什么不选3号、4号呢?(指名回答)那么这个圆锥体的高在哪呢?(在幻灯上打出圆锥体的高。)看来,同学们对于圆锥体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在“圆锥”二字的后面写“的体积”。)(复习内容紧扣重点,由实物到实间图形,采

    6、用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二)学习新课(老师拿出一大一小两个圆锥体问学生)这两个圆锥体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再拿出不等底、不等高,但体积相等的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这两个形体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引起学生争论,说法不一。)看来我们只凭眼睛看是不能准确地得出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必须通过测量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圆柱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过了,等我们学完了圆锥的体积再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

    7、高”。(板书:等底 等高)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为什么?(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大米、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注意,用大米做实验的同学不要浪费一粒粮食。(学生分组做实验。)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同学们

    8、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不是)是啊,(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米,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或米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呢?(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老师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分组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9、。)(三)巩固反馈1口答。填空: 2板书例题。例 一个圆锥体,它的底面积10cm2,高6cm,它的体积是多少?(指名回答,老师板书。) =20(cm3)答:它的体积是20cm3。3练习题。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4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会求前面遗留问题中的比大小的圆锥体体积了。(幻灯出示其中之一)这个圆锥体,直径为10cm,高为12cm,求体积。(学生在小黑板上只写结果,举黑板反馈。)你们求出这个圆锥体的体积是314cm3。现在告诉你们另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我已经计算出来了,它的体积也是314cm3。这两个形体体积怎样?(一

    10、样)刚才我们留下的问题就解决了,看来判断问题必须要有科学依据。5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举起几号卡片。(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dm3),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dm3)。 3a(dm3)a3(dm3)(举卡片反馈,订正。)(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cm3,圆锥体体积是( )cm3。(学生举卡片反馈,订正。)6刚才都是老师给你们数据,求圆锥体体积,你们能不能直接告诉我你们桌上的圆锥体体积是多少呢?(不能)为什么?(因为不知道底面积和高。)需要测量什么?(底面半径和高。)怎么测量?(小组讨论。)(指名发言)今天回家后,把你们测量的

    11、数据写在本子上,再计算出体积。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出思考题:现在我们比一比谁的空间想象能力强。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老师给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四)指导看书,布置作业(略)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猜测两组圆锥的大小,激发学习的欲望。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又引导学生估计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倍数关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高涨。在应用公式的教学中,

    12、又把问题转向了课初学生猜测体积大小的两个圆锥,并引导学生边测量,边计算,终于使悬念得出了满意的结果,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二是在教学中重视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整个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学生分组观察、实验操作、测量的基础上的,学生不仅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参与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三是教学层次清楚,步步深入,重点突出。四是练习有坡度,形式多,教学反馈及时、准确、全面、有效。板书设计 一、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五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即P90-91页的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一些较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13、 使学生掌握组合图形常用的割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过程: 以“寻标追源”为教学模式,以目标教学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尝试法为主要教学手段。 前置回顾,展示目标; 在发散思维中探究新知,精讲点拨,完成目标; 概括总结,反馈矫正。 、引标:创设情境,引导探索旧知辅垫,诱发注意电脑显示单车、榨栏、阶梯组合图,标出几种已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让学生说出名称和面积计算字母公式。(这里通过实物感知,了

    14、解各平面图形的特征,说出面积公式,加深对旧知识的复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设景感知,激活思考 电脑显示一幅美丽的画面,一位小天使对一面墙提出问题:“你能计算这幢房的侧面墙的面积吗?”从而揭示课题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这样通过直观并带有趣味的引导,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引起学习动机,迫切“试一试”的愿望。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这里打开学生通道,促使学生想方设法去找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二)寻标:提出问题,寻找目标叫学生齐读课题后,问: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组合图形的什么知识?(组合图形面积如何计算)好,请同学们看书P90-91页,能否自己解决这些

    15、知识,看看它对这些知识是怎样讲的。(在这里老师先不做讲解,让学生带着求知欲看书,这是根据尝试原则,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获取新知识,它是教学的一种有效尝试。)(三)探标:追源问底,引导发现 提出问题:“为了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书上是如何讲的?”、“除了书上的分割方法外,你还有别的分割方法来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吗?”从而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电脑显示学生可能想到的分割方法: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分成两个梯形;分成三个三角形。其它方法给予口头定正正误。2展示各种想法,得出组合图形面积的求法。发散引导,找出新的解法:让学生观察分的方法后,提出问题:“刚才所讲的都是把组合图形分成几个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16、那还有除了分以外的别的方法吗?”电脑显示补的方法,并指出平面组合图形求面积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就是分、补两种方法。(这里有目的运用迁移规律,启发引导学生,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以旧探新,引导学生看书、讨论、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四)、用标:迁移运用、巩固深化1新丰小学有一块菜地,形状如图,算出这块菜地的面积多少平方米有一块土地的形状如下图,它的面积表示正确的算式是( )A:2075+7524B:(20+24)752C: 7520+752423比一比谁用的数据最小或最少就能算出中队旗的

    17、面积。并动手把你分的方法在图中表示出来。(通过这种层次分明的练习,有坡度的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在练习中进行发散思考,让学生在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五)小结知识,质疑问难你认为这节课掌握了什么知识,能说出来给大家听吗?(让学生小结 ,老师电脑显示)(让学生自己概括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六)扩标:思考练习,扩展目标下图是一种机器零件的横截面,在涂色部份面积表示正确的括号里打“ ”, 错的打“ ”1、54+(4+10)(12-5)2 ( )2、(4+10)122 ( )3、1210-(5+12)(10-4)2 ( )4、(

    18、5+12)42+10(12-5)2 ( )在学生解答完后,再提问:“除了上面正确的解法以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解法?”(这道开放题,是对所学组合图形面积知识的综合训练,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吃得饱”。课虽结束,但仍兴趣盎然。)认识米 用米量 教案内容P.45 例3 认识米 用米量 P.6 练习一 4、5题预设目标1、认识米和米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学会实际操作的方法。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米和米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难点学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方法教具准备5厘米长的纸条、米尺、

    19、1米长的绳子、卷尺预 设 过 程整改与设想一、创设情景、认识米尺1、老师请一个小朋友到黑板前来,用自己的尺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2、问学生:用小尺子量,你有什么感觉?(尺子不够长,量起来很麻烦。)3、把米尺递给学生:拿这把尺试试看。问:用这根尺量觉得怎样?引出:这就是米尺。(使学生深切体会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进行度量比较方便。)4、建立1米的实际表象: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一、和厘米(例3)1、请大家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绳子。2、这条绳子有1米长,想知道它有多少厘米吗?3、请你用尺子量一量。(100厘米)4、你是怎样量出有100厘米的?(用20厘米的尺子量了5 次 就是100厘米)5、所以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二、实践应用1、 出示卷尺。这叫卷尺,因为它比较长,有时量长的物体我 们为了测量方便,就用卷尺测量。2、 你用卷尺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可以发现比用小尺子量的快,而且更精确。3、你还可以用卷尺测量什么?(量量我们能跳多远)4、生跳远,师演示测量方法。5、请学生上来量。6、完成练习一第4题。量身高用什么? 量床呢?量桌子有多宽?7、完成练习一第5题8、你还知道哪些测量工具?四、课堂小结课后录


    注意事项

    本文(认识钟表教案分析范文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