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笔记.docx

    • 资源ID:12290295       资源大小:31.83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笔记.docx

    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笔记课程章节1.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总论2.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3. 社会矛盾研究法4. 历史主体研究法5. 社会过程研究法6.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7.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世界视野第一章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总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认识的方式和达到的水平是很不相同的。1.1社会科学简介科学词源:1. 古汉语:指的是“科举之学”。2. 英语:science来自于拉丁语,指有系统的知识,现在指自然科学。3. 现代中文:来自日文,“science”翻译为科学。维基百科:科学是一个探寻知识的系统。而探寻知识的途径必需

    2、依靠科学方法。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所获取的结果才能成为一个知识体系。科学可以分为纯科学与应用科学。应用科学把学术研究运用到人类具体的需求中。科学的方法论 遵循自然界规律 根据自然界的规律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解释 在经验世界里是可以被检验的 其结论是暂时的,不必是最终结论 是可证伪的科学主义一种主张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整个哲学的基础,并确信它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哲学观点。盛行于现代西方。它把自然科学奉为哲学的标准,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成果简单地推论到社会生活中来社会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大学制度的建立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社会科学是以社会对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整体上研究人类

    3、社会起源、演变、范畴、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关心的是一群人集合在一起的时候的活动规律,关心人类活动的功能和功效。社会科学的本质在于其整体性,在于其整体话的研究意向、研究维度和研究方法。社会科学功能1. 是现代社会秩序赖以形成的前提2. 是现代社会中国家和政府民主科学决策的信息、知识、和职能基础3. 社会科学中的知识和专家系统,是人们关于社会的公正、民主和进步等新年形成的精神基础4. 是一种现代化的规范理论,不仅是现代性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现代性发展的矫正仪社会科学建制 单独的学科 跨学科的研究社会科学“科学”吗1. 强客观性阶段(自然主义)1. 实证主义2. 生物学主义2. 中客观性阶段1

    4、. 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之争2. 韦伯的“价值关联”和“价值中立”三大学科社会科学是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的,在当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文科学(学科)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逐渐形成,它以广泛的人文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为主干学科,目的在于帮助人类理解和把握自身。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寻自然规律为目标,以实证性研究方法为手段,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诸多学科,在人类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做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社会科学包

    5、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在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当代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深度分化中高度综合,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学科体系,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对其加以划分。社会科学的作用人类文明的进步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社会科学的发展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思想指导。社会科学研究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回溯与反思,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构建,力求提升社会的自我认识能力,使人类文明发展行进在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上。社会科学的发展标志着人们在认识社会和提升自我认识方面的进步。社会科学研究以其超前性和预见功能,引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1.2社会科学方法论简介社会科学

    6、方法论方法论(Methodology)是研究过程中所秉持的哲学,是对研究理论基础的假设、共同特征,是研究人员所主张的明确规则与程序。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看作是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哲学,它把用于获取社会现象的科学认识的各种方法、程序和技术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讨在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获得资料、解释社会现象及其关系、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程序和技术的哲学基础和逻辑准则。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层次1. 抽象的科学方法例如矛盾分析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和概括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阶级分析法等等。2. 一般科学方法在各门具体学科中使用的方法3. 具体科学方法各门社会科学

    7、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方法论与“范式” 自然科学中的范式 社会科学中的范式 社会科学中的范式选择研究中的逻辑大家都需要遵守一定的逻辑规则,这属于逻辑学知识论或者是认识论的范畴。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人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提升人们的方法论自觉,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选用方法,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研究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相似性和共通性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可以也应当学习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而人文社会现象区别于自然现象的特殊性则要求社

    8、会科学创制和运用一些更加独特的方法,使得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具有主体性与客观性、事实性与价值性、科学性与规范性、传承性与变革性相统一等鲜明的学科特点。1.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简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1.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一切积极成果,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根据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而加以变革,开启了科学认识社会的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1. 基本内容:从实践出发的方法论、社会系统研究法、社会矛盾研究法、社会主体研究法、社会过程研究法、社会认

    9、识与评价、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2. 基本功能: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基本原则和合理途径,要求人们在科学的方法论下从事社会历史研究,正确地分析、选择和掌握各种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1. 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以理论体系不断的自我更新和研究方法不断的自我改进,去科学地揭示社会历史在其运动和发展过程中“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2. 主体性原则;从人自身的求真、求善、求美等内在要求出发,全面认识和评价社会历史客体,并在观念中能动地创造和建构起社会历史发展的未来理想图景,在真理认

    10、识、价值评价和审美追求的统一中把握人在社会认识中的自觉能动性,为人们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而实践地创造世界历史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指导。3. 整体性原则;正确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把对社会的研究纳入到自然社会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赋予社会认识活动以宏观的历史背景;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现实的、活动着的个人作为出发点,去把握社会的总体运动和结构;把各种分散、零碎的社会现象看作社会总体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各种社会要素的有序联系中揭示社会有机体的内在组织结构,在要素、结构与环境的功能联系中把握社会有机整体。4. 具体性原则;对社会现象从内在性质、空间范围和时间特性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考察研究,作出定性、

    11、定量和定时的分析与判断,从与他事物的各种联系中获得对于特定社会事件的具体了解和掌握。坚持在物质利益的分化和阶级利益的对立中揭示阶级社会的特殊矛盾结构和阶级斗争的根本原因,探寻不同阶级或阶层在经济上的不同地位,用以解释他们在社会政治权力和思想文化上的不同差异。5. 发展性原则在社会的相对稳定中去揭示社会的运动与变化;在社会各个阶段之间的历史比较中揭示社会的进化与发展;在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交互作用中揭示社会发展的动因与规律,全方位勾画社会有机体的立体和动态结构,以对现实的把握为基点去回溯社会形成的历史和展望社会发展的未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自

    12、觉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是深化社会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我们既要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又反对以僵化的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当代西方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产生于西方社会文化发展的大背景,受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现象学等哲学思潮的影响。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我们应当给予重视,积极地借鉴和吸收有益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立足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认识与自我认识能力的进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与社会实践的互动中展示出

    13、自己所特有的开放性,它勇于也善于直面当代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种理论和方法,通过深度的研究和探索,判明是非、区分正误,不断地丰富和提升自身,积极地参与和引导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第二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实践观点与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观点和方法。社会科学要立足实践,从实践入手研究人与社会,揭示人与社会发展的规律,并在实践中检验其结论、成果的正确性。2.1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创造了社会财富和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用实践解释社会历史,认为社会历史

    14、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实践不仅决定着人与社会的产生,而且决定着人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人的实践活动水平体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水平,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本质上就是人的实践的发展史。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统一于实践 实践活动改变了外部环境 人在改变外部环境、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改变了自己的主观世界 实践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实践的认识论基础 近代哲学的转向:本体论认识论 笛卡尔:主客二分知识论的代表 马克思: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主客二分和天人合一2.2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实践是主要的、决定的方面,是理论的基

    15、础;理论对于实践具有反作用,是实践的指导。实践是理论的基础 实践是理论产生的源泉人们通过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以及科学文化实践,逐渐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实践是理论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推动人们去探求规律、获取新知。人的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是以对于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指导的。 实践是理论的目的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它能够指导实践。 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判断认识或理论之是否具有真理性,不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应

    16、当肯定和坚持;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就应当否定和抛弃。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总体性和具体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人类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活动不同,动物只是以其本能被动地适应自然界,人类则能够以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界。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受意识支配,总是在认识的引导下进行的;理论对于实践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要发挥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必须把理论理性转化为实践理性;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也必须是在一定理论所提供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方法的规范、指导下进行的。中国古代的知行观 毛泽东为什么能写出实践论?原因就是他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思想 中国传统知行关系脉络梳理 实践论与中国

    17、古代思想的关系2.3实践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历史起点,也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理论起点,是我们考察社会历史、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探寻社会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实践作为一种整体性、综合性的活动,内在的包含着人鱼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其自身的关系,从实践出发认识、理解人与社会,就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根本方法;首先,从实践入手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变化发展;其次,从实践入手研究社会历史及其本质;再次,从实践入手研究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以及多元主体的关系2.4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是主观主义的,都是主观和客观相分离、理论和实践相脱离,都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大学是象牙塔,很容易

    18、脱离现实,因为大家没有社会实践。这对理解人生和学术研究都有影响;反面教材:法国的毛主义。第三章 社会矛盾研究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是通过研究社会矛盾及其运动,揭示人类社会的一般结构、普遍本质及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解决社会矛盾提供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3.1对“矛盾”的理解“矛盾”的两重含义逻辑上的“矛盾”词源:“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contradiction:出自拉丁语,意为反着说含义: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逻辑矛盾的典型:悖论如“我在说谎”、全能悖论、理发师的悖论辩证法上的“矛盾”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唯

    19、物辩证法中“矛盾”的涵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指事物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两种“矛盾”的区别主要区别1. 前者是思想混乱的表现,而后者则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思想上的反映;2. 前者是违反思维规则的结果,是不正常的,后者则是正常的思维所固有的;3. 前者是思维发展的障碍,后者则是思维发展的动力;4. 前者是可以排除的,后者则是不可避免的。矛盾与社会科学研究 逻辑矛盾要避免 辩证法意义上的矛盾是研究的对象和动力毛泽东对“矛盾”的理解矛盾论中对“矛盾”的论述 批判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阐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主要矛盾

    20、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毛泽东的特色:“矛盾”=辩证法把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简化为对立统一恩格斯讲了三个范畴,我就不相信那两个范畴(对立统一是最基本的规律,质量互变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根本没有)。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同对立统一规律平行的并列,这是三元论,不是一元论。最根本的是一个对立统一。没有什么否定之否定。肯定、否定、肯定、否定事物发展,每一环节,既是肯定,又是否定。发现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概念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

    21、处于子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全力找出他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其它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施拉姆:毛泽东的辩证法深深刻有到家和其他传统中国思想学派的烙印毛泽东在说明否定的概念时曾使用过很有意思的类比:“哥哥身上有妹妹,妹妹身上有哥哥”(南宫词纪锁南枝)对比“通变”和“主客二分”两种思维方式西方人观察到的常常是一个与人的主观相矛盾的物质世界。但是通变思维意识告诉我们的

    22、是,知和行、经验和认识以及诸如此类的人类主观活动是同样在变化中贯通的,而且这些被认为也是与充满互系关系的宇宙相同的。这样人类不将自己看作是与自然隔绝的、独立的,不将自己的主观看作是与物质世界二元对立的。质和量的互相转化、否定之否定与通变意识不一样,不是将差异变化之中的延续,而是相反,它的逻辑基础仍然囿于必然性和决定主义范畴。通变式思维中没有这种东西,变化在通变的意义上不是简单加减原因造成的,变化不体现对否定的再否定。矛盾论在国外的影响阿尔都塞认为,毛泽东在其矛盾论中为矛盾特殊性确立了定义: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关于矛盾的不平衡发展。他认为:“这三个概

    23、念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它们体现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特性。毛泽东对以上三个概念的强调潜在地表明,在总体内部存在着支配与被支配关系,这是矛盾的基本关系。复杂结构是一个总体,是一个统一体,具有总体性和统一性。3.2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充满矛盾(矛盾的普遍性) 社会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社会矛盾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社会矛盾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 社会主义并非矛盾的绝缘体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两对基本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这对矛盾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为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反过来

    24、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始终遵循着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在这对矛盾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始终遵循着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和谐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社会和谐值得是各类社会矛盾处于相互促进、

    25、相互主义而不是相互折损、相互伤害的状态。社会和谐的实质是“和而不同”; 社会和谐不是对矛盾的排除,而是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的结果; 社会和谐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3.3社会利益矛盾和阶级矛盾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物质利益物质利益是其他一切利益的基础和前提,物质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利益关系变迁是社会发展状况的标志,利益分析法是观察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根本方法。利益仅仅是物质利益吗?利益是“在外界主观意识不断影响下产生的,它与外界保持着密切联系,它最清楚不过地反映了人的社会地位(特别是经济地位)他们的社会出身、教育状况、生活经历、社会关系、职业或非职

    26、业状况等”。现阶段,我国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是利益矛盾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表现,其核心是利益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诉求,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阶级矛盾的实质是利益矛盾 马克思主义对于“阶级”的定义 阶级矛盾的分类 对抗性的阶级矛盾和非对抗性的阶级矛盾 基本的阶级矛盾和非基本的阶级矛盾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 现阶段,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国的主要矛盾 “阶级”与“阶层”比较3.4西方社会的阶级

    27、矛盾分析西方发达国家阶级矛盾的演化阶级构成的变化传统产业工人减少“中产阶级”增加阶级矛盾的变化工会组织的工人斗争减少新形式的社会运动增加70年代的学生运动、反战运动、妇女解放运动、民权运动,80年代的环保运动、反核运动,90年代的反全球化运动、同性恋争取权益运动、堕胎合法化运动、争取安乐死合法化运动“阶级”还是“诸众”(multitudes )?什么是“非物质劳动”?三类“非物质劳动”第一类是融合在大工业和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活动,是一种混杂有物质劳动的非物质劳动,包括程序设计、标准制定、技术支持等活动;第二类是带有创造性和符号性任务(如生产思想、规范、语言、形象等)的非物质劳动,它包括

    28、广告业、影视业、出版业和网络业等,它所生产的不是人类生活的物质条件,而是直接生产意义本身;第三类是涉及到情感的生产和控制的非物质劳动,是从事情感经济或服务业,如法律援助、服务、教育等的劳动,是一种需要人际交往的劳动。“非物质劳动”的特征 非物质劳动消除了工作时间跟业余时间的界限 非物质劳动与“生物政治” 非物质劳动形成“资本”的帝国什么是“诸众”?工人阶级的发展的三个阶段前福特主义阶段的专业工人、福特主义阶段的大众工人、后福特主义的信息生产对应的社会工人。社会工人=“诸众”传统的工人阶级弥散为“诸众”,“诸众”指一切被资本帝国控制的成员:工人、学生、知识分子、失业者、移民、少数民族等一切社会、

    29、文化力量。“诸众”:新时代的无产阶级“诸众”弥散。但是非物质劳动的特征使其容易瞬间联合,共同反对“资本帝国”的统治。第四章 历史主体研究法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社会历史规律和社会历史主体活动的统一。社会历史规律的展开过程就是社会历史主体力量的展现过程。所以,从历史主体的角度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特点。4.1 近代西方“人学”的历程 中世纪:“人”被压抑在中世纪的欧洲,上帝主宰一切,人是上帝的奴仆、上帝的羔羊,只能忠顺地听从上帝的摆布。教会把现实世界说成是与“天国”对立的罪恶世界,人们只有弃绝现实的物质享受,克制欲念,才能求得死后进入“天堂”。 文艺复兴:“

    30、自然的人”的回归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抗击神权,用人道取代神道,把人的自由与平等、尊严与价值、权利与幸福置于首位 启蒙运动之后:“抽象的人”的发展代表人物:笛卡尔、康德、笛卡尔 马克思:“总体的人” 马克思“人学”的思想来源1. 黑格尔(理性的人)2. 费尔巴哈(感性的人)3.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人学”的基本观点4. 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5.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 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的诠释 萨特的“人学” 阿尔都塞的“人学”4.2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了全部的感性世界的基础。

    31、社会是由“现实的人”构成的,社会过程是“现实的人”的活动过程。“现实的人”就是处于一定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现实的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内容。 “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内容人的社会历史活动就是“现实的人”的社会历史活动,它包括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精神生产活动。人的社会历史活动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活动。 人的存在与发展状态是社会历史发展状况的本质标志与衡量尺度马克思曾经按照人的存在和发展状态,以人的社会结合形式为依据,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分为三种状态,即“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物的依赖关系”阶段,个人自由和全面发展阶段的状态。从考察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存在状态出发, 又以人的发展状态作为划分标志, 在理论上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本


    注意事项

    本文(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