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共晋江市委关于制定晋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docx

    • 资源ID:12588929       资源大小:48.92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共晋江市委关于制定晋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docx

    1、中共晋江市委关于制定晋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晋江市委关于制定晋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晋江市委关于制定晋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科学谋划晋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于推动晋江向更高层次跃升发展,建设民富市强、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制造基地、商贸中心、滨海港口城市,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多作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央、省、泉州市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结合晋江实际,对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如下建议。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1、“十五”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2、五年来,在省委、泉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总体部署,紧盯“两个率先”奋斗目标,努力克服资源短缺和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务实积极的姿态和开拓进取的作风推动工作。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就,“十五”期间除三次产业结构、城市化总水平外,其他各项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均提前超额完成,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区)第13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第5位。经济总量在基数较高的前提下保持较快增长,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稳步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工业化进

    3、程加快,产业集群优势日益明显,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创下历次五年计划新高,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超前发展,中等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明显;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保持安定稳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和谐社会格局逐步形成。总的来说,“十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不凡成绩,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积累了经验,积蓄了后劲,奠定了向更高层次跃升发展的良好基础。2、“十一五”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从国内外形势看,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

    4、恢复性增长态势,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全面启动实施,进一步拓展了我市区域合作空间,为加快改革开放进程提供了重要契机。从晋江自身发展趋势看,民营经济、产业集群优势日益显现,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市级工业园区的延伸扩张,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标准化厂房的启动建设,为新一轮发展拓展了广阔的载体空间;“十五”期间超常规、跨越式建设的城乡基础设施,有利于拓宽延伸发展空间和腹地;“一城两镇三组团”思路的启动实施,有利于合理区划产业空间布局,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

    5、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旧城改造、强镇建设等工作的持续推进,为我市经济增长开辟更广阔的需求空间。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仍然相当艰巨,发展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国际贸易壁垒和摩擦加剧,对外贸易风险加大;受产业发展定位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程缓慢,社会劳动生产率偏低;发展速度与发展空间之间矛盾日益凸显,生产要素资源进一步趋紧,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功能、城市内涵有待进一步增强和提升;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诚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等等。3、“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发

    6、展关口。今后五年,对全面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实现晋江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跃升发展至关重要。这个时期我市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科教文卫事业与经济发展将更为协调,和谐社会建设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这一时期,是我们凭借固有产业优势,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建设现代化制造基地,打造实力晋江的黄金发展期;是大力推进“一城两镇三组团”建设,提升中等城市内涵,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和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拓宽港后经济腹地,实现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共荣,建设商贸中心、滨海港口城市,打造品位晋江的战略机遇期

    7、;是落实以人为本,巩固提升科技、教育、文体、卫生和精神文明等国家级称誉内涵,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升民生支撑力,打造和谐晋江的社会转型期;也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增创发展优势,提升改革开放水平,赶超先进发达地区,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改革关键期。我们必须正确认清并把握晋江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时代特征,善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找准定位,围绕“规划谋得远,目标盯得紧,关键把得准、措施抓得实”的基本要求,以雷厉风行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气势、开拓奋进的胆略,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我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4、“十

    8、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制定“十一五”规划,要坚持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部署,紧盯“111662”奋斗目标,把握“一城两镇三组团”发展布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强化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城市品位,繁荣特色文化,优化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提升晋江综合竞争力和环境吸引力,努力打造民富市强、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制造基地、商贸中心、滨海港口城市,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2010年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年率先在全省达到上中

    9、等发达国家水平。5、“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基本形成与率先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经济规模。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2010年预期地区生产总值(GDP)900亿元、财政总收入90亿元,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100亿元;经济增长方式有明显转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提高,形成一批在国内外较具知名度的优势产业集群,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培植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投资、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协调、更加强劲,第三产业总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利用外资的质量继续提高,对台合作实现新突破。 基本形成与工业

    10、化进程相适应的城市规模。至2010年,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中心市区人口达到6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55%以上,初步形成城市功能完善、产业重点突出、生态环境良好、组团联系紧密、滨海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港口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以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深水港口组成的对外立体交通网络更为便捷畅通,能源、通讯、防灾减灾设施更为完备,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观。 基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各项社会事业。义务教育工作有效巩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国民受教育年限增加,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建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民主法制

    11、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有新提高,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基本形成与和谐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民生保障体系。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就业率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居民消费结构优化,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通讯、教育、医疗保健、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等消费需求得到较好满足。 基本形成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2、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人口低生育水平有较巩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年均7以内。 6、“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原则。确保实现“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各项预期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必须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立足于开源与节流并举、建设与治理并重的思路,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有限生产要素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促进区域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依托市域制造业强大市场需求,带动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业,提高经

    13、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贴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实施科教、人才强市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不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份额,促使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综合实力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靠拢。必须坚持提升改革开放水平。以实施创建公共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为抓手,努力搭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公共行政服务体系,培育公平、有序、规则健全的市场竞争环境,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正确应对

    14、国外非关税壁垒和贸易摩擦,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努力拓展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协作空间,促进生产要素对接、产业对接、市场对接,借助整合外部资源,提升区域竞争优势。必须坚持提升城市综合品位。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思路,充分挖掘滨海侨乡、品牌之都等特色文化内涵,合理区划中心市区布局,完善城区功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中心市区居住和生活配套环境,引导人口向中心市区集聚,带动现代物流业和城市服务业快速发展,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影响力。必须坚持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坚持计划生

    15、育基本国策,进一步完善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民生质量和水平;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稳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7、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农业农村工作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探索统筹城乡建设长效机制,以实施“百村示范村、村村整治”工程为载体,切实解决好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脏、乱、差、散”问题,不断提高宽裕型小康

    16、建设总体水平;分批规划改造“城中村”,合理配置使用土地资源,不断增强镇区的中心集聚能力和辐射力、吸引力;贯彻落实中共晋江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级组织建设的决定,提高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活力;加强对发展相对滞后区域、革命老区基点村、经济欠发达村及不适应村的帮扶,落实整顿转化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8、广辟农民增收减负渠道。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政策扶持,提升农民收入水平;鼓励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引导支持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增加可持续收入来源,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健全农民负担监督机制,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

    17、加强农民维权执法;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9、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扩大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优化畜禽生产,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应急协作体系、粮食安全预警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完善食品检测体系,规范食品消费安全;大力建设一批生态型、观光型、创汇型农业,做大做优市级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推动种养结构调整;推进农业标准化,培育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产品产地

    18、批发市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实施“良种工程”,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节本增效降耗技术,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实施“六千”水利工程,抓好九十九溪流域防洪排涝工程、晋东平原排涝工程小流域综合整治和水库、海堤除险加固、抗旱水源工程,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10、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稳定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土地承包权,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农村信用社改制进程,推动发展农业保险;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重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以大病统筹

    19、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11、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立足晋江产业发展实际,将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在继续通过引进和转化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缩短企业和国内外同行技术差距的同时,以创建技术研发中心为抓手,加大研发创新投入,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个性化产品,争取市场主动权;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依托晋江博士后工作站、人才交流中心、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等载体,借助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外部力量,建设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基础

    20、性技术研究,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在强化市场监管的同时,鼓励企业申请专利、参与采标和争创国家级驰名商标;组织实施城市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发展规划和配套扶持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实施多元化营销策略,通过产品包装推介、外出参展、终端市场布设等手段,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努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性、国际性知名品牌;探索生产、教育与科研相结合人才开发模式,强化人才教育培养机制,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构筑支撑产业技术进步的人才高地。12、提升产业聚集程度。组织实施五大传统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兑现发展产业集群各项政策措施,配套完善研发创新、质量检测、标准对

    21、接、产品展示、金融服务、人才培训、电子商务等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产业生态环境,提高产业聚集程度;立足于积极引进一批产业链缺失项目,鼓励优势企业通过租赁、并购方式盘活停产关闭企业存量资产,推动核心企业实施“强强联合”,鼓励核心企业联合兼并上下游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密切产业协作;加快企业制度、管理等内在机制的改革创新,鼓励有条件企业重组资产、上市融资,促进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提升产业龙头带动作用;整合产业发展载体,加快市级工业园区延伸扩张步伐,建设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培育特色产业基地,引导新办企业、增资扩营企业向市、镇两级专业化工业基地集中;组织实施鼓励建设和使用标准厂房政策措施,

    22、促使一批具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在本地扎根壮大。 13、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以适应传统制造业生产技术改造需求为导向,重视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集群。依托传统制造业的强大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机械装备业,逐步形成能基本满足本地传统制造业发展需求的机械装备产业体系;借助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推动,培育引进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人造合成革等一批石化中下游项目;依托现有制药企业,加强与国内医疗科研机构合作,研究开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加快发展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废气的治理技术和设备以及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设备,完善低成本可降解塑料生产技术,发展环保技术社会化

    23、服务体系。 1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立足于与产业发展配套、与城市建设同步原则,调整优化商业发展布局,构建以市区为核心、辐射全市各镇(街道)的商业体系;大力推进区域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一批民生产品商贸市场,培育商贸新型业态,规划扶持连锁超市、大型零售企业集团融市,充分挖掘全社会消费需求;加快发展我市传统产业相配套的机械装备、原辅材料专业市场,提升产业自主配套能力;依托现有公路、空港、海港和即将投建福厦铁路、泉三高速等立体交通网络优势,规划建设货运枢纽信息管理中心、五里工业区综合型物流中心、围头、深沪港口型物流中心、晋江火车站物流中心和磁灶大功山物流轻工区;合理规划客货运站场,不断改善客货运输条

    24、件与服务水平;优先发展公交,提高农村公交普及率,实现村村通公交;以国际会展中心为载体,以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为龙头,以品牌企业订货会为支撑,全方位、多渠道开拓展览资源,打造全国性、国际性展览品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各类市场中介服务业,加快推进行业协会、专业性经济协会改革与发展;突出晋江人文、区域特色,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文物古迹旅游和山体风光度假旅游;合理调整住房结构,重点扶持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建设,规范房地产市场,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15、扶持发展海洋产业。充分利用110公里海岸线优势,大力推进“海上晋江”建设,逐步形成海岸带、海岛、近海、远洋等多层次的海洋开发格局,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

    25、发展。大力发展远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海洋产品深加工等海洋产业,积极培育海洋药业、海洋矿产、资源提取和海水综合利用、海洋信息服务、海洋科技推广服务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完善海洋技术支撑体系,加快中心渔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海洋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带动船舶维修、临港物流、临港工业等产业发展。 五、加快中等城市建设 16、合理区划城市布局。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建设大局,按照“现代化制造基地、商贸中心、滨海港口城市”发展定位,把全市陆域649平方公里、110公里海岸线作为一个城市来构思,加快城市规划编制步伐,建立以控制性规划为核心的规划体系,构

    26、建城市功能完善、产业重点突出、生态环境良好、组团联系紧密、滨海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突出商贸特色,以中心市区为重点,立足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要求,尽快形成行政中心、商务中心、会展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等四大核心区块,做优中心市区组团;以中心城镇和市级工业园区为重点,按照“拓展和聚集”要求,统筹资源,合理布局,加快建设,连片发展,吸引关联产业和关联企业跟进,做强产业经济组团,打造国际化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地;以沿海大通道和海岸线为主要依托,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产业互动”要求,强化沿海大通道两侧规划控制,以港口开发和深水泊位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港口、产业

    27、、城市三位一体互动发展,引导城市向江面海拓展,做美滨海宜居组团,全面提升沿海一线经济实力,打造海峡西岸重要的台商投资区、对外贸易区和滨海旅游度假中心。 17、完善市区功能配套。坚持中心城市建设和城镇发展并举、拓展城市空间与推进旧城改造并重、扩大城市经营与统筹城市管理并进模式,统筹整合城市资源,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不断提升中心市区规模和品位。严格城市规划审批,加大城市建设执法力度,促进城市有序发展;加快城市路网、供水、排水排污、电力、燃气、消防公共设施建设,提高配套保障水平;出台配套优惠政策,在有条件的区域有选择地实施“退二进三”,引导旧城区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集中,规划建设特色商业街、

    28、特色小吃街,培育发展一批规模化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加快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产业化经营,降低城市建设成本。 18、发挥强镇带动作用。督促落实扶持强镇发展激励政策,赋予陈埭、安海两镇宽裕的政策支配空间,打造全国一流强镇,带动其他区域联动发展。依托陈埭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区位优势,把握晋江大桥、沿海大通道贯通契机,按照规划先行、产业立镇、工贸并进、协调发展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梯次推进,建设晋江市城东区、全国一流工贸强镇和世界休闲运动鞋制造基地;充分挖掘安海经济、城建、文化、人才等潜力,发挥名企、名桥、名寺、名校等优势,合理布局

    29、工业区、商贸区、文化区和居住区,全力打造产业聚集的工业重镇、物流发达的商贸集镇、资源雄厚的教育强镇、人文丰富的旅游名镇、环境优美的人居城镇,建设综合实力全国一流的现代强镇;充分盘活市域其他特色产业镇“国字号”品牌资源,因地制宜加快建设步伐,走个性化发展道路,共同推动中等城市建设迈向一个新台阶。19、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与城市发展布局和客货流密度相适应、连接城镇、港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和主要风景旅游区的市域公路网络,确保沿海大通道、快速通道全线贯通;合理利用有限的岸线资源,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性中转港口;按照4E级空港标准,改造扩建晋江机场;推进输变电工程、电网以及LNG发电厂、晋江热

    30、电厂建设,改造中心市区电网,构建安全稳固的电力保障体系;以实施福建省液化天然气工程(LNG)为契机,加快燃气管网建设,在市区全面推行管道供气;加快推进市供水二期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市域第二供水工程,完善镇、村两级供水网络,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改善农村饮水质量;完善通讯网络建设,提高通讯保障水平;加强防汛抗旱、排涝、防震设施建设,提高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加快绿色通道与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步伐,构建带、网、片、点结合和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完备的城乡绿色长廊;加快建设和完善市区污水处理收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率;加大环卫设施投入,逐步实现市容环境卫生科学管理。20、建设新型和谐社区。按照“工作重心下移、

    31、权随责走、责随事转”的原则,加快基层管理和服务职能向社区转化进程,大力推行社区自治,推进社区户籍制度改革,深化社区建设内涵;立足城市发展实际,分批整合陈埭、西滨两镇村(居),提高城市社区覆盖率;以中心城市现有社区为重点,深入推进道德、科教、文体、法律、环保、卫生、涉台教育“七进社区”活动,着力构建文明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努力创建一批示范型社区,力争社区建设达到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四年高水平、五年现代化的目标。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2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建立和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充分运用科技创新手段,加快开发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新技

    32、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建立固体废弃物综合高效利用系统;开发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生态产业链技术、环境工程技术,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研发体系;加强节能监督管理,建立高耗能、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禁止投建、生产、进口和销售达不到最低能耗标准的项目和产品,禁止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施工、验收备案、销售和使用;坚决整顿或关、停、并、转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企业,采用技术手段促进节能降耗,形成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清洁生产企业;推广应用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建立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生态型工业园区和生态旅游基地;强化节约意识,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22、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行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禁土地抛荒和毁田烧砖,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尽力缩小耕地占补平衡差距;合理规划各类功能区建设用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集中,引导城乡居民向现代社区集中,促进城镇建设朝集约化方向发展;严格执行项目用地投资强度有关规定,鼓励工业项目企业增加容积率;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动态管理,严格排污口监管;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调动全社会节水的积极


    注意事项

    本文(中共晋江市委关于制定晋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