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三讲 国有企业改革.docx

    • 资源ID:12601746       资源大小:45.38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三讲 国有企业改革.docx

    1、第三讲 国有企业改革第三讲 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其中国有经济起着主导作用,而国有企业则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因此,搞好国有企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尽管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由于中国国有企业是在学习原苏联国有企业制度以及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对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的集中建设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它一开始就处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其在管理体制、企业制度和布局结构上具有全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从而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种种弊端。国有企业如何成功地走向市场经

    2、济,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乃至国际大市场的海洋里拼搏、成长、壮大,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衰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一、国有企业的历史贡献和存在的问题一国有企业的历史贡献 我国的国有企业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解放战争中,人民政府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组建了最初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企业。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迅速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改变长期贫困落后的状况、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全面封锁,党提出了用比较短的时间基本实现

    3、社会主义的工业化,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奋斗目标。为此,国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和发展了一大批国有重点企业。仅“一五”时期,全国由694个限额以上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大军,建设了904个大型项目,其中包括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一五”时期,国有经济总投资为612亿元,新增国有固定资产492亿元,其中对工业建设投资260.1亿元,占整个基本建设投资的42.5,用于工业221亿元,占工业总投资的85。同时,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了国有企业。国家通过新建和改造两种形式所建立的国有经济,使我国经济在较短的时期内形成了工

    4、业化的初步基础,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同时也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在经济建设中,国有企业支撑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保证了能源、原材料的供给,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为国家发展经济提供了资金。显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国有企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十分突出的主体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围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迈出了重大步伐。在24年的光辉历程中,国有企业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5、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国有企业自身也获得了巨大发展。 1国有经济整体实力大大增强。、培育出了一批有竞争实力、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里,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7,资产量平均增长16.8,固定资产净值年均增长14.5,上缴税金年均增长12.3。据财政部统计,到1998年底,我国国有资产总量达到82 211亿元,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占75.9。 在国有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一批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在改革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如占有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58的千户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降到了56.5,2000年,国家确定的520户重

    6、点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14户,企业数只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O.3,而其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利润分别占全部工业的54.9、42.1、45.2和48.3。这些优势企业通过多年在市场经济中的拼搏,大多具有了较先进的管理水平、较高的资本运营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更值得庆幸的是,1999年我国国有经济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工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减少了市场滞销产品的生产,产品销售率稳定上升。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 20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67亿元,增长77.7,创造了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在这一年当中,重点国有企业的改组快

    7、速推进,一大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组建成立;通过兼并破产、改组联合、债转股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的亏损户显著减少。原来亏损最为严重的纺织行业提前一年实现三年脱困目标,到2000年底,全国31个省、市、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公司实现整体盈利,其中12个扭亏为盈,19个继续盈利或盈利增加,扭亏为盈最为困难的煤炭行业也实现了全行业扭亏为盈。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实现脱困。1997年亏损的6 599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已通过各种形式减少4 799户,占72.7。这些企业有的实现了扭亏为盈,有的通过关停退出了市场,有的被兼并或进行了改制。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8、。国务院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百户试点企业及各地选择的试点企业共2 700户,绝大部分实行了公司制改造。列入520家国家重点企业的514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有430户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占84。这些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在实现政企分开、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在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的同时,国有小企业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促进了机制转换和经营状况的改善。到2000年底,国有小企业实现利润481亿元,结束了连续年净亏损的局面。 2国有企业始终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国有企

    9、业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产业的控制力上。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国有经济战线有所收缩,但仍在经济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领域一直占据绝对优势。金融、铁路、邮政、通信、航空、冶金、石油、电力等关键领域,几乎95掌握在国有经济手里。我国的钢铁、煤炭、化肥、电视机等重要工业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原油、化纤产量等位居世界前列,这些产品都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生产的。国有企业在能源、交通、邮电等基础部门,冶金、化工等原材料部门,汽车、机械、电子、石化等支柱产业部门都占有支配地位。在对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攻关等

    10、方面,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绝对优势,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取得了像核技术、空间技术、水稻杂交、银河II型计算机、曙光l号计算机、正负电子对撞机等一大批科研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由于科技投入加大,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有效地加强了支持和改造国民经济体系的能力,带动了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的提高。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资产质量的提高和控制力的增强,国有经济对非国有经济的辐射作用相应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明显上升。 3国有企业对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1)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贡献者。改革开

    11、放以来,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率和上缴所得税占实现利润的比例,都远远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目前,国家财政收入的55来源于国有企业上缴的利税。(2)国有企业是改革开放成本的主要承担者。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尤其是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发展很快,而它们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有企业为它们提供的各种支持。没有国有企业提供的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和铁路、公路、港口、邮政、通信等公共设施以及各种技术装备和技术人才,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 4国有企业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是实行和扩大对外开放的中坚。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l 949

    12、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由第32位上升到第11位;国家外汇储备由1978年底的一200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底的l 765亿美元。在对外贸易和创汇方面,国有企业均保持着主体地位。在“走出去”的对外经济方面,截至1999年底,我国累计签约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共213.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96亿美元,其中1999年当年签约13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2亿美元。所有这些,基本上都是由国有企业对外签订和完成的。在1998年美国工程新闻杂志评选出来的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中,我国企业占30家,全部是国有企业,其业务范围遍及世界五大洲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预见,在经济一体化迅速

    13、发展的2l世纪,我国的国有企业仍然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和中坚力量。 5国有企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最重要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国有企业可以弥补市场缺陷,实现市场机制自身不能达到、政府也难以用其他手段来实现的社会政策目标,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1)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其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建设往往需要有巨额投资,且这种投资一般具有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但社会效益显著而企业效益不明显等特点,因此,一般企业不愿意也无力进行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正是由众多的国有企业肩负着这一重任,从

    14、而为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2)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不仅拥有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科学技术人才和较先进的技术装备,而且具有科学技术开发的潜力和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3)国有企业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支点和手段。现代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和发展,离不井国家的宏观调控。而国家的宏观调控除了依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各项宏观调控措施以外,依靠国有企业启动经济复苏或抑制通货膨胀,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在经济低迷、市场需求不足时,政府将会实行以刺激需求为目标的宏观调控政策与措施。但是,由于预期利润水平较

    15、低,一般企业并不愿意进行投资。此时,以国有为主进行投资或国家通过国有企业进行投资扩大需求,将起到带动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可见,国有企业的壮大与成长,对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中国国有企业原有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 1传统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合理。中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合理,突出表现为政企职责不分。(1)国有企业不足独立意义上的经济实体,而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国有企业往往处于这种“条条”与“块块”的双重领导之下。(2)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诸大事都由政府决定。政府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国有企业缺乏经营管理的自主权,以致窒息了企

    16、业的活力。 2传统国有企业的内部体制不合理。首先体现在产权含混不清。国有企业的公有制性质决定了国有企业的产权属于全体劳动者,因此国有企业的职工有着双重身份,他们既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又是一般生产者。但是,每个人却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企业的资产,而是由政府代表他们统一行使这种权力,而政府部门众多,都能行使部分所有权,但却无人对企业财产承担经济责任。这种事实上的产权代表多元化,实际上等于是没有代表,结果造成传统国有企业产权虚置。造成事实上的所有者缺位,从而在企业内部也就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所有权的约束机制。其次,责权利相分离。传统国有企业由于所有权被政府各部门分割行使,计委行使投资权,经委行使生产资

    17、料的支配权,组织人事部门行使企业干部任命权,企业职工则由劳动部门统一凋配,而财政部门行使收益权;企业缺乏相应的自主权,企业任务是完成生产指标;企业职工的职责是向所在企业提供劳动,权力是领取工资并享受企业提供的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作为企业经营者的厂长经理的权力是组织生产,企业盈亏与自己无关,他们的奋斗目标又往往是多重的,不仅要尽可能完成国家任务,还要为企业的职工谋取福利,更重要的是,在传统体制的“官本位”影响自下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还潜意识地想千方百计地争取进入政府部门当官,掌握更大的权力。这种种情况合在一起就造成了责权利相分离,最终导致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最后

    18、,企业组织形式不合理。表现在组织机构设置行政化。每个企业都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按行政级别获取报酬,享受政治待遇和其他待遇。在企业内部,除设置生产经营性机构外,还设置与上级各领导部门相对应的机构,作为贯彻上级各部门指示的组织保证。 3社会负担沉重。由于产权不清,吃大锅饭,因此国有企业普遍承担着办学校、医院、安置就业、离退休人员开支管理等本应由政府承担的任务。有的企业负担的离退休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20以上,富余人员高达企业职工总数的60,企业的社会负担沉重。 在农村改革取得初步成果时,传统国有企业的弊病开始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1984年第4季度,全国各地银行如得到统一命令似地主动给企业贷款,有客

    19、客气气请求企业贷的,有软中带压、硬逼着企业贷的。直接原因是,银行听说1985年将要实行以当年年底实际存贷款数为基数的改革。从政策提出到年底的几个月时间内,信贷急剧膨胀。这种情况在一般国家的银行决不会发生银行家们决不会像潮水似地把货币不分企业盈亏地发给企业。中国的众多银行行长,为什么不担心贷出资金收不回来呢? 总之,中国的国有企业以及一些大集体企业多年来就好像患了一种难治之症,其症状是:(1)麻木不仁。宏观控制控不住,微观搞活搞不活;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奖金不发或少发,就不干,就怠工,质量、产量大幅度下降;奖金多发了,病就缓解了,但仍起不到其应有的积极激励作用。(2)“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

    20、死,一死再放”。全国的大中小国有企业及大集体企业中的大多数都处于这种症状之中。从1953年以来,这种全国性的周期性经济波动已发生八九次了。时间短则2年,长则6年。每个周期宛如四季气候分四个阶段。当全国经济陷入低谷,中央决定“放”时,“春”来了,如:各级党政领导定规划,动员下级及企业鼓劲上马,号召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厂长经理为从上一周期的经济困境中解脱出来松了口气,精神为之一振,考虑如何上马,各地停顿了12年的基建“胡子工程”准备上马,各厂传达上级精神,宣布整肃厂纪,市场逐渐复苏,生产回升。“夏”始时:积累率提高,基建投资全线恢复,生产完全进入正轨,厂长经理雄心勃勃,企业充满活力,上人工资奖金大增

    21、,厂纪厂规严格,产值利税迅速增长,生产资料与消费品市场繁荣,物价回升,供应开始紧张,企事业单位开始招工,争要大中专及技校学生,全国上下生机盎然。“夏”末“秋”始:全国经济速度以1 525的速度发展,进入奔腾高潮阶段,积累率奇高,地方与企业展开激烈的项目投资争夺战,基建投资规模极度膨胀,生产资料与消费品市场供不应求,黑市猖獗或市场价奇高,零售商品市场或需排队、走后门,或抢购,或有价无市。企业大量抢购并库存积压原材料,各单位更需普通劳动力及高中级人才(甚至不惜从农村招工),工资奖金(含实物)越发越多,以种种手段争贷款,全国上下情绪高昂,领导、企业家及职工在高兴中叉夹着不安,担心何时又会突然跌入低谷

    22、。“冬”始:由于全国经济的总量与结构失衡,投资规模、基建失控,消费基金、信贷规模失控,中央不得不召开紧急会议宣布调整,往往以急电急件宣布银根紧缩或财政紧缩或“双紧缩”开始,继而大砍投资项目,原材料与消费品市场疲软,产品严重过剩、积压,物价回落,企业库存积压,忍痛赔本甩卖,动员工人回乡或回家待业,企业资金短缺,“三角债”链越结越多,产值利税下降或负增长,亏损面越来越大。厂长经理叫苦不迭。在持续了1年到2年后,经济一片萎缩萧条。继而财政赤字严重,情况危急,又下决心搞活搞好企业,中央及各级党政机关又开会动员上马。如此周而复始,一个循环再现。如1 958年的“大跃进”到1 961年的“调整、巩固、充实

    23、、提高”方针之贯彻;如1978年的“洋跃进”到1979年的1706亿巨额财政赤字到这一年9月决定转向“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的实施;再以1 9841 986年为例,984年年末一放就乱,1985年宏观控制收了一年,1 986年上半年就死了,产值、利税直线下降,该年一、二月份经济滑坡跌到了谷底。三传统国有企业的僵化体制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严重后果1传统国有企业缺乏活力,效益低下。政府直接经营管理国有企业,就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承担了无限责任,结果造成政府对企业的软约束企业亏损有政府给予补贴,企业也就永无破产之虑。加之企业经营好坏都一个样,从而抑制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再则传统体制下政府对企业实行统收

    24、统支,企业职工的个人所得按政府颁布的工资标准确定,与企业职工的个人所得没有任何关系,而劳动支出却随政府下达指标的增大而增大。在个人所得水平固定与计划指标变动相对应的情况下,企业与员工的经济理性,必然是尽可能减少劳动的支出。职工尽可能减少劳动支出,企业与政府讨价还价,要求低指标、高投入,最终必将导致企业效益低下。2资源配置低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资源由政府统一配置,政府官员在思想上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重生产,轻流通;重外延的倾向,结果就形成了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尤其是对能源原材料消耗高。中国单位国民生产总

    25、值的能耗是日本的6倍、韩国的45倍、美国的3倍;一度能源利用率仅为20;钢材、木材和水泥等主要原材料的消耗强度分别为发达国家的58倍、41 2倍和1030倍,从而加速了能源和重要资源的消耗。资源配置低效还表现在国有资产营运效益低下。1996年第一季度,国有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首次出现了建国以来的净亏损,亏损34亿元。1997年国有亏损企业亏损额达831亿元,占全部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的52。3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国有资产是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1949年以来,国有资产年平均递增12.4,其中1990年以来平均递增17.9。至1997年国有资产总量已达51920亿元。但改革开放

    26、以后。随着国有企业原有体制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如产权虚置、所有者缺位、责权利不清、监控不严等,再加上与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的配套措施不完善,如税收、法制改革滞后,致使国有资产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也有不同程度的流失。据统计:19821992年,国有资产大约流失了5000亿元,平均每天流失13亿元。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承包经营中流失,股份制改造中流失,国有企业亏损中流失,企业破产倒闭中流失,与外商合资中流失,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职权侵吞国家财产造成流失等。二、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如下阶段:简单的放权让利(197

    27、81982年)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的,通过实行利润留成制度和工业经济责任来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的责权利问题。从1984(19841986年)年开始又实行利改税政策,试图理顺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到1986年底这些改革带来的负面效应也进一步显现出来,国有企业整体效益下滑,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下降。而与此同时,农村土地承包则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于是从1987年到1992年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从1992年开始试行股份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验,“抓大放小”和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以及债转股。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步实践1、承包(承包经营责任制) 承包是社会

    28、主义公有制结构改革的第一步,这是和中国农村改革的实践休戚相关的。1979年以来,中国农村改革的最大事件就是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这种保留土地集体所有权,将土地使用权承包给农民、一定l5年不变的做法,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土地承包的成功首先使农村乡镇企业受到启发。过去,一些乡镇企业不同程度地沿袭了全民所有制企业那套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经济效益低、管理差,被人们称为“小全民”。这样,当农业生产上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乡镇企业中也出现了经济承包的热潮。 乡镇企业的承包很快便波及到国有企业。几年来,中国各大中城市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工业企业中普遍试行。这些承包

    29、经营责任制共采用了三类八种方法,即第一类,以包利润为特点的形式,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减亏承包、基数超额分成承包。第二类,以工资为特点的承包,实行工资总额与经营效益挂钩、全额计件工资、工资总额包干、分成工资。第三类,实行两保一挂综合承包。至1987年夏,实行“两保一挂”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已有20家。“两保”是;一保上交国家的税利,完不成包干指标的企业要用自有资金补足;二保企业经国家批准的技术改造项目。“一挂”是:企业工资总额和经济效益挂钩。超过上缴指标的利润,按规定比例留给企业,主要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两保一挂,是国家不出钱、企业自费改革的方法,企业和上级单位签订合同,一定4年不变。 这些

    30、承包责任制形式的共同点,一般可以概括为1 6个字:“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 在承包人的形式上,有承包给全厂职工干部的;有承包给厂长、经理的;有承包给厂长(或一个能人)为代表的领导集体的;有承包给厂长为代表的全厂职工的;也有承包给社会上其他懂行的能人的。各种承包体制的实质是:在所有权仍完全保留在国家手中的前提下,通过经济法规(合同制)形式,使企业的责、利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也从上下两个方面给以更多的占有权、支配权、经营权,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但承包制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主要是:(1)仍有一些领导机关对企业没有完全放权,企业的自主权大小是不确定的,仍是非规范化的软约束。即领

    31、导机关只是考虑到企业被承包了会涉及承包者利益,不便管得太多才放些权;而企业也只是从承包利益上,较过去多地注意到争取自主权。(2)一些企业往往以各种形式,潜意识地千方百计地减少固定资产更新及技术改造,从而严重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3)承包的利润指标往往难于确定,外部环境一变(如原材料、产品价格、市场发生变化),就会使得原定利润指标显得很不合理。(4)最大的问题是一些企业“承包不包亏”。由于中国确实存在着国家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父爱主义”,即平时要求很严,一旦“儿子”(企业)遭到亏损、面I临破产等“灭顶之灾”时,又会以种种形式来拯救,不履行合同,不真去扣企业的工资奖金,国家往往让步,允许企

    32、业修改承包合同,这就使得企业改革的动力和压力大大减少了。 因此,“承包制”仍属于“两权分离”的改革范畴,属于非规范化的软约束性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的改革又向租赁制方向发展。2、租赁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革的第二种模式,是实行租赁制。这在中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在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中都进行了不少试点,至1985年实行租赁制的国有小工商企业已达1万多家。北京市租赁改革开始后,参加改革试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迅速上升。抽样调查表明,这些企业平均上交税利增加55,企业留利增加97,职工收入增加42出租商店的服务质量迅速改观。 租赁制改革从理论上分析有六大好处:(1)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2)厂长负责制。(3)解决了企业只负盈不负亏的问题。(4)租赁经营采用招标的办法,能够选拔到具有真才实学、德学兼备的优秀干部。(5)租赁经营的协议条款,是经法律公证处公证后生效的,把法律手段自觉地引入经济活动中,使企业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获得了法律保证。(6)企业实行租赁经营有利于国家对企业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化。 租赁制与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主要区别是:(1)对象不同。承包制的对象是经营成果;租赁制的对象是资产。(2)承包不用押金、财产,有奖金动力;租赁要1至3家,甚至多家财产抵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三讲 国有企业改革.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