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历史学科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doc》.docx

    • 资源ID:12618043       资源大小:29.04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历史学科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doc》.docx

    1、历史学科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doc历史学科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历史学科教学论 课程代码: 3020201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 72学时 适用对象:2009级历史学 一、考试目的历史学科教学论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理解及其运用。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历史学科教学论的课程考试命题是以课程规定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依据,按照本科历史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根据考试时间110分钟掌握出题量,试题覆盖面广:占各章节内容的80%以上;题量适当;难度适中;没有偏

    2、题、怪题,90%以上的题都是各章节的重点。三、考试内容(一)绪言 1、学时2 2、考试内容历史学科教学论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历史学科教学论的学科属性;历史学科教学论与其他有关学科的关系;历史学科教学论研究的现状;历史学科教学论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3、考试要求理解历史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培养愿为中学的历史教育事业贡献聪明才智的态度;了解本课程学习的任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4、重点、难点重点:历史学科教学论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历史学科教学论的学科属性;历史学科教学论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难点:历史学科教学论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二)第一章 中学历史教学的功能和任务1、学时

    3、22、考试内容中学历史教学的功能;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3、考试要求理解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从宽阔的视野去认识中学历史教育的意义;理解中学历史教育的任务。4、重点、难点重点:中学历史教学的功能;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难点:中学历史教学三项任务的统一。(三)第二章 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和课程标准1、学时42、考试内容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中学历史课程的编制与类型;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标准。3、考试要求了解中学历史课程设置的演变与现状,理解中学历史课程的意义,认识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把握现代课程发展的主要趋势,能够从更宽阔的视野把握中学历史课程的发展方向;全面了解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标准,学会

    4、使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4、重点、难点重点:新世纪课程改革中的中学历史课程;我国现行的中学历史教学标准;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使用。难点: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使用。(四)第三章 中学历史教材1、学时21、考试内容中学历史教材概述;中学历史教科书;教师用历史教学参考书;乡土史教材。2、考试要求理解中学历史教材的定义,了解中学历史教材的类型,学会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了解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性质、功能、基本结构、编写原则、特点,学会使用中学历史教学科书;了解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的内容及其作用,学会正确使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了解乡土史教材的内容和作用,学会使用乡土史教材。3、重点、难点重点:中

    5、学历史教材的定义和类型;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性质、功能、编写原则、特点;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的内容及其作用。难点: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学历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的使用。(五)第四章 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1、学时32、考试内容历史知识的特点;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学历史教学原则。3、考试要求理解历史知识的特点;把握中学历史教学过程和特征;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4、重点、难点重点:历史知识的特点;中学历史教学原则。难点: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特征。5、实践课4(六)第五章 中学历史教学模式与教学组织1、学时42、考试内容中学历史教学模式;中学历史教学组织形式;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类型。3、考试要求掌握

    6、当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和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模式,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教学模式;了解中学历史教学的组织形式;了解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类型,掌握各种课型的基本要求。4、重点、难点重点:中学历史教学模式;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类型。难点:各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各种历史课型的基本要求。(七)第六章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1、学时62、考试内容中学历史课堂讲授的基本方法;历史教师的语言和板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中学历史课堂活动的主要方法;中学历史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和优化。3、考试要求掌握中学历史课堂讲授的基本方法和课堂活动的主要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和优化各种教学方法;了解中学历史教师的语言和板

    7、书要求,初步提高自己的语言和板书技能;了解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初步学会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了解中学历史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4、重点、难点重点:中学历史课堂讲授的基本方法和课堂活动的主要方法;中学历史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要求;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的运用和优化。难点:教学方法的运用和优化;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5、实践2(八)第七章 历史教师的备课、授课、评课1、学时6本章重点:授课基本技能;难点:历史课的导入方法。教学基本要求:掌握2、考试内容中学历史课的导入与结尾 历史课的导入。历史课的结尾。中学历史课的提问 提问的作用。提问的类型。提问的要领。中学历史课的教学语言

    8、教学语言的含义。历史课教学语言的特点。中学历史课的板书(教学提纲) 板书(教学提纲)的作用。板书(教学提纲)的要求。板书(教学提纲)的技能训练。关于“好”历史课的讨论 如何评价一节历史课 历史教学中评课的标准。历史教学中评课的技能训练。3、基本要求掌握历史课的导入。历史课的结尾提问的作用。提问的类型。提问的要领教学语言的含义。历史课教学语言的特点,板书(教学提纲)的作用。板书(教学提纲)的要求。板书(教学提纲)的技能训练,历史教学中评课的标准。历史教学中评课的技能训练。4、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历史教学中评课的标准。历史教学中评课的技能训练。难点:历史教学中评课的技能训练;一节好历史课的标准

    9、5、实践课6(九)第八章 历史教师的说课1、学时42、考试内容说课及其涵义 ,何为说课?说课与上课的区别。说课技能的训练 ,说课的基本要求及评价3、考试要求:掌握何为说课及程序?说课与上课的区别。说课的基本要求及评价。4、重点、难点重点:说课及其涵义;说课的内容与方法。难点:说课与上课的区别。5、实践课3(十)第九章 中学历史教师的基本素养1、学时42、考试内容中学历史教师的职业道德;中学历史教师的权利与责任;中学历史教师的资质;中学历史教师的修养。3、考试要求理解作为历史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和义务,了解现代教师的使命感,培养优秀历史教师应具有的态度和责任感,培养积极进取和锐意改革的精神。4、

    10、重点、难点重点:中学历史教师的职业道德;中学历史教师的权利与责任。难点:提升作为一个历史教师的修养。四、试题类型依据课程的特点和考核要求,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共五种类型,其中主观题与客观题的分数比例为6:4,客观题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主观题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五、考试方法及考试时间(一)考试方法:考试(二)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三)考试时间:110分钟六、成绩评定方式 理论课程考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8年第二版2.费驰, 历史课程

    11、与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2008年12月第1版3. 常育生, 中学历史课四部结构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2005年10月第1版中国近代史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 课程代码: 30202006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 学 时: 72学时 适用对象:2010级历史学专业 一、考试目的中国近代史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理解及其运用。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中国近代史课程考试命题是以课程规定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依据,按照学生学习的特点,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根据考试时间

    12、110分钟掌握出题量,试题覆盖面广:占各章节内容的80%以上;题量适当,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三、考试内容第一章1一般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关系2一般掌握鸦片战争的经过、条约的内容3重点掌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章1一般了解洪秀全早期思想的演变及拜上帝会创立的情况2一般掌握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变过程3重点掌握太平天国的革命理想与实践 第三章1一般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概念与内容2一般掌握洋务运动与中国工业化的情况3重点掌握洋务运动与近代早期的思想文化变革第四章1一般了解中国近代的教案与反洋教斗争情况2一般掌握中法战争及沙俄对中国西部的侵略第五章1一般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情况2一般掌握甲午战争的经过

    13、3重点掌握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第六章1一般掌握维新活动的情况2重点掌握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百日维新的内容及失败的教训第七章1一般了解义和团兴起的背景2一般掌握八国联军侵华的概况3重点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义和团运动的评价第八章1一般掌握清末新政、立宪等内容2重点掌握“三民主义”、同盟会、武昌起义的有关内容第九章1一般了解洪宪帝制的有关情况2一般掌握二次革命、府院之争、护法运动等情况3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四、试题类型依据课程的特点和考核要求,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共五种类型,其中主观题与客观题的分数比例为5.4:4.6,客观题题型包括填空题和判断题;主观题题型包

    14、括简答题、名词解释题和论述题。五、考试方法及考试时间(一)考试方法:考试(二)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三)考试时间:110分钟六、成绩评定方式 理论课程考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 材:中国近代史 齐涛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 参考书目:剑桥中国晚清史 费正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王庆成 中华书局 1985 晚清洋务运动研究 夏东元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 义和团运动史研究 路遥 齐鲁书社 1988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 章开沅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5 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 课程代码: 3

    15、020200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 学 时:60学时 适用对象:11历史学本科专业 一、考试目的 中国古代史课程分为两个学期,第一学期讲授第一章至第六章内容,每周4节,共60学时。本考试大纲为第一学期使用。中国古代史课程考试旨在考查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史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考试进一步促进考生提高历史学的理论水平,初步具备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素养。本门课程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综合分析”三个层次。了解是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是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

    16、知识,并且能在简单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分析较为复杂的历史与现实问题。综合分析,要求学生在能够比较全面掌握的基础上,作出系统、全面的综合分析,适用题型为史料分析、问答题等。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中国古代史课程考试命题是以课程规定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依据,按照学生学习的特点,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根据考试时间110分钟掌握出题量,试题覆盖面广,试题覆盖80%以上的章,90%的节;题量适当:客观题、主观题分配合理;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90%以上的题都是各三、考核内容第一章 原始社会一、掌握1中国境内古人类化石遗存和旧石器时代文化

    17、遗址的发现和分布情况;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情况;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氏族公社制度产生、发展和解体的过程。2基本概念:石器时代 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禅让制 军事民主制 三皇五帝二、综合分析1分析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结合北京人的体质特征说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2结合半坡遗址,分析中国氏族公社制度的主要特征。3中国原始社会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第二章 三代夏、商、西周一、掌握 1三代兴亡。 2三代的社会结构。 3基本概念:禹 启 太康失国 少康中兴 夏桀 鸣条之战 成汤 伊尹 武丁 纣王 盘庚迁殷 牧野之

    18、战 殷墟 周文王 周武王 周公东征 成康之治 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宣王中兴 礼乐制度 工商食官 六艺二、理解 :1夏文化探索概况,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对夏史研究的意义。2商代青铜器的发展状况及司母戊鼎的具体情况。3商代王位继承制度的特点及演变。4西周宗法制。5西周分封制及西周各时期的分封情况。6西周井田制。7西周时期经济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三、综合分析:1甲骨文和金文的特点及其在先秦史研究中的作用。2三代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在中国古代史中的历史地位。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一、掌握:1春秋战国名称的来源。2春秋战国各阶段政治形势的演变及特点。3基本概念 平王东迁 春秋五霸 葵丘之会 昭陵之盟

    19、城濮之战 践土之盟 吴越争霸 战国七雄 吴起变法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徐州相王 胡服骑射 长平之战 吕不韦 都江堰 郑国渠 春秋和三传 九流十家 屈原 甘石星经 扁鹊二、理解:1齐桓公、晋文公称霸。2管仲治齐的主要政绩和成果。3弭兵运动。4春秋时期农业的发展状况。5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产生的原因及过程。6各国赋税制度改革。7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8战国初期魏国李愧变法。9商鞅变法。10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1春秋战国时期阶级关系的演变。12合纵连横。13管仲、孔子、商鞅的评价。三、综合分析:1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2春秋时代社会变革的实质。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内容及性质。4秦统一的原

    20、因和历史意义。5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及各学派代表人物和他们主要的主要思想。第四章 统一的秦王朝一、掌握:秦始皇 李斯 小篆 隶书 长城 灵渠 阿房宫 大泽多起义 项羽 刘邦 钜鹿之战 二、理解:1秦始皇焚书坑儒。2楚汉战争的胜败原因。三、综合分析:1秦始皇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秦代巩固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3、如何评价秦始皇。 第五章 泱泱汉风一、掌握:汉承秦制 察举 征辟 推恩令 酎金夺爵 代田法 五铢钱 罢轮台屯田诏 丝绸之路 西域都护 汉昭帝 盐铁会议 甘英 清议 张角 太平道 黄巾军 张衡 五斗米教 黄老之学 司马迁和史记 班固和汉书 桓谭 郑玄 张仲景和伤寒论 华佗 九章

    21、算术 周髀算经 二、理解:1概述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2西汉的赋役制度。3西汉社会的社会结构及各阶级的状况。4西汉前期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及演变。5文景之治。6西汉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具体表现。7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背景、经过和影响。8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9东汉初年的度田事件。10东汉豪强田庄的基本特点。11班超经营西域。12东汉外戚与宦官的争斗。 13党锢事件。 14西汉经书的今古文之争。15谶纬神学的形成及影响。16道教形成的原因及历史过程。17佛教的传入及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作用。三、综合分析: 1秦亡汉兴。2西汉前中期,朝廷和地方割据势力的斗争。3汉武帝在政治

    22、和财经方面的改革。4张赛通西域。 5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其思想。 6王莽改制。7秦汉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在中国古代史中的历史地位。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掌握:1三国的建立者和都城。2五胡十六国。3南朝政权的建立者和都城。4基本概念:董卓之乱 士家制 唯才是举 隆中对 赐田复客 夷洲 司马懿 永嘉之乱 刘渊 石勒 苻坚 王猛 宗主督护 九品混通 王导 王敦之乱 祖逖 桓温 士族 侨姓 吴姓 侨置 土断 谢安 北府兵 关陇起义 府兵制 范缜和神灭论 三国志 后汉书 水经注 竹林七贤 齐民要术二、理解:1曹魏的屯田制度。2九品中正制。3西晋的占田制度。4西晋八王之乱。5官渡之战、赤

    23、壁之战、淝水之战。6“五胡十六国”。7“王与马,共天下”。8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度。三、综合分析: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新经济区的开发和江南经济发展的历史意义。3门阀制度和士族地主的兴衰。4民族斗争和民族大融合。5北魏孝文帝改制。6屯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的比较。7南北寺院经济发展。8玄学、佛教和道教。9曹操、诸葛亮、北魏孝文帝的评价。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在中国古代史中的历史地位。四、试题类型依据课程的特点和考核要求,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共10道,共20分)、名词解释题(共5道,共30分)、简答题(共2道,共20分)、论述题(1题,20分)和材料分析题(共1道,共10分)共五种类

    24、型,其中主观题与客观题的分数比例为5:5,客观题题型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主观题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五、考试方法及考试时间(一)考试方法:本课程考试为闭卷考试,考生不得携带任何纸张、教材、笔记本、作业本、参考资料、电子读物、电子器具和工具书等进入考场。(二)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三)考试时间:110分钟六、成绩评定方式 理论课程考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 材:中国古代史,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参考书:中国古代史(上、下)詹子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

    25、年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古代史()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下 课程代码:3020200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 学 时: 72学时 适用对象:历史学专业 一、考试目的中国古代史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在掌握中国古代史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考试进一步促进考生提高历史学的理论水平,初步具备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素养。本门课程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二个层次。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

    26、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在简单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分析较为复杂的历史与现实问题。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多、份量小,范围广。考试要用百分制,按标准答案评分。学期成绩折合为百分制,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相加得出总分。根据考试时间110分钟掌握出题量,试题覆盖面广:占各章节内容的80%以上;题量适当:客观题和主观题各占50%;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90%以上的题都是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三、考试内容第十章

    27、 统一大帝国的再建与分裂-隋王朝1、探求隋统一全国的历史条件及其重大意义。2、掌握隋朝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以及隋朝社会经济的重大发展。第十一章 唐朝了解唐王朝繁荣昌盛的原因和具体内容。理解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的评价。掌握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和地位。第十二章 五代十国了解五代十国局面形成、存在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生产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了解后周柴荣的改革。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特点、中原社会生产凋弊和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第十三章 北宋、辽、西夏了解陈桥兵变;北宋统一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李顺、王小波起义;了解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表现。理解北宋强化君主专制集权统治

    28、的措施。北宋的“守内虚外”,“不抑兼并”的政策。 掌握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第十四章 金、南宋了解女真族兴起和金朝的建立。金宋联合灭辽和西辽的建立。金兵南下与北宋灭亡。南宋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抗金斗争。理解对岳飞进行评价。掌握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第十五章 蒙古国、元朝了解蒙古兴起与蒙古国的建立。蒙古国西征与灭亡西夏。蒙古联宋灭金。元朝的建立和灭亡南宋。、掌握元朝政权的组成及其社会矛盾所反映的复杂;元朝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所采取的措施。第十六章 明朝了解明初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明朝和亚洲各国友好往来的情况;宦官专政局面的形成、表现及后果;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失败的原因和明朝的灭亡;了解明朝专

    29、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高度发展的原因和表现。理解明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措施和特点。掌握明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主产关系的萌芽。第十七章 清朝(鸦片战争前) 了解清朝集权政治的发展历程;清朝进一步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理解明清的文化发展;清在经济上所采取的措施;东西文化的交流状况。对康熙予以评价。分析康乾盛世产生的原因、表现和影响。了解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增长的表现及原因。乾隆后期及嘉庆、道光时期的腐败统治。四、试题类型依据课程的特点和考核要求,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题目类型(1)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3)简述题(4题,共32分

    30、)(4)材料分析题(12题,共20分)(5)论述论(1题,共18分)五、考试方法及考试时间本课程考试为闭卷考试,考生不得携带任何纸张、教材、笔记本、作业本、参考资料和工具书等进入考场。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3、考试时间:110分钟六、成绩评定方式 理论课程考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 材:中国古代史(上、下) 朱绍侯主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参考书目:中国通史 白寿彝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中国民族史 王忠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二十四史 中华书局 1986年 中国历史地图集 谭其骧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8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历史文选I


    注意事项

    本文(《历史学科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doc》.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