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docx

    • 资源ID:12733204       资源大小:369.87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docx

    1、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6 路 基6.1 一般规定6.1.1 路基工程应加强地质调绘和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基底、路堑边坡、支挡构造根底等的岩土构造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查明填料性质和分布等,在取得可靠地质资料的根底上开展设计。6.1.2路基主体工程应按土工构造物进展设计,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6.1.3 基床表层的强度应能承受列车荷载的长期作用,刚度应满足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弹性变形控制在一定围的要求,厚度应使扩散到其底层面上的动应力不超出基床底层土的承载能力。基床表层填料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良好的水稳性和压实性能,能够防止道砟压入基床及基床土进入道床,防止地表水侵入导致基床软化及

    2、产生翻浆冒泥、冻胀等基床病害。路基填料的材质、级配、水稳性等应满足高速铁路的要求,填筑压实应符合相关标准。 路堤填筑前应进展现场填筑试验。6.1.6 路基与桥台、横向构造物、隧道及路堤与路堑、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等连接处均应设置过渡段,保证刚度及变形在线路纵向的均匀变化。6.1.7 路基工后沉降值应控制在允许围,地基处理措施应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路堤高度、填料及工期等进展计算分析确定。对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构造物过渡段、地层变化较大处和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连接处,应采取逐渐过渡的地基处理方法,减少不均匀沉降。路基施工应进展系统的沉降观测,铺轨前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展分析评估,确定路基工后沉降满足要

    3、求前方可进展轨道铺设。6.1.8 路基支挡加固防护工程应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平安稳定的要求,路基边坡宜采用绿色植物防护,并兼顾景观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土地等要求。6.1.9 路基排水工程应系统规划,满足防、排水要求,并及时实施。6.1.10路基设计应重视防灾减灾,提高路基抵抗连续强降雨、洪水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6.1.11 路基上的轨道及列车荷载换算土柱高度和分布宽度应符合表6.1.11的规定。表 轨道和列车荷载换算土柱高度及分布宽度列车活载种类设计轴重(kN)轨道形式分布宽度(m)计算高度m土的重度kN/m31819202122ZK活载200CRTS型板式无砟轨道3.03.12.92.

    4、82.62.5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3.42.82.72.62.42.3CRTS型板式无砟轨道3.252.92.72.62.52.3有砟轨道3.43.02.82.72.62.46.1.12 车站两端正线、利用既有铁路地段、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和养护维修列车走行线等路基设计标准按其设计最高速度确定,路基基床构造变化处应设置长度不小于10m的渐变段。6.1.13路基工程应加强接口设计,合理设置电缆槽、电缆过轨、接触网支柱根底、声屏障根底及综合接地等相关工程,防止因相关工程破坏路基排水系统、影响路基强度及稳定。6.2 路基面形状及宽度6.2.1无砟轨道支承层或底座底部围路基面可水平设置,支承层或底

    5、座外侧路基面两侧设置不小于4%的横向排水坡。有砟轨道路基面形状应为三角形,由路基面中心向两侧设置不小于4%的横向排水坡。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应保持三角形。6.2.2有砟轨道路基两侧的路肩宽度,双线不应小于1.4m,单线不应小于1.5m。6.2.3 直线地段标准路基面宽度应按表6.2.3采用。表6.2.3 路基面标准宽度轨道类型设计最高速度(km/h)线间距(m)路基面宽度单线(m)双线(m)无砟轨道2504.68.613.23004.813.43505.013.6有砟轨道2504.68.813.43004.813.63505.013.86.2.4路基面在无砟轨道正线曲线地段一般不加宽,当轨道构

    6、造和接触网支柱等设施的设置有特殊要求时,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确定;有砟轨道正线曲线地段加宽值应在曲线外侧按表6.2.4的规定加宽。曲线加宽值应在缓和曲线渐变。表6.2.4 有砟轨道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值设计最高速度(km/h)曲线半径Rm路基外侧加宽值(m)250R 100000.210000 R 70000.37000 R 50000.45000 R 40000.5R 40000.6300R 140000.214000 R 90000.39000 R 70000.47000 R 50000.5R 50000.6350R 120000.312000 R 90000.49000 R 60000.5R

    7、60000.66.2.5 路基标准横断面如图6.2.5-18所示。图 -1 无砟轨道双线路堤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图 -2 无砟轨道双线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图 -3 无砟轨道双线非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图 -4 无砟轨道单线路堤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图-5 有砟轨道双线路堤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图-6 有砟轨道双线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图-7 有砟轨道双线非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图 6.2.5-8 有砟轨道单线路基标准横断面示意图6.3 基 床6.3.1路基基床应由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构成。基床表层厚度无砟轨为0.4m,有砟轨道为0.7m,基床底层厚度为2.3m。6.3.2 基床表层应填筑级配碎

    8、石,压实标准应符合表6.3.2-1的规定。表6.3.2-1 基床表层压实标准压实标准级配碎石压实系数K0.97地基系数K30MPa/m190动态变形模量EvdMPa55注: 无砟轨道可采用K30或Ev2。当采用Ev2时,其控制标准为Ev2120MPa且 Ev2/Ev12.3。其材料规格应符合以下规定:1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材料由开山块石、天然卵石或砂砾石经破碎筛选而成。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应符合表-2的规定。其不均匀系数Cu不得小于15,0.02mm以下颗粒质量百分率不得大于3%。粒径级配曲线如下图。表-2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方孔筛孔边长(mm)0.10.51.77.122.431.

    9、545过筛质量百分率(%)011573213464175679182100100注:括号数字适用于寒冷地区铁路。图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曲线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与下部填土之间应满足D151.0m过渡段示意图注:图中t为最大冻结厚度,当t11.0m过渡段示意图图 -3路堤与横向构造物h1.0m过渡段示意图6.6.3路堤与路堑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可采用以下设置方式:1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硬质岩石路堑时,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左右。并应在路堤一侧设置过渡段,如图6.6.3-1。过渡段填筑要求应符合第6.6.1条第2款的规定。图6.6.3-1硬质岩石堤堑过渡段示意图2当

    10、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应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左右。如图6.6.3-2,其开挖局部填筑要求应与路堤一样。图6.6.3-2软质岩石或土质堤堑过渡段示意图6.6.4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与隧道连接地段,应设置过渡段,并采用渐变厚度的混凝土或掺入5%水泥的级配碎石填筑。6.6.5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连接处路基应设置过渡段,满足轨道形式过渡要求。6.6.6两桥之间、桥隧之间及两隧之间的短路基宜采取适宜措施,平顺过渡;当两桥间为小于150m非硬质岩路堑时,路基根底可采用桩板构造或保证刚度平顺过渡的工程措施处理。6.7 路基排水路基排水设施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少于30年

    11、,设计降雨的重现期应采用50年。6.7.2 路基面排水设计应综合考虑轨道形式、电缆槽、接触网立柱根底、声屏障根底等因素。线间排水应根据线路、气候条件及对轨道电路的影响等综合考虑,有条件时,优先采用横向直排方式。当轨道构造要求采用集水井排水时,集水井的位置、排水管的材质和构造尺寸及埋设深度和方式应根据荷载、降雨量和防冻、防渗要求等综合确定。6.7.3侧沟、天沟、排水沟应采用混凝土浇筑或预制拼装,不得采用浆砌片石。6.7.4低矮路堤或路堑地段,地下水位较高或无固定含水层时,可采用明沟、排水槽、渗水暗沟、边坡渗沟、支撑渗沟等设施排除地下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水或固定含水层危害路基时,可采用渗水隧洞、渗井

    12、、渗管或仰斜式钻孔等设施排除地下水。渗水暗沟等地下排水设施应设置反滤层。渗水暗沟和渗水隧洞的纵坡不宜小于5,条件困难时亦不应小于2,在出口位置应采用较陡纵坡。在易产生冻害的地区,渗水暗沟和渗水隧洞应设置在最大冻结深度以下不小于0.25m处,或采用必要的防冻设施。严寒地区出水口应采取防冻措施。6.7.5 路基排水设备应与桥涵、隧道、车站等排水设施衔接配合,与水土保持及农田水利设施的综合利用相结合。排水设施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路堤地段在天然护道外,单侧或双侧设置排水沟。2 路堑地段应于路肩两侧设置侧沟,堑顶以外单侧或双侧设置天沟。3 年降水量大于等于400mm地区,路堑边坡平台宜设置边坡平台截水

    13、沟。4 地面横坡明显地段的排水沟、天沟可在横坡上方一侧设置。当地面横坡不明显时,宜在路基两侧设置。5 地面排水设施的纵坡不应小于2。6 排水沟沟顶应高出设计水位不小于0.2m。6.7.6 路基排水宜根据所处地点排水条件纳入相关排水工程系统设计。6.8 路基防护6.8.1 路堤边坡应设置坡面防护工程,根据周围环境、填料性质、气候条件、边坡高度、浸水及冲刷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确定防护形式,并符合以下规定:1 当路堤边坡适宜进展植物防护,且能保证路基边坡的稳定时,宜采用绿色植物防护措施,不宜采用全坡面圬工防护。2 当路堤边坡高度较高时,可在两侧边坡分层铺设宽度不小于3m的土工格栅等土工合成材料。3浸水

    14、地段受水流冲刷的路基边坡应根据流速、流向及冲刷深度,采用抗冲刷能力强的防护措施。6.8.2 土质、软质岩及全、强风化的硬质岩路堑的边坡坡面含边坡平台、侧沟平台均应进展防护或加固,并符合以下规定:1 土质路堑边坡可采用植物防护措施,较高的土质路堑边坡视地层性质可采取骨架或锚杆框架梁等措施。2 软质岩、强风化的硬质岩路堑应根据岩体构造、构造面产状、风化程度、地下水及气候条件等确定边坡加固措施,可采用喷混植生、锚杆框架梁喷混或客土植生等措施防护。6.8.3 较完整的硬质岩路堑边坡应采用预裂、光面爆破并结合嵌补及锚杆框架梁防护。当边坡岩体破碎、节理发育时,根据边坡高度可采用喷混植生、锚杆框架梁喷混或客

    15、土植生等措施防护,边坡较高时可在锚杆框架梁打设锚杆挂钢绳网防护。6.8.4 骨架护坡一般应采用带截水槽的构造,骨架埋置深度应大于0.6m,间距不宜大于3m。6.8.5 地下水发育及膨胀土路堑边坡宜结合边坡防护,采用边坡支撑渗沟加固,必要时结合深层排水孔加强地下水排泄。6.9 路基支挡6.9.1 在陡坡路基、深路堑、临近城镇等地段,为保证路基边坡稳定,降低边坡高度,减少拆迁和占地,可设置支挡构造。6.9.2 支挡构造物计算时,列车及轨道荷载换算土柱高度及分布宽度可按表6.1.11进展设计,当路肩墙高度较低时,可采用路基面满铺荷载模式计算。运架梁车通过时,路堤及路肩支挡构造应考虑运架梁车等特殊荷载

    16、的影响。6.9.3 运架梁车荷载宜换算为双土柱,采用下式进展荷载换算: 式6.9.4式中:N横向分布的车辆数,取1; G1辆汽车的重力,按重车计算kN; B0横向分布车辆轮胎中心之间的宽度加单侧轮胎外缘之间的距离,m; L前后轴距加轮胎纵向着地长度m; 土的密度 kN/m3。6.9.4 在城市及风景区周边宜根据现场条件,宜采用与周围景观协调的悬臂式、扶壁式、桩板式及加筋土挡墙等轻型支挡构造。地震区宜采用加筋土挡墙等柔性支挡构造。6.9.5 重力式支挡构造高度,路堤墙不宜大于6m,路肩墙不宜大于8m。6.9.6 重力式挡土墙应采用混凝土砌筑,墙背反滤层宜采用袋装砂夹卵砾石或土工合成材料。6.10

    17、 路基变形观测及评估6.10.1在路基上铺设轨道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以保证路基变形满足相关要求。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缺乏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继续观测或者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6.10.2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可设置沉降板、观测桩或剖面沉降观测装置等。1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容应根据沉降控制要求、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并结合施工工期和沉降预测方法确定。2 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宜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及路堑可放宽到100m;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段应适当加密。6.10.3 观测仪器可采用精细水准仪、剖面沉降仪和经纬仪,应满足测量精度控制要求。6.10.4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应低于表6.10.4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观测。表6.10.4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填筑或堆载一般1次/天沉降量突变23次/天


    注意事项

    本文(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