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历史安徽省蚌埠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

    • 资源ID:12760371       资源大小:217.74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历史安徽省蚌埠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

    1、历史安徽省蚌埠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总计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每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若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雍正帝穿越到2014 年畅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 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太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君主专制顶峰的梦想。”你认为他们的言论与史实相符的有几位()A1 位 B2 位 C3 位

    2、D4 位2.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本质是一致的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3.我国古代货币名称历经变化,秦称半两钱,汉称五铢钱(二十四铢为一两),唐朝时称“开元通宝”(意取流通的宝货),改变了以重量为币名的传统,唐以后历

    3、代的铜钱都称为“通宝”、“元宝”。据此分析,唐朝“开元通宝”的流通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B商品经济发展、商人政治地位提高C铸币权开始收归国有D货币被视为财富的观念已明显增强4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 亿亩。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 B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C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D反映出农业发展的停滞5.隋唐时期,宗教文化政策一直是朝野上下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之一。但总的来说,隋唐帝王对儒学、道教、佛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这说明()

    4、A帝王力图借助三教巩固统治 B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多元化C宗教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 D宗教信徒众多影响社会安定6.明清时期,李贽主张在自由竞争中“各遂千万人之欲”,王夫之鲜明地提出了“人无不自谋其生,上之谋之,不如其自谋”的命题,戴震亦认为“凡事之经纪于官府,恒不若各自经纪之责”。三者观点的共同之处是()A.反对重本抑末,主张“工商皆本”B.反对闭关锁国政策,主张对外开放C.反对行政权力支配社会经济运作D.猛烈抨击封建伦理道德抑制人性7.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

    5、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A雅典民主政体的广泛性B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C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D摒弃了财产等级制的思想8.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如果无知、笨拙的人开出的不是治病的药而是致命的毒物,这就不可能称之为医生的药方;同样,一个民族的任何法规也不能称之为法律,即使该民族不管这是一个毁灭性的规则而已接受了它。”作者意在说明()A“恶法非法”是古罗马的立法原则 B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弱者C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兴衰 D法律的制定应该遵循自然理性9.漫画折射了历史。下列选项反映的历史事件由下图引发的是()A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

    6、哭,去年今日割台湾。B北上八国联军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C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D血肉之躯筑铁墙,平原斩倭声名扬。纵然汗简无司马,寸土皆碑记国殇。10.“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节自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请回答这一战役()A使得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失败 B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C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D是发生在敌后战场的一次大规模战役1

    7、1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不属于“技术反应”的是()海国图志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A B C D12.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斤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材料的主旨意思是()A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B缫丝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C中国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13.下列中国近代思想主张出现最晚的是()A“夫不可变

    8、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D“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故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14.毛泽东思想是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历程而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下列旅游景点能见证毛泽东思想成熟并被正式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1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就其形成而言,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生产合作社相比,两者最大的不

    9、同在于( )A农民是否自愿 B是否改变土地所有制C是否面向市场D是否经营同类农产品16.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一书由经济学家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该书的主题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下图是该书的部分目录,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本书目录的是( )A.改革势不可挡B.计划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结合C.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正式确立17.某国法律内容简单,仅七条21款,它宣称本身是“国家最高法律”,任何法律无权与其冲突,但又将其没有限制的权力真空赋予地方政府。该法律是()A.权利法案 B.邦联条例C.1787年宪法 D.人权宣言18.下表是1871年德意志宪法中规定的

    10、联邦的投票权数量,这反映出()普鲁士连同汉诺威、库尔黑森、浩斯敦、拿骚及法兰克福巴伐利亚萨克森符登堡巴登黑森梅格棱堡许威林布伦斯维克17票6票4票4票3票3票2票2票A联邦议会具有国家事务的决定权B各联邦的政治地位具有不平等性C普鲁士在联邦议会中占绝对主导D联邦议会具有立法权和最终颁行权19.近代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技术的创新。在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中,英国工业的技术创新如何产生( )A科学革命发现新理论,工业家将这些理论直接应用于生产,带来技术的创新B在殖民地战争中,英国击败法国,控制了印度,从印度引进先进的纺织技术C时值启蒙运动,哲士热衷于传播科学知识,厂商将这些知识转变成生产技术D此时

    11、的技术创新大都是技术工人为适应现实需要,改良原有机械装置的结果20. 面对1929年“大萧条”各个国家、各个学派为了挽救危机都提出了新的理论,其中凯恩斯学派为此提出的观点是A自由放任 B国家全面干预经济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发展“新经济”21.观察右图(“18世纪欧洲疆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AB国经历新航路开辟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BD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宗教领域的改革CC国在思想界进入了快速狂飙的时代 DA国的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为自己的权力而斗争22.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12、这里的“另一场战争的开始”是指()A美苏两大政治集团的全面对抗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D战后区域性集团的形成与发展23.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苏联的一些地名就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屡次变更,如沙皇村于1918年改为儿童村,彼得格勒于1924年改为列宁格勒,1991年恢复原名;伏尔加格勒于1925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1961年恢复原名;卡马河畔切尔西于1982年改名为勃列日涅夫,1988年恢复原名。下列关于这四个地名变更的表述正确的是A. 的变更是由于十月革命推翻沙皇君主专制B. 的第一次更名时俄国正在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的第二次更名是由于对斯大

    13、林个人崇拜思想的批判D. 的两次变更均源于戈尔巴乔夫改革24.下图是法国画家贝尔特莫里索借助了当时科学领域的新成就创作于1888年的阅读中的小女孩。这幅画()A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B捕捉了光和色之下的“瞬间印象”C关注了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D展示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表现”二、材料题(本大题共有3大题,其中第25题22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2分,共计52分。)25.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不懈努力和追求的目标。(22分)材料一:最后的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由蛊惑家造成的。在以法律为依据的民主政体中,最好的公民

    14、占据了首位,那里没有蛊惑家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成长为君主专制,佞臣得势。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二者都对好的公民实行专制统治,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蛊惑家之于平民佞臣之于僭主。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那里法律没有了权威,可以说没有宪法。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体的局限及其实质。(8分)材料二:民约论是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17121778)的代表作。该书认为国家是人民协商的结果,人民有权掌握国家政权,法律是共同意志的表现,人民的主权是不能出卖、让渡和分割的;指出

    15、人民的意志是主权者,政府是共同意志的执行者,为了防止行政权以私人的意志篡夺人民的意志,人民必须定期召集大会进行监督。民约论一出版即遭禁止卢梭被迫逃往瑞士。但他的民主理论很快风靡世界。一个多世纪后,社会契约论来到了近代中国,国人从卢梭著作中得到的最大启迪是,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如果罪恶政府限制人民的天赋自由,人民应以革命的手段推翻这样的政府,恢复其天赋自由。(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约论的核心思想,分析卢梭民约论的影响。材料三: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

    16、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民族、民权、民生方面概述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完成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事业?(6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无杀伐,无割大陵,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管子杂篇七臣七主(1)概括材料一中管仲的观点。(2分)材料二: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时间法律名称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76年河流防污法1926年公共卫生(烟害防治)法1956年大气清洁法1963年水资源法1974年污染控制法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

    17、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6分)材料三: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冲击。进入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在极“左”思想影响下,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对环境污染具有天然免疫力的谬论,在发展的同时不考虑环境保护问题,使环境污染在失控的状态下迅速蔓延。1973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拟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并由国务院发布实施。1974年,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个防治沿海海域污染的法规。1978年我国首次将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国家根本大法,把环境保护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18、,分析说明改革开放前我国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原因。(8分)并指出我国这一时期环境资源立法的特点。(2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端方在清末,绝对属于满人中的翘楚。他思想开明,又能干。早在戊戌变法中,他就是满人中不多的变法支持者。晚清预备立宪,他更是非常卖力的推动。外出考察立宪的五大臣中,他是最重要的一位。他在地方任上,一边大力改革,一边着力防范革命党,但处置起来却比较温和。若不是慈禧和光绪翘得太早,端方没了靠山,遭政敌算计,罪名是在慈禧的葬礼上沿路照相,作为满清能臣,他理应在后来的政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清王朝的倒计时的几个月,端方被重新起用,受命督办川汉、粤汉铁路,不久就赶

    19、上保路运动。他从湖广总督那里讨了一个多标的新军,入川弹压。武昌起义成功之后,尽管端方刻意隐瞒武昌的消息,但他所带领的这一团士兵,还是变得躁动起来。端方闻到了气味,却无处可逃,被士兵斩首。就这样,端方成了清亡之际,名气最大的牺牲者。一个异族统治的朝代灭亡,牺牲掉的,往往是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人。 摘自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端方作为满清能臣在晚清政治中扮演的角色。(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端方成为“牺牲者”的原因。(6分)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年级10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总计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每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少选均

    20、不得分。)12345678910111213CADCACBDCCDDD1415161718192021222324CBDCBDCBACB二、材料题(本大题共有3大题,其中第25题22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2分,共计52分。)25.(1)答案:局限:命令代替了法律;法律失去约束力(权力不受法律约束);参政公民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重大决策容易受少数蛊惑家的影响。(6分)实质:多数人的暴政。(2分)(2)核心思想:社会契约论。影响: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主权在民”思想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特权的有力武器;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观念和原则成为美、法两国宪政的理论基础;民

    21、约论对近代中国人进行了一次思想启蒙,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3):民族:推翻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民权: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生:进行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基本完成三大改造(6分)26.(1)观点:保护环境,注重民生和仁政。(2分)(2)因素: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改善环境;“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核能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福利国家制度普遍建立与发展;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等。(6分,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的影响;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每点2分,共8分)特点:环境资源立法整体比较滞后;环境资源立法规格高(环境保护被列入宪法),发展快;以行政法规为主。(2分)27.(1)端方作为满清统治集团中的开明派;主张学习西方,积极推动改革,支持戊戌变法,推动预备立宪;同时也积极镇压革命党和保路运动。(6分)(2)清政府政治腐败,官员互相倾轧;清政府一再拖延改革,错过改革良机,导致革命浪潮不可阻挡;作为“能臣”,始终处在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最容易被时代淹没。(6分)


    注意事项

    本文(历史安徽省蚌埠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