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药商业行业分析.docx

    • 资源ID:12781415       资源大小:982.28K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药商业行业分析.docx

    1、医药商业行业分析医药商业行业分析结论: 医药商业是连接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消费终端的纽带。可将我国医药商业划分为五阶段:计划经济阶段;自由竞争阶段;改革探索阶段;市场集中阶段;服务导向阶段。我国医药商业目前处在改革探索阶段,并将不久进入市场集中阶段。 当前,我国药品销售增长速度快,19962006年十年间,复合增长率达18.4%。2006年国内商业销售额达到2800亿元,利润总额16.8亿元;我国医药企业数目多,目前通过GSP认证的医药批发企业上万家,零售企业约12万家,但集中度低,前三强医药商业企业仅占国内市场份额20左右;正是如此多的企业,导致行业竞争激烈,行业利润率走低,2005年行业利润

    2、率仅为0.66。 我国医药市场区域特征明显,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占据了全国的80左右的市场,其中,长三角占全国医药份额43。全国性医药商业企业仅有两家:国药控股和九州通。 从我国医药消费的产业链来看,药品的销售90是通过医药商业企业流通到医院、诊所、单体药店及部分连锁药店的。而目前我国医药商业行业利润率下降,主要是受到来自上下游行业的挤压,以及自身盈利能力还较弱:流通环节多,流通费用高;物流模式未形成,物流成本高;规模化经营产生规模效应,进行价格竞争。 医药商业行业规模将不断扩大,据测算,到2016年我国医药商业行业销售规模在700011000亿元之间,净利润规模在70110亿元之间。 医

    3、药商业企业的集中趋势表现明显。医药商业销售额前10 名的企业占全国医药商业销售额的比例虽然只有24%,但其利润总额占比为65%左右。大批中小企业的微利甚至亏损状况给行业内的强势企业带来了快速扩张的的历史性机遇,行业中横向整合速度加剧。同时,业态的性质决定了批发整合速度大于零售整合速度。 判断医药商业企业的关键性因素主要有:规模、区位、运营效率以及网络,这些特征决定了流通企业的成长空间;费用控制能力和服务能力,这两个能力是医药商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自2005年来,我国开始进行新医改,这为医药商业行业带来很多机会。终端格局的改革带来开拓第三终端的市场机会,新农村合作医疗会给医药商业带来新增的市场

    4、空间,龙头企业可通过为此提供配送服务获得网络增值;医药分家也将为医药商业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改善其上下游关系;渠道扁平化可加速市场的整合速度;渠道的阳光化降低医药商业企业的成本。 根据2006年医药商业百强排名,前5名企业为: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其国药股份为上市公司,以此公司为主分析)、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医药有限公司、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中国医药集团,九州通是全国性医药公司,其余为区域性公司;上海医药占据了上海市场,为上海地区寡头;广州医药占据了广州市场,为广州地区寡头;南京医药占据南京市场,并覆盖江苏,安徽、福建市场。图目录表目录1 行业定义及分类

    5、医药商业,是医药行业的子行业,又指医药流通业,是药品在市场上的流通行业。医药商业企业是连接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消费终端的纽带。按照商业的经营模式,可以简单的把医药商业分为零售和批发两大类。其中,医药批发是医药流通市场上的主力,是把药品从生产者手中运送到消费终端的主力。 图 1 医药商业结构图2 行业发展历史及概况2.1我国医药商业发展历程医药商业巨头的成长基本都经历萌芽、发展、扩张及成熟发展期等阶段。我国医药商业经历了5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医药商业的发展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在重复国外商业巨头的发展历史。根据我国医药商业的发展特点,可把我国医药商业企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计划经济阶段;

    6、第二阶段:自由竞争阶段;第三阶段:改革探索阶段;第四阶段:市场集中阶段;第五阶段:服务导向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上世纪50年代到1983年以前,我国医药流通业实行计划配置,实行计划医药分销体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严格的三级站管理。中国医药局(目前SFDA的前身)通过中国医药公司下设6个一级批发站,包括北京站、上海站、广州站、天津站、沈阳站、大连站,全国各省直辖市设立二级批发站,市地县设立三级批发站。二级批发站向二级批发站调拨药品,二级批发站再向三级批发站分销药品,最后药品进入零售终端医院及药店。第二阶段是从1983年到2003年,医药领域开始进入自由竞争阶段。改革开发后,尤其是90年代后,严格

    7、的三级管理模式开始分解,政府放开医药流通业。中国医药公司保留原有的6个一级采购供应站和政府严格管制的麻醉药业务外,其他各地医药公司纷纷独立出来。1998 年中国医药公司改组成立国药集团、其北京总部改制为国药股份上市,同时,各省市的二级批发站也不断发展壮大成区域性流通企业,上海医药、广州药业、华东医药、南京医药等为发展业务逐个上市向资本市场募集资金。2000年以后,全行业通过兼并收购形成2 家全国性的公司以及10家区域性的公司。区域性的公司有:华东地区:上海医药、南京医药、华东医药;华南地区:广州药业、一致药业;华北地区:北药股份、国药股份;西南地区:重庆医药、桐君阁;华中地区:安徽华源。第一、

    8、二阶段已经成为历史,我国当前的医药商业企业正处在第三阶段,即整个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生存日趋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各家商业企业都在进行经营模式的创新,通过各种手段做大、做强,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第三阶段的时间不会很长,经历了第三阶段而生存下来的企业,将步入医药商业发展的第四阶段,即整个医药商业市场由部分大的商业企业主导,医药商业在规模逐渐集中的趋势中发展壮大。随之进入第五阶段:国外医药商业巨头现在所处的阶段,即依靠服务推动商业销售业务。 图 2 我国医药商业发展历程2.2 行业概况2.2.1 行业规模增长较快根据SFDA 南方所的报告显示,1996年2006年十年间,中国药品销售收

    9、入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8.4%,发改委的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国内医药商业销售额达到2800亿,利润总额16.8 亿。图 3 我国医药商业行业的销售额盒增长率数据来源: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2.2.2企业数量多,集中度低在我国医药市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和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加上地方政策的保护等多种原因使大量医药商业企业产生并生存下来。目前我国通过GSP认证的医药批发企业上万家,零售企业约12万家。 相对于我国多达上万的医药批发企业,美国这样医药事业发达的国家,其零售药店只有5万多家,批发企业经过兼并重组也已减少到了现在的70多家。而美国的药品交易额为每年

    10、2000亿3000亿美元,目前我国药品年交易额在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只是美国的110,药品批发企业却有上万家。可见,我国医药批发企业经过二十年的扩张,数量已经过多。图 4 我国医药批发企业数量增长情况在我国医药商业企业中,2005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只有8家,超过100亿元的只有3家。我国医药流通龙头企业(前三强)的销售额,占整个市场的分额一直比较少,仅有20%左右。到2005年,销售额最大的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股份公司、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占国内市场份额的大约为23,占前100强企业的份额也只有25%。 而在美国市场,前三大医药批发企业销售额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0以上,其中排名第一的麦卡森

    11、公司和第二的卡迪诺公司分别占据全美市场的30%以上。日本五大医药批发企业占国内市场的80,欧盟三大医药批发企业占区域市场的65。 图 5 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前三强占百强的比重2.2.3竞争激烈,行业利润率低2005年全国17个省市汇总性亏损,亏损额达6.34亿元,行业利润率仅为0.66%,费用率为7.53%。美国医药批发商的销售利润率为1.5,而其流通费用率仅为2.9。 图 6 中美企业利润费用比较从企业层面来看,532家重点企业中,共有152家亏损,亏损面为28.57%,亏损额达3.65亿元。 图 7 我国医药商业企业盈利状况2.2.4 区域性特征明显从区域来看,华东地区(长三角)是全国最大的

    12、医药商业市场,占全国医药份额的43%,其中也容纳了上海医药、安徽华源、南京医药、海王银河和华东医药等大企业;珠三角和京津地区次之。实际上能够在这大市场确立优势,对全国而言,整体市场地位就已经确立。表 1 我国医药商业分布情况地区占全国份额公 司占该地区份额占其所属省份份额华东(长三角)43上海医药10.4上海 35.8安徽华源6.8南京医药6.7江苏 25.8海王银河3.4山东 29.8英特药业3.2浙江 13.6华东医药2.3浙江 9.6中南(珠三角)25广州医药11.6广东 22.6一致药业9.5广东 19.6华北(京津)16北京医药7.8北京 15.8国药股份5北京 10.2西南7东北5

    13、西北4国药控股占全国医药流通市场9.7九州通占全国医药流通市场3.92.3 行业内企业发展趋势由于药品消费终端十分复杂,终端数量达到四十多万个(包括医院、诊所、卫生院、药店等等)。这种状况在十年、二十年都还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药品分销商作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不可或缺,将在药品产业链中长期存在。从长期来看,随着中间环节利润率的下降、下游终端趋于集中,连锁药店蓬勃发展、网上药店等新的销售方式的出现,药品分销商的定位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分销商在这个过程中将逐步完成角色转变。2.3.1 从中间商到服务商未来的药品分销企业必须实现从中间商到服务商的转变,服务能力将是药品分销企业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通过

    14、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成为公司赚取超额利润的重要手段2.3.2 专业化由于药品的特殊性,一些药品需要特殊的储藏和运输条件,对专业化药品分销业务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在血液、疫苗等方面专业化药品分销业务将成为相关分销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2.3.3 向上下游延伸在目前阶段,分销企业的规模还不够大的情况下,向上下游的延伸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是不明显的,但在未来,分销商通过产业链的延伸赚取工业利润和零售终端的利润是必然的。2.3.4 网络化慢性病用药比较适合在网上订购,美国的网上药品邮购业务近几年获得了蓬勃发展,中国由于政策限制,网上药品销售受到的管制较严,目前仅限于OTC 药品可以通过网络销售,同时被批准的

    15、网上药店的数量也很少,目前网上药店的规模还十分小。但在未来,网上药店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机遇,目前的国内药品分销商也具备发展网上药店业务的可例如一致药业就是国内首批被批准的网上药品零售商。3 行业产业链3.1医药商业在医药产业链中的地位在家电等消费品行业,中间分销渠道逐渐扁平,批发层面的功能逐渐弱化。在医药行业,商业企业中间商的地位也在弱化,但其在药品产业链中的地位仍然十分重要,这与药品终端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图 8 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在医药产业链中的地位从中国药品的销售渠道来看,绝大多数药品是从医药流通渠道进入医院、诊所、单体药店以及部分连锁药店,初步估算通过医药流通商销售的

    16、药品占药品销售额的90%以上,只有不到10%的药品直接从厂家进入连锁药店销售。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医药流通业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在美国,从2005年的数据来看,只有50.4%的药品通过分销商销售,而其它的药品35.1%直接通过连锁药店销售,还有14.5%药品通过厂家进入网上药店渠道销售,目前美国最大的网上药店服务提供者是默克公司旗下的Merck-Medco、CVS 旗下的Caremark 和Express Script,网上药店业务在美国发展迅速,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总体来看,在美国,药品分销商的地位已经被连锁药店、网上药店等新业态逐步弱化,但由于大量的连锁药店、医院、诊所的存在,分销商

    17、仍然药品产业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主流的药品分销商在达到一定规模也都在向上下游进行渗透,例如Cardinal 就拥有美国第五大的连锁药店Medicine shoppe。图 9美国医药流通业示意图 而在我国,由于有20多万家的医院、卫生院、诊所和十多万家零售药店的存在,90%以上的药品通过医药流通业分销,流通企业在产业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上游工业企业极度分散的格局使得商业企业有一定的能力在产业链中取得更高的话语权。显然,目前中国医药流通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作用要远远高于美国医药流通企业。只要尽快做到做够大的规模,中国医药流通企业在产业链中获得相对高的利润率是可能的。3.2医药商业受上下游

    18、的影响及自身发展能力我国医药商业行业的利润率逐年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受到了来自于上下游的挤压和自身盈利能力。3.2.1医药商业受上下游挤压上游药品生产企业对医药商业企业的影响主要有:第一,工业给商业的让利越来越小。随着医药商业企业的增多,行业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药商业公司特别是一些小公司在与医药制造企业的谈判过程中,话语权越来越少。这使得医药制造企业愿意提供的折扣大大降低,进一步挤压了医药商业企业的利润;第二,药厂“一步到终端”的模式。生产企业抢食药品销售市场,引发了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有些药厂以某种新药“做临床”为由,直接为医院供货,生产、流通两个环节的利润“通吃”,而医药商业企业只能作壁

    19、上观。尤其是集中招标采购时,药厂可以和商业企业站在同一条线上投标,既有货源优势,又有价格优势,造成商业企业功能的弱化。此种模式的存在,使得医药商业企业流通环节的利润被部分瓜分。 下游医院对医药商业企业的影响主要是“以药养医”的机制。目前在医院的收入构成中,药品收入占比渐渐提升,而且越小的医院药品收入比例越高,省级医院约占50,县级医院占到60-70。为了自身发展,医院必然在加大药品收入上做文章,拼命压低药品进价,扩大自己的利润空间。 而我国药品批发主要的终端是医疗机构,他们垄断了药品市场70多的份额。为了在竞争中胜出,医药批发企业不得不按照医院的要求,降低价格。 3.2.2 医药商业企业自身盈

    20、利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 第一,医药流通环节多,导致流通费用率高。在我国,从药厂出来的产品到最终的消费者,往往有57个流通环节,而在国外的成熟市场,药品流通环节一般为23个。流通环节繁多必然导致效率和效益的损失,导致我国医药商业的平均流通费用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 第二,市场整合使小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随着国内大市场的打通,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开始业务扩张,在全国拓展自己的地盘。而抢占其他企业的市场份额,价格竞争无疑是最简单的方式。通过扩张,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市场控制力,产生了规模效益,有了更大的降价竞争的空间。 第三,现代物流模式尚未形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我国目前的医药物流企业采用的

    21、是仓库、车辆和人员的堆积方式,实现以人工为主的商品储运,管理效率不高,流通方式落后。据统计,目前国内医药商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商仅为2.6。4 我国医药商业行业规模预测未来几年国内医药商业企业面临着加速整合的历史性机遇,这中间既包括着市场份额向优势企业集中的机会,也包含着中国医药商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机会。在此通过三种方法进行预测。4.1 方法一:按医药商业行业当前增长速度持续发展进行测算目前国内医药商业的规模平均增长速度在15-20%,随着我们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的比例不断增加,医药商业的规模增长是基本是可以延续的,如果我们按未来10年15

    22、%的年均增长率来计算,到2016年中国的医药商业的销售规模将达到11328亿,按1%的净利润率计算行业的净利润将达到113亿。4.2方法二:中国医疗支出占GDP 比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2006年GDP名列全球第4,但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在前十大经济体内名列最后,仅为5.6%。我们假设到2016年中国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提升到巴西的水平,即达到7.6%,另一方面假设未来十年中国GDP维持7%的增长率。在这两个假设前提下,到2016年国内的医疗支出将达到31530亿RMB,假设其中药品支出占35%,那么药品消费规模将达到11036 亿,按1%的净利润率计算可以得到行业净利润为110 亿。

    23、4.3方法三:中国人均医疗支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的人均医疗支出在全球十大经济体中非常落后,仅为人均61美元,仅为美国的1.06%,甚至只有巴西的1/3。我们假设,到2016年中国的人均医疗支出达到巴西的水平,人口年增长率维持在0.59%,则到2016 年中国的药品消费将达到7862 亿,行业净利润78.6亿。表 2 全球GDP前10名国家的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国家2006年GDP(万亿美元)医疗支出占GDP比重政府支出比重个人支出比重人均医药支出(美元)美国13.2415.2%44.60%55.40%5711日本4.377.9%81%19%2662德国2.9011.10%78.20%21.8

    24、0%3204中国2.635.60%36.30%63.70%61英国2.378%85.70%14.30%2428法国2.2310.10%76.30%23.70%2981意大利1.858.4%75.10%24.90%2139加拿大1.279.90%69.90%30.10%2669西班牙1.237.70%71.30%28.30%1541巴西1.077.60%45.30%54.70%212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HO2006年世界卫生报告综合以上三种方法,到2016年我国医药商业行业销售规模在700011000亿元之间,净利润规模在70110亿元之间。表 3 2016年我国医药商业规模的三种方法

    25、预测结果方法1方法2方法3假设医药商业行业延续15的年增长率国内GDP未来十年平均增长7,中国医疗支出占GDP比例达到巴西水平中国人口未来十年维持0.59%的增长率,中国人均医疗支出达到巴西水平2016年行业净利润率达到12016年销售规模11328亿11036亿7862亿2016年净利润规模113亿110亿79亿5行业竞争格局5.1医药商业企业的集中度5.1.1医药商业企业的分类及竞争优势如前所述,医药商业企业可分为医药批发商和医药零售商。在医药批发商中,可根据区域特征将相关企业划分为全国性医药批发商如国药控股和九州通,以及区域性药品批发商如南京医药、安徽华源、广东医药、华东医药等等。同时从

    26、批发商的产品特征又可将企业分类为高端和低端。拥有较多的总经销总代理品种,目标市场为大中型医院,销售利润率较高的为高端;总经销总代理品种较少,目标市场为大量的诊所、单体药店等低端消费终端的为低端。则有下图。图 10 国内医药批发商的分类全国性分销商向上游获得资源的能力较强。全国性分销商国药控股和九州通已经具有全国的分销网络,分销面广,有能力将大公司的产品快速向全国分销,这种全国性的分销能力是其优势所在。依靠其全国性的网络,有条件争取到跨国公司以及国内大型制药企业产品的总经销总代理,并将其在上游的优势向下游延伸。目前来看,由于国药控股定位于医院市场,在这方面比九州通还是要多些优势。区域性分销商对区

    27、域性终端的控制力较强。区域性分销商以在当地的纯销业务为主,与当地的医院、零售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对各区域终端的控制力就是其最大的资源。他们可以通过对区域性终端的控制力向上游企业争取利益,例如南京医药最近就利用自身在江苏的区域优势向上游供应商争取利益。以上两种差别只是暂时性的,实际上随着跨区域竞争的加剧,两类经销商的弱势和优势也会发生转变,未来除了先天条件限制之外,还取决于管理和速度。5.1.2 医药商业企业的集中度增加趋势明显在1995年之前国内的医药商业企业基本上是划地而治,相互之间相安无事,在此之后全国的医药站纷纷改制,并开始跨区域的扩张。同时由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全国

    28、的零售药店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连锁药店作为一种新的业态不断的扩展网络。与连锁药店发展相辅相成的是“快批”业务发展,现款现货、低毛利率、快速周转是这类新业态发展的主要特征。快批、连锁平价药店、GSP认证、药品降价使得一些规模小、费用率高的药品企业陷入困境,在2005年前后一些经营不善的零售药店退出这一业态。图 11 医药商业的集中度不断增长数据来源: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新业态、新的管理模式的发展使得医药商业的集中度不断增加,而未来几年医药商业集中度增加的趋势必将延续,并不断加速。图 12 20032005年我国医药商业企业集中度趋势数据来源:中国医药商业协会5.2医药商业企业的规模效应不同于

    29、医药制造业,医药商业是一个规模效应非常明显的一个行业。而行业的数据也显示利润正在向大企业集中。医药商业销售额前10 名的企业占全国医药商业销售额的比例虽然只有24%,但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统计的数据显示,其利润总额占比为65%左右,利润率达到1.23%,而剩余的占有76%销售份额的中小企业的利润率仅为0.22%,考虑到所得税因素,实际的利润率还要低于这个水平,其中大批的中小企业已经处于亏损的境地。图 13 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商业企业增长情况图 14 医药商业企业的收入与利润的分布情况随着未来商业企业的整合,提高规模的进程可能加速。在美国,医药商业在批发和零售两个领域都呈高度集中的状态。100

    30、多年来,美国的医药商业通过不断兼并和市场整合,零售业务形成了RiteAid、Walgreen、CVS 三寡头垄断的状况,这3 个公司的零售额占全美的医药零售总销售额的60%;而批发业务的前三位即占到整个医药市场的95%以上,麦卡森公司(Mc Kesson)和卡迪诺健康有限公司(Cardinal Health)即是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公司,分别占据全美市场30%以上,排进世界财富50强。而从对我国医药商业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医药流通的集中度远没有达到美国的水平,大型企业规模还很小,短期内还处于自由竞争阶段。但行业政策导向非常明确,十一五期间将“培育5个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集团,10

    31、个销售额在30亿元以上的医药商业企业”。未来政府主导下以资本为杠杆翘动行业整合,将成为医药流通业并购的主题词。5.3行业中横向整合速度加剧大批中小企业的微利甚至亏损状况给行业内的强势企业带来了快速扩张的的历史性机遇,一些行业内的强势企业将发动新一轮的快速扩张,主要目标是抢占中小企业的的市场份额,行业的整合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加速,以医药商业企业为主体横向整合将是近期医药商业领域的主题。在2000年前后,很多医药制造企业都曾经打算对医药行业进行整合,意欲向医药商业领域延伸,以获取产品上下游的利润,例如九十年代后期的三九集团,2000年前后的双鹤,但都以失败告终,虽然这其中有企业自身的因素,但它们都忽视了药品种类极其繁多,在医药商业中流通的产品种类以万计,医药制造业自己能够生产的产品难以达到其十分之一。造成上游工业


    注意事项

    本文(医药商业行业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