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语文江苏三维二轮专题拉分考点四 必考古诗歌阅读11分.docx

    • 资源ID:12793187       资源大小:110.81KB        全文页数:6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语文江苏三维二轮专题拉分考点四 必考古诗歌阅读11分.docx

    1、高考语文江苏三维二轮专题拉分考点四 必考古诗歌阅读11分拉分考点四必考古诗歌阅读(11分)诗歌鉴赏老大难,力争8分高档线古诗歌阅读考点虽多、题型虽众,但从本质上来看,无非就是两大块,一是诗歌鉴赏之“意”类考点(思想感情和形象),二是诗歌鉴赏之“形”类考点(语言和表达技巧),前者从诗歌“写什么”的角度考查,后者从诗歌“怎样写”的角度考查,而这也恰是命题的立足点和答题的切入点。可以说,知道了诗歌“写什么”和“怎样写”也就达到了诗歌鉴赏的要求,为此,本部分从诗歌鉴赏之“意”类考点和诗歌鉴赏之“形”类考点分层次突破。第1讲诗歌鉴赏之“意”类考点一、诗歌中的“人”(物)常考题型(一)准审题思考方向不跑偏

    2、(二)析典例满分答案悟一番(三)记通法答题模式照此办常见设问审题定向人物形象(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抒情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性格)?试加以概括(分析)。(3)请简要概括(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性格)特点。(1)题干中有“形象”“性格”字样,包含诗人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性格);(2)概括或分析的是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题目请分析诗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形象。(概括形象)通过对边关将士在恶劣环境中不畏艰苦、早起晚睡、为国杀敌的描写,(分析形象)表达了对边关将士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希望像边

    3、关将士那样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感情。(形象意义)人物形象题答题3步骤概括形象:性格身份。分析形象:一言一行一心理。形象意义:形象中蕴涵的思想情感及存在的社会意义。事物形象(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特点?)有何作用?(2)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诗人塑造的事物形象有什么意义?请简要分析。(1)分析诗歌的事物形象一般出现在托物言志类诗歌中,题目中一般含有“”事物;(2)诗歌或正面或侧面有对事物具体刻画的语句;(3)题干中有“事物”字样。题目简析这首诗中塑造的杏花形象。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了风姿绰约、妖娆美丽,宁可飘零天涯,也不愿忍受屈辱的

    4、杏花形象。(概括特征)通过对妖娆美丽、占尽春光、花落逐春水、芳魂无玷的杏花形象的描写,表达了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坚守自己的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抒发了作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感情。(对接情感、概述效果)事物形象题答题3步骤概括特征:外在特点内在品质。对接情感:将事物形象特点与作者的情感(情操、品行)进行对接。概述效果:概括其在写人、抒情方面的效果。意境(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题干中有“意境”字样;(2)题干有两问时,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画面”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情感”的。题目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情感

    5、?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雨后清新、宁静的秋天山村晚景图。(描景)通过对山雨初霁、空气清新、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浣女归舟的纯洁美好的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和平安乐的气氛,(构境)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并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析情)意境赏析题答题3步骤描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构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

    6、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尝试答题 参考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我来评卷(一)(错多少)抽检样卷评分说明准确答出景象特色2分,答出用意(作用)4分。我来评分:_ 失分原因景象特点概括用语不准确该考生正确回答了写作用意,但对这四句描写的景象特点的概括不够准确,“豪放”一般形容人的气魄或诗词风格,并且遗漏要点,只答出了“水势浩瀚”。故本答案只得4分。读

    7、懂诗句,准确概括景物特点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景物形象特点常用术语如下:类型术语动活泼、热烈、繁华、喧闹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悲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壮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美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对于这些术语要仔细体会并烂熟于心。在解答诗歌鉴赏题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或概括。我来评卷(二)(错多少)抽检样卷评分说明准确答出景象特色2分,答出用意(作用)4分。我来评分:_ 失分原因景象作用分析不到位该考生正确回答了景象特点,但是“暗示着唐的兴盛与繁荣”并

    8、没有回答出写作意图,这一答案不规范,没有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故本答案只得4分。紧抓内在关联,“4步走”具体分析景物作用 分析景物的作用,离不开对景物内在关联(因果链)的把握。对这一类题目,应做好以下步骤:第1步,阅读全诗,梳理脉络,了解大意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思路层次。“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诗歌的内容层次。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先写景,后抒情。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律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的;绝句的三

    9、、四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间的过渡(过片)。当然,也有少数诗歌是先抒情后写景的。第2步,细读所给景物,抓住关键词语,把握景物特点这一步工作是基础、前提,绝不可粗略读之。第3步,分析所给景物与上下文发生了哪些关联所谓关联,就是上下文景或情发生发展的依据,或者因果关系。第4步,作答,注意使用术语指向结构线索作用,有的景物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照应作用;铺垫作用。指向人物衬托人物的性格或节操。指向意境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指向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指向情感奠定感情基调,烘托诗人情感。指向主旨突出全诗的主旨。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

    10、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尝试答题 参考答案特点:行为洒脱;情趣高雅。(2分)分析:“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1分)“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1分)我来评卷(错多少)抽检样卷评分说明准确答出形象特点2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我来评分:_ 失分原因人物形象以偏概全贴标签该考生根据诗歌中个别的诗句,断章取义地给人物贴标签,而忽视了对

    11、整首诗歌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特点的准确概括,故不得分。看准人物,贴对标签 1关注背景,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是鉴赏诗歌形象的前提。诗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2聚焦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所以鉴赏形象时要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的特点。而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语,揣摩诗人心理,概括形象特点便可水到渠成。3区分人物形象,挖掘典型意义要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的形象,还要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典型意义。4树立“要点意识”,抓住人物特点人

    12、物形象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且可根据题目的分值判断要点个数,从多个角度思考和梳理,可按诗句顺序,逐句筛选、梳理,最后“合并同类项”,明确答案要点。5熟悉答题步骤,运用模板分点作答首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然后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醉 落 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胡铨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注庆符:名张伯麟。当时秦桧主和,庆符因讥讽秦桧被流放到吉阳军。时作者亦因上书力抵和议

    13、,请斩秦桧,而被贬到吉阳军。巾聊岸:掀起头巾露出前额,不拘形迹。卢仝碗:唐代诗人卢仝饮茶的碗。卢仝写有“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句。(1)有人说这首词的“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词的上片加以赏析。(5分)答: 参考答案:明月本无情,作者却说它故意对着自己变满,看似无理,实则非常巧妙。(2分)作者满怀无法锄奸复国的激愤烦乱心情,偏又逢皓月圆满,便把一腔的怨情向“银蟾”倾泻而去,更深层次地表现了作者的愁绪。(3分)(2)简要分析这首词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6分)答: 参考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位虽遭贬谪但心忧国事,壮志难酬又希图解脱的爱国词人形象。(2分)作者触犯秦桧被贬

    14、天南,年近半百,因报国无门而抑郁愤懑。因此他召集友人赋诗狂饮,放声高歌,放浪形骸,这表现了作者内心极深的忧愁。(2分)又借卢仝饮茶的典故,力求排解胸中的不平之感。(2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竹 马 子柳永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1)这首词的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全词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作答。(5分)答: 参考答案:词的上片,用孤垒

    15、、烟渚、雌霓、雄风、残蝉等意象,营造了雄浑苍凉的意境,(3分)衬托了作者的悲秋情感,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2分)(2)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虚实相生,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这首词上片前九句写秋景,属实写;后三句写情,属虚写。作者抓住时序变化,描绘了酷暑新凉交替的特定时节和环境中的景色,与作者的心境十分协调。下片前五句抒情,属虚写;后五句写景,属实写。下片以景结情,作者巧妙地以黄昏的霁霭、归鸦、角声、残阳等萧索景象来衬托和强化悲苦的离情别绪,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特定环境中变化的过程。(6分)二、诗歌中的“情”(理)(一)准审题思考方向不跑偏(二)析典例满分答案悟一

    16、番(三)记通法答题模式照此办常见设问审题定向(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某一句(某一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4)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题干中有“情感”“人生情趣”“人生追求”等字样。题目本词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分析。参考答案本词抒发了一个萍踪游子的旅愁和乡情。(概述情感)词的上片触景生情,通过落花、帆、木兰舟、春水、夕阳等意象,渲染烘托,环环相扣,结出一个“愁”字。下片则是“愁”字的生发和具体化。先写灞桥话别,直点离愁;再写游子凝想离别之后,红楼美人正卷帘伫望;然后写希望有青鸟传递消息,可是路远无计可通,深化游子愁的内涵,点明愁的

    17、来由。(阐释分析)思想情感题答题2步骤概述情感:如忧国忧民之感、怀才不遇之愤、国破家亡之痛、离别思念之伤等。阐释分析:可采用抓关键词(意象词、情感词等)和逐句分析的思路,这样分析更全面准确。酬李穆见寄刘长卿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尝试答题 参考答案诗人想要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既有对访者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来访的欣喜,还体现了诗人的好客之情。(4分)“青苔黄叶满贫家”,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有客来访而感到惊喜。(2分)我来评卷(错多少)抽检样卷评分说明情感概括准确无遗漏,分析合理即可得满分。遗漏要点分析不当酌情扣分。我来评分:_失分原因

    18、含蓄复杂的情感分析不透彻该考生能抓住“欲扫”“贫”等词语来分析,且三点情感都分析出来了,显示出了较强的分析意识。只是在抓住显性情语“贫”的同时,也要抓住隐性情语,甚至是含蓄的写景语言来进行分析。如第四句中的“青苔”“黄叶”,院子里长满青苔,落满黄叶,这不是描述其家的贫穷,而是隐指平时少有人来,透露出的是诗人平时的寂寞,在此情景下有人不远千里而来,诗人肯定是惊喜的,所以抽检样卷中的“写出了诗人处境困苦,表达了对招待友人的无奈之情”表述不当。故本答案只得4分。准确定“调”,找出情由,多方挖掘,稳解情感分析题1准确定“调”所谓准确定“调”,就是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准确抓住所给语言材料的感情基调是愁是喜

    19、,是爱是憎等。“调”定准了,后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准确定“调”的方法主要有:(1)直接情语定基调 从标题、正文里找到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情语”)。这是最主要、最管用的办法。 那些直接表明作者情感倾向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自然要好好关注,不过,我们也绝不可忽视那些饱含作者情感态度的连词、副词及其他虚词,如“空”“惟”“还”“又”“更”“再”等。(2)景物色彩定基调 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等来揣摩作者的情感。明丽绚烂的景色一般表现一种愉悦的心态,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达伤感之意。当然也有特例,作者以悲景写乐情或以乐景写悲情,这种情况要结合诗作具体内容另当

    20、别论。景物也有时令色彩。一般而言,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情;秋冬给人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3)人物举止定基调诗中人物的行为举止是其内心情绪的反映,而作者有意选取人物的行为举止或事情入诗,肯定与表情达意密切相关。找出人物举止一类词语加以揣摩,就能把握住情感基调了。(4)用典褒贬定基调古诗少不了用典。用典,作者自然要表明自己或褒或贬或伤或讽的态度,于是可以从中窥探作者的感情基调。如2016年全国卷古诗金陵望汉江引用的任公子“沧浪罢钓竿”典故,作者对当时太平盛世的赞美溢于言表,而任公子“善钓”才能不用了,又隐含了

    21、自己的无限失落,这样,“高兴夹杂着失落”的感情基调就把握住了。2找出情由在抓住感情基调后,就要进一步找出作者愁喜悲乐的原因。大体而言,作者感情产生的原因不外乎外在环境与作者自身两种。外在的环境主要有时令变化、社会治乱等,作者自身因素主要指身体、人生遭遇(或贬谪,或离合)和理想抱负等。这些原因,都可以从诗句中找到,注释也能暗示。每一种情感内涵的表达都是由“情由”加“感情基调”组成,少了哪一项内容,都不是规范的表述,考试中是要扣分的。 3多方挖掘情感把握题不仅要把握准确,更要全面。也就是说,情感要点往往不止一个,要答足答全情感要点。而考生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解决的办法主要是多方挖掘,即从不同方面、

    22、角度、层次充分挖掘情感要点。(1)细分层次情感把握题要求概括分析的材料有:一两个词语、一两个句子、一联或两联、上片或下片,乃至全篇。不同的层级,包含的情感要点不同,如两句(一联),情感要点有两个,两句都要分析,如果只分析其中一句,就有可能要点不全。至于两联、上下片乃至全篇,更是如此。为此,要特别区分层次、划分层次,有几个层次就要尽可能作几个层次的情感概括或分析。(2)联系全篇有的词句,单看其身,自然能概括分析出。可是如果把它置入全篇中,可能还有一层情感要点。所以,我们有时不能忘记把它放在上下文中看,放在全篇中看,这样才能不少答情感要点。(3)注意“双向”有不少古诗,古诗中有不少词语,它们的情感

    23、自身具有“双向性”,作答时不能只答出“一向”。咏物诗、怀古诗的情感双向十分明显。咏物诗的情感一关乎“物”,一关乎“志”,回答情感时要“物志兼有”;怀古诗的情感一关乎“古”,一关乎“今”(己),回答情感时要“古今兼有”。闺怨诗有的有寄托,有的没有。如有,则情感一关乎“闺”,一关乎“寄”。诗中的“风雨”“春天”等词语一般都是单向性,但也有双关义(象征义)。如有双关(象征),随之而来的情感可能“双向”。(4)内外关联有的情感从题目所给的语言材料如从诗的内部看当然有情感内涵,而如果与诗外的写作背景、诗人生平联系起来看,则另有一层情感内涵。因此,我们有时“内”“外”联系起来,才能全面把握。如2016年全

    24、国卷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一诗,通篇赞扬了曹霸的画技。如果与作者联系起来看,诗中何止是赞美,其情感内涵要丰富多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李之仪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注李之仪:宋徽宗崇宁初,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州治在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州期间的某年春天。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1)请赏析“偶向凌歊台上望”一句的妙处。(5分)答: 参考答案:起句照应题目,“偶向”二

    25、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3分)“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2分)(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6分)答: 参考答案: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思归之情:词人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思想感情”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26、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嘉祐六年(1061),作者赴任陕西路过渑池。其弟苏辙送他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作者遂作此和诗。据苏辙诗所注,兄弟二人昔日一同应举,过宿渑池县寺舍,曾在老僧奉闲的僧房壁上题诗。作者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1)诗歌最后两句回忆往昔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 参考答案:诗歌最后两句回忆二人当年赶考时“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的坎坷经历。(或答“你还记得当时前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远,人又疲劳,那跛驴子也累得直

    27、叫”)表达了作者对二人共同经历的怀念;暗示弟弟,我们曾经经历过不少的坎坷艰难,但我们都战胜了,走过了,如今只需要放眼将来,鞭策自己奋发向前。(2)宋诗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说理的。(6分)答: 参考答案:前两联用比喻说理,作者把人生比作“飞鸿踏雪泥”,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尔驻足雪上,留下印迹,但鸿飞雪化,很快就了无踪迹;人生也是行无定踪,充满了偶然和未知,就如飞鸿落在雪面上留下的爪迹,你不能凭借这偶尔为之的爪迹,而推断鸿飞何处。(或答:人的一生中不知道有多少个偶然,际遇就像雪泥飞鸿,转瞬间已了无痕迹,难以追寻。)第三联借事明理,用路过渑池县所看到的人事变化来说明事物的消亡乃自然

    28、规律,人生中偶然留下的痕迹也很快不复存在,因此不必过分在意。运用对比(今昔对比)的手法说理。曾经留宿的渑池寺舍人物已非,作者以寺舍的今昔变化说明世事变化乃自然之理;兄弟二人的境况也今非昔比,昔日兄弟二人赶考路途的艰辛,与如今二人高中进士、前途光明形成对比,暗含困难终会过去,只需要放眼将来,奋发向前之意。(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诗歌鉴赏之意类题”专项练(时间:60分钟满分:110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秋雨夜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注这首诗创作于大和六年(832)秋,时白居易任河南

    29、尹。此时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谢世。瓶:烤火用的烘瓶。(1)简要分析“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分)答: 参考答案:“寒”字写出了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2分)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对冷酷现实的失望,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3分)(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颔联中“卧迟”写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淡的情怀。年老体衰的老翁形象。颈联写燃料经夜化为灰烬,说明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体现老翁的体衰闲散。孤寂淡泊的老翁形象。尾联说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每点2分,共6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壶 中 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张炎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注张炎:宋末元初词人。宋亡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语文江苏三维二轮专题拉分考点四 必考古诗歌阅读11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