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权益合并法的适用条件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docx

    • 资源ID:12840653       资源大小:27.8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权益合并法的适用条件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docx

    1、权益合并法的适用条件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章 心理实验研究的科学理念心理现象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大自然母亲的骄子。心理学属于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心理学家总试图理解人类与动物心理和行为的各个方面,他们所关心的研究对象与生物学家、物理学家一样,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心理学家与所有科学家一样,都是一群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且不知疲倦的探索者。他们把探索活动始终贯穿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那么,科学家做科学研究是否就是一件索然无味、循规蹈矩的苦差事呢?心理学家做心理研究是否就像算命先生那样专门来揣测人的心思,甚至故弄玄虚呢?事实上,自然界总是充满着非常神秘和不易被理解的现象,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更是一

    2、件令人兴奋、充满创新和挑战的事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还是要避免在选择研究课题、设计实验、实施研究以及解释研究结果时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因为错误往往就像幽灵一样随时可能出现在研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与其他科学家一样,心理学家要避免发生类似的错误而达到正确认识自然规律的目的,其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在实验研究科学理念的指导下保证研究方法的正确性。本章主要问题:1是否所有的研究都是科学研究?2是否所有的问题都是科学研究的对象?3如何开始科学研究?4科学研究工作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第一节 科学研究的标准人们常说科学起源于“实验”;或者每当问及科学与非科学研究之间的差异时,往往会想起“实验”一词。尽

    3、管心理学家经常做实验,但也做一些不属于真正实验的研究。因此,科学研究总是包括“实验”和“非实验”两个方面。任何一类研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但每一个具体的研究都必须有一个特定的“设计”。所谓研究设计,就是关于该研究的明确的执行方式,它包含许多成分,比如:所研究问题的设定,所采用的方法包括被试的特性、研究情境、观测方式,心理和行为成分的界定等。本书的多个章节会专门讨论研究设计的诸多细节。科学方法要求研究设计能够满足一定的原则标准,具体包括如下几个 方面。一、经验性原则科学研究的证据必须是基于经验的。人们通过经验认识自然,也就是通过自身的感觉、观察和探索活动来认识自然。心理学家从微观的神经功能到

    4、宏观复杂的毕生行为,研究被试的所感、所想、所做,在科学研究中涉及的所有事实证据都应该是通过经验所获得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了亲身的实践,任何科学家都无法从事科学研究,也无从获得新的科学知识。二、客观性原则科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客观的。在生活中,人们经历了相同的事件,很可能会留下不同的印象,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对科学研究来说,却要求对心理和行为事件进行客观的观察,通过客观的测量,做到尽可能精确,同时排除研究者主观偏见的影响。实际上,“横看”、“侧看”、“远看”、“近看”的过程就是对研究对象的一种客观的、精确的测量,而“成岭成峰”、“高高低低”则是主观的反映

    5、。当然对于心理现象的主体来讲虽然常带有主观性,但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一定要采用客观的标准。同时要求人们将自己的个人主观解释变得最小,而把研究结论尽可能地建立在特定情境下被试的客观反应上。三、系统性原则一件产品的质量取决于生产工序各个环节的质量。科学研究所生产的知识要确保其正确性,完整系统的“生产工序”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是一项系统工程。所谓系统工程,就是在从事研究时应该采用有系统、有步骤、可操作的方式进行科学观察。例如,若假设令人厌烦的广告导致观众更换频道,那么,在客观地定义和测量了“令人厌烦的广告”之后,就应该在“非常令人厌烦的”、“比较令人厌烦的”和“有趣的”三种广告出

    6、现的情况下观察观众的反应,这样才能决定“广告的有趣程度”是否为观众“更换频道”的可能原因。此外,还要注意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和系统性是不可分割的。在研究中,如果一项成果完全脱离了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系统的科学知识,那么这种所谓的“创新”是值得怀疑的,很可能就是伪科学或一场骗局。正如所谓“永动机”、“特异功能”等都难以纳入到已有的科学知识体系。四、控制性原则实验研究的核心在于对变量的控制,离开了控制就谈不上实验。因此,实验研究必须是被控制的。因为自然界和人类的心理世界是如此复杂,所以必须简化研究情境以致于不被错综复杂的关系所误导。在研究设计中,“控制”是指排除那些人们不感兴趣的、无关的但可能影响所要观

    7、察的心理指标的因素的过程。例如,在研究“是否广告越令人厌烦,观众转换频道的次数就越多”这个问题时,就要控制电视节目的无聊程度。总之,通过控制,可以创造一个因果关系清晰、操作定义完好的情境,以保证对所感兴趣的情境中被试的行为指标的观测。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前提尽管心理学脱胎于哲学,但它与哲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采用科学的实证方法来认识世界,后者则采用思辨的概念化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当人们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界,特别是神秘、复杂而又模糊不清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时,首先意识到的是科学家必须具备足够的胆识来探究如此复杂的课题。那么,想要成为心理科学家的人们无论如何得反复告诫自己:不能认为自然界以及心理现象是一片混

    8、乱和不可理解的!与此相反,在他们的眼里,自然界应该是有确定性的,并且允许人们以一种规范的、稳定的、系统的过程来接近和探索她。科学研究的前提有如下几个 方面:一、自然的规律性科学方法所强调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自然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运行的。如果自然界失去了规律性而变化无常,那人们就无法理解和认识她。自然法则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被自然界复杂的因果关系系统所规范。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因果关系及其效应法则来理解自然界,用“万有引力定律”来探讨行星的运动,用空气动力学的定律来控制飞机的飞行;心理学家就可以用心理现象的“自然规律”来操纵生物体的心理和行为。正因为各种行为都要受自然法则的规范,人们才能用特定的因

    9、果关系及其法则来解释任何复杂的行为。当然,并不是心理学所有的“自然规律”都能够解释所有物种的行为,这也正如不能用小鸟筑巢行为的规律来解释人类行为一样。但是,我们确实可以用特定的规律来解释特定群体的行为。心理学家完全可以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来掌握其攻击行为的规律,通过对儿童语言的研究来掌握语言发生、发展的规律。事实上,科学家要发现并获得一些结论性的规律是一个十分漫长和复杂的过程。他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自相矛盾的事实及相反的解释,甚至即使在心理和行为的一个很小的方面要达成共识,也需大量的时间和研究来加以积累。但可以想象,如果人们整合了一些相反的发现,那就对自然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二、心理和行为的受制约性

    10、由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假设所产生的与之有关的第二个假设是:生物体的心理和行为是由自然界的因果关系所决定的。按照这种决定论的观点,唯一影响心理和行为的只能是自然的原因,而不是“自由意志”或选择的结果。如果假设生物体能够为所欲为,那么其行为将会是混乱的,对其每一个行为原因的解释只能是他们的意愿。这个道理实际上很容易理解,例如当我们试图“飞檐走壁”时,总会掉下来;当普通人希望像明星一样上台表演时,却总是出丑。当然,决定论并不是宿命论。宿命论意味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将按照一种预设的程序和计划来活动;而决定论则主张对于每一个行为来说,纵然没有总的计划,但仍是可预测、可确认、有自然原因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

    11、论的观点认为生物体就像一台机器,在自然界特定的条件下,以一种可预测的、有规律的方式运转。可以说,生物体就是一台自然界最复杂的机器。三、自然的可理解性科学家必须树立这种信念:无论她表现得多么神秘、多么复杂,自然规律总是可以理解的。有时尽管人们不能完全理解她的某些方面,但最终还是能够认识她。人们总是不断地向真理趋近。基于这种信念,首先,应做到不能对任何观点表现出盲从,因为科学最讲究问题和证据;其次,任何科学观点在已知的事实面前都必须是合理的、符合逻辑的。不能接受任何永远都不能被科学解释的“神秘现象”,也不能接受同一种理论体系中自相矛盾的情况,因为两个互相矛盾的观点在逻辑上同时成立的情况是不可能的。

    12、事实上,以上三个前提就已经限定了科学不是万能的。有些课题超出了科学研究的范畴,如“特异功能”和“灵魂”科学就不能研究,因为它们都没有遵守自然规律。当然,宗教和信仰也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尽管科学家和其他人一样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是在研究和评价科学事实的时候却不允许被信仰所左右。能够被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必须满足有规律性、受制约性和可理解性的前提。第三节 科学研究的假设一、科学假设的标准科学假设的建立标准必须反映人们对某一问题的设想在本质上是有规律可循的、可理解的。如果一个假设不具备这个特点,那它就是不科学的,它对问题本质的描述以及支持它的证据在科学上也是不可接受的。具体来说,一个科学的

    13、假设必须符合可检验性、可证伪性、可推论性。科学假设必须是可验证的、可证伪的。可验证的是指可以对它的正确性进行检验。可证伪的是指通过实验有可能证明假设是不正确的。例如,第一节有关观众更换频道的原因假设是可验证的,也是可证伪的,因为有可能找到证据证明所假设的原因可能是不对的。有的假设是不可验证,或是不可证伪的。如:“人死时,会看到一束亮光。”这个假设就是不可验证的,由于我们无法研究人死后的经验。由于它不可验证,因而它也无法证伪。如果一个假设是不可验证的或者是不可证伪的,就无法确认它的正确性。假设要变得有意义,也必须是可推论的。可推论的是指按既有经验来判定,它可能是真的。假设必须与我们已有的知识体系

    14、相一致,必须包容在我们对事物本质可理解的理论框架中。支持假设的例证必须通过某个具体的研究提供,假设不可以超出这种例证能够支持的范围。例如第一节假设令人厌烦的广告会引起观众转换频道,这符合人们平时对行为的观察。如果这是正确的,那很容易融入我们现存的知识结构中。与之相反,如果有人声称自己具有心灵感应能力,可通过意念移动物体,则无法对这种能力形成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它与人们在心理学、生物学和物理学上学习到的有关大脑与物理的能量的知识相矛盾。既然这些学科是正确的,那就没有理由相信心灵感应。或许,可以假设新的大脑组织或大脑潜能的开发使得心灵感应看起来是合理的,但这样做是不经济的。既然假定自然界是有规律的

    15、,那就认为通过一些较少的规律或规律组合可以解释各种各样的现象。如果为每一种现象都提出新的规律或机制,那对自然界只是进行了重命名,并没有作出任何解释。相反应该寻求相对简单的假设,它可以应用到很广的领域,然后让来自于客观的证据来判定主观解释是否正确。只有当原来的规律或机制无法解释客观的行为时,才有理由提出新的解释。因此,一个假设如果是科学的,那么它必须是可证伪的、可验证的、合理的;同时它也应该是精确的、经济的。有了这么多的限定,要提出一个好的假设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了。一个好的假设取决于在科学上是否有价值或者是否是重要的。一个科学的假设必须能够精确地被表述,可以合理而经济地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而且

    16、可以在多种实验情景下被验证。二、科学假设的来源通过对上述标准的分析,可以发现假设产生的各种途径。一般说来,一个研究假设的提出主要来自如下四个方面。1理论的推导理论是一些想法的逻辑集合,它定义、解释和组织人们对心理和行为的知识,并在这些知识之间建立内在联系。理论家最初在某些概念和想法上提出某个理论,可能很少有科学的证据支持,这个理论为研究者进一步寻求证据指引了方向。或者理论家在收集到足够多的强有力的证据之后提出理论,理论是为了整合所发现的各种证据。无论哪种,研究者都可以据此提出一个具体的假设,通过研究来验证,然后将研究所发现的结果又应用于理论的建设、充实和改善。接着,从新的理论出发,研究者又提出

    17、新的假设,经过实验,又进一步验证理论假设。一个好的心理学理论不仅对其关注的心理现象有比较强的解释力,而且还能够据此得出一系列推论或预言。这些推论或预言由于尚未得到验证,因此往往可以作为一个“问题假设”来进行研究。根据理论进行推论或预言,一般可以表述为“如果X为真,那么Y应该为真”,即如果已有理论为真,则其推论或预言亦为真。在科学的发展史中多次出现过科学理论走在实践前面的经典事例,如天文学家利用牛顿引力理论提出了太阳系还存在尚未发现的行星的假设,据此经过实证观测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又如心理学家G.A.Miller(1956)有关短时记忆研究的理论认为,在短时记忆中信息是以“组块”为单位的,并且

    18、组块的数量是相对恒定的,即72,与材料类型无关。据此可以推论:有关汉语材料的短时记忆,其广度也应该是72。这个命题就可以作为一个研究假设。2模型的类比模型是通过类比来解释一系列心理和行为的认知加工过程,它是一种概化的、假设性的描述。一个理论可能解释了心理和行为中宽泛而抽象的成分,而一个模型则提供了更为具体的类比来帮助人们理解这些概念如何切实地得以操作,这样提供了一个讨论、理解心理和行为各组成成分的方法,正如一个飞机模型提供了了解和探讨真实飞机部件的方法。一个心理模型通常包括一些代表心理加工和行为过程的图示,例如,“信息加工模型”通过一系列包括分别代表短时和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部分的图示,来描述人

    19、类的记忆过程。虽然没人相信大脑中包括一些叫做“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小盒子”,但这是一个有用的类比。可以提出有关“信息在记忆中何时以何种方式长久或暂时地保留”这样的假设,再验证这些假设,并通过研究结果来修正这个模型。此外,赖以提出假设的这个模型越是坚实可靠,假设也就越有价值。3实践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遇到许多有关心理学的问题,有些心理学问题根据已有的心理学知识或理论就可以解决,而有些则是新情况、新任务、新困难,对于这些心理学问题的解决则没有现成的知识和理论,或者已有的知识和理论难以全面有效地解决这些新问题。因此,可以把这些实际遇到的问题作为“问题假设”来进行研究。例如,在一个社会的

    20、转型期,社会经济所发生的巨变给社会成员原有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为什么会表现出行为模式的不适应甚至严重的心理障碍?在一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原来欣欣向荣、快速提升后来变得止步不前的局面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面对这些现实的心理和行为的复杂问题,心理学工作者就需要提出一系列假设来进行研究,这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科研任务。4个人的兴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只要他对相关的事物产生好奇的探究心理,并且通过实证的、客观的研究提出证据来验证这些好奇的想法,那基于这种途径产生的假设也是无可争议的。兴趣是人类动机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人们的研究行为除了外在的任务目标要求是其动力之

    21、外,来自个人的兴趣也是其重要的动机性因素。有许多心理学工作者凭借兴趣的引导,在某些心理学研究领域进行长达几十年的潜心研究,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因此,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选定研究课题,形成研究假设。试想如果让一个人在自己毫无兴趣的研究领域坚持工作几十年,那是多么困难。例如,在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时,有一个著名的“沃尔夫假说”。实际上,沃尔夫(B. L. Whorf)原来是学化学的,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后来在一家火灾保险公司任职,担任防火检察员。但是,在业余时间里,他一直致力于自己的爱好语言学的研究,尤其对美国的印第安语感兴趣。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提出了自己的学说。在中国,著名心理学家、

    22、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王甦教授主要从事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就一直对触觉问题感兴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此外,人们甚至通过自己非常偶然的一次经历,也对某个研究问题产生了兴趣,最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这方面,是不乏其例的。5前人的研究科学假设另外的来源是现存的研究本身。当人们读到某个研究验证某个假设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时,很容易产生许多其他的假设。实际上,一项研究所提出的问题经常要比答案多。伟大的牛顿曾经说过,他所取得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的。我们可以认为,提出假设就是“站在别人的肩上,再往前走一步”的过程。别人的肩膀越厚实,我们迈出的一步就越坚定。即使是

    23、最伟大的科学家,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借鉴也是非常重视的。在心理学界,著名心理学家Endel Tulving就被人们誉为擅长在别人的理论上“挖洞”的人。善于对别人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批判,这不仅是一个科学研究的态度问题,而且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学意义。由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其行为和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的、社会的、生理的和心理的)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式往往是“多因一果”或“多因多果”。因此,前人的研究很可能所涉及的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或有限的若干个因素,而另外一些未知的、潜在的额外变量却没有被加以操作或控制。系统地考察这些因素就可以剖析前人的研究成果,甚至对前人研究中尚未包括进去的可

    24、能的潜在变量提出质疑,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并进一步发展出新的研究课题,提出研究假设。例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30多年间,心理科学工作者对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资料,但是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未能将间接测量(indirect measuring)的方法扩大到其他的研究领域。1995年,美国心理学家A.G.Greenwald首先提出了内隐社会认知(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的概念,将间接测量的方法推广到了社会认知领域,并且已经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三、科学假设的检验建立一个假设后,就会设计一个具体的实验来验证

    25、。实际上,假设就是在一个研究情境下对心理和行为操作方式的一个的描述,可以用研究数据来客观地观测被试的心理和行为。因此,我们就通过这样的逻辑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如果假设是正确的,所获得的数据就会按预期的方式发生变化。就如前文假设之所以观众在看电视时更换频道,是因为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会受到广告中令人厌烦的成分的影响。按照假设验证的逻辑,就可以预测当更多的令人厌烦的广告出现时,更换电视频道的数据会显示出更频繁的状况。当然,在进行一项严格的实验研究时,假设验证的过程可能更为复杂,会有更多的程序测量和收集数据。研究者会试图对被试行为进行尽可能准确而客观的测量,这样才能决定数据是否符合假设的预期

    26、。第四节 科学研究的任务心理科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采用科学的方法、程序,理解心理和行为的规律,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描述在科学研究中,人们总是想知道自然界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或没有发生什么,所以心理科学研究的一个任务就是描述自然。心理学家可以精确地描述一个行为以及该行为发生的情境。例如,为了描述儿童的攻击行为,要详细说明攻击行为的频率、是否都发生在自己受到侵犯的时候、发生在一天中的哪一个时间段等;同时,还需要从不同角度和水平来描述和分析,包括从构成攻击行为的动作要件到当事人的认知过程和情绪活动水平等。二、解释科学研究仅仅对一个心理或行为过程进行描述是不能够充分理解它的,因为人们也想知道为什么这种心

    27、理或行为会发生。心理科学研究的第二个任务是解释心理或行为事件的原因。比如在研究儿童行为的时候,就要解释为什么孩子在某个特定阶段会表现出特定的行为;还有,是什么导致了成人的精神混乱;为什么有些人在别人介绍时会表现出某种特有的举动具体来说,可以从神经的、认知的、动机的或者环境的诸方面来解释这些行为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解释一个心理或行为现象时,应避免出现伪解释。所谓伪解释就是循环解释,即迂回地给同一事物起另一个名字,并将它作为解释该事物的原因。例如,对看电视时人们“转换频道”原因的伪解释是,“这是由于想看看别的频道怎么样的动机引起的行为”。实际上,这种解释是“因为人们想换频道所以就换频道”的另一种

    28、说法。同样,对“妇女想要孩子”的原因的伪解释是“想满足她们的母性本能”。换句话说,就是“因为妇女想要孩子所以她们才要孩子”。避免伪解释的关键是为假设的原因提供一个独立的证据。例如,如果我们能发现一个产生“母性本能”的基因或促使人们改变频道的基因,那么就可以确信我们说的是具有紧密联系的两件事,即原因(基因)与结果(想要一个孩子或改变频道),而不仅仅是给同一个现象另起一个名字,陷入循环解释的怪圈。三、预测一件事、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怎么样,总是对人们充满了吸引力。同样,进行心理科学研究需要知道某些心理或行为现象什么时候发生或它将带来什么。因此,心理学研究的第三个任务就是预测心理或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例如

    29、,我们希望能够预测人们看电视时,变换频道的行为什么时候可能发生,什么时候不会发生,与另一个人在数量或程度上有何区别;当儿童的生理、认知、社会和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其行为将在什么时候改变、怎样改变,什么时候或什么程度上会发生心理障碍;遇到别人时,什么时候是友好的,什么时候会发生攻击行为。事实上,预测心理和行为的准确性是解释它们的科学性的指标。如果说某个行为由一个特定的原因所引起,但该原因的出现却没能够准确地预测行为的出现或程度的变化,那该解释就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完整的。四、控制如果说非科学可以仅寻求描述、解释并预测事物的变化规律的话,那么科学还有第四个重要任务就是控制。如果完全了解了一个事物的变化

    30、规律,那么就可以创设让它发生、发展的条件,从而,在心理和行为研究中,就知道怎样改变条件使该行为发生、增加、减少或消除。比如,就可以寻找影响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寻找减轻精神病的症状或在社会环境中改变个人行为的方法。事实上,能够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进程进行控制是对解释是否正确的另一个重要的检验。如果已经确认了一个心理或行为的原因,那么操纵该原因使其出现或消失、增加或减少都应该导致心理或行为上的变化。否则,该解释要么是错的,要么就不完整。综上所述,心理科学研究的全部任务可以概括为:心理学家通过经验的形式,客观、系统地对心理和行为现象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这也是研究的最终目的。由于心理

    31、和行为非常复杂,只靠一个单一的实验是不能达到这个目的的。因为不可能在一项研究中研究所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必须一次从一个角度考察很有限的一些因素来简化研究对象。一项研究描述行为的若干方面,另一项研究可以验证某一种解释,其他研究可以观察、预测行为的方式,也可以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控制心理和行为上。这样,任何一个特定的研究都仅仅是心理科学研究对象的一小部分。这种零碎研究的结果是,心理学具体研究的规律看起来不连贯、不集中,好像是同时从许多方向进行的;然而,随着将这些零碎的知识片段逐渐整合,最终会对心理和行为的所有方面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当然,对每一个发现都要用一种怀疑的、虚心的态度来严格地评价。只有这样,

    32、才可以做到对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准确把握。本章思考题1为什么说科学研究是经验的、客观的、系统的和被控制的?2如何理解科学研究的规范性问题?3试分析这句话给我们一个怎样的启发:“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4从提出科学研究假设的角度出发,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如果我看得比别人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If I have seen further,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5如何理解“我能计算天体的运行,却不能计算人性的疯狂”这句话?试分析心理科学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的异同。


    注意事项

    本文(权益合并法的适用条件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