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docx

    • 资源ID:12984840       资源大小:21.84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docx

    1、小学数学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小学数学课堂观察记录表单小学数学课堂观察记录表单学科数学年级四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小数的加减法观察视角一、教什么观察视点观察记录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方法使用上是比较恰当的。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教师通过谈话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注重学法的指导,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的方法,教师注重了尊重不同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水平,全体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收获,既面向全体,也关注个体。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以往生活经验和现有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分解到自然、随和、亲切的师生交流中,通过整

    2、数加减方法的横向与纵向联系,以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得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的策略(方法)及其优化方法有较为清晰的认识。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结合了数学学科抽象概念具象化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的基本方法,并找到优化方法。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教师对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没有拖泥带水的现象,对部分不易理解的则通过师生交流,学生汇报的方式将易混淆或者难懂的通过交流辨析,让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有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教师能合理

    3、使用教材,并结合校内外资源整合教学。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本课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补充视点:通过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课新知,并有所拓展。教学改进建议:在联系生活实际以及现场场景教学方面可以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可穿插场景教学,以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可能效果更好一点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实录教材分析: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例6的教学是应用反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

    4、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归纳出一种用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例6及练习十三46题。教学目标: 1.能运用反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索反比例应用的学习过程,体会反比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解决有关反比例的实际问题。【自评:学生对于指定方法的问题容易解决,不会利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刚刚学过正、反比例的意义,需要通过问题的解决来提高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应用

    5、题的解题思路。【自评:利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归总应用题”,帮学生理清解决“利用比例关系解决问题”的步骤。】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同学们,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关于比例的知识,你还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吗?学生自由大声说一说,指名学生来说。【自评:帮助学生回顾比例的意义,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比例的意义的理解。】2、那么,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所成的关系又叫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你能说说这两种关系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体交流,总结规律:乘积一定的两种量是正比例关系,比值一定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3、请大家独立判断下面两组数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关系,并能说出理由。(略)交流。【自评:巩固正反

    6、比例的特征,为进一步运用做好基础奠定。】二、学习新知:1、尝试解决:师:相信大家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请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学校举行团体操比赛,每列25人,要24列。如果每列20人,要排多少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自评:相信孩子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方法解决问题,给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在巡视的过程中也确实看到程度差异的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学习能力相对差一些的孩子能够运用归总的一般方法解决,能够预习的孩子已经在尝试用比例解决问题,还有一些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用了两种方法,估计这些孩子已经掌握了两种方法的相同点。】2、集体交流:师:刚才大家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

    7、识解决了问题,谁想说说自己的方法呢?生1(平时数学素质比较差的一个男生):用2524=600,再用60020=30师:大家有意见吗?那么你能解释一下你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吗?生1:先算一共多少人,再用全部人数除以20人,算出要排多少列?师:说得非常好,没想到你今天说的这么清楚,有条理。【自评:说实话,今天张云波能够这么流利的解释自己所用的方法我还是非常意外的,尽管不是重点,但是看着他比较激动的讲解,生怕别人抢了机会似的样子,还是让我看到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上的进步。】师: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运用到哪些数量关系呢?生2(众):每列人数列数=总人数,总人数每列人数=列数师:大家说的很好,关系找

    8、的非常准确,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找准数量之间的关系,大家做到了。师:这类问题我们也可以利用比例关系来解决,我先请两位同学写出自己的方法。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出自己的解决过程。生3:解:设要排X列 20X=2524 X=30生4:解:设要排X列 20:X=25:24 X=【自评: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少数学生的错误,但也真实地看到孩子的困惑,因此采取大家议一议的办法,共同讨论,帮助学困生理解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和方法。】(开始小声地议论)师:开来大家确实有话要说,但是一个要求:你需要说清楚分析的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依据。生5:应该是利用反比例关系来解决,第2个是错的生6:每列人数和列

    9、数是反比例关系.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听出来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比列关系。【自评:和这些孩子在一起学习,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孩子习惯了听老师讲解,不愿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更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我的课堂语言就愈来愈多。可见我的耐心明显的不如以前,不能很好地给学生时间和机会,让孩子去思考、去解释。】请大家跟我一起来分析:题中有哪几种量?哪两种量是变量?两种相关联的量的什么一定?定量是谁?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自评:利用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关系的确定方法和步骤】师:大家把数量关系分析的非常清楚,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利用这种关系来解决问题呢?生:总人数不变,那么等号的左右两边应该都表示

    10、参加团体操表演的人数。师:请你再说的清楚一点。生:总人数不变,在等式的左边、右边都是表示总人数的式子;题里面每列25人,排24列,2524是总人数,每列20人,排X列,25X也是总人数,就能写在等式里。师:那么第二种方法呢,问题在哪呢?生:相关联的量是反比例关系,而他写的是正比例关系。师:大家能够听明白吗?(同桌两个人互相讲一讲,有不明白的可以帮忙解释一下。)指名再讲一遍。【自评:仅仅给学生一个提示、一个表白的机会,就有学生精彩的回答,只不过想表达、愿意表达的孩子还是不多。】师:通过刚才大家的交流,你发现解决这类问题最关键的是什么?(学生不发言)师:你是否认为判断比例的关系是关键呢?(学生表示

    11、认同)【自评:我再三思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的还挺好的,怎么在这里又不愿意说了那,难道还是思路不清吗?】3、自主练习:如果要排15列,每排能站多少人呢?学生独立解决、交流、订正。【自评:通过条件的变换,再一次强化运用反比例关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巡视的过程中,的确发现有孩子仍然因为没有能够很好判断比例关系而出错的,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只是做了个别提示,没有再次强化判断方法。】4、分析提高:师:刚才解决的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呢?生:条件一样生:关系也一样师:你的意思就是说相关联的两种量都是反比例关系。 不同点呢?生:一个是已知每排人数,一个是排数已知。师:看来大家理解的还是不错的。想一

    12、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反比例生:解决问题师:对,是用比例解决问题三、布置作业:练习十三:4、5、6【自评: 在教学中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以后的理科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但是在学生探究时才发现学生对用比例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存在困难,最后导致了学生的练习时间没有了。课堂内容的安排应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思维习惯。其次,学生习惯于用算术法解决这类问题,很难接受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把学生从传统的

    13、算术方法中释放出来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习惯是难以改变,一种新的思维的注入是需要时间去改变的。】教学反思我从知识地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结合“五字教学法”来分析我这节课。知识地位: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如何解比例和正、反比例的意义后学习的,其中这两个知识点是用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某个前提不变的情况下,相关联的两个量的变化与这个前提之间因果的关系。从而掌握用比例解答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在这节课中,与杜郎口教学模式相结合,老师尽可能少讲,一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我主要使用了“旧知引路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和展示”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轻松地学到了知

    14、识,形成技能。教学过程:首先我出示教学目标,(1)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2)会正确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接着展开自学,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教材包括两个例题,并且书上的例子也很简单,并且有分析和解答过程,所以我采取自学的方法,带着两个问题去自学(1)什么样的两种量成正比例?(2)阅读教材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3)找出题中那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讨论题中不变量、变量中的比例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利用学生的知识基本把新旧方法进行对比(用算术法和解方程两种方法)。同时也能够充分了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运用。然后通过学生汇报展示自学问题来检测自学效果。最后当堂进行

    15、训练,巩固知识。“引”谈话法引入。我通过学雷锋活动要求,做文明学生,在学校做名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提问学生在家做哪些家务来引入,很自然的谈到如何帮家人交水费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学生在展示的环节,学生展示小组合作成果,其他小组补充,这样解决好了自学指导的三个问题,这节课的整个内容就基本解决了。自学指导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性,需要一定的教学经验,我在这方面需要努力。引导学生分析出题中张奶奶家的用水量和水费的这两种量,关系是总价数量单价,通过生活中的已有知识经验,知道了每吨水的价钱是一定的,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是相等

    16、的。从而提出疑问:“运用前面我们掌握的比例知识,同学们会解答吗?你准备用哪方面的知识解答?”学生:“准备用正比例解答,因为题中的条件符合正比例的要求。”我与杜郎口教学模式相结合,老师尽可能少说,一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根据教师的设问和引导,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很快学生就能掌握了新课的内容。这节课既重视正比例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的教学,又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但是由于在引导方面不尽合理,导致时间上没有把握好,使得训练的过少,没有完成任务。这也是我的一次尝试,在小学阶段结合杜郎口教学模式,贯穿这样一个主线: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和展示,老师少讲,学

    17、生真正多参与课堂,学习快乐数学。“理”第二个环节的小组谈论就是完成这个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教材的时候,提出自己的解题过程,通过小组的交流解题步骤更加完善,最后加以整理,出示在黑板上,学生默读就,加深印象,效果不错,因为是学生自己整理出来的。“测”练习题的设计能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尽量设计一些引起学生兴趣,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题目,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克服老教材中那种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的叙述、说法,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新课的认识。我采取的是完成课本练习时基本要求,然后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正比例关系的问题,采取竞赛的形式自己来出一些用正比例来解答的问题。“评”这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去

    18、努力,如不能充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弄清题目的真正题意,虽照本宣科会做题,对于基本思路还是模糊的,其义还是不明,达不到较高的教学目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注意对做题思路方面继续努力。最后我还有这样一个疑问,用比例解答应用题,难度不高,正确率比较高,但是为什么学生不喜欢用这种方法,还是很多学生给我反映喜欢用算术方法解答,是因为嫌设未知数麻烦,还是其它原因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用比例解决问题评课意见 听了田若飞老师的用比例解决问题。这节课让我们受益非浅。下面谈谈我们的粗浅的看法:一、联系生活,习旧引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

    19、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再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遵循这一理念,田老师设计了用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入新知,也就是“通过操作分作业本”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合作探索,领悟解题方法: 1.感知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 田老师先组织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2.接着让学生用学过的比例知识分析解答,出示例题,小组交流,并试着解决,让一部分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集体交流订正,让大家领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提升认识 1、 练习设计,紧扣例题,形式多样,层层递进。2、教师做到适时点拨,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是以数学活动贯穿始终的。整节课的数学活动都是以数学思考与合作交流穿插有序的进行,给我们的感受是朴实无华,稳重求实,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新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有一个疑惑:这种教学模式,如果中差生不会怎么办?这节课的课堂上优生练习机会较多。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数学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