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六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三准确断.docx

    • 资源ID:13060989       资源大小:51.13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六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三准确断.docx

    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六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三准确断核心突破三准确断句 详训诂,明句读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作句或读,而古文在书写上原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设计的,阅读时为求语气的顺畅和正确地传达意思,读书人便会在文章中自行加注记号。像这样加注句读的动作,被称为“断句”。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三字经有言:“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意思是,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标点断句。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

    2、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造成误读、误解原意。古代有些文献呈现出不同的解释,造成不少混乱,就是因为后人在句读上产生了分歧。文言文断句,旨在考查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课内外朗读、培养文言文语感、积累古代汉语知识、熟知文言文用词用句的基本特点及规律、熟悉古代历史文化知识。不过,首先要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一、据语境,顾前后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而是时,家事亦滋出。由斯以来,西北则行陈、蔡、谯、苦、淮、汴、睢、泗,出于京师;东方则绝江舟漕河之渠,逾五湖,并封、禺、会稽之山,出于东海上;南方则载大江,临夏口而望洞庭

    3、,转彭蠡,上庾岭,由浈阳之泷,至南海上。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衣食药物,庐舍器用,箕筥碎细之间,此予之所经营以养也。天 倾 地 坏 殊 州 独 哭 数 千 里 之 远 抱 丧 而 南 积 时 之 劳 乃 毕 大 事 此 予 之 所 遘 祸 而 忧 艰 也。太夫人所志,与夫弟婚妹嫁,四时之祠,属人外亲之问,王事之输,此予之所皇皇而不足也。(选自曾巩学舍记)答案天倾地坏/殊州独哭/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积时之劳/乃毕大事/此予之所遘祸而忧艰也解析首先根据上下文,可以在“事”与“此”之间断开。然后再细读内部文意。“天倾地坏”是对丧事发生时的感觉,以“天地”这样的互文结构加以表述,应独立成句;“殊州独

    4、哭”是指身在异地,丧事发生时“独哭”,构成独立语意片段;“数千里之远”是个表示距离的独立的语意片段;“而”在句中作连词,表示修饰关系,“抱丧而南”构成独立结构;“乃”作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句子,应断开;“此”是对上文的指代,也是后句的主语,应断开。参考译文然而这时候,家中不幸的事也就连续发生了。从那以来,西北方我到过陈州、蔡州、谯县、苦县,淮水、汴水、睢水、泗水流域,到达京师开封;东方我渡过大江,放舟运河,越过五湖,沿着封山、禺山、会稽山,到达东海边;南方我乘船沿长江而上,抵达夏口,远望洞庭湖,再转向彭蠡泽,登上大庾岭,由浈阳到泷水,直达南海之滨。这便是我进入社会而奔走四方的情形。家中的衣食药物

    5、,房屋用具,以及簸箕篾筐之类琐碎的小事,都是我必须操办而用以养亲活口的。(此时)仿佛天崩地裂,我在他乡独自呼抢痛哭,从数千里外遥远的地方,运着父亲的灵柩南归,又经过多时的操劳,才完成安葬的大事,这就是我遭家祸而丧父的情形。母亲生前的遗愿,以及弟弟结婚,妹妹出嫁,四季的祭祀,内外亲属的问候庆吊,向官府缴租纳税,这些就是我终日忙忙碌碌还办不到的。断句的正确与否,直接反映了考生对文意理解的正确与否,而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因此要正确断句,一定是建立在对文章全面理解、透彻分析的基础上的。我们在做文言文断句题时,首先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理解,通读全文,熟读精思;然后运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顾及前后文,弄清写

    6、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最后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二、析词性,明语法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镠(指传主钱镠)学书,好吟咏。江 东 有 罗 隐 者 有 诗 名 闻 于 海 内 依 镠 为 参 佐 镠 尝 与 隐 唱 和 隐 好 讥 讽 尝 戏 为 诗 言 镠 微 时 骑 牛 操 梃 事,镠亦怡然不怒,其通恕也如此。(选自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袭列传)答案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镠为参佐/镠尝与隐唱和/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解析文段叙述了钱镠与罗隐的故事。先关注“镠”“隐”人名名词,根据文意大致断开。然后根据标志和语法结构断开。“者”在句中表示“

    7、的人”,用于句末,应断开;“有诗名”是动宾结构,可以独立成句;“闻于海内”是介词结构后置句,是独立的语意片段;“参佐”意思是“僚属”,此处应该断开;“唱和”指的是诗歌互答,可以断开;“隐好讥讽”句子结构完整,应独立成句;“尝戏为诗”意思是“曾经作诗开玩笑”,是独立的语意片段;“言事”是个动宾结构的句子,可独立成句。文言断句,断开的每个句子基本上都是完整的一个句子。除了倒装句,古代汉语的语序大致与现代汉语的语序相同,一般是主语前,谓语后;谓语前,宾语后;定语前,中心词后;状语前,谓语后;谓语前,补语后。在给文言文断句时,首先要弄清每个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和词性,然后弄清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先抓

    8、住句子的核心部分谓语,因为一个句子要独立成句一般都要有谓语,一般来说,动词(短语)或形容词(短语)作谓语。再通过它找主语,查宾语,根据语序逐层理清关系,正确对文言文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为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或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名等。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子、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等。三、识虚词,辨句式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以熙宁元年某月某甲子,葬元鲁于其父之墓侧。将葬,其从兄遵道以

    9、状来速铭,铭曰:行 足 以 象 其 先 人 材 足 以 施 于 世 用 而 于 元 鲁 未 见 所 止 也 生 既 不 得 就 其 志 死 又 无 以 传 其 绪 曷 以 告 哀 纳 铭 于 墓。(选自曾巩戚元鲁墓志铭)答案行足以象其先人/材足以施于世用/而于元鲁未见所止也/生既不得就其志/死又无以传其绪/曷以告哀/纳铭于墓解析据“行材”“生死”对称句式,以及“而”“也”“曷”等虚词标志,即可断开。参考译文在熙宁元年某月某甲子,把元鲁安葬在他父亲坟墓的旁边。将要下葬的时候,他的堂兄戚遵道通过书信来请求墓志铭,墓志铭文如下:品行足够效法他的先辈,才干足够施于当世之用,并且在元鲁身上看不到这两者的

    10、停止之处。既然活着的时候没能完成他的志向,死后又没有子嗣可以传宗接代,拿什么来诉说痛苦哀伤呢?就把这篇铭文放进他的墓中吧。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是时漳州海寇张甚,有司以为忧,督府檄君(汀漳守备俞大猷)捕之。君提兵不数百,航海索贼,旬日遇焉。与战海上,败之;获六十艘,俘八十余人,其自投于水者称是。由 有 此 海 所 为 开 寨 置 帅 以 弹 制 非 常 者 费 巨 而 员 多 然 提 兵 逐 贼 成 数 十 年 未 有 之 捷 乃 独 在 君 而 君 又 非 有 责 于 海 上 者。亦可谓难矣!(选自明王慎中海上平寇记)答案由有此海所/为开寨置帅/以弹制非常者/费巨而员多/然提兵

    11、逐贼/成数十年未有之捷/乃独在君/而君又非有责于海上者解析据虚词“者”“然”“乃”“而”等词大致可断开,难点在于“此海”与“所为”中间的断句。如果断在“海”后,事理上讲不通,由此推断“所”应为名词。参考译文这时漳州海盗声势很大,主管官吏把这当作忧患,都督府发公文命令俞大猷缉拿他们。俞大猷率兵不到几百人,在海上航行搜寻海盗,十天后在海上遇上了海盗。与他们在海上交战,击败了他们;缴获了六十艘船,俘虏海盗八十多人,那些自己跳到海水中的海盗人数与此相当。自从有了这平定海盗的治所,官府为之开设水寨,设置统帅,用来镇压异常的海盗抢劫事件,花费巨大且动用人员极多;可是率兵驱逐海盗,成就几十年来没有的胜利,却

    12、只在俞大猷(身上实现);而俞大猷又并没有在海上捕杀海盗的责任。这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了。古代汉语中有些虚词在文句中出现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或在句末,或在句首,或与特定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固定结构。给文言文断句时,要用慧眼找出句子中的虚词,再根据其位置的特定性,从而准确断句。“盖”“唯”“夫”“若夫”“且夫”“是故”“然而”“然则”“至于”“至若”“要之”等词则经常出现在句首,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耳”“焉”“而已”“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乎”“邪”“耶”“与(欤)”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兮”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以”“于”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

    13、一般就不断句;“则”“而”视句子的语气强烈程度,前面可断也可不断。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文言文有很多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如“者也”,是典型判断句;“为所”“受于”“见于”等,是典型被动句;还有“奈何”“如何”“若何”“无乃乎”“得无乎”“何之有”“何以为”“不亦为”“不亦乎”;“唯(惟)为”“与其不若(孰若)”“与其无(毋)宁”“孰与乎”等,这些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都是我们断句的依据,因而在断句时一定要看清楚,千万不要硬生生破坏这些固定句式。除了虚词

    14、和固定句式外,文言文中还有一些词语有其相对固定的意思和位置。如“言”“曰”“云”用于句中表示“说”的意思,且其后有引语时,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然则”“或”“况”“而况”“且”“且夫”“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这些字词类似于现代汉语中复句中的关联词,起到衔接作用,在它们的前面一般都要断开。虚词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圈圈(。),“邪”“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自

    15、位置要记牢。四、据修辞,巧判断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噫!人固动物耳。情 横 于 内 而 性 伏 必 外 遇 于 物 而 后 遣 寓 久 则 溺 以 为 当 然 非 胜 是 而 易 之 则 悲 而 不 开 惟 仕 宦 溺 人 为 至 深 古 之 才 哲 君 子 有 一 失 而 至 于 死 者 多 矣 是 未 知 所 以 自 胜 之 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傲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选自苏舜钦集沧浪亭记)答案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遇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

    16、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君子”后可不断)解析据“于而”相同句式先断开前半部分,再据“则,则”断开中间部分,后抓住“惟”“矣”虚词标志断开后半部分。参考译文唉!人本来就会为外物所感动的。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停留时间久了就会沉溺,认为当然;不超越这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开。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来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失意忧闷致死的太多了,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悯万古。尚且没有忘记内心的主

    17、宰,自认为已经超脱了。古人注重文气,讲究语句整齐对仗、音韵和谐、意思对举,对偶、排比、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把握古人用句的基本规律,利用结构的对称性推断词性及短语结构,能比较容易找到断点。五、熟典章,谙文常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光武之兴,虽文武之略,足以鼓舞一世,而不知用人之长,以济其所不足。幸而子孙皆贤,权在人主,故其害不见。及和帝幼少,

    18、窦后擅朝。窦 宪 兄 弟 恣 横 杀 都 乡 侯 畅 于 朝 事 发 请 击 匈 奴 以 自 赎 及 其 成 功 又 欲 立 北 单 于 以 树 恩 固 位。袁安、任隗皆以三公守义力争,而不能胜,幸而宪以逆谋败。盖光武不任大臣之积其弊乃见于此。(选自苏辙栾城后集卷八)答案窦宪兄弟恣横/杀都乡侯畅于朝/事发/请击匈奴以自赎/及其成功/又欲立北单于/以树恩固位解析“窦宪兄弟恣横”是主谓结构,可以作为独立语意的片段,后面要断开;“杀都乡侯畅于朝”是状语后置句,“于朝”是动词“杀”的状语,整个句子是动宾结构,可以断开;“事发”的意思是“事情暴露之后”,是表示时间的状语,可断开;“请击匈奴以自赎”的意思

    19、是“请求用攻打匈奴来自我救赎”,应断开;“及其成功”的意思是“等到成功以后”,语意独立,可断开;“又欲立北单于”是动宾结构,可断开;“以”在句中是连词,表目的关系,连接前后两句。参考译文汉光武帝的兴起,虽然(在于他)文武韬略,足够用来鼓舞世人,但他不知道发挥他人的长处,来弥补他的不足。幸运的是子孙后代都较为贤达,权力掌握在君王手上,所以他们的害处没有显现。等到汉和帝年少(即位),窦太后独揽朝政。窦宪兄弟放纵专横,在朝中残杀都乡侯刘畅,事情暴露之后,请求用攻打匈奴来自我救赎。等到成功以后,又想要册立北单于,来树立恩威,巩固地位。袁安、任隗都凭借三公的身份要坚守正义极力抗争,但终究没有取胜,所幸窦

    20、宪因为谋逆的阴谋而失败。汉光武帝不任用大臣所积聚下来的弊端于是就在这里显现了。古代的很多专用名词,如官名、地名、族名、书名、物名、制度名、年号、谥号、帝号、时间等,还有天文、地理、科举、宗法、称谓、避讳等古代文化常识,对于今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这些也成为考生阅读文言文的重大障碍之一,是文言文断句的一个难点。这就要求考生平时注意熟悉和积累古文化常识,在文言文断句的时候,如遇到这类专用名词,应特别留心。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内容大意先理解,熟读精思把句断。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名词动词

    21、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顶真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必须常实践。在上面介绍的五种方法中,像“识虚词,辨句式”属于标志断句法,其余四种大致属于无标志断句法。在具体断句实践中,这两种方法经常是相互结合使用的,而且要灵活使用。一、使用标志断句法必须要结合文意,借助语境标志断句法既快又准,很好使用,但不可绝对使用,因为断句就是断意,关键是明确文意,“标志”只是路标而已,况且不少标志词“标志”也很灵活。像“且夫”“盖”这类句首虚词,“矣”“哉”“耶”这类句尾虚词,标志基本没有问题。但像下列虚词相对灵活

    22、,必须辅以语意理解。(1)“焉”“者”“而”“为”“尔”“乎”“也”这类虚词,有的句首、句中皆可用,有的句首、句尾皆可用,有的句中、句尾皆可用,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依据具体文意、语气来判断。(2)对话标志词如“云”“谓”“曰”“言”一般情况下可以断开,但也有例外。“曰”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示“叫作”的意思。例如明代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二是在句首、句中作助词,无实义。例如诗经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云”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示“有”的意思。例如荀子法行:“其云益乎?”二是表示“为、是”的意思。例如后汉书:“虽云匹夫,霸王可也。”“言”有七种情况,或表七种意思时,后面不

    23、可断开:谈论;记载;告诉;问;陈述;说明;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者“意思是”。另外,像文言文中句式一般都是固定的,但同时要注意的是,由于受语法的限制,或为了修饰、强调的需要,有些句法成分的位置不同于现代汉语,而形成倒装句。辨识句子时,还要注意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几种形式的倒装,如“于”引出的状语一般放在谓语动词后。边练边悟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予独谓先生之为人,其纯然一念,昭昭然若揭日月以行,可以贯金石,可以质鬼神,可以考往古,可以俟来今。平生精力,自少壮以及老死,自家居以至四方,无一日不在讲学,无一事不在讲学,自讲学而外,举凡世之所谓身家

    24、儿女,一切世情俗态,曾无纤毫微眇足以罣先生之口而入先生之心。嗟 夫 此 无 论 其 学 何 如 也 即 其 为 人 岂 肯 躁 妄 其 心 志 冥 焉 为 狂 诞 者 哉 岂 肯 卤 莽 其 趋 向 悍 然 任 独 往 者 哉?(选自明程学博祭梁夫山先生文)答案嗟夫/此无论其学何如也/即其为人/岂肯躁妄其心志/冥焉为狂诞者哉/岂肯卤莽其趋向/悍然任独往者哉解析“嗟夫”是独立表感叹的词语;“何如也”中“也”是句末语气助词,其后应断开;“岂”是表示反问的语气助词,用在句首,文中两个“岂”前面都应该断开。特别注意的是“焉”,它与后面的“悍然”中的“然”用法一样,不可断开。参考译文我唯独认为先生的为人

    25、,纯粹到只有一个念头(指专心致志于讲学),明白得就像高高在天上运行的日月一样,可以贯穿金石,可以质对鬼神,可以考稽过去,可以留待后人印证。平生的精力,从少年、壮年直到老年临死,从居住家中直到行走四方,没有一天不在讲学,没有一事不在讲学,除讲学以外,凡是世间的自身家庭儿女,一切世俗情状、风俗形态,竟然没有纤毫微小的方面能够挂在先生的嘴上而进入先生的心中。唉!这不要论先生的学问如何了,就先生的为人来说,怎么能使先生的心志浮躁狂妄,糊里糊涂地做那种狂妄怪诞的人呢?怎么能使先生的志趣粗疏,公然做那种任意独往独来的人呢?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自有岳阳至者,以滕侯注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

    26、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 虑 熟 谋 审 力 不 劳 而 功 倍 作 事 可 以 为 后 法 一 宜 书 不 苟 一 时 之 誉 思 为 利 于 无 穷 而 告 来 者 不 以 废 二 宜 书 岳 之 民 人 与 湖 中 之 往 来 者 皆 欲 为 滕 侯 纪 三 宜 书 以 三 宜 书 不 可 以 不 书,乃为之书。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选自欧阳修偃虹堤记)注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答案夫虑熟谋审/力不劳

    27、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解析首先,通读全文,得知画波浪线处的内容是对为滕侯作传的理由的总结;其次,看到三个并列句式,“一宜书”“二宜书”“三宜书”,可以粗略将其分为三层;最后,寻找文中的标志性词语,分析词语之间的关系,标出停顿处。值得注意的是,并列关系、连动关系一般不停顿。第一层“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中,“虑熟谋审”是并列关系,中间一般不停顿;“力不劳而功倍”是由连词连接的并列结构,其后可断开;“作事”是动宾短语作主语,“作事可以为后法”是典型的主

    28、谓宾结构,其后可断开。第二层“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中,“思为利”是动宾关系,中间不停顿;“于无穷”是后置的介宾结构,其后必须停顿。第三层“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中,“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是主语,因为比较长,习惯上停顿;谓语有“欲、纪”,但“为滕侯纪”是“欲”的宾语,“欲”后不停顿。参考译文有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拿着滕子京的信和洞庭之图来告诉我说:“希望您写篇文章记载(偃虹堤)。”我打开书信并察看洞庭之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其外面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叫作偃虹堤。滕太守志向远大、才华超人,在当世很有名望。当朝廷用兵急需人才的时候,常常

    29、重用他。但功业未来得及完成,就退下来当一州的太守,(他)不用太费心思,只是稍稍发挥,就能利及外物。他深思熟虑,策划周密,不用花太大力气就可以事半功倍,这种做事的方法可以作为后世人的法则,这是我第一个写此记的理由。不只是想着被当世赞誉,而是想着(以后)千秋万代的利益并且告诉后代人不要废弃,这是我第二个写此记的理由。岳阳的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想为滕侯写这个记,这是我第三个写此记的理由。因为有三个应当写记的理由而不可以不写,于是就写了这篇文章。庆历六年某月某日。二、使用无标志断句法要善抓谓词(谓语动词),借助语境断句是高考文言文中常考的题型,以前句子多有一些“指路牌”式的标志,比如有一些句末

    30、助词,如“也”“矣”“焉”“耳”“乎”“耶”“欤”“邪”等;还有一些句首助词,如“夫”“盖”“至若”“若夫”等。有时根据这些词语就可以点断了。可近年来的文言断句题中却有意减少了这些标志式的词语。没有标志式的词语的句子应如何进行点断,有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规律可循?其实仔细分析,还是会发现一些规律的。请看下面的断句例子: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通过研究答案我们就会发现: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

    31、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上面那些画线的词语,就是每句中的谓词。但需要注意的是,确定句子的谓词还要全面考虑,找谓语中心词,善于识别兼语句、连动句等特殊谓语句,这样就有更准确的把握了。另外,还要借助语境断句。高考目前采用的均是有语境断句。考生可先理解上下文,再由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如传记,应先明晰人物、事件、言论;议论文则明晰中心、论据、方法及逻辑关系。特别要注意断句部分的前或后的句意、句式特点等。只有把握了语境,才能正确断句。边练边悟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秦 始 皇 既 兼 天 下 大 侈 靡 即 位 三 十 五 年 犹 不 息 治 大 驰 道 从 九 原 抵 云 阳 堑 山 湮 谷 直 通 之 厌 先 王 宫 室 之 小 乃 于 丰 镐 之 间 营 作 朝 宫 渭 南 山 林 苑 中(选自刘向说苑)答案秦始皇既兼天下/大侈靡/即位三十五年/犹不息/治大驰道/从九原抵云阳/堑山湮谷/直通之/厌先王宫室之小/乃于丰镐之间/营作朝宫渭南山林苑中解析该长句的整个主语是“秦始皇”,可抓住“兼”“侈靡”“不息”“治”“抵”“直通”“厌”“营作”等动词疏通文意,准确断开。参考译文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大肆奢侈淫靡。登天子位三十五年,仍然不停息。他修筑宽阔的道路,从九原直达云阳,开山填谷,让道路直通无阻。秦始皇又不满于先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六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三准确断.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