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孩子合格的父母做孩子合格的父母教育孩子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注的话题,那么家长如何才能教育好子女呢?我觉得学校有义务与大家在一起交流这个话题,以求共识。只有家长具备了教育子女的方法、能力,才能正确教育好子女了。今天我就从家庭教育应具备的五种能力与大家进行交流。1、家庭教育的五种能力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风,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这种愿望是好的,也是对的。但是只有愿望还不行,还要具备一定的培养能力,这个目标最终才能实现。那么,父母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呢?(1)把握分寸的能力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怎样把握好分寸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拿压力来说:“没有压力就
2、没有动力,而我们看到的是高压之下孩子厌学、心理健康等产生的变化”。那么没有压力就有动力吗?家长对孩子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没有压力,孩子自我管理差、自主学习能力弱的情形也不少见,怎样掌握这个分寸确实大有学问,这里谈几个问题。1、关于严格要求的问题。家长严格要求孩子是对的没问题。严格要求是不是越严格越好呢?我觉得:严与宽应该是对立的统一。严有严的理由,宽有宽的道理,不能没有理由的盲目的严,也不能没有道理的盲目的宽。需刚柔相济为好。很多家长宽或严缺乏依据,有时随心所遇,这样教育效果就难以保障。家长一高兴,对孩子百依百顺,该约束也放任不管;倘若心中有气,一点小事就将孩子无辜责备,严厉的可怕。有的父
3、母平时一贯溺爱孩子,从来不提要求,品行习惯、学习锻炼放得很松,时间长了,孩子的毛病出来了,这时父母才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急刹车”,进行严格管教,不分时间场合,方法简单粗暴,然而多时积累的毛病怎么能一时就扭转呢?2、家长投入多少精力的问题。一般来说,家长对教育孩子可以说是全力以赴且毫无怨言。但事实效果不一定就好。那究竟投入多少才合适呢,这也有一个分寸的问题。首先,投入精力要弄清目的。有的家长用了全部精力辅导孩子学习,牺牲了自己绝大部分时间,甚至是自己的工作。但这样不一定事如人愿。教育有一条宗旨:“教是为了不教”。家长教育辅导孩子的目的应是最终让孩子不用辅导,具备独立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养成好的
4、学习和生活习惯,试想,孩子在小学或初中阶段或许你还能辅导,再升入高一级别的学校呢?再说家长只顾不明目的地投入,孩子的依赖感越强,越不能独立学习。另外,对孩子的生活方面的料理投入的就更多了。从早到晚,家长事无巨细都要亲自料理才放心,这样对孩子并无好处。虽说孩子还小只念一年级,但也应该适当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儿。正如于丹所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过多的帮忙代替只能让孩子生活不能独立,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就差。其次,投
5、入的精力要有节奏。孩子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树苗一样,不管你投入多少精力照顾它,还是得等它慢慢长大成材。就是天天施肥也无法忽略它的成长过程。家长对孩子投入也是同一个道理。古代有个植树专家,他的树木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枝繁叶茂,果子结得有好又多。在讲到经验时,他说:“只不过我种树时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而已,树木生长,要求舒展根部,用原来的旧土,并且培土夯实。栽好之后就不要去打扰他,让他自由自在的去成长”。教育孩子犹如培养树木,如果你非要树木长成某种姿态、长到某种高度,非要合乎你的心意也是教育不好子女的。 第三,投入精力要注意自身的充实。家长的任何投入既是责任义务又是一种幸福。但家长不要抱着把希望全
6、压在孩子身上的态度,把自己的精神追求扔得一干二净。这样忙来忙去到头来反而在孩子心目中丧失威信,这与家长不重视自我充实、充电有关。3、表扬与批评要把握好分寸。古人讲“人才何常,褒之则若甘雨之兴苗,贬之则若严霜之凋物”。使用奖惩不能随心所欲,比如,无论怎样的惩罚和贬斥,家长都可以归之为“我是为你好”!“我要是不爱你还会管你吗?”在没有自我反省中使用奖惩就会失了分寸。一些孩子摸透了父母心思,别看他们小不点,往往根据父母情绪好坏而逃避责任或不劳而获。这样做的害处是使孩子无所适从,迫使孩子不按是非行事,而看人脸色行事,日后很难成为个性独立的人。多使用表扬和鼓励。一般我们认为应该用表扬去巩固孩子的优点,用
7、批评去纠正孩子的缺点。但表扬和批评并不完全这样分工明确,有时纠正孩子的毛病也可以用表扬,而且效果也不错。比如孩子撒谎,家长应该重视在孩子没有撒谎、说实话的时候特意的表扬他,用表扬强化撒谎,可能其中有反复,但通过持续强化正面教育,会使孩子逐渐克服撒谎的毛病。又比如,孩子学习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老分心,这时家长不能劈头一顿数落,只要孩子能稳定一段时间不分心,哪怕一点进步都要用表扬巩固下来,如果孩子一分心就给一顿批评,那就很难调动孩子自我调控的愿望,自我约束的能力不提高,分心的毛病也难以改掉。再比如:我们发现孩子也知道“应该按时回家吃饭”,但他们在外面玩耍时往往就会忘记了,这时他们缺乏自我控制的缘故,这
8、就需要家长有意识的训练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普遍来讲,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们急于求助,而此时领悟道理更会使他们牢记于心。如果父母首先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那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对一个犯了错的孩子说,你确实优秀,但今天这件事,你伤了别人,你怎么想,你怎么办?另外,使用惩罚不能失去分寸。各位家长,试想你单位的领导三天两头的批评你,否定你的工作,你会作何感想?是否辞职不干?总之会受不了。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呢?孩子和成人比较,更不具备自我肯定能力,尤其是多次重复惩罚会造成孩子的回避心态和厌倦情绪。比如,家长规定考不了95分就取消假期旅游,那么孩子想最多
9、也就是不去了,并不能真正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惩罚要讲求及时。应尽可能在发生不良行为当时,就施以惩罚。如果时间久了,则很可能使孩子对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淡忘,以后的惩罚就不奏效了,这种事情往往发生在妈妈身上比较多,动不动就拿等爸爸回来看怎么收拾你的话吓唬孩子,这种方法不可取。(2)了解孩子的能力了解孩子是家长必须具备的能力,不了解孩子就无从关心孩子,也无从教育孩子。从目前家庭教育发展状况看,不少家长对孩子了解还停留在孩子的物质需求和身体一般情况需求这些层面,对孩子的精神、心理发展不大关注。存在主观、随意、缺乏真正的沟通,下面我从了解孩子的需要方面说一说孩子心理发展以及怎样了解孩子的问题。1
10、、了解孩子的需要。了解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全面地了解孩子更不容易。下面我从孩子的安全需要、交往需要、信任需要、成功需要、发展身体需要等,谈谈这些需要。(1)安全需要孩子在温饱获得满足之后,其心理的安全感需要就显得尤为突出。首先,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家庭的和睦。父母不和,经常吵架是孩子最恐惧的事情,孩子在父母的敌对、争吵中会感到极度不安。然而他还无能为力,因而如惊弓之鸟提心吊胆、小心谨慎,生怕自己有什么过失招惹父母而引发冲突加剧,更害怕哪一天会突然失去父母而倍感可怜。所以建议家长夫妻在发生矛盾的时候,无论如何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其次,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同伴和团体的肯定和容纳。在中小学阶段,
11、孩子会愈来愈重视同伴和团体对自己的评价,这是一种需要,同龄人和团体的肯定评价会带给孩子牢固的安全感。一个孩子若被排斥在伙伴圈之外就会失去安全感。所以不建议家长约束孩子不和谁谁玩。尤其当孩子一天天长大,进入青春期以后,孩子的精神交往90%倾向同龄伙伴,甚至宁愿得罪父母也不放弃伙伴的认可,所谓叛逆就来源于此。家长知道了这些,再与孩子沟通时就不易产生障碍了。第三,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对自己的信心。从孩子一生的发展来看,相信自己充满着力量也是内心稳定的主要保证。所以建议家长要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下面讲一个给自己定位的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和尚问禅师:“师父,我们人生的价值究竟是什么?”禅师沉默片刻,让小和尚
12、到禅院后园取来一块非常普通的石头,然后让小和尚把它拿到集市上,告诉他如果有人问价,你就伸出2个手指,如果那人回价依然伸出2个手指,然后把石头拿回来就可以了。小和尚把石头拿到集市,一位大妈见到石头心想,自己家里正缺少一块压酸菜的石头,于是问小和尚石头卖多少钱?小和尚按照师父说的伸出2个手指也不说话,大妈说两元钱呀,小和尚摆摆手再伸出2个手指,大妈心想20元总该卖了吧,又不是什么出奇的东西。小和尚说不卖然后把石头抱回寺院,不解地问禅师,一块普通的石头,一位大妈竟然给了20元,禅师不答。第二天,禅师让小和尚把石头拿到博物馆,依然用同样的手势,给出的价格却是200元和2000元;小和尚更摸不着头脑了;
13、第三天禅师让小和尚把石头拿到古董店,给出的价格分别是20000元和20万元。一块石头在不同的位置得到的答案却是不同的。所以给自己一个定位后,其价值也是无限的,尤其对一个可塑性很强的孩子来说,自信心的培养会改变他的人生。人怎样使自己站在更高的平台值得每一个人深思。(2)发展身体的需要发展身体是孩子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通过摄取营养来实现,而且需要身体活动来实现。我校通过两操、阳光体育等活动保证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其目的就是要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教育子女时提出:应从小培养孩子动手、做事、劳动的习惯,主张“自律立人”树立“独立不拔”的信念,把重点放在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会自理、学会关爱
14、等一些做人的基本素养上。在保护孩子人身安全上,要从小培养他们好的行为习惯,大人要时刻以身作则。下面我介绍安全管理中的墨菲法则:生活中人们尽量避免发生恶果,可实际偏偏会发生,这里面有人为因素。做一件事,如果客观上存在错误,那么不管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小,总是不断重复做下去,其结果总难免事故在某一时刻发生。例如:煤矿事故,视隐患于不顾,发生矿难是偶然中必然;开车闯红灯10次都没事儿,也许事故就发生在第11次,等等这些事例说明事故背后有隐患,隐患背后有征兆。从小培养孩子安全意识是父母需要给孩子上的重要一课。教育孩子存在教育的关键期问题,每个阶段施以必要的教育内容,才会让孩子像吸取营养那样保持均衡。否则人
15、生处处不是在补课。举个例子,垃圾分类箱在沈阳出现有几年了,可效果并不好,因为我们从小的习惯已经养成了,随手就扔是我们的习惯,其实,一些发达国家,像日本、瑞典早在七八十年代就将垃圾分类引入学校,让孩子从小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再指导他们如何做,以此培养分类意识,用了一代人的时间。生活中,我们挤公交、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陋习其实都是小时候缺失的那一课所表现出的潜意识行为,我们无需谴责谁,但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向文明卖出坚实的一步。否则,就如杜牧阿房宫赋篇尾所写: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3)交往的需要指导孩子区分是非。有的家长不让孩子与伙伴玩耍,总担心孩子学
16、坏。这种担心有道理,但不要因为怕孩子学坏就禁止交往,那就因噎废食了。孩子学坏,不是交往的错,而是家长没有指导孩子辨别是非。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孩子的伙伴多是住家邻居、上学邻座的孩子。一般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坏不到什么程度。家长不要人为制造什么“等级”标准,让孩子与这个玩、不与那个玩。其实注意一下伙伴有无讲脏话、讲吃穿等是对的,但只要正面给孩子讲清道理不能禁止正常交往。退一步讲,荷花不正是出污泥而不染才显其高贵品质吗?提高自我的免疫力不是更好吗?有时是我们大人的是非观无形中对孩子产生了影响。我们经常会看到小孩子走路不小心跌倒的现象,往往大人会故意用脚跺跺地诅咒地面不平,而忽略其孩子自身不小心的主
17、观原因。这么教育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他们的人生观定型后往往表现出的是非观错误,责任感缺失。责任就是做好你被赋予的任何有意义的事情,责任意识会让人表现的更卓越。 此外,等孩子在小学高年级、初中阶段,家长更要加强对孩子择友的指导,这个阶段伙伴的影响非常之大,有的甚至超过家长和教师的影响,所以分清是非、辨别正误很重要。家长应协助孩子与伙伴从小养成正常交往的能力,让孩子在交往中健康成长。(4)成功的需要成功的体验对孩子来说是太重要了,我们家长应该认识到,让孩子获得成功,不要按一个标准硬套,非得前几名才叫成功。我校在评价学生学业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不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判好坏的标准,而是通过课程的
18、不断丰富,我们更看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只要孩子在努力在进步,就是孩子的成功,就应该由衷的赞赏他们。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个原则对于任何孩子都是适用的,对那些表现不太好的孩子来说,尤其要少批评,多表扬。有一个叫做皮革马利翁效应的暗示方法,他的意思是说,当某个有权威的人预言某些学生将来会出现特殊好的行为结果时,这些学生便真的展露出这个人所预言的才华;反之,如果预言学生朽木难雕,学生的表现必将差之千里了。接下就说一说怎样了解孩子的问题。有的家长自认为最了解孩子,俗话说,知其子莫如其父,知其女莫如其母。总以为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岂有不了解的?其实还真不一定。孩子小的时候,可能
19、对家长、对任何人都毫无掩饰,而且活动范围也在家长身边,心理活动也较简单,因而基本上可以说一目了然。等孩子稍稍长大一些,比如现在进了学校,白天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就不是一目了然了。首先孩子长大了,他有自己的单独活动范围,独立意识也逐渐增强了,所以家长在了解孩子的思想、方法、途径上都要与时俱进。家庭教育提倡父母孩子两代人之间的沟通,这是了解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家长不能因为忙而忽略同孩子的交流,因为无可替代的血缘关系和亲密接触的日常生活,提供给家长不少有利条件,使家长可以充分地旁观孩子无意识流露出的内心想法。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不要孩子说什么都半道打断指导批评几句,而是要专心地听。高兴的不高兴的事都
20、要完整的听,听孩子诉说,有时候并不需要我们自己说,你只要蹲下身来,静静地听孩子把话讲完,孩子也就满足了。倾听是尊重孩子的最好方法。通过倾听,你不仅了解了孩子,而且还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谈话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谈话的效果,在沟通过程中要避免以下三种情形发生:一是重复啰嗦。有些道理孩子已经明白,但有些家长担心子女把自己的话当耳旁风,稍有机会就循环往复说个不停,恨不得让孩子立刻成为自己希望的那样,但千言万语不如父母平时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重复啰嗦的谈话方法起不到实际效果;二是不善于开发孩子的闪光点并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在生活中,家长总爱拿自己的孩子和邻居、亲戚、朋友的孩子相比较,
21、当自己的孩子各方面条件处于劣势时,家长在孩子面前往往会流露出对别人家孩子的羡慕,使自己的孩子在心理产生一种“我处处不如人,再努力也白搭,反正也赶不上就算了”的消极思想;三是缺乏原则。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更不能无原则的讨好孩子,应做到爱而不宠,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不丧失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当你听孩子说话时建议你:1、坐在他身边;2、放下手里的工作;3、倾听的同时配以点头、微笑、抚摸;4、提出你的建议;5、接纳呼应孩子的情绪。各位家长朋友,我觉得趁自己的孩子还小,每位家长都要努力成为孩子最信任的那个人,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要保持观点上的一致很重要。“父严母慈”或是“
22、父慈母严”型家长,从情感角度来看,都应该避免两方面内容:第一不能嘲讽揭短,使孩子丧失改正错误的勇气。有些家长个别时候爱把以前的老账翻出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破罐子破摔”;第二不能姑息护短,孩子犯错后要帮助他积极分析原因,特别是一些成绩优秀的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往往容易轻信他们的言辞,想方设法为子女开脱,这些都是不明智之举。这种现象发生在隔辈人身上就更多些。面对孩子的错误,每位家长都不能采用以下10种语言方式:恶言傻瓜、说谎、没用的东西侮蔑你简直是个废物责备你又做错了,简直坏透了压制住嘴,你怎么可以不听我的话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威胁我以后再也不管你了哀求我的小祖宗,求求你别这样好吗抱怨你竟
23、然做出这样的事,太让我伤心了贿赂你要是考满分,暑假带你去旅游讽刺你看看你,你要有人家一半也行呀以上这些语言最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做父母的切记不要使用它。进入少年期的孩子,自尊心会旺盛起来,但他们的道德认识能力并没有同步发展,因而容易出现偏激、不听话、跟大人顶嘴以及明知道不对还偏偏那么做等现象。对于这种原因引起的过错,如果父母不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是采取规劝引导的方式,极易产生对立情绪。父母一旦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信赖,孩子在接受他们的教育时就会不管父母的话是否有道理,都一概采取忽视、反感或拒绝的态度。法国的卢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误用光阴比虚掷(zhi)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接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台湾的著名女作家三毛,上初中时数学成绩不好,但对文学很有兴趣。一次在数学课上,老师用极其恶劣的语言批评三毛数学成绩差,致使他对学习产生厌烦,辍学回家。即使在她成名后也不肯原谅她的老师。可见破坏性的批评对人的一生影响该有多大。再有就是借助老师的评价和孩子同伴的反映了解孩子。家长可以通过学校信箱、群、电话、来校咨询等形式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这样我们才会一起携手把孩子教育好。家长朋友,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方法,让我们双方形成合力伴孩子在和谐的氛围里健康成长。最后谢谢各位家长的倾听,我们下次再见! 2014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