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中语文单元导入教案.docx

    • 资源ID:13153922       资源大小:27.55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语文单元导入教案.docx

    1、初中语文单元导入教案初中语文单元导入教案【篇一:七上教案(4-6单元)】 十八、斜塔上的实验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总结出科学家获得成功的经验。 2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科学家善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激情。 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3、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二课时: 课型:新授 方法:点拨交流式、实验法、比较阅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学习科学家善于探索的精神。 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3、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是平淡的,却又是美好的,法国

    2、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是有了发现,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社会才得到不断地进步。今天我们要看看,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奇迹。 二、研读课文 1、学生轮读课文,并思考: (1)、标好段落序号,划出疑难点。 (2)、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 明确: (一)(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二)(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三)(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2、教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提问:你发现绳的摆动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明确:尽管绳的往返距离越来越小,但

    3、是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一样长;自然的节奏原则。如果讨论不出,教师点明几百年前,伽利略能够发现这个规律,说明他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 3、齐读第二自然段,并标出“仿佛、觉得、似乎”等词,这些词能否去掉?原因是什么? 讨论明确:仅仅是一种猜想,有待证明。 伽利略的感觉是否正确?他怎么知道的?明确:正确;他采用实验法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 通过此事,你受到什么启发?小组交流;明确:伽利略善于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来检验真理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4、他这敏锐的感官和观察、思考、实验能力与他孩提和学生时代是紧密相连的。速读812段,让我们为孩提

    4、和学生时代的伽利略画个像。讨论交流。 明确:(1)不迷信权威。(2)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3)有理想。(4)敢于追求真理。(5)不断试验,挑战权威。(6)面对压力和挫折,仍然勇往直前。 5、就因为有了孩提和学生时代打下的基础,参加工作后的伽利略仍然不断实验、验证,最后,他来到比萨斜塔做实验。 速读思考:当时有什么困难?伽利略和众人又是怎么表现的?讨论明确。 6、小结。 内容:本文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提、学生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试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7、作者是采用先写趣事, 再写小时侯,再

    5、写斜塔上的实验的顺序进行写作,这样写好还是按时间顺序写好,为什么? 讨论明确:本文顺序好。开头描绘发现摆的定律的经过,引人入胜,再回头略写孩提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能使读者清楚的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的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这也就是文章巧妙的构思,是文章以斜塔上的实验为标题的原因。 三、作业 1、学习了文章,你能否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出来。 2、收集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生活的时代背景等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3、搜集有关其他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小故事,结合课文说说他们成功的经验

    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激情。教学过程: 一、了解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生活的时代背景 1、课前我请同学们收集了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现在请同向大家介绍你所收集到的资料。 2、小组对收集资料学习评议后选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补充。 二、集中交流学习科学家伽利略一生对科学的贡献,分析他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1、课文中写了伽利略的两个发现:单摆的等时性及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你能说说伽利略还有哪些业绩? 2、结合课文,说说伽利略在科学道路上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答:不轻易相信权威,努力实践,细心观察等)(学生课前已准备好,举手

    7、回答) 三、分组交流所搜集到的其他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小故事,并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 1、小组对收集资料学习评议后,选代表回答。 2、全班进行评议,选出优胜组。将该组准备的内容出一期黑板报。 四、全班总结,学习科学家的创新精神。 科学家们的发明创造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好,他们的创造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活水。难以想象,没有了创新,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一副情形,那真是不可想象。 五、作业 以自己的一次小小的科学探索、科学实验或者创造发明为内容,写一篇350字左右的短文。同时附上一篇总结成败经验的小汇报。 十九、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目标 1、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和判断人有无创造力的根据。 、学习

    8、用生动的实例和明白易晓的道理阐述观点的方法。 、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教学重难点 、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在黑板上画“ ”,提问:看到这个图形,你想到了什么? ()由多种答案揭示课题并板书。 、自学课文 ()初读课文 a、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锲而不舍 约翰 b、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推敲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 ()细读课文,思考问题 a、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 b、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采用了那些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

    9、 、学习课文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 a、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b、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是什么? ()分组讨论交流 ()讨论: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那些条件?举了那两个例子? ()讨论: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吗,为什么?(可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 ()朗读课文,讨论: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的依据是什么? ()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论点,小结课文。 、拓展练习 ()出示图形“”“”展开联想写一段话。 ()现实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用“?”讨论,找出不同答案。 、小结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

    10、什么内容? 、朗读课文 ()简单介绍有关议论文的知识。 ()读读、找找本文的论点、论据、论证是什么?(如有困难,教师可作简单分析) ()找到文中精彩的部分读读体味。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练笔 以“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为内容写一篇字左右的短文。 二十一、梦溪笔谈二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的科学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岁”“穰”“患”“贻”“履”等, 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之”“其”“以”“悉”等。 3、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幻灯片。 2、学生预习: (1)简介作者作品 (2)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试着翻译全文。 (3)朗读课文,读

    11、清句读。 教学时数:2课时【篇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学期) -设计教师:孙家祥 第一单元单元教案 题材:战争主题。 体裁:以叙事用品为主。 阅读教学: 1、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会情景,品味语言(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 2、努力提高默读的速度(注重技巧,经常自测)。 综合性学习: 1、主题:“界何时铸剑为犁” 2、活动:古今战争知多少 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文艺作品与战争 铸剑为犁应有日 教学计划用时:22课时 第一课 新闻两则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

    12、识储备点 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二)、能力培养点 1、能写作简单的新闻。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三)、情感体验点 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二、教学设想 重点:掌握新闻知识。 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思路: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三、媒体平台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投影仪、dvd机;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五、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本课目标 1、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 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以介绍人民解放

    13、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2、课前热身: 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溃退( )要塞( )阻遏( )锐不可当( ) b、解释下列词语 业已: 锐不可当 3、合作探究: a、整体感知: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b、四边互动: 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 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 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 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

    14、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 路军所遇的敌情。 互动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面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 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互动9: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 4达标反馈:讨论课后练习三。 5、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三)、延伸拓展 第 二 课 时 教学设计: 一、新闻复习,激趣引读。 电视,以其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

    15、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二、朗读积累,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概述各部分主要内容。 三、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1、找同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 2、找“不同” 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

    16、,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

    17、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四、新闻朗读,语言品味。1、新闻朗读: 看谁读得好 活动过程:主持人一名,评委35名,(其它同学可模拟电台播音员,按新闻播音的要求,开展朗读比赛。)既很激动又很庄重地来朗读全文, 2、语言品味: 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第 三 课 时 五、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

    18、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2、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请联系本课的学

    19、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200字左右) 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 中路军: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新闻的三个特点 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记叙的六要素东路军:较为顽强 但一举击溃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二层:背景我军主动 第三层:回顾敌军必败 第四层:预言 教学后记:学生读书开不了腔,须加强指导;学生对战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 2 芦花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 2.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3.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

    20、、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能力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德育目标 从文中智勇双全的“老头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教学重点 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探究问题: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

    21、的“过于”二字? 教学方法【篇三: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个人初备备课教案 备课人:双柏县鄂嘉中学 李玉超 第一单元 单元重点 设计重点: 1、主问题的引领(寻找主问题)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 3、多角度阅读 第1课藤野先生 教学设想: 通过主问题的设计引出学生对藤野先生的了解,理解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可以直接由人生经历导入: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些令人难忘的经历,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温暖,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通苦,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奋斗的乐趣。在鲁迅先生的一生中也有过这样的时候,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文章,看看在鲁迅先生的记忆

    22、中难忘的人和事。 可以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引出。 也可以由名人尊师的故事导入。 二、初步感知1、朗读课文。2、感受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感激、敬仰、怀念? 三、跟踪阅读 为什么鲁迅对先生会有这样深厚的感情? 学生的回答可能涉及到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帮助、藤野先生的为人、鲁迅当时的处境等问题。 1、藤野先生是一个 的老师。 (要求在填写形容词的同时能结合课文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分析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帮助。 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为我改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带出有关藤野先生的其他事情, 对我不学医的叹息,送我照片。 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要求概括这些事情,懂

    23、得概括内容的方法和要素。 课文写藤野先生一共写了这些事情,前三件可以看作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帮助,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关心爱护。先生送我照片的事可以说明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而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为了说明他认真治学的精神。虽然这些事情不是都在写藤野先生对我的帮助,但它们却共同刻画了一个藤野先生的完整的形象。 2、鲁迅当时的处境怎样? 根据课文内容介绍鲁迅当时在日本的处境。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此处作当时中国落后挨打的背景,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处境的介绍,以利于学生理解鲁迅在碰到象藤野先生这样的老师时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3、为了改变自己的、更是民族的处境,鲁迅做出了怎

    24、样的举动? 回忆鲁迅从学医到学文的道路的选择,贯穿始终的是热爱自己的祖国,要改变祖国命运的思想。这是全文的一条暗线。 四、探究阅读 1、文章主要写藤野先生,为何要写东京的留学生和初到仙台的情况? 或交待动机或正面衬托或反面衬托要区别对待。 2、在这样的处境中碰到这样的一位导师,真的令人一生难忘。所以在20年后,鲁迅依然记忆犹新,特别是在陷入困境的时候,更会想起他来。 阅读课文最后一个小节。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思考在这段文字中先生要

    25、说出的是些什么话语。我为什么良心发现的,增加了勇气,继续写文章? 五、拓展延伸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有没有最感动的时候?什么事情,什么人,对你有什么启发? (这一组问题,其实是由问题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引出的,由这个问题带学生进入对藤野先生的了解,对鲁迅当时处境的理解,对鲁迅对藤野先生情感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的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感动。) 六、课外作业课外阅读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将寿镜吾、章太炎、藤野先生加以比较,写一段话来,看看他们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第2课我的母亲 教学设想: 通过具体分析我的母亲在学业上和做人上对我的帮助和影响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教

    26、学设计: 一、导入 人的一生中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母亲,因为母亲给了我们生命,而更重要的是母亲往往用朴实的话语和行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人。胡适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二、作者介绍 通过作者介绍来激起了解名人的童年教育的兴趣。 三、给作者极大极极深影响的是他的母亲,母亲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他? 四、为什么母亲会给他极大极深的影响? 通过具体分析课文中写的有关母亲的事情来分析母亲的为人和品质,从而来理解母亲对我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五、你的成长经历中有什么人影响过你吗?请你回忆一下,说一说。 六、 课外作业 种在诬蔑里的决心唐韬 期待父亲的笑 林清玄 我的母亲 老舍 我的母亲 邹韬奋 母亲碧野 母亲

    27、李霁野 母亲何家槐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设想: 通过对作者童年经历的回顾,让学生了解人生经历不同,会造就不同的人生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人生经历各异,不同的经历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你还记得你得到的第一本书吗?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却让他终身难忘,因为这第一本书的内涵太丰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二、作者的童年经历了些什么事情? 三、哪些事情对他影响深远?这些事情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四、为什么对他有这样的影响?你从他的经历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五、假如乔元贞也能继续上学,请你设想他现在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这第一本书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 七、课外作业 教学设想: 通过对

    28、托尔斯泰的外貌的学习,体会托尔斯泰的心灵,感受他的心灵产生的变化。 课前印发茨威格的逃向苍天。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说说你所了解的托尔斯泰。 二、朗读感知 读了文章之后,你认为托尔斯泰是个怎样的人? 三、跟踪阅读 1、托尔斯泰的外表是怎样的? 抓住托尔斯泰的须发进行分析。要求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 总结外貌特征:普通 2、 托尔斯泰的内心是怎样的,你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抓住托尔斯泰的眼睛进行分析,同样要求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 3、 作者为什么抓住托尔斯泰的眼睛来刻画他的内心世界? 与音乐巨人贝多芬刻画人的内心世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结合逃向苍天分析文章中“当这一副韩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

    29、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以及文章的最后一段。 四、 课外作业 有条件的阅读茨威格的三作家 阅读托尔斯泰的代表作 逃向苍天介绍:(选自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是茨威格为托尔斯泰的未完成剧本光在黑暗中发亮补写的尾声。 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伟大的,同时又是矛盾的。他在世界观激变之后,为自己贵族地主庄园式的生活不符合自己的信念而深感不安;但他的妻子却囿于世俗偏见,过多地为家庭和子女的利益考虑,不能理解他的思想,从造成夫妻的不和与家庭的悲剧,这更使托尔斯泰痛苦不堪。于是他在一八八二年和一八八四年曾一再萌发弃家出走的念头。

    30、这种想法在他八十至九十年代的创作中颇多反映,尤其是一八九零年开始创作的剧本光在黑暗中发亮,更可以说完全是当时作者的自我写照。该剧中的主人公萨林采夫在世界观转变之后同家庭和社会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但他同时又主张不以暴力抗恶。剧本虽然经过长时间的创作,但始终没有完成,只留下片断,因为托尔斯泰不知道该如何结局,他还没有为主人公的矛盾找到解决的办法。而现实中的托尔斯泰自己,正如剧本中的萨林采夫一样,也仍然处于深深的矛盾中不能自拔,因为它虽然想以弃家出走来摆脱自己的痛苦,但又怕自己的这一举动会引起妻子和亲人的痛苦,这无异于自己犯下罪孽,违背自己“不抵抗”的理论。所以,这种矛盾的痛苦又继续折磨了他将近二十年。一九一零年十月末,风烛残年的托尔斯泰在经过几场极富戏剧性的冲突之后,终于毅然决然悄悄离家出走。十月二十八日清晨,一辆载着托尔斯泰的马车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远远驶去,前面是茫茫苍天。陪同他的只有一个挚友兼医生马柯维茨基,知道他去向的只有他的小女儿。 但是,这位八十二岁的老人已经不起旅途的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语文单元导入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