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百分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3291434       资源大小:32.32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百分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docx

    1、百分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百分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百分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提高学生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充分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1.出示伦敦奥运会叶诗文比赛、获奖图片及西班牙马卡报网站最受欢迎女运动员评选结果,引出百分数。2.教学百分数读写。3.

    2、交流在课前找到的百分数。(1)把你找到的百分数写在黑板上,并向大家简单介绍。(2)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写你找到的百分数,并和同桌说一说。(3)从老师出示的信息中寻找百分数。二、交流感想,引发问题。1.看了这么多的百分数,你有什么想说的?2.老师和你们的感受一样,但同时心里又有了疑问: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你能不能也提一个问题,说说你的疑问?3.提炼问题: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比较有什么异同?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理解百分数的意义。1.看书自学,初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2.在实例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1)姚明加盟NBA第一年的投篮命中率为49.8%。(

    3、2)中小学生近视的越来越多,有的班级近视率高达40%。(3)今天学校的学生出勤率为99%。3.小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4.反馈:说意义,谈感想。(1)叶诗文以42.9%的支持率击败了三名世界名将。42.9%表示什么意思?(2)我国神州飞船从神州一号到神州九号全部发射成功,发射成功率是100%。100%表示什么意思?(3)出示中国、印度、美国、日本森林覆盖率,选一个说说它表示的意义。出示有关环保小知识,沙漠化信息,让学生谈感想,提建议。(二)感受百分数的优越性。1.(出示绿峰农场植树实验情况统计表)你觉得应该选哪种树,能用算式说明你的理由吗?树名成活

    4、棵数种植棵数白杨1820胡杨4450长穗柳23252.叶诗文荣膺最受欢迎女运动员报道。3.小结:使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三)百分数与分数的的异同。1.先出示一条线段,(长1米),平均分成两份;再出示另一条线段(长度是第一条的一半)。问:你能想到什么?为什么?2.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3.除了意义上的区别,其他地方比较,你还能发现什么?四、巩固练习,1.下列分数能改写百分数吗?(1)一张桌子的宽是米。(2)一张桌子的宽是长的2.选择适当的百分数填在括号里。2%62.5%105%200%99%100%(1)甲车间加工了105个零件,经检验全部合格,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2)你知道吗?

    5、一个成年人,脑的重量约为1.5千克,约占体重的()。(3)波音767客机的飞行速度(850千米/时)约是上海磁悬浮列车行驶速度(430千米/时)的()。(4)“迅雷”软件可以提高影音文件的下载速度,张老师使用“迅雷”只用十分钟就下载了一部电影的()。3.写百分号(10个)比赛,用今天所学知识说说你的完成情况。五、全课小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名言: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篇二: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

    6、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和百分数改写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的改写方法,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改写。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分数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探索改写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考。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的意识,

    7、感受数学的美。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分数和百分数改写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改写的方法。教学难点:在探索分数和百分数改写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各种不同的方法之间的联系,能合理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改写。课前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生: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明确目标。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数有哪些?(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我们知道,这些数之间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例如,百分数和分数有怎样的联系呢?(百分数和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学习,大家已经知道百分数和小数是可以互相改写的,相信大家一定会猜想到,百分数还与什么数也能互相改写?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

    8、课,我们就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研究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板书课题: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使学生感受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数之间的联系,激发起学生研究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的主动愿望;同时勾起学生对百分数与分数联系的已有认识,为学生联系已有的数概念有意义探索例题中的分数化成百分数打下基础。)二、主动探究,发现方法。(一)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1、出示例题3:青阳小学六年级一班的体育委员在调查了全班同学中会游泳和会溜冰的人数后,得到如下结果。会游泳的会溜冰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3/52/7(1)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提出问题:这里的3/5和2/7分别表示会游泳和会溜冰的人数所占的比率

    9、,能用百分数表示会游泳和会溜冰的人数所占的比率吗?3、学生尝试把3/5改写成百分数。(1)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可能方法: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3/5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在改写成百分数。根据学生介绍老师板书:3/5=(320)/(520)=60/100=60%可能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根据学生介绍老师板书:3/5=35=0.6=60%(2)教师小结:把3/5改写成百分数,可以把3/5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在改写成百分数,也可以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4、怎样把2/7改写成百分数呢?请大家也试一试。(1)学生尝

    10、试后介绍改写方法:把2/7改写成百分数,要用分子2除以分母7,先改写成小数,再改写成百分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7=270.286=28.6%,同时介绍:计算中遇到除不尽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再改写成百分数,即在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这里的27的结果0.286是个近似值,所以用约等号连接,但是把0.286化成百分数28.6%时,这两个数之间是精确相等的,只要用等号连接就可以了。(2)组织对比:把把3/5改写成百分数有两种方法,把2/7改写成百分数时,怎么大家都选择用分子除以分母先改写成小数再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了呢?引导学生感受到:因为2/5的分母5是100的因数,可以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一

    11、个整数,把2/5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比较简便,但是2/7的分母不是100的因数,那样做就很烦了。5、引导小结:看来,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时,什么方法更有普遍性,一般我们可以怎么办?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练一练:把1/5、1/4、3/8、1/3、5/9改写成百分数。(设计意图: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一般可以把分子除以分母改写成小数后再改写成百分数,这需要借助上一节课的知识为媒介,但我觉得并不需要去否定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方法,它在某种特殊时候显得更为简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使其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是很有必要的。)(二)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1、谈话:我们已

    12、经会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了,怎样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呢?你觉得可以怎么办?先自己举个例子试一试,再和组内同学交流你的方法。2、组织全班交流:(1)以23%为例说一说,可以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所以23%=23/100。(2)再请一位同学举个例子说一说。以75%的改写为例,可以把75%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约分,所以75%=75/100=3/4。教师评价引导:是啊,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化到最简分数为止。3、老师也来举个例子,2.8%怎样改写成分数呢?学生尝试后组织交流。(1)可能方法:把2.8%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2.8/100改写成分母

    13、是1000的分数,再约分,2.8%=2.8/100=28/1000=7/250。(2)可能方法:把2.8%改写成小数,再把三位小数改写成分母是1000的分数,再约分,2.8%=0.028=28/1000=7/250。(3)组织对比,获得方法:方法和方法的第一步思路是不同的,但第二步都要把它转化成分母是1000的分数后再约分,所以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时,一般就没有必要经历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这一步了,我们可以直接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4、现在谁能说说怎样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练一练:把27%、40%、65%、145%、2.6%改写成分数。6、想一

    14、想:通过刚才的练习与交流,你觉得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要注意什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呢?(设计意图: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学生自主探索时也出现了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的落脚点都是改写成分母是100、1000的分数,实质上是一样的,所以我引导学生把它们归结为同一种方法,避免因人为追求方法的多样而增加学生理解掌握的难度。整个探索阶段分两层展开教学,主要教学方式都是先让学生尝试进行改写,再组织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吸纳同学的意见,调整自己的原有认识,深化对改写方法的理解,充分经历了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百分数改写成分数方法的主动建构过程,实现方法的有效掌握。)三、巩固练习1、

    15、练习二十第4题。雨霖铃优秀教学设计雨霖铃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2、难点: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用红色檀木制成,于唱歌时打拍子用的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最早的琵琶不是专门用来

    16、当乐器演奏了。而是类似战鼓那样在作战的时候激励士气的。铁绰板估计也是金属制品,像快板)唱大江东去。”由此大家可知这两个流派的不同特点。能让苏轼与之一争高下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哪首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雨霖铃(板书)二、作者简介:提及柳永,大家也许不像对苏轼那样熟悉,但他的两句名句早已广为传诵。(提问、启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婉约词代表。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即开封)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

    17、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潦倒一生,功名不扬。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有乐章集问世。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音律和谐,美妙动听,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更曲折婉转悠扬动听。)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在表现手法上,

    18、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本词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板书:(1)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2)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3)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4)作品:乐章集。三、解题雨霖铃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

    19、还,一路凄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玄宗触景生情,甚是思念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作者在填这首词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更觉得痛苦万状。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写与一位红颜知己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雨霖铃”属于词牌名。一般词的题目由两部分组成,即词牌名和词题,当然也有单有词牌名作题目的,如虞美人、声声慢等。本词属于长调、慢词。四、预习: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蝉、长亭、雨、兰舟、烟波、云气)2哪些句子抒写了作者的感情?3、这首词是按什么顺序写离别之情的?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的层次应如何划分?明确:别前、

    20、别时、别后。(板书)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描写情态离别后:刻画心理五、朗读:1、师读: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哀婉、悲伤、凄清。(板书)2、指导诵读。我们讲过诗词诵读要把握的几个要点,首先要读准字音;其次要读出节奏,宋词不比唐诗那样整齐划一,每句是不同的。再注意韵脚的读法,要短促而清晰;带领学生试读一遍,划分节奏。最重要的要读出感情,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现在就试读一遍,自己体会体会。学生自由朗读指明学生朗读学生齐读。六、赏析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写他要离开汴京(今开封)去各地飘泊时和他的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情景交融、虚实相济。鉴赏时注意词中哪些是景语,哪些是情语?哪些是情景和说?

    21、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逐句赏析上片(学生朗读、体会、讨论后分组发言,教师纠正)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1)字词:“寒蝉”:透出凉凉的秋意。“凄切”之声令人感到凄凉冷落。对:面对“骤雨初歇”:一场秋雨刚刚停歇(2)寒蝉凄凉急促地叫着,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急雨刚刚停歇。(3)起首三句写什么?是情?是景?写景。写别时景。点明了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地点(长亭)和事件(送别)。开首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爱,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

    22、”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萧瑟)。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4)分析:起笔用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的手法不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色,写出所见所闻所感,而且酿造出足以触动离愁别恨的气氛和情调。2、“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都门”是指汴京门外。“帐饮”是说搭起帐篷请行人吃酒,古人离别饯行离不开酒。“无绪”是当时心情不好,没有兴致的表现。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在京城门外,情人临时搭起帐篷,设宴饯行,然而离人心情不好,食之无味。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当二人难分难舍之

    23、时,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留恋之情深,是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不难想象画面中的人物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在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却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这两句是写别时人:不忍别又不能不别。心情:痛苦、无奈、恋恋不舍。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无力而有意的手握在一起,无神而有情的眼互相凝视,纵有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白描手法,寥寥数语便把情人间那种缠绵眷恋之情,无可奈何之意维妙维肖地表达出来了。柳永是描写离别之情的高手,他特别擅长通过这种看

    24、似简单平凡的词句来传达真挚感人的情怀。这句写情态。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让我们看到了哀婉缠绵、无比依恋、难舍难分的离别场面。而达到的艺术效果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感情:缠绵眷恋、无可奈何。后来传奇戏曲中常有这样一句唱词:“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语出于此,然却不如柳词凝炼有力。词人“竟无语凝噎。”那么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1)这里的“念”字用得特别好,“想”之意。承上启下,表明是设想离别后的情景,是他的内心独白。离别后如何呢?(2)“去去”往前走了又走,表示走得很远,越走越远。“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

    25、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3)这一路去,陪伴词人的又是什么呢?作者想象千里之外之景,虚实结合。“千里烟波”:轻烟笼罩,江面浩淼空旷;是愁人的景象。“暮霭沉沉”:傍晚的云气重重地下压,“沉沉”不仅的暮霭的样子了,更是作者抑郁的心理表现,他的愁绪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楚天阔”: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以空阔的天空为背景,写出了人的孤独。(4)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5)两句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以后情景的写法,也是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写法。还没有离别,便想象行程遥远,空旷广漠中充满着漂泊无依的愁绪。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

    26、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这么一来,给予读者的感觉就不光是自然的景色,更深刻的是这种景色中充塞着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这句要读出苍茫、孤独味来。小结:第一幅画可命名为“长亭别离”: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停歇,空气格外清新,寒蝉在柳树梢长鸣不已。京城门外,长亭边,一个临时搭建的篷帐里,筵席上有两个斟满酒的酒杯和两盘几乎没动过筷子的下酒菜。词人与情人双手紧握,喉咙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脸颊上挂满了滚烫的泪水。此时,水面上,一只小船里一位老艄公正对着这对情人使劲地喊着:“上船喽,上船喽”。天色越来越暗,茫茫水域里,濛濛雾气一片。上阙: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下片赏析: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

    27、堪冷落清秋节”(1)“多情自古”:为“自古多情”,把自己情感赋予普遍意义。“伤别离”点明这首词的主旨。下片开头写情,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更加难以忍受!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柳永把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诗中,又扩大了这种感受,用对比手法,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3)“清秋节”一词,照应前面哪句?起首一句“寒蝉凄切”前后照应再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氛围。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4)此番离京,心情黯淡,前程迷茫;昔日红颜知己前来相送,此番离别,归期难料,犹如生离死别,往日千般柔情,万种恩爱都

    28、蕴含在两双含情的泪眼中,千言万语,百般千虑,一切尽在不言中。感情:忧伤失意。自古以来多情的人都因离别而感伤,更何况在这冷落清秋的时节呢,更叫人难忍受了。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句为名句。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是作者的想象。(1)“杨柳岸”:明写眼前景而暗写别时情,因为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折柳送行,取其依依之态。另外,“柳”留”谐音,折柳赠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杨柳和离别似乎已经具有了必然的联系。而词人的“酒醒”后偏偏在杨柳依依的岸边,难免不引起离人依依不舍的离别情景,怎能不叫人倍感伤痛。(2)“晓风残月

    29、”都写出了别后心境的凄凉,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比傍晚之风更凉,“酒醒”偏遇凉风吹,真叫人凉上加凉心更凉,“晓风”无情地吹皱了离人凄冷的心湖。“残月”离人都希望去时有日,归时有期,月圆之时想必也是团圆之时。断不料“酒醒”之后,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弯“破镜”般的“残月”,使“重圆”的希望化为泡影。残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词人寓情于景,借景传情,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3)今夜酒醒时,将在何处?那时(已不见心爱的人)只能呆呆地对着岸上凋零的杨柳、清凉的晓风和清冷的残月。(4)此句蝉联上句而来,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那么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别后景:词中有画,景中含情。联系特定情境。画

    30、面出现在“酒醒”之后,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幅深秋羁旅图。“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组合在一起,集中了许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入词,构成凄凉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5)整个画面的基调如何?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经年:一年又一年;应是:即使是;千种:极言其多。风情:深情密意,旧指男女之间的情恋。(2)这一去又是很长的时间,即使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即使有许多风情韵事,又能对谁倾诉呢?(3)“此去”二字,遥

    31、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4)“良辰好景”为何是“虚设”?“千种风情”怎么会无处倾诉呢?明确:离开了心爱的人,自然没有心情去欣赏。这“良辰好景”不是等于虚设吗?其实,不只是虚设,每遇“良辰好景”反而会引起对情人的思念,勾起无限的伤情。两情分离,欢情难再,知音难觅,凄凉倍至。因此,“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就算有千种深情,万般爱意,又向谁去说呢?只有独对清风冷月,望空兴叹,为伊消得人憔悴了。设想细腻,语出辛酸,痛切地道出前景渺茫,又表露出余恨无穷的哀怨。感情:别后情孤寂痛苦。如此收束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小结:下阙:写想象中的别后情景。离人设想的“今宵”和“经年”所处的景与情,是想象之境,是离愁的进一步拓展。写离愁别绪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显然,本词脍炙人口不是以题材取胜,而在于它能够“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把“自古伤别离”和“冷落清秋”的景巧妙地结合,把“千种风情”和“良辰美景”巧妙结合,


    注意事项

    本文(《百分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