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题型 9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建设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docx

    • 资源ID:13322325       资源大小:178.3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题型 9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建设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docx

    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题型 9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建设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题型 9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建设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题型2018-2019年全国卷考查情况(考查概率:27%)设问类型情境模型答题模型考查概率特征类某地的交通线路空间分布特征从分布密度、沿线的地理事物(河流、山脉等)、是否成网状、连接的重要地区或城市等角度描述16%原因类某地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基础设施等)角度分析46%措施类某地交通运输线、点的保护措施结合地形、地质、气候等条件分析措施15%影响类交通运输线建设产生的影响从对社会、经济、

    2、环境、聚落、商业网点、城市化等的影响角度分析23%(测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12018广东实验中学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西南茶区(图1)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丰富。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它是中国西南地区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沿线存在着众多的文化遗产。某年秋季,新华社组织记者对茶马古道进行了调研采访(图2)。(1)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藏地区与西南其他地区进行茶马交易的原因。(8分)(2)分析西南茶区茶树品种丰富的自然原因。(6分)(3)古代

    3、马帮运送茶叶到西藏地区会遇到哪些困难?(6分)解析:第(1)问,西藏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以奶、肉为主食,过多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饮茶能够帮助其分解脂肪,但西藏地区不产茶而产良马,故藏民需要通过交换获得茶叶;据材料可知西南地区盛产茶叶;马在古代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战争等活动的主要动力,西藏地区与西南其他地区茶马交易便应运而生。第(2)问,可结合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和茶树生长习性,从热量、地形、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主要从沿途的气候、地形、地质状况等方面分析。西藏地区地形复杂,茶马古道沿途多暴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沿途气候类型复杂、太阳辐射强。答案:(1)西藏地区属

    4、高寒地区,蔬菜缺乏,奶、肉是藏民的主食,但奶、肉脂肪含量较高。(2分)藏民喜爱喝酥油茶,茶叶是酥油茶的重要原料,茶叶也能够帮助分解藏民体内的脂肪,但藏区不产茶。(2分)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2分)而西藏地区产良马。(2分)(2)纬度低,地跨热带、亚热带;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雨量充沛;土壤适合茶树生长。(答对3点即可,6分)(3)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多暴雨,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高原地区高寒缺氧;太阳辐射强等。(3点即可,6分)2下图为新疆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简述新疆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8分

    5、)(2)新疆天山以北地区机场数量较多,分析其原因。(6分)(3)指出从中亚地区经阿拉山口进口油气资源最佳的运输方式,并说明该运输方式的特点。(6分)解析:第(1)问,据图分析可知,城市主要沿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交通线分布。因为该地区深居内陆,水资源缺乏,沿山麓地带水资源较充足,沿交通线分布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第(2)问,该地区自然条件较差,铁路、公路运输不发达,居民出行对航空运输依赖性较大。第(3)问,油气资源宜采用管道运输,管道运输具有运输量大、连续性好、安全性好、管理方便等特点。答案:(1)特点: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2分)多沿交通线分布。(2分)原因: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水资源较充

    6、足,有较大面积的绿洲分布,(2分)交通较为便利,人口集中。(2分)(2)地域面积较大,多沙漠、戈壁,铁路、公路交通线较少,地面交通不便;(2分)航空运输速度快,受地面状况影响小;(2分)气候干旱,晴天多,适合航空业发展。(2分)(3)方式:管道运输。(2分)特点:管道运输量大,损耗小,连续性好,安全性高,管理方便。(4分)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荷兰海堤闻名于世,其中须德海工程最为壮观,该工程通过修建阿夫鲁戴克大坝将须德海内外隔开,其内称艾瑟尔湖,湖区四周开辟出5个垦区,其外称瓦登海。工程包括拦海大坝、泄水闸兼船闸、船闸、圩区围堤、泵站、桥梁等。鹿特丹是欧洲最大的港口和荷兰第

    7、二大城市。材料二构想中的“第三亚欧大陆桥”以深圳港为代表的广东沿海港口群为起点,由昆明经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从土耳其进入欧洲,最终抵达鹿特丹港,横贯亚欧21个国家,全长约15 000千米,比经东南沿海通过马六甲海峡及苏伊士运河到达鹿特丹里程要短3 000千米左右。(1)根据图文材料,简述荷兰海堤的作用。(4分)(2)试分析鹿特丹港成为世界著名大港的重要交通位置条件。(6分)(3)你是否赞成修建“第三亚欧大陆桥”?请说明理由。(6分)解析:第(1)问,荷兰地处大西洋沿岸,地势低平,土地面积小,终年受西风带影响,海浪侵蚀作用强。修建海堤,可以围海造田,增加国土面积;修建海堤,可以

    8、抵御风暴潮,保护国土;有利于增加淡水资源,改善农田排灌条件;泄水闸兼船闸、船闸、圩区围堤、泵站、桥梁等的建设,有利于改善水陆交通状况。第(2)问,鹿特丹位于莱茵河入海口,扼北海航线要冲,地处亚欧大陆桥西端,是重要的陆上交通和海上交通的连接点。第(3)问,本问为开放性设问,理由需要能够支撑自己的观点,可从建设难度、经济效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答案:(1)围海造田,增加国土面积;(1分)抵御风暴潮;(1分)增加淡水资源,改善农田排灌条件;(1分)改善水陆交通状况。(1分)(2)扼北海航线要冲;(2分)位于莱茵河入海口;(2分)地处亚欧大陆桥西端。(2分)(3)赞成。理由:沿线可连接港口且终年

    9、不冻,有利于实现海陆联运;沿线大部分地区已有铁路网,新建线路工程量小;经过国家多,辐射范围广;沿线地区人口密集,资源丰富,运输量大,经济效益好。(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共6分)或不赞成。理由:途经青藏高原等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破坏大;沿线地区地势起伏大,运营成本高;途经部分国家经济落后,工程资金不足且运输需求量小。(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共6分)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以色列资源匮乏,但科学技术先进,经济发达,与欧美国家联系密切。该国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北部地中海沿岸,南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2013年10月,以色列政府批准了红海地中海高速铁

    10、路规划,该铁路连接埃拉特与海法,通行客、货列车。该项目通过国际招标进行融资建设和合作经营。中国积极争取该高铁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权。2015年3月,中国某企业成功中标海法新港自2021年起25年的经营权。下图示意某地区政区及红海地中海高速铁路规划。(1)以色列90%的对外贸易依靠海运,试分析原因。(8分)(2)分析红海地中海高速铁路建成后对埃拉特港口运输业的有利影响。(4分)(3)说明中国积极争取红海地中海高速铁路建设和经营权的原因。(8分)(4)有人认为红海地中海高速铁路的开通将严重削弱苏伊士运河在世界航运中的地位。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解析:第(1)问,以色列位于沿

    11、海地区,海运相对方便,而且海运具有运量大、运费低的优点;从材料可知,以色列自然资源匮乏,国土面积小,因此主要从国外运进原料,而且产品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大;以色列与邻国关系紧张,主要通过海运与欧美国家进行贸易。第(2)问,铁路建成后可以扩大港口经济腹地,实现红海和地中海转运,提高港口吞吐量,提高运输效率。第(3)问,中国具有技术、资金等优势;获得该铁路建设和经营权利于输出国内的劳动力资源,开拓中国高铁的国际市场等。第(4)问,本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如果赞成,应主要从高铁的特点等方面分析;如果不赞成,应主要从铁路的缺点和海运的优点方面分析。答案:(1)海运运量大,运费低,以色列为沿海国家

    12、,海运条件好;(2分)以色列自然资源匮乏,原料和产品依赖国际市场;(2分)其贸易对象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贸易主要通过海运进行;(2分)与陆地邻国关系紧张,运输不便,贸易量小。(2分)(2)联系北部经济发达地区,港口经济腹地扩大;(1分)连接埃拉特港与地中海沿岸港口,实现了红海与地中海的转运,提高了港口地位;(1分)港口吞吐量增加,产业规模扩大;(1分)运输货物的种类增加,运输效率提高。(1分)(3)中国资金实力雄厚,高铁技术成熟,建设成本较低,竞争优势明显;可避免过度依赖苏伊士运河,提高贸易安全性;增加中国经营的海法新港的货物来源,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中国高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中国在该地区的影

    13、响力;中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可供输出,以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每点2分,4点即可,共8分)(4)赞成。理由:高铁运输的速度快,缩短运输时间;铁路运输受自然环境影响相对较小,连续性好;客货运输更加安全,避开繁忙的苏伊士运河,运输更加通畅。(两点即可,4分)或反对。理由:海陆中转耗时较长、次数多、损耗大,费用(成本)高;铁路运输较海运运价高、运量小,对苏伊士运河航运影响较小。(4分)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黑角市是刚果共和国经济中心、重要出海口,是该国唯一一条大洋铁路的终点。2016年2月20日,中国路桥集团与该国签署了建设黑角新港项目商务合同。黑角新港建成后,将促进该地工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和

    14、发展。下图中M处是黑角港所在位置。(1)简析黑角港选址在M处的原因。(8分)(2)简述该国筹划建设黑角新港的原因。(6分)(3)对黑角新港的选址形成两种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6分)观点A:在原黑角老港口的基础上扩建。观点B:在原黑角老港口北部N地开辟建设(提示:在N处建港需填海造陆)。解析:第(1)问,影响港口选址的区位条件主要包括筑港条件、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三方面;其中筑港条件又分为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陆域条件包括地形、地质、水文(如应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淡水供应等方面,水域条件包括港湾的面积、进出港航道、海水深度、是否避风、封冻期长短等方面。第(2)问,港口建设的目

    15、的是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进而带动临港产业发展及港口腹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第(3)问,本问为开放性设问,论据必须支撑观点。若支持观点A,则需答出观点A 的优势和观点B的不足;若支持观点B,则需答出观点B的优势和观点A的不足。答案:(1)港区位于海湾内部,避风条件良好,利于船舶航行和停泊(或等深线密集,水深利于船舶航行);(2分)(是所在国出海口,)经济腹地广阔;(2分)大洋铁路与内陆相连,可实现海陆联运,交通便利;(2分)依托黑角市修建(或港区位于沿海平原,陆域平坦开阔)。(2分)(2)解决黑角老港货运能力不足的问题;(2分)推动临港产业聚集,带动港口相关产业的发展;(2分)带动国内社会经济发展。(2分)(3)支持A观点。论据:需新建的港区设施少,工期短,投资少;(2分)新选址需填海造陆,投资费用高;(2分)与N地相比,不需要大量填海造陆,对生态环境破坏小。(2分)支持B观点。论据:在北部N地建设,空间大,可实现港口的大规模发展(或者促进黑角市工业区的形成);(2分)不受原有港口条件限制,可建设一个现代化设施齐全的港口;(2分)港口建设期间可保证原有港口的正常通航(或分散港区能够缓解老港区的运输压力)。(2分)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题型 9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建设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