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哈六中附答案.docx

    • 资源ID:13507324       资源大小:23.6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哈六中附答案.docx

    1、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哈六中附答案2016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哈六中附答案)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第部分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这反映了A分封制下诸侯势力的强大 B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分封制受到宗法制的影响 D继承发展商朝的统治模式2春秋时期族刑(以整个宗族为单位进行惩罚的刑法)被广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

    2、灭族”、“逐族”的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所取代。此变化说明A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B仁政思想得到贯彻郡县制度得到加强 D宗法观念逐渐淡化3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A皇帝制B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度4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其主观目的是A炫耀治武功 B宣扬君权神授树立专制权威 D制造暴政依据战国

    3、时期的军功爵制度、隋唐时期的科举 制度,两者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推动化教育的普及 B提高了军队的战 斗力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促进统一国家的出现6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A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 B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 D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7秦汉时期,官僚制度确立,监察、谏议制度也随之确立起,以监督皇帝言行和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形成了足以制约行政体系的强大力量,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了。当时,监察御史经

    4、常出外巡查,监察范围广泛,甚至负责接受老百姓的诉状,平反冤狱。这说明监察、谏议制度能够A平衡王朝权力结构 B制约皇帝无上权力 杜绝官僚腐败现象 D控制地方司法诉讼8阅读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对雅典民主存在的问题,分析正确的是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 程序罪名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约40万约4万人6000人01人抽签举手一审制慢神和蛊惑青年A民主阶层扩大 B采用间接民主 国家权力滥用 D贵族政治强化9雅典卫城西侧的普尼克斯是雅典公民大会召开的地方,该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露天剧场上,能看到伯里克利向民众发表演讲时的讲台,以及后面的主席团座位。雅典卫城的设计

    5、A是希腊特色建筑典型代表 B彰显执政官等人的尊严便 于陪审团监督司法审判 D方便了公民与城邦事务10 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咨询的活动都是自由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万民法需要权威人士的解读 B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需要帝国境内自由民人数的增多 D帝国疆域不断扩大和事务的繁多11光荣革命发生后的几十年中,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权力持续弱化、下议院中心地位逐步确立。这些重大变化并不是在光荣革命之后迅速发生的,两者之间有一个明显的、不小的时间差。这说明英国宪政A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B不断实现

    6、自我调整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渊 D巩固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121934年6月,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该法规定: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这一规定反映出A美国总统凌驾于参议院之上B美国立法机构服从于行政机构政治制度 的原则性与灵活性D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遭到破坏13187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是由三个宪法性法律构成的,“它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此可见该宪法A并未建立真正民主制度 B是君主派的胜

    7、利具有不完整性和妥协性 D强调分权制衡14俾斯麦设想既能保持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1871年帝国宪法加以定型,最终形成德意志新体制。材料表明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B统一后的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D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1史家认为,1871年的德国宪法,“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宪法”。主要是由于该宪法A不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 B没有反映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要求没有顺应资本主义潮流 D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国主义的色彩16马克思曾对巴黎公社做过如此评价:“它

    8、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个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由此可判断巴黎公社A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实行了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将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D其政权性质是无产阶级专政17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咸丰六年的天津条约和十年的北京条约,条款虽很多,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关系同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奕诉与祥绝不转头回看,留恋那已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他意在强调条约的签订A导致外国势力发展到北京 B开启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激起了清政府的自强运动 D加强了中

    9、国与世界的联系18 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 B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清朝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 D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国际惯例19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明 B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主张 D改变了落后的军事观念20天津历史档案馆现存袁

    10、世凯对“二十一条”的朱批原中,针对日本提出在内蒙古税、开埠、合办工农业等要求,袁批:“办不到”;他还写道:“各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之处,实难同意。”但最终部分接受,签订民四条约。这反映出A袁世凯拒绝接受”二十一条” B日本侵华的野心被遏制民国初年的外交受制于实力 D北洋政府对日政策强硬211927年“八七会议”上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做报告,他指出:现在主要的是要从土地革命中造出新的力量,我们的军队则完全是帮助土地革命的。农民要求暴动,各地还有许多的武装,有这样好的机会,这样多的力量,我们必然要点燃这爆发的火线,造成土地革命。对此正确的理解是,中共 A开始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B决定要走农村包

    11、围城市的道路对当时革命形势任务认识不清D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22有学者在叙述某段历史时说:“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重视枪杆,一个重视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斗。”由此推断出该段历史属于A国民大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3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次年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 1位将军。这反映出A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B国民党践行孙中的“三大政策”中国采取对苏“一边倒”外交 D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24

    12、1933年,由红军学校与苏维埃大学军事政治部合并组成了苏区最高军事学府红军大学。1937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抗大命名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日本侵略造成严重民族危机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1936年蒋介石和英国人李滋罗斯谈话时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 当战争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这说明A蒋介石已经预见卢沟桥事变的发生 B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

    13、弃不抵抗政策抗战前蒋介石已有持久抗战的设想 D蒋介石决定消极抗战,等待英美援助26丘吉尔于1948年提出“三环外交”政策。所谓“三环”就是英联邦关系、英美关系、英国与西欧关系,这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关系是英国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政策旨在A恢复英国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B构建牢固的英美同盟对抗苏联加强合作推进欧洲一体化发展 D维护英国原有的海外殖民体系271960年赫鲁晓夫应邀访法。戴高乐在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和表示同苏联共同建设一个“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大欧洲”的设想。戴高乐还密切了同东欧国家的关系,并不顾美国的意见同 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阵营已走向

    14、瓦解 B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法国的实力能与美国抗衡 D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28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评论某一历史事时说“中国因此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又被联合国打上侵略者的印记,从此它被排除于联合国之外达20年之久。它也由于美国第七舰队的插手而无限期地延缓了它解放台湾的目标。”这一事的发生A使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使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了亚洲使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 D使美苏冷战出现第一次高潮29苏联解体后,东欧政治、经济危机深重,民族分裂,领土争端加剧,武装冲突迭起,难民潮涌现。这些状况A于东欧各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B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反映出“冷战”后国际力量的失衡 D有

    15、利于西欧各国的繁荣稳定30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有学者绘制成下图所示,其所代表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A一超多强,多极化的趋势加强B美国主导,多极格局形成冷战结束,美国独霸局面形成D多极合作,联合遏制美国第部分第部分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31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郡县制 D行省制32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

    16、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由此可知春秋时期A分封制完全被县邑制取代 B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各级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D天子不再直接统治臣民331789 年,有学者说:“光荣革命留给我国宪政的最重要的不完善之处,就是不平等的代表权好些选举代表、要他们为国家制定法律的人,就总体而言,是掌握了土地的人,或组成法人团体而控制商业的人”。材料反映了A革命维护了传统地主的利益 B英国宪政实质是王权专制商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丧失 D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34富兰克林等制宪会议代表主张建立一院制议会,反对设置“带有贵族气味

    17、”的上院,而另外一些代表则提出了后被制宪会议采纳的观点:上院议员的存在可以缓和下院中过激的立法行为。据此判断,美国建立国会所依据的政治原则是A联邦主义 B权力制衡 人民主权 D议会至上3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是18世纪的“双元革命”。“双元革命”最大的综合效果是A启动了为现代社会勾画蓝图的思想运动 B完成了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革推动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现代化进程 D承认和尊重了公民个人自由权利36郑超麟回忆录中写到:“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A实业救国愿望 B民主科学思想 社会主

    18、义思想 D爱国救亡精神371936年1月,蒋介石命驻苏大使馆武官邓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接触,2月又派宋子通过同中共有密切关系的宋庆龄表示愿意谈判之意。1936年初到8月间中共中央也秘密派出代表4次赴南京,同国民党代表商谈和平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安事变推动了时局的转变 B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针国民党接受了中共抗日主张 D民族危机促使国共寻求合作381949年6月,毛泽东说,如果任何外国政府同蒋介石脱离关系并停止对他的援助,新的共产党政权便准备同它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A逐步打破美国孤

    19、立和封锁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西方国家仍持开放态度 D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391973年,毛泽东在与基辛格的谈话中说:“过去中美两国是仇人,现在是朋友。而苏联对欧亚两洲的威胁现在不仅存在,并且还在增长。今天我们应当搞一条横线,从美国、日本、 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到土耳其和欧洲,这样可以共同对付一个混蛋。”这说明A美国仍坚持意识形态外交 B中国采取联美制苏的策略美国的霸权地位走向衰落 D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40有学者指出:“虽然我们一再被灌输冷战早已在80年代末期结束,但是国际性的国家体系并没有离开冷战的阴影至今,除了欧盟之外,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国际性的国家体系仍然被绑架在冷战结构中,仍然臣服于美国政府之下。”作者意指 A世界格局的演变具有多极化的趋势 B缓和与动荡并存是当今世界的局面欧盟外交不受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D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一部分:DD ABB BD DAB DADB ADBA第二部分:ABDB DDBD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哈六中附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