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东专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考点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教师用书.docx

    • 资源ID:13675833       资源大小:85.9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专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考点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教师用书.docx

    1、山东专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考点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教师用书专题五文言文阅读山东卷5年考情导向试卷考查内容出处文体命题方向2016年晏子春秋散文实词;虚词;断句;文意概括分析;翻译句子2015年六韬散文实词;虚词;断句;文意概括分析;翻译句子2014年逊志斋集传记实词;虚词;筛选信息;文意概括分析;翻译句子2013年宋濂全集散文实词;虚词;筛选信息;文意概括分析;翻译句子2012年后汉书阴兴传传记实词;虚词;筛选信息;文意概括分析;翻译句子考点一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

    2、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常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

    3、,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

    4、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橧(z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 文:花纹C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D宗君而处身 宗:尊崇考生考生答案误区诊断甲生BCDA项,考生没有注意从通假字方面思考实词的含义,缺乏借助通假字来把握实词含义的意识。乙生ABDC项,考

    5、生在解题时,由于缺乏语境意识,只是凭借自己对“疾”(病、快、弊病、缺点等)的积累,没有注意结合语境进行分析词义,从而导致选错。丙生ABCD项,考生在解题时,对选项没有进行语法分析,误以为“宗”是名词,“宗族”“派别”“宗庙”,其实此处的“宗”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应为“尊崇”的意思。本文节选自晏子春秋,这是一篇古代议论性散文。本文记叙了晏子和景公的一次对话。围绕“诸侯归顺”和“曷以禄夫子”的问题展开讨论,晏子从景公的“法其节俭”和“法其服”入手,巧妙地进行分析和说理,委婉含蓄地提出了“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的观点,规劝景公要减轻赋税和减轻刑罚。进而阐明了晏子的政治思

    6、想和治国理念。选文共九段,具体结构层次如下:第一层:(第1段)提出问题。景公提出“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诸侯归顺的问题。第二层:(第2段)分析问题。晏子分析景公提出的问题。第三层:(第39段)解决问题。晏子规劝景公对人民要实行仁政。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B项“文”应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绘上纹饰”。【参考译文】景公询问晏子说:“我想穿上古代圣贤之王的衣服,居住在圣贤之王的宫室,这样,那么诸侯们大概会来归附吗?”晏子回答说:“效法古代圣贤之王的节俭就可以;效法圣贤之王穿的衣服,居住在圣贤之王的宫室,没有益处。夏商周三代的明君穿不同的衣服而都能统一天下,不是凭借衣服使诸侯归附。诚心地爱护人

    7、民,坚决地推行善事,天下百姓都感念他们的德行而归向他们的道义,如果他们的衣服节俭人民大众也会喜欢他们。帽子足够用来培养恭敬,不必致力于装饰;衣服足够用来掩护身体抵御寒冷,不必致力于华美。身上穿的衣服不要色彩杂陈,头上的服饰不要精雕细刻。古代曾有居住在用柴薪搭建巢穴(的君王)不厌恶人,只施惠而不向百姓索取,天下人不朝拜他们的宫室,而是共同归附于他们的仁爱。到了三代制作衣服,是为了增加庄重恭敬。衣服的轻重便于身体,使用钱财的多少顺于民意。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因此明堂的形制是,(只求)地下的潮湿,不能上来;天降的寒暑,不能侵入。土建筑物不绘上纹饰,

    8、木建筑物不加镂刻,这是向百姓显示懂得节俭。等到他们衰败的时候,衣服的奢侈已超过足以培养恭敬的限度,宫室的华美已超过避开潮湿的限度,使用人力太多,使用钱财非常浪费,这是与民结为仇敌。如今君主想要效法古代圣王的服饰,不效法他们服饰宫室的形制,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那么虽然未必能治理好,或许还是有益的。如今君主穷尽所能使楼台亭榭高耸,竭尽水池的深度而没有止境,致力于刻镂雕花的技巧、花纹的美观而不满足,那么也是与民结为仇敌了。如果按照我的想法,恐怕国家危险,而您也不得安宁呀。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景公赐给晏子平阴和藁邑作为食邑。晏子谢绝说:“我的国君喜欢修筑宫室,百姓的力量已经

    9、疲困了;又喜欢游乐玩赏器物,刻意打扮宫中女子,百姓的钱财都用光了;又喜欢发动战争,百姓的死亡很近了。使民力疲困,使民财用尽,使民身临死境,下面的人非常痛恨上面的统治者了!这就是我不敢接受的原因。”景公说:“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晏子说:“我听说做人的臣子的人,先国君而后自身,安定国家后才安居自己的家,尊重国君而后安处自身,为什么说偏偏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呢!”景公说:“这样那么我用什么封赏你呢?”晏子回答说:“君王让渔业盐业进入商品市场,对集市只盘查而不征税;对耕地的人收取十分之一的赋税;减轻刑罚,犯死罪的改为判刑,该判刑的改为罚款,该罚款的就免了。如果这三条(实

    10、行了),就是对我的赏赐,也是君王的利益所在。”景公说:“这三条,我没有什么说的,就听从先生的吧。”景公按照这三条去做了以后,派人去问大国,大国的君主说:“齐国安定了。”派人去问小国,小国的君主说:“齐国不会欺凌我们了。”文言实词含义判断“6法”1通假推断法(针对“短板一”)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可以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2015年重庆卷第7题D项“其治以脉,不以证”中的“证”,可以从通假角度来推断,“证”通“征”,意思是“症状”。2语境推断法(针对“短板二”)每个词语虽然都

    11、有它自己的含义,但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含义不同,或为本义或为引申义。只有紧扣语境,才能确切地解释词语。因此,判别词义项,要依据其上下文作出选择,也就是说要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解题原则。如2016年北京卷的第9题C项“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中的“赋”有“给予”“征收”“授予”等义项,但将“给予”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翻译为“楚国不向百姓给予财用也充足了”,明显不通。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可以推知楚国百姓不耕种农田了,整个楚国因贩卖生鹿而暴富,因此是“楚国不向百姓征收赋税财用也充足了”。3语法推断法(针对“短板三”)语法推断法还有助于理解词类活用现象,我们判断一个词是否活用主要是依据语法结

    12、构。如2016年江苏卷的第6题B项“病目眚”中的“病”可以通过语法进行分析。“目眚”是一种眼病,“病”解释为“疲惫”(形容词),在语法上讲不通,所以就要考虑活用了,“病”应解释为“生病”“患病”。“病目眚”的意思是“患了眼病”。如2015年山东卷第9题D项“白刃始合”中的“合”是动词,主语为“白刃”(武器),所以解释为“交锋”。4联想迁移法高考对于文言文的考查,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所考查的文言实词,其意义在教材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通过比照,辨其异同,然后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如2015年浙江卷第16题C项“侯下车

    13、”,可以联想一下以前学过的内容。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张衡传中的“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中的“下车”意为“官员初到任”。 根据上下文语境,不难发现此处“下车”应该解释为“官员初到任”。5结构对举法古人行文,常用整齐的句式,如对偶句、并列结构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词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词的词性、词义。如2016年山东卷第9题B项“土事不文,木事不镂”中的“土事”与“木事”以及“文”与“镂”的位置相同,意义相近,都是动词,而选项的“文”(花纹)是名词,显然讲不通。应为动词,意思是“装饰花纹”。再如20

    14、15年福建卷第2题A项“义笃而辞质”中的“笃”与“质”的位置相同,都是形容词,把“深厚”代入后句意通顺,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应该解作“深厚”。6字体推断法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构造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义有或近或远的关系。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其义符也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别是义符来探求、解说实词词义。如2015年浙江卷第16题A项“坎而置之屋壁”中的“坎”表意形旁“土”,其义应与土地有关;“欠” 意为“短少,不够”之义;“坎”意为“低陷不平的地方,坑穴”。由“坎”处的位置来看,应活用为动词,意为“挖洞”。专 项 练通假推断法阅读下面的

    15、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导学号:98142009】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召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莫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

    16、“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 搔:通“骚”,扰乱B必每莫令人往 莫:不要C楚亭旦而行瓜 行:巡视D此梁之阴让也 让:责备BB项,据上文“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一句,可知宋就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此处若将“不要”代入“莫”处,译为“必定每天不要让去”显然文意不通,联系下文“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可推知此处的“莫”应作通假解释,通“暮”,意为“夜晚”,而非“不要”。语境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题目。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

    17、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 詈:辱骂B以中益怒,曰:“丞慢我。” 慢:诋毁C今絷者众 絷:抓住D以中意乃解 解:缓和BB项,吴履察知冤情,在未通知周以中的情况下,“立释之”,在周以中看来,是对自己的“大不敬”,是傲慢之举。这样分析后可知,此处的“慢”显然应该解释为“傲慢,不敬”,而非“诋毁”。语法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

    18、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节选自荀子天论)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孰与物畜而制之 物:把当作物一样B因物而多之 多:与“少”相对,指数量多C孰与骋能而化之 骋:施展D故错人而思天 错:通“措”,放弃B分析句子结构可以看出,“多”本为形容词,此处用在了作宾语的代词“之”前,用作动词,应解释为“增多”。联想迁移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交,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元宗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

    19、,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 因:沿袭B尚法律,任俗交 任:任用C宜修复旧典 宜:应该D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 挠:阻挠DD项,可联想到成语“不屈不挠”中的“屈、挠”,同义,解释为“让步、屈服”。“无所挠”应译为“一点也不让步”,D项解释为“阻挠”错误。A项,“因”可联想到课文过秦论中的“因遗策”的“因”,意为“沿袭”,A项解释正确。当然联系成语“因循守旧”也可以推知A项正确。B项,“任”可用双音联想法推断,“任”可联想到“任用”,“任俗交”可译为“任用庸俗官吏”,因此B项正确。

    20、C项,可联想到成语“事不宜迟”中的“宜”,解释为“应该”,此句意为:应该修复原来的法典制度,因此C项正确。结构对举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题目。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军夜大惊 夜:在夜里B而城中鼓噪从之 鼓噪:敲鼓呐喊C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 夷:杀D齐人追亡逐北 北:北方DD项,“追”与“逐”相对应,且同义,那么“亡”与“

    21、北”也应同义,“亡”为“败逃者”,那么“北”也应为“败逃者”。字形推断法(2014湖南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绩文 绩:写作B必造其庐焉 造:建造C而天适雨雪 适:正好D遂以“雪屋”名之 名:为命名B本题可运用字形推断法。B项, 根据“字形推断法

    22、”和“辶”字旁相关的字的本义与人的行为动作有关,可知“造”的意思也可能跟人的行动有关。这句话的主语是“缙绅大夫”, 再结合“造”后面的宾语“其庐”(译为“他家”),很明显解释为“建造他家”是不合情理与语境的,再想到“造访”中的“造”和“访”是同义词,所以“造”应解释为“往某地去”“拜访”的意思。实词加强练7(2016山东卷改编)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王不同服而王 王:称王,统一天下B非以服致诸侯也 致:使归附C务于刻镂之巧 务:致力于D文章之观而不厌 厌:厌恶DD项,厌:满足。8(2016山东卷改编)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君好治宫室 治:修建

    23、B又好兴师 师:军队,借指战争C. 民之力敝矣 敝:疲惫D君商渔盐 商:商人DD项,商:让进入商品市场。综 合 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别儿怯不花,字大用。蚤孤,八岁,以兴圣太后命,侍明宗于藩邸。寻入国子学为诸生。八番宣抚司长乃其世职,英宗遂授八番宣抚司达鲁花赤。既至,宣布国家恩信,峒民感悦。有累岁不服者,皆喜曰:“吾故贤帅子孙也,其敢违命。”率其十四部来受约束。至顺元年,丁内艰还京。起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江浙岁漕米由海道达京师,别儿怯不花董其事。寻除礼部尚书,特命领宿卫。凡宿卫士有从掌领官荐用者,往往所举多其亲暱。至别儿怯不花,独推择岁久者举之,众论翕服。至正二年,拜江浙行省左

    24、丞相。行至淮东,闻杭城大火烧官廨民庐几尽,仰天挥涕曰:“杭,浙省所治,吾被命出镇,而火如此,是我不德累杭人也。”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织坊减元额之半,军器、漆器权停一年,泛税皆停。事闻,朝廷从之。又大作省治,民居附其旁者,增直买其基,募民就役,则厚其佣直。又请岁减江浙、福建盐课十三万引。或遇淫雨亢旱,辄出祷于神祠,所祷无不应。在镇二年,虽儿童女妇莫不感其恩。召还,除翰林学士承旨,仍掌宿卫。四年,拜中书左丞相。朝廷议选奉使宣抚,使问民疾苦,察吏贪廉,且选习北藩风土及知典故者,俾别儿怯不花周行沙漠,洗冤除弊,不可

    25、胜计。又奏发使谕诸王,赐以金衣重宝,使各抚其民,毋逾法制,于是内外震肃。明年,岁大饥,流民载道,令有司赈之,欲还乡者给路粮。帝还自上都,遣中使数辈趣使迎谒,比见,帝亲酌酒劳之。七年,进右丞相。十年正月卒。追封冀王,谥忠宣。(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别儿怯不花董其事 董:督察B军器、漆器权停一年 权:权宜C且选习北藩风土及知典故者 习:通晓,熟悉D遣中使数辈趣使迎谒 趣:催促B权:暂且。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CA项,副词,表肯定,就是/连词,表顺承,于是、便。B项,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句中语气词

    26、,表停顿。C项,都是代词,他的。D项,介词,拿、用/介词,因为。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 B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C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D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

    27、百五十缗B解答断句题的关键是读懂句子,所以答题时可先通读所给句子,弄清大意。标出明显应该断开的地方,然后比照四个选项,得出答案。本题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可知其大意是:别儿怯不花去杭城安抚灾民、救助灾民。“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中间不能断开,后面应断开,排除A、C两项。“酒课”指的是“酒税”,在“又请日减酒课”中间不能断开,后面应断开,排除D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别儿怯不花担任八番宣抚司达鲁花赤时,有多年不愿臣服的,知道是他从前贤帅的后代之后,就率部落归服了。B别儿怯不花掌管宿卫之事时,一改前任官员任人唯亲的做法,举荐那些任职时间长的人,受到了人们的一

    28、致称赞。C别儿怯不花八岁时就被派入王府侍奉明宗,长大后常被任命为高官,巡行地方,察访民情官情,他的建议也总是被皇帝采纳。D杭城遭遇大火,别儿怯不花急速前往,赈济灾民,并请求朝廷减免种种赋税,皇帝因其赈灾抚民有功,召见并亲自斟酒慰劳他。D“皇帝因其赈灾抚民有功,召见并亲自斟酒慰劳他”错误,皇帝“召见并亲自斟酒慰劳他”与他赈济安抚杭城遭受火灾的民众无关。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遇淫雨亢旱,辄出祷于神祠,所祷无不应。译文:_(2)明年,岁大饥,流民载道,令有司赈之,欲还乡者给路粮。译文:_【解析】解答此题时,应先通读把握大意。然后找出语句中的文言知识点进行逐一落实。

    29、在翻译时,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句句通顺”。【答案】(1)有时遇到雨涝、大旱,他就出门到神祠祈祷,所祈祷的事没有不应验的。(关键词“或”“辄”“应”)(2)第二年,发生了大饥荒,逃荒的人充满了道路,别儿怯不花命令有关部门赈济灾民,想回乡的灾民就发给他们路上用的粮食。(关键词“明年”“载道”“赈”)【参考译文】别儿怯不花,字大用。早年丧父,八岁那年,因为兴圣太后的命令,在王府侍奉明宗。不久进入国子学成为诸生。八番宣抚司长是他家世代担任的官职,因此英宗就任命他担任八番宣抚司达鲁花赤。他到任以后,宣布国家的恩德与信用,峒民感动而喜悦。有多年不愿臣服的,都高兴地说:“这是我们从前的贤帅的子孙,我们怎敢违

    30、抗他的命令。”率领十四个部落来接受管制。至顺元年,因为母亲去世而回到京师。服丧期满后被起用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江浙地区每年的米粮都是由海道运往京师,别儿怯不花监督管理此项事务。不久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并特别被命令掌管宫廷宿卫之事。大凡值宿的卫士有被掌领官举荐任用的,掌领官往往多举荐其亲近的人。到别儿怯不花管理宿卫之事,唯独举荐选拔任职时间长的人,众人议论这件事都表示心悦诚服。至正二年,被任命为江浙行省左丞相。走到淮东,听说杭城大火把官舍和民房几乎烧光了,他仰天大哭道:“杭城,是浙省的治所,我受命出任那里的长官,却发生了这样的火灾,这是我没有德行连累了杭城百姓啊。”他骑快马奔赴杭城,立即下令登记遭受火灾的人家,共二万三千多户,每家给予一锭银子,烧死的人也按此规定,每人每月发二斗米,年幼者给予一半。又请求朝廷每天减少酒税,合钱一千二百五十缗。纺织作坊减掉原来税额的一半,军器、漆器税暂停收一年,一般的税都停止征收。事情上报朝廷后,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他又大规模兴建行省的治所,紧邻治所的民居,他加价买下它的地基,招募百姓参与工作,就多给他们工钱。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专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考点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教师用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