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作业设计说明书说课材料Word格式.docx

    • 资源ID:1383666       资源大小:26.79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作业设计说明书说课材料Word格式.docx

    1、1.2.2森林防火条例(1988年1月16日国家院发布)第十九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单位有计划地进行林区的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在国界内侧、林内、林缘以及村屯、工矿企业、仓库、学校、部队营房、重要设施、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等周围,开设防火隔离带或者营造防火林带”;1.2.3湖南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 1990年6月1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文件笫32号发布);1.2.4 娄底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关于下达2013-2014年度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和标准的通知( 森指201311号);1.2.5中共*县委办公室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意见( 办2013155号)1.2.6中共*

    2、县委办公室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绿化*四年行动2015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办201492号)1.3综合评价与结论本规划依据国家林业局编制的全国森林防火“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按照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的指导思想,合理布局森林防火工程工程体系,通过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提高*县森林火灾综合防御能力。森林防火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多功能、长效益、真正体现预防为主的治本措施,符合林业发展方向,是建立可持续发展林业的重要保证。实施*县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推动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环境三者协调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工程实施是必要的。 第二章 项目

    3、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具有调节气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污染等功能,是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同时森林也是现代工业发展所必需的木材原料基地。火灾是森林的大敌,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发生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时效性强、处置救助极难的自然灾害,是危害森林的三大自然灾害之首。森林火灾不仅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造成巨大破坏,而且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干扰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中国是个森林火灾多发的国家。就此意义上来说,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最大限度

    4、地满足森林防火工作需要,同时也是林业生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2010年*县被国家林业局列为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单位。*县政府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提出了建设绿色*、生态*,实施生态立县的战略目标,2012年启动了绿化*四年行动,要求建立健全森林防火机构,全面落实森林防火制度和责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提出加快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步伐,重点规划在森林资源相对集中连片和人为活动频繁的地段营造生物防火林带。近年来,*县已初步建成林火信息指挥系统、影像传输系统、瞭望系统、扑救系统和宣传培训系统等5大系统,到目前已开设森林防火林带500多公里,取得初步防火效益,但由

    5、于防火林带因建设不规范、抚育管理不到位、立地条件差、种植密度不够无法成林等原因,降低了应有的防火效能。所以,在预防森林火灾方面,除了加强野外用火火源管理,在广大群众中宣传野外用火知识外,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从源头上阻隔森林火灾的漫延,控制火情,减少损失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措施。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2.2.1*县森林资源丰富, 加之近年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一系列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幼林地面积逐年加大,林下可燃物堆积较多,防火能力低,森林火灾隐患大,同时沿线农民居住点分散,长期以来受农民传统的耕作模式影响,农事活动频繁,野外用火行为普遍存在,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极易发生火灾,若

    6、有失火,山高林密坡陡,失火后人力扑救十分困难,易形成大火灾。因此,加强森林防火林带建设对保护森林安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势在必行。2.3.2搞好森林防火工作是保护森林的一项重要工作,既能起到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作用,又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一项多功能、长效益、真正体现预防为主的治本措施,符合林业发展方向,是建立可持续发展林业的重要保证。项目建成后,增加了有林地3780亩,提高了森林防火能力,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对优化林木树种结构,增加生态功能,减少水土流失,增强森林蓄水能力,增添森林景观,增强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将起到重要作用,项目实施还增加就业机会,减轻社会就业压

    7、力,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实施*县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现对森林火灾有有效控制,对推动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环境三者协调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工程实施非常必要。第三章 建设条件分析3.1社会经济条件*县国土总面积171256.0公顷,下辖 个乡镇、 个国有林场(其中1个省级森林公园), 921个行政村(社区)。截止2013年底,全县总人口958727人,其中男性人口499832人,女性人口458895人。全年出生人口11988人,出生率13.85,死亡率6.51,人口自然增长率7.35.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111.8:1.年末全县

    8、农业人口842536人,非农业人口116191人;常住人口86.49万人,常住城镇人口24.04万人,城镇化率27.8%。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0.6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54.96亿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70.25亿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45.48亿元,分别占生产总值的32.2%、41.2%、2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21元,增长9.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4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8元,增长12.1%,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472元。3.2自然地理条件3.2.1地理位置湖南省*县位于东经11154541123105与北纬271228

    9、274249之间,地处湘中腹地,东邻 ,南接 县,西毗邻 ,北接 。东西长61公里,南北宽59.2公里,全县国土总面积171256.0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0.81%。3.2.2地形地貌*县境内山系属南岭山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地形轮廓大体上是东部中低山环绕,南境低山连绵,西端山地崛起,北部丘陵起伏,中部冈盆起伏。县境山脉走向分为西北,东南两支。海拔最高点818.8米,位于紫云峰仙女殿,最低点海拔64米,位于*县东北涟、测水汇合处的江口河谷。境内地貌形态复杂,呈四周山丘崛起、中部岗平相间的立体轮廓;类型多样,呈山地连片、岗丘交错、平地绵展的组合;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大体分为五区,即西部山地区,

    10、中部风盆区,北部丘陵区、东南及东北山地区。3.2.3河流水系*县位于湘资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处,是湘江二、三级支流上游。境内分两大水系,以 牛立寨、紫云山、白石峰为分水岭,将流经境内的涟水、测水、涓水分为东西两大水系。全境共有长5公里的河流49条,总长655.6公里。其中涟水水系42条,流域面积1503平方公里,占全县水域总面积的87.6;涓水水系7条,流域面积203平方公里,占全县水域总面积的11.85;其余0.55为蒸水水系。县内主要河流测水,为涟水的一级支流,全长105公里,境内流程65.2公里,流域面积1347.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89,多年平均流量2819立方米秒。境内有中小型水库1

    11、97座,总库容13055.10万立方米,塘坝72115座,总容量1.529亿立方米。小II型以上水库175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 ,集水面积149055.0公顷,中型水库2座 ,集雨面积达130905公顷。3.2.4气候条件*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寒潮频繁,气温变化剧烈;夏季暑热期长,伏旱明显,森林防火期长,前秋干旱频繁,后秋天气多变;冬季严寒期短,阴睛少雨天多。全县年平均气温17.0,年降水量1200至1350毫米,年日照1500至1600小时,无霜期260至300天。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21.75亿立方米,地表径流9.116亿立方米。3.2.5植被状况*县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和

    12、针阔混交林类型,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资源较丰富。森林植物分布属南岭西部植被区系,植被类型主要是杉木、马尾松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以樟科、壳斗科、山茶科等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全县森林资源有138科835种,其中用材林树种46科189种,经济林树种53种,乡土树种43科14种,全县野生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尚存古老、稀有、珍贵树种20余种。其中属国家I级保护的有银杏,II级保护的有金钱松、杜仲、香樟等。*县特别以药材资源丰富著称,多达156种,其中杜仲、黄柏、厚朴等药材生长良好。3.3森林防火机构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建立起了一整套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符合我县实情

    13、的森林防火管理体系。林业管理、服务、执法机构健全,设县林业局、17个乡镇(经开新区)林业站和3个国有林场,共有干部职工 311人 ,现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169人,其中高级2名,中级68名,设县级森林防火指挥部1个,专职工作人员 3 名;专职森林防火护林员 568人,组建以森林公安民警和青壮年护林人员为骨干的半专业森林消防队21 个,义务森林消防队 30个,有300多人参加过护林防火业务技术培训,现有森林防火设施风力灭火 232 台,油锯 10台,消防服 120套,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组织机构和技术资源支撑。3.4社会基础长期以来,森林火灾的发生使森林资源受损严重,给林区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

    14、危害,各级人民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到森林火灾的扑救中来,人民群众认识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因此,项目实施有着良好的社会基础保障。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设计4.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从根本上解决森林防火问题的长远建设为目标,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步伐,遵循量力而行,先急后缓,逐步完善,力争在10年内初步建设以森林防火工程为主体的林火阻隔网络体系,增强森林防火综合能力,实现对林火的有效监控和综合管理,逐步构筑全方位控制、阻隔森林火灾的森林防火体系和高效的火

    15、灾扑救体系,推进森林防火由传统预防扑救为主向现代化预防扑救方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4.2基本原则4.2.1坚持预防为主,防救并举的原则。重点放在森林火灾预防环节,加大森林火灾监控力度;同时提高扑救快速反应和控制火灾能力,做到“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4.2.2突出重点,实现对森林火灾有效控制的原则。项目建设尽量不破坏或少破坏森林原生植被群落,有利于林木生长和经营活动;尽量选设在山脊、林地边缘、地类分界、道路两侧、居民村屯和生产点的周围;地势平缓、地被物少,土质瘠薄的地带;应避免沿陡坡或峡谷穿行;主带走向应尽量与防火期主风向垂直;在火源多、火险等级

    16、高和林火易蔓延的地方,应适当加大防火隔离带密度。4.2.3适地适树的原则。4.2.4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明确建设重点,优化项目布局,分布实施,有序建设,优先在重点地区实施。4.2.5与林业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原则。4.3项目区范围本项目包含*县16个乡镇及三个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相对集中,连片针叶林面积较大,道路交通方便以及人为活动频繁容易引发山火及火灾多发的重点林区。4.4项目建设选址规划及建设要求4.4.1生物防火林带规划设计原则上选择在重要旅游景点周围、林中重要电力、通信设施周围、集中建筑群落(居民点、工矿区等)的林缘周围;

    17、县际行政区界、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及优质林分分界区;有明显阻隔林火作用的山脊、沟谷和坡面。生物防火林带应与其他林火阻隔工程紧密衔接、相互联网,营造树种以阔叶树为主,选择阻火性能最佳的本地乡土树种木荷、杨梅等。防火林带宽度应以满足阻隔林火蔓延为原则,主带宽度一般2030米,副带宽度一般1520米。陡坡和狭谷地段应适当加宽。4.4.2森林防火蓄水池要尽量建在有天然水源或易收集雨水的地方;结合山体地形地貌和人、畜饮水、抗旱需要分布建在山体上、中、下各部位;森林防火蓄水池建设位置要尽量与森林防火隔离带相连接,易于取水和管理。蓄水池的最低蓄水量20-25立方米。4.4.3选择地势较高,视野宽阔,通视条件好,

    18、不受其他干扰或自然灾害的危害的山顶建设瞭望台,应远离高压输电线路,瞭望室必须高出周围最高树冠,一般瞭望半径应达到1020公里。4.5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森林防火隔离带105.23公里,生物防火林带64.29公里,森林防火蓄水池17个,森林防火瞭望台2个。具体见下表单位名称基础设施项目名称序号单位防火隔离带生物防火林带防火蓄水池瞭望台128.114.72397.54566.82.2788.84.031.5101111.39123513141516全县合计105.2364.29174.6 建设布局4.7建设标准及技术要求4.7.1森林防火蓄水池 一般建砖混结构的水池,也可购买大型塑料罐埋在土里。森林防

    19、火蓄水池必须建有盖板密封,取水口设有可供人进入的阶梯,蓄水池旁必须标明名称和安全管理提示。4.7.2森林防火隔离带我县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与护林防火林区道路建设相结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LY5104-98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按照护林防火二级林区公路的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开设应根据地形、植被和技术条件选定适宜方法。一般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彻底清除防火隔离带上的易燃物,然后再进行人工或机械破土,把植被根全部翻出来,保证防火隔离带全部露出土壤来。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路线设计应合理利用地形,尽量避免穿越地质不良地区,正确运用各项技术指标,保证线形的均衡性。平、纵、横三面应进

    20、行综合设计,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标准:原则上林区内带宽7米,行车道宽6米,路肩宽0.5米;其他技术参数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LY5104-98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4.7.3森林防火瞭望台规划在 选制高点各建1个瞭望台,瞭望台包括基本配套设施:卫星定位仪1台,望远镜1架。 瞭望台兼附近 等乡镇火情观察, 瞭望台兼附近 等乡镇火情观察。防火瞭望台采用永久性砖石结构。防火瞭望台的建设面积应以确保有瞭望人员观测室、食宿室、仓库等为标准。砖石结构的防火瞭望台应由塔基、塔身、瞭望室、上下系统、安全系统、避雷系统等部分组成。瞭望室应结构简单、体轻、坚固耐用,室壁

    21、宜采用防火轻型墙板,四周通视。瞭望室的承载力每平方米不得小于150公斤。了望室外设有瞭望平台的,平台宽度不应小于0.8米,平台外缘应设有牢固的防护栏杆。防火瞭望台必须设有避雷装置。4.7.4生物防火林带(1)规划设计。根据森林防火工程总体规划进行施工作业设计,内容包括面积测量、造林、营林技术措施设计。(2)林带带幅。原则上宽度在20-30米,最低不少于15m。(3)良种壮苗。苗木要求地径不少于0.45cm0.65cm,苗高不低于30cm50cm,根系长度播种苗大于20cm,移植苗大于25cm,具备苗木通直匀称,木质化程度好,高径比适宜,无徒长现象,枝叶繁茂,色泽正常,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和机械损

    22、伤。(4)林地清理。采用全面劈山清杂方法,将林地内的杂灌及杂物清理干净。整地挖穴规格为60cm40cm30cm,土块打碎,捡净树根,树枝,石块等杂物。(5)造林密度。初植密度3000株/hm23600株/hm2,株行距 1.67m1.67m或2.0m1.67m。(6)栽植。造林时间以大寒-立春、春梢萌动前为宜,栽植用一年生苗木,要做到根系舒展,适当深栽。(7)幼林抚育。造林后当年4月5月份进行扩穴培土抚育,扶正苗木、树两侧各扩宽50cm见方,并连成带状,深度达20cm以上。9月10月份进行全铲抚育一次,全面铲净杂草。第五章 项目建设进度项目计划建设期限为1年,即2014年,2014年11月30

    23、前完成项目的论证申报及设计工作。2015年春节前完成森林防火隔离带、森林防火蓄水池和森林防火瞭望台的建设任务,2015年3月前完成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任务。第六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1投资估算依据在调查项目实施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的前提下,依据生态建设治理的需要,考虑项目建设规模、自身条件、实施进度等估算项目投资。参照*县社会经济情况,依据现行的物资市场价格计算项目投资。森林防火隔离带、生物防火林带(包括苗木栽植、后期管护、幼林抚育等)分别按3万元/公里、2万元/公里,森林防火蓄水池按2万元/个,森林防火瞭望台按10万元/个(包括配套的卫星定位仪、望远镜等),间接费用(包

    24、括作业设计、工程监管、检查验收等)按工程总价的5%计算。6.2项目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 万元,防火隔离带 万元,森林防火蓄水池 万元,生物防火林带 万元,森林防火瞭望台 万元,间接费用 万元。6.3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 万元,其中向省、市主管部门申请投资 万元,群众自 万元,其余 万元从绿化*四年行动中2014年度经费中列支。第七章 效益分析与评价7.1生态效益评价 森林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人类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优化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在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和改善*县森林火灾监测预警体系和防火基础设施条件,进一

    25、步增强各国有林场和各林区的森林防扑火能力,从而使森林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确保其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7.2社会效益评价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对于美化居民生活环境,保障工农业生产的稳产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森林火灾监测预警体系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将进一步推动我县林业行业自身建设,增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建设能力,从而使*县的森林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林区防火道路修建,也会给林区农牧民群众带来便利的交通道路,解决林区农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并将全面推动林区农牧民群众经济的快速发展,其社会效益是巨大的。第八章

    26、保障措施8.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效益的充分发挥,*县林业局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设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统筹规划,实施方案的编制,技术指导,检查监督和成果验收,负责技术人员培训。8.2加强项目管理8.2.1工程管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划由*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负责,施工由各乡镇负责,林业站技术人员负责把关,工程验收由财政、林业、纪检监察、有关乡镇、场等有关人员组成项目验收小组进行验收。8.2.2资金管理。将严格按照有关项目建设管理规定,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对项目建设资金要实行专户管理,不准挪用、截留、串用项目建设资金,同时认真落实配套资金,确保资金足额到位,项目管理机构和建设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要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8.2.3技术管理。防火林带种植技术要求高,在项目实施中,根据种植环节及工序技术要求,组织参加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建设,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抓好新造幼林的培育和改造林带的管理,保证建设一条,成林一条,保护一片。


    注意事项

    本文(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作业设计说明书说课材料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