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六味地黄丸组方的临床应用及研究.docx

    • 资源ID:13912909       资源大小:21.5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六味地黄丸组方的临床应用及研究.docx

    1、六味地黄丸组方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六味地黄丸组方的临床应用及研究(作者:_单位: _邮编: _) 【摘要】 笔者从方剂溯源、古代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角度、结合现代疾病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疾病谱的范围,通过寻找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确定六味地黄丸研究的多系统靶点,明确六味地黄丸的主要药理作用方向及有效成份。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疾病谱;临床应用;综述Abstract: It explores the disease range of Liuwei Dihuang Pill from formulae source,ancient clinical application,moder

    2、n study and application angles,combining with modern diseases,to define its multi system targets,main pharmaceutical function and effective components by seeking for common mechanism.Key words:Liuwei Dihuang Pill; disease spectrum; clinical application; review 六味地黄丸是著名方剂,经历代医家临床反复验证,组方严谨合理,功效显著,其后许多

    3、滋阴补肾的方剂由此方衍化而来。多年来,除丸剂外,亦被改为汤剂、颗粒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片剂、口服液等用于临床,运用范围逐渐扩大,主治病证相应增多,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方剂的溯源1.1 六味地黄丸方出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条。方中药物六味: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原书用以治疗小儿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气不足、目白睛多、面色晄白以及肾疳、骨疳、筋疳及肝疳等证。1.2 六味地黄丸重用熟地黄为君药,有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大补真阴的功效;用补肝养肾而涩精的山萸肉和健脾固肾而固精的山药为臣药,三味补药相配伍有滋肾、养肝、益脾的作用,称为三阴并补,故为“三补”。佐以泽泻利水

    4、渗湿,泻肾水、防熟地之滋腻恋邪,丹皮清泄相火,凉肝而泻阴中伏火,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渗湿健脾,既助山药补脾,又助泽泻利水,且防熟地滋腻有碍运化,故称“三泻”。全方为三补三泻,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诸药合用,滋而不寒,温而不燥,三补治本,三泻治标,标本兼顾,滋补而不留邪,降泄而不伤正,实乃滋阴补肾之名药。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所用计量为:熟地黄160g,山茱萸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粉碎成细粉,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制成水蜜丸,或者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小蜜丸和大蜜丸每次口服9g。六味地黄颗粒用熟地黄320g,

    5、山茱萸160g,牡丹皮120g,山药160g,茯苓120g,泽泻120g,加工成颗粒1000g,每次口服5g。2 古代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 该方的主要功效是滋阴补肾,主治一切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肾阴亏损,或肝肾不足,或兼见阴虚火旺之证。表现为腰膝酸软,小便淋漓,牙齿松动,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健忘多梦,盗汗遗精,手足心热,病后低热,消渴引饮,骨蒸潮热,舌燥咽痛,以及小儿囟开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一系列症状。如前所述,在宋钱 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中,六味地黄丸主要运用于多种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在宋刘昉所撰幼幼新书里,六味地黄丸可以治疗鹤节、慢惊风以及虚寒等多种儿科疾病。2.1 至元代,六味地黄丸的临

    6、床应用已经超越了儿科的范围。在朱震亨的门人及其私淑者所辑丹溪心法一书中,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咳嗽、小便不禁 、虚损、淋证以及消渴等多种内科疾病。在杜思敬所辑济生拔粹一书中,已经提到肾脏虚损,久病之后身体羸弱不堪,虚烦盗汗,骨蒸发热,肢体痿软,诸般血证,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2.2 至明代,六味地黄丸(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又较以前有了进步的拓展。虞抟医学正传卷之三虚损六味地黄丸的主治功效记载:“治肾经虚损,久新憔悴,盗汗发热,五脏齐损,瘦弱虚烦,骨蒸痿弱,下血咯血等证”。2.3 迨至清代,使用六味地黄丸(汤)的医家越来越多,其主治范围也越来越广。如高秉钧所著疡科心得集方汇卷上中,记载六味地黄汤可以治疗

    7、“肝肾不足,真阴亏损,舌燥喉痛,虚火牙痛,牙漏,牙宣等证。”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一书中,使用六味地黄丸(汤)治疗的疾病多达十余种,包括类中风、虚劳、头痛、痰饮、三消、小便不禁、咽喉(口、舌、齿、唇)疾病、耳病、腰痛、产后喘促以及发背(对心发、肾俞发、搭背、手发、足发)等。在顾松园所撰顾氏医镜中,六味地黄丸(汤)应用于治疗中风、噎、膈、虚劳、健忘、怔忡、惊悸、头痛、眩晕、腰痛、浊、产后以及遗精等十余种不同的疾病。 从宋迄清,六味地黄丸的主治病种已经发生了 明显的改变,早已超越了原有的儿科范围,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涵盖内、外、妇、儿、口腔、眼、耳鼻喉、皮肤

    8、、老年病等多个学科,真正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如内科的消渴、淋浊、咳嗽、喘促、眩晕、自汗、盗汗、便血及其他诸种血证、血虚发热、呕吐、痿证、骨蒸、健忘、惊悸、怔忡、头痛、腰痛、遗精、中风、类中风、隔、虚劳、痰饮、足跟痛外科的下部疮疡、发背妇科的不孕症儿科的囟门不合、解颅、五迟五软、小儿年长不能行走五官科的虚火牙痛、失音、舌燥、喉 痛、耳鸣、耳聋、眼花、齿牙不固、肝疳、白膜遮睛、目中白睛多都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3 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3.1 药理作用3.1.1 调节免疫作用:文献报道,本方100%煎剂和水剂醇提取液能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对淋巴细胞转化具激发作用,能对抗环磷酰所致胸腺

    9、,脾脏重量减轻,使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本方尚可抑制地塞米松所致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低下和血液中淋巴细胞降低,增强巨噬细胞的免疫活性,促进干扰素的产生1。3.1.2 抗肿瘤及抗突变作用:实验表明,本方对致癌物诱发的动物肿瘤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六味地黄汤能抑制N 硝基氨酸乙酯和氨基甲酸乙酯 的诱发作用,有助于荷瘤机体的单核吞噬系统吞噬功能,促进骨髓干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六味地黄丸有增强丝裂霉素的抗癌作用,能显著延长生存期。有关报道,实验证明,六味地黄汤可提高小鼠宫颈癌细胞内cAMP的含量,对DNA合成无明显抑制效应。能提高肿瘤动物血清蛋白/球蛋白的比值,降低荷瘤动物的血清极谱值2

    10、。3.1.3 降血脂作用:六味地黄汤煎剂10ml/lkg(2次/d)能明显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大鼠的总胆固醇和脂肪含量,还能明显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HDLC/TC比值。对高脂饮料喂养的小鼠,在饮料加本药提取物每日 0.4g/kg,自由饮用12个月,本药可使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明显降低,肝总胆固醇含量也有降低倾向3。3.1.4 抗缺氧、抗疲劳:文献报道,六味地黄汤剂口服高,低剂量(24,29ml/kg)能明显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耐缺氧能力,延长其存活时间,但本方作用比普奈洛尔弱。李氏介绍本方能显著延长雄性小鼠的持续游泳时间,连续给药1周后,对照 组游泳时间(11.54.5)min

    11、,给药组为(14.91.7)min,差异显著4。3.1.5 抗心律失常:据研究证明六味地黄汤口服1g/kg,1次/d,连续5d,能显著对抗大鼠心脏低灌注再灌注诱发的心律失常,降低室颤发生率及持续时间,且能明显抑制甲状腺素引起心脏肥厚,并降低心脏对心律失常易损性的增加5。3.1.6 降血压作用:据研究本方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大鼠经十二指肠给药(2ml/kg和10ml/kg)于给药后15min血压明显下降,但对心率、导心电图和心肌收缩力均无明显影响,表明该药降压作用通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来实现。 3.1.7 保肝及改善肾功能作用,实验证明,本方煎剂灌胃3d,能明显对抗大鼠由于左冠脉结扎而引起

    12、的心肌中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降低及丙二醛的含量的增加,对大鼠肾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文献报道,本方汤剂能改善肾功能,对大鼠masugi型肾炎有治疗作用,促进肾脏对体内代谢产物尿素的排泄。3.1.8 延缓衰老的作用:任光友等用甲状腺素和利血平建立阴虚动物模型,并用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实验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对阴虚动物能明显增加体重,降低体温,降低痛反映,以及增强抗疲劳,耐低温和耐缺氧能力。以小鼠活体骨髓细胞微核(M N)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为指标,对滋阴补肾,延绶衰老的六味地黄丸进行了抗DNA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具有良好的抗DNA损伤作用。3.1.9 对肾功能的影响:

    13、实验结果表明,服六味地黄丸的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用透射电镜技术、电脑像分析技术和立体学方法定量计算溶酶体的形态参数后发现:服用六味地黄丸后细胞生成溶酶体的速度明显加快,溶酶体的个数比对照组增多57单位细胞体积内溶酶体的表面积比增大。3.1.10 对全血化学发光的抑制及抗氧化作用:文献报道用化学发光分析法,研究了六味地黄丸等4个方剂对全血化学发光的抑制及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对体外全血化学发光有抑制抗氧化作用。从抗氧化总值看,六味地黄丸的抗氧化能力较强6。4 临床应用4.1 高血压病在应用抗高血压西药的同时服用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型的高血压病患者,对改善临床症状和保

    14、护心脏等重要器官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文献报道用本方口服作用全身治疗,结合现代方法治疗鼻出血合并高血压病190例,全部治愈。应用本汤方加味治疗高血压病60例发现,其不仅有降压效果,而且表现出一定的降血脂和明显改善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电图的作用,其降压降脂效果无别差异7。4.2 糖尿病应用降血糖西药治疗的同时加服六味地黄汤,除能增强降血糖、尿糖的效果外,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等症状。文献报道治疗65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用本汤方加味,1剂/d,水煎,1月为1疗程,显效30例,有效28例,无效7例,体会主药熟地用量宜大,可用至60g,以补阴止渴。4.3 肿瘤经常服用六味

    15、地黄丸有一定预防肿瘤的作用,特别对食道癌、胃癌的预防作用较好。癌症患者在放疗、化疗前后服用六味地黄丸可以减轻化放疗副反应。文献报告观察102例恶性肿瘤化疗反应,患者口服本方药,自化疗第一天开始,每次10ml,3次/d,连服20d,其中胃癌23例,肠癌15例,恶性淋巴瘤24例,肺癌21例,乳腺癌19例,结果:化疗药物的药效增强,毒副反应明显减少。4.4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即可使潮热、出汗、心悸、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得到改善。文献报道用本方治疗证属肝肾阴虚,冲任失调,月经紊乱并精神神经症状为主的更年期综合征效显。用其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80例,取得满意疗效,仅4例无效。4.5

    16、慢性肝炎根据主证服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使眩晕、腰膝酸软、耳鸣、喉痛、咽干、潮热减轻。文献报道治疗3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运用本方治疗属肝肾阴虚者,结果:总有效率90%。肝功能(以蛋白质代射为著)明显改善,补体C3、E玫瑰花结形成率明显升高,乙肝五项指标得到改善8。4.6 肾病用六味地黄丸6粒3次/d口服,加用抗生素治疗34例肾盂肾炎,有效率为94%,治愈率82%,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抗生素组;用本汤剂重用山萸肉治疗慢性肾衰12例,山萸肉剂量可从40g至120g收效佳,12例皆获良效9。5 注意的事项 六味地黄丸的主要功效是滋阴补肾,所以不适宜一年四季长期服用,应选择在秋冬两季服用,以顺应“春夏养

    17、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宗旨。该药具有滋补肾阴的作用,适用于肾阴虚的中老年人,而具有肾阳虚证所致的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者不宜服用。如果人体本身是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各种生理功能均基本正常的健康人群也不宜服用,否则可能会因滋阴过度破坏阴阳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脾胃虚弱便溏者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属于滋补之剂,有腻胃和阻碍脾胃运化的弊病,所以患者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大便溏泄者慎用。因六味地黄丸中的山萸肉能析出大量的有机酸,能导致利福平的肾脏重吸收而引起肾中毒,所以服用利福平时禁服该药。6 小结 研究六味地黄丸的主治病证以及其作用机理,结合现代疾病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疾病谱的范围,通过寻找疾病的共同

    18、发病机制,确定六味地黄丸研究的多系统靶点。同时采用现代药效方法,确定六味地黄丸的主要药理作用的方向及有效成份,对提高临床运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陈明华.六味地黄丸的管理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杂志,2005,3(6)340 341. 2李玲.六味地黄丸(汤)研究新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5):310 32. 3李萍,石晓宏,王凤连.六味地黄丸和地黄的免疫药理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1987,3(5):296 298. 4任光友,张贵林,卢素琳.六味地黄丸对阴虚动物的管理作用的研究J.中医药,1999,21(11):586 588. 5刘福君.地黄及六味地黄汤(丸)的免疫药理及抗肿瘤作用J.中草药,1996,27(3):116. 6何泽云,徐元美.六味地黄汤治疗肾阴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1):53. 7宁晚英.六味地黄丸和复方丹参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22例疗效观察.湖南中医杂志,1997,13(4):8. 8李力.六味地黄丸方机浅谈.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22(5):46 47. 9赖益忠,黄倬伟.六味地黄丸(汤)现代研究新进展J.中医药信息,1999,(1):13 15.


    注意事项

    本文(六味地黄丸组方的临床应用及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