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申论议论文的结构写作方法.docx

    • 资源ID:14050478       资源大小:24.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申论议论文的结构写作方法.docx

    1、申论议论文的结构写作方法申论(议论文)的结构写作方法申论(议论文)的结构与写作方法 为了应对申论考试,有必要学习有关议论文的知识,本节将以此为中心,帮助应试者更好地驾驭申论中的议论文写作。 一、议论文概述 (一)议论文的定义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准确的事实材料和公认的原理定论为表达依据,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其事理说长道短、论是斥非,阐明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常用文体,同时也是训练掌握文章写作的基础性文体之一。 (二)议论文的特点 1.科学的理论性 议论文写作的直接目的,是阐述作者对某种现象或事理的是非判断。这就要求作者能够透过表象,通过分析、综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

    2、作者的是非判断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更不能无事生非,强词夺理,凭随意发挥的想象来做出结论,而是要上升到科学理论层面进行分析评说,其终极目的就是要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结果。对人与事、理与法,要旗帜鲜明地表明作者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说白了,赞成也好,反对也罢,都要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对读者说明理由,晓之以理,以理服人,从而给读者以启发和教育。可以说,科学的理论性是议论文的价值体现。 2.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依赖于议论文的作者在议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严密的逻辑性、推理性。文章层次的逐段递进,文章段落的逐层铺排,文章内容的逐步深化,直到作者的观点水落石出,都是建立在真凭实据,条理

    3、分明,全面综合的分析、判断之上,或由此及彼,或由表及里,或演绎推论,或归纳求证。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议论文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3.鲜明的主观性 议论文的写作都是有明确的议论对象的,这些议论对象作为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存在,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正是这种联系往往使它的本质被罩上了一层迷雾,具有多重性、多义性的特征。议论文的作者要有追求真理的信心和毅力,有捍卫真理的勇气和胆识,在文章中坚持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在透视现象、探寻规律、揭示联系的过程中亮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态度绝不暧昧。这就使得议论文带有鲜明的主观性。从主观出发而最终归于客观,突出主观性而又防止片面性,强调全

    4、面性而又重视针对性,这是议论文的本质特征所在。 二、议论文的结构与写作方法 (一)议论文的结构 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结构就是文章中材料的组织与安排的技巧,它是作者思路的体现。文章结构包括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照应等多个方面。 议论文是说理的,它要完全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安排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引论、本论和结论。引论就是文章的开头,有领起全文的作用,或者提出论题,或者点明论点,或者概述议论范围,或者交代写作目的,或者摆出反驳的错误观点等。有的单用一种,有的兼用几种,一般都是把文章所要论证的论点整个或部分地告诉读者。引论一般都写得比较简要,有的只用几句话就引入本

    5、论。本论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对提出的论点进行分析和论证,往往需要用较大的篇幅,内容复杂的还要分成几节或者几个部分分别论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本论的论述内容决定整篇文章质量的好坏。结论就是文章的结尾,或者归纳论点,或者总结全文,或者明确任务,或者提出希望等,根据表达的需要,内容可详可略,但一般都与引论相呼应。 议论文按照这样的顺序分成三个基本部分,是文章内在逻辑性的反映。一般议论文总是先提出问题、点明论点,这就是“引论”。问题提出以后,进一步加以分析,提出证明论点的论据,组成论证过程,这就是“本论”。问题经过分析,证明论点是正确的,最后需要向读者再作一番交代,这也就是“结论”。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

    6、决问题,在文章的结构上也就必须构成从引论、本论到结论具有一定逻辑性的三个部分。 2.议论文的主要结构形式 从议论文的结构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纵向推论式。这是一种由一个层次引出另一个层次,含义一层深于一层的纵深式结构。层次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其先后次序也是不可变动的,例如“表象本质规律”、“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一般性特殊性结论”等。鲁迅的最先与最后就是这样一种结构形式。作者从一些中国人将赛马者的“不为最先,不耻最后”奉为自己处世金针说起,指出中国的国民性中不但有“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还有“不为福先”的劣根性,继而列举运动场上的“不耻

    7、最后”现象推证:“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这就难免出现“土崩瓦解”的结果。由此作者在文章最后一个层次深刻地指出:“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些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2)横向分论式。这是一种围绕着中心论点的论证而设立若干分论点,各分论点之间以同等地位平列安排的横向铺排式结构。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而不是相互牵制的,层次的先后顺序没有不可调整的逻辑关系,适当地调整

    8、也不妨碍中心论点的论证。所以常见“一方面另一方面”“第一第二”“首先其次再次最后”“引论本论结论”等层次表述关系。例如2003年1月19日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评论员文章把学习写在青春的旗帜上,就是这样一种结构形式。文章根据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在青年中大力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使读书学习成为青年的时尚,可以积极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也能够有力地促进广大青年的全面发展。在随后的论述中,文章分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阐述青年努力学习的意义,依次为“青年努力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青年努力学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青年努

    9、力学习是自身成长的需要”三个层次;第二个板块阐述学习的内容,依次为“要加强对科学理论的学习”“要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三个层次。两个板块之间用党中央几代领导人重视学习的论述衔接,结尾对近年来实施“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取得的成效作了简要回顾,向青少年发出新的号召:大兴勤奋学习之风。全文层次清晰,过渡自然,观点鲜明,论证有力。 (二)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议论文的写作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立论型,二是驳论型,三是立论与驳论兼而有之。 1.立论型议论文的要素与写作方法 在立论型议论文中,作者的论点、论据和所用的论证方法,通常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写作立论型议

    10、论文,实际上就是在论点和论据这两个要素之间展示一种必然的、逻辑上的包容、印证关系,即论点来自于论据,论据是论点存在的基础。而“展示”这种关系的过程就是论证。 (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文中的论题所持的主张和看法。每篇议论文都至少有一个论点。有时,因为论题比较复杂,为了将论点表述清楚,在同一篇议论文中,会设立一个中心论点,再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分论点或小论点,通过各个击破的办法,逐个论证,逐层分析,最终使中心论点获得论证。例如不应限制外地劳务一文,就是通过对“地方保护主义很容易遭致报复”“禁止外地劳务的进入,也直接损害了本地使用劳务的单位”“市场经济的原则是公平竞争和自由选择”等几个分论点的论述,

    11、证明不应该限制外地劳务进入北京。(2)论据。论据是论点赖以存在的基础,是论点的具体化、物化。有的论据属于事实性论据,如具体的人物、事件、数据等情况;有的论据属于理论性论据,如已经得到公认的那些原理、定律、法则、名言、权威结论等。相对而言,事实性论据不如理论性论据那么有广泛性、权威性和理论性,但在针对性、形象性和生动性、通俗性诸方面则有着独特的优势。只要是真实的典型,经过作者的征引阐述,不仅能为论点的成立提供充足、必要的论据,而且易使文章更贴近读者,更易于被接受。一些论题复杂、论点笃深的议论文,往往都是将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结合起来运用的。例如,日本右翼团体2000年1月23日在大阪国际和平中

    12、心举行题为“20世纪最大的谎言南京大屠杀彻底检证”集会,妄图否认侵华日军当年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部分舆论以及政府官员竟然以“言论自由”为借口指责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严正抗议。中国青年报曾刊登“南京大屠杀”与“言论自由”一文,从“日本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产经新闻的真实面孔”“日本的双重标准”“右翼重在和平殿堂上涂鸦”四个方面进行剖析,列举了大量活生生的事实论据,指出日本借口“言论自由”,在历史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只能助长右翼势力的气焰,大大伤害中国人民、旅日华侨和留学生的感情以及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该文举证有力,言之确凿,令人信服。 (3)论证。论证是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建立或展示一种必然的逻辑关系,以

    13、表明论点成立且正确的过程和方法。立论型议论文写作中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演绎论证法。用一般原理、规律、原则作论据来推出个别具体的结论,证明特殊事实的论证方法,即由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论证方法。世说新语。雅量第六记载了这么一个小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小时候聪慧过人。这个故事里王戎通过运用平常的观察总结出了“树在道边而多子”必是苦李的生活道理,因为如果是甜李,一定早被人摘光了。人们都喜欢吃甜李,而道路是行人密集之处,这是一般的生活常识和规律;而故事中

    14、的事件则是一次偶然事件,具有特殊性、具体性、个别性,王戎运用一般性的生活常识和规律准确判断出了路边李树所结李子为苦李这个个别的事实,正是细心而大胆的演绎推理。可能有人会说,王戎总结出的规律并不一定准确。其实,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说明王戎能通过观察生活总结出一般规律,并运用这个一般规律来判断以后遇到的个别事实,而我们的重点也在于借此说明演绎论证的过程和方法,而就这两点来说,这个故事就是贴切而精彩的。 归纳论证法。这是通过若干典型的个别事例,概括出普遍性结论的一种方法,俗称“从个别到一般”。这种方法很符合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例如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中的一段话: 为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纪律。

    15、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纪律废弛了,至今还没有完全恢复,这也是党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纪律相当废弛,许多党员可以自行其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决定,党规定的任务,可以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一个党如果允许它的党员完全按个人的意愿自由发表言论,自由行动,这个党当然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意志,不可能有战斗力,党的任务就不可能顺利实现。所以,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严格地维护党的纪律,极大地加强纪律性。个人必须服从组织,少数必须服从多数,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全党必须服从中央。 类比论证法。这是将两个事物摆放在一起,比较它们已知的本质属性的相似点或相异点,推论其他属性,达到用此类事物证明彼类事

    16、物的目的,俗称“从个别到个别”。这是一种比较形象化的、主要以事实为论据的论证方法,大都采用人们熟知的具体事物或实例来论证。例如羊城晚报曾先后刊登两条有关见义勇为的新闻。前者说的是外地人赵海林在广州街头拼死斗邪恶,没想到受援者竟是一对“冷血”情侣,当赵被刺伤需要救助时,他们却径自拾起歹徒扔下的挎包溜之大吉,再没露面。后者说的是刚从广宁到广州打工的龙康听到有人打劫,毫不犹豫地加入追截行列,直到被歹徒捅出肠子欲追不能。他的手术费、医药费等需要数万元,而被劫者阿玉当时被劫虽仅200多元,但却找专人到医院护理龙康,并亲自将1万元医药费送到医院,同时表示将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帮助龙康。中国青年报曾发表文章当仁

    17、不让,运用褒贬类比方法,对那对情侣和阿玉的不同表现进行评论,并很有见地地指出,赵海林、龙康的见义勇为是一种精神,阿玉的当仁不让也是一种精神,都是当今社会应该大力提倡的。 2.驳论型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1)归谬反驳法。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引申证明。这是一种以守为攻、藏而不露、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反驳法,富有诙谐讽刺的特点。它直接以对方的论点为靶子,但又不是直接说破,而是让其陷入极其荒谬的境地,不攻自破。即发现了对方论点的荒谬之后并不马上戳穿,而是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成立的,然后以此假设为前提进行一番引申、推理,必然会得到一个更加荒谬的结果,从而说明刚才依赖的“前提”条件是荒谬的。例如载于1

    18、934年12月9日天津大公报上汪蒋通电里提起的自由(作者胡适)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就是用了归谬反驳法: 有人说:“凡挑动阶级斗争的感情的文学艺术都应该禁止”,并且已经有许多小说和某些电影片已因此被禁止或删削了。如果这个见解是对的,那么,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该挖板焚毁了!诗经里“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一类的名句也该禁止发行了!亚圣孟夫子的“息有肥肉,野有饿莩”也该毁板禁止了!举此一例,可见“文化统制”不是可以轻易谈和做的事。我们此时还不曾梦见现代文化是个什么样子;拼命的多方面的发展,还怕赶不出什么文化来。若再容许一些无知妄人去挑剔压抑,文化也许真不上咱们门上来了! (2)针

    19、锋相对法。这种方法可以打个比方:唱对台戏。针对对方论点,针锋相对地提出一个完全相反的新论点,继而用有力的证据和严密的论证证明新论点是正确的、成立的,这样,根据“矛盾律”的基本原理,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真”,有一真必有一假,这一个是对的,则另一个必是错的。这也是一种明里不攻暗里狠攻、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反驳办法。例如:“女师大风潮”获得初步胜利后,敌人并不甘心失败,林语堂却发表文章提出“中国泼赖的精神就很少,更谈不到费厄?”、“且对于失败者不应再施攻击”云云。鲁迅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就用了针锋相对法进行驳斥。他先“解题”,故意称自己“不懂英文”,不明白费厄泼赖(fairplay)“这

    20、字的含义究竟怎样”,然后针锋相对地指出,“如果不打落水狗也即这种精神之一体,则我却很想有所议论落水狗未始不可打,或者简直应该打”。接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了应该“痛打落水狗”的重要斗争原则:一是论“落水狗”有三种,大都在可打之列;二是论叭儿狗尤非打落水里,又从而打之不可;三是论不“打落水狗”是误人子弟的;四是论塌台人物不当与“落水狗”相提并论;五是论现在还不能一味“费厄”;六是论“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鲁迅的论证有力地证明:敌人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人们一定要记取“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的教训。 (3)釜底抽薪法。这种驳斥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击毁对方论点赖以存在的基础(即论据)。议论三要素

    21、的原则要求论据必须是真实可靠、正确可信、经得起推敲的,必须是典型而有充分说服力的,必须是与论点之间有着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而对方错误论点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在寻找和使用论据时犯了“预期理由”或“循环论证”的错误。所谓预期理由,就是用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理由作前提,推证自己论点成立。表面看来前提和论点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其实因为前提的假设根本就是错误的,所以论点也是荒谬的。例如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后,有人为了反对他,就制造了这样一个预期理由来证明“太阳只能围绕地球旋转”:如果把地球比作房子,太阳就是照亮这房子的火把。只有移动火把去照亮房子的道理,哪有搬动房子去让火把照亮的道理呢?仅就火把和房子的关系

    22、来看,这似乎很有道理,而实际上,“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就是火把与房子的关系”这种假设本身就是错误的。所谓循环论证,就是改变论据与论点之间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让它们互为前提,相互论证,用未被证明为真实的论据作前提推导出论点,再反过来用这论点证明前提(论据)的真实。此即“诡辩术”。例如下面这段话就是诡辩:马克是美国人。马克穿红衣服,所以美国人穿红衣服。小李穿红衣服,所以小李是美国人。既然小李是美国人,马克也是美国人,而美国人都穿红衣服,所以小李和马克一样都是美国人。 在驳论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方在推理过程中使用了尚未证明其真实的论据,来证明其论点的成立,就要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指出其论据的不实之处,使对

    23、方结论的不可靠暴露无遗。 (4)拆桥法。论证是架设在论点与论据之间的“桥”。有时,论据虽然是真实的,但如果论证方法错误,也会推导出错误的结论。这也是写驳论型议论文常用的办法,即以对方论证中的错误作为“切入点”,拆掉其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连接处。论证中的常见错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偏概全。这是在归纳论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论述者没有正确掌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所举论据即使是真实的,但对于所属的整体来说却没有足够的证明性。例如,有人撰文腐败的民间基础,认为中国民众对腐败的痛恨,一部分是“垂涎三尺”的痛恨,“是看着别人山珍海味而自己只能粗茶淡饭的心理失衡”;一部分是“红眼病”的痛恨,只恨那些“搞腐败

    24、的能耐比自己大”的腐败者;而无权的民众“仍然有着普遍的奴才意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权力与腐败是合情合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人们的痛恨“更多的是指向搞腐败而得利的人,而并非指向腐败行为本身”。这种痛恨实际上“恰恰意味着人们是多么渴望在腐败的盛宴上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所以说“民间是腐败的基础”。中国青年报2000年1月9日刊登孙立先的民间是谁家的基础一文,指出:“民间从来不是腐败的基础,而是反腐败的雄厚基础。”文章说: 说中国人如此看待腐败,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就简直是诬蔑。翻开历史,以往腐朽政权之所以灭亡,腐败官员之所以没有好下场,就因为民众反对,所谓“失人心者失天下”,就可见腐败不得人心。历史上廉正不阿的官员不乏其人,人们颂扬备至;而对于为官者,不管其他方面表现如何,只要一贪,“其余则不足观者矣”这就是中国民众的价值取向。那些廉洁奉公、为国为民的人,那些舍身忘家、不屈不挠举报腐败的人,那些仗义执言、无情鞭挞腐败的人,那些不怕打击报复、秉公执法的人,又何曾想过在“腐败的盛宴上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不正是来自民间,代表民众,并为民众所拥戴吗? 这就深刻地驳斥了对方在以偏概全的论证中得到结论的荒谬性。


    注意事项

    本文(申论议论文的结构写作方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