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 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学生版 新人教版.docx

    • 资源ID:14381351       资源大小:912.39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 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学生版 新人教版.docx

    1、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 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学生版 新人教版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 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学生版)一选择题1、(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2、(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

    2、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3、(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5、(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10)唐初以三

    3、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6、(2012年高考山东文综12)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7、(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8、(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13)中国古代讲究“同

    4、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 C DA社会经济的繁荣 B科举制度的推行 C学校体系的完备 D三省六部制的确立14、(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

    5、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15、(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3)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16、(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17、(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

    6、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18、(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19、(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5)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抗议。于是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

    7、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 B C D20、(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6)有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道:“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这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这座城市”是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威尼斯 D麦加21、(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9)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二非选择题23、(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39

    8、)(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材料一: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刘邦称帝之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命其“和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朝对岭南地区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平定南越的历史意义。(8分)24、(201

    9、2高考文综广东A卷39)(27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10、。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

    11、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8分)(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 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3分)一、选择题1、(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4)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2011年北京卷文综1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周后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

    12、施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3、(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大都北京汴梁开封临安苏州益州成都A B C D4、(2011年福建省文综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失5、(2011年广东省文综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6、(2011年山东省文综9

    13、)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中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7、(2011年四川省文综13)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8、(2011年重庆市文综12)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恢复了周礼尊崇周王,会盟诸侯实行“初税亩”北御夷狄,南制楚蛮A B C D9、

    14、(2011年重庆市文综15)宋史记载:“会元昊请臣,朝廷亦以厌兵,屈意抚纳”。宋朝对夏“屈意抚纳”的内容包括重开边境贸易割让幽云十六州约为兄弟之国封元昊为夏国王A B C D10、(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13、(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7)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

    15、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14、(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9)中国历史上,与秦、南朝齐、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分别是A匈奴、契丹、满族 B契丹、鲜卑、匈奴C女真、鲜卑、匈奴 D匈奴、鲜卑、契丹15、(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0)右侧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魏国所辖地区是ABCD16、(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4)乾隆自称有“十全武功”。他的主要“武功”包括A平定回部叛乱、统一天山南北B首派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19、(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4)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甘

    16、肃行省 D云南行省20、(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8)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A节度使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布政使二、非选择题21、(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

    17、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与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课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开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

    18、书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以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核考,同记分数。其分语言、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和计算。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摘

    19、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委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22、(2011年全国卷文综39)(历史部分2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祖国西北,地域广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农牧并存的人文特征,使这里成为各民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中周边地区对秦汉隋唐统一强盛的作用。(8分)(4)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互动”对唐以后中国

    20、历史的影响(12分)23、(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35)选官制度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问题:(12分)(1)按示例填写表格。(6分)(2)简要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6分)24、(2011年北京卷文综37(1)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 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 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二十二史札记(1)分析材料,说明“天之变局”是指

    21、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于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25、(2011年浙江省文综38(1)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26、(2011年四川卷文综37(1)、(2)材料一: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之所长。有谠(正直)言直谏,可以施于政教者,当拭目以师

    22、友待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唐太宗(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哪些用人思想?(4分)(2)表2中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呈现怎样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2010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10年广东卷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2.(10年广东卷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

    23、,其源头是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3.(10年新课标卷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4.(10年新课标卷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5.(10年上海历史卷34)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

    24、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问题:(10分)(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分)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6.(10年上海历史卷10)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分别设置了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7.(10年上海历史卷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8.(10年浙江卷19)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

    25、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9.(10年浙江卷16)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10.(10年重庆卷12)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为封为定远侯。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派甘英出使大秦出使大宛、大月之氏任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大败被匈奴,使其政权瓦解A B C D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做相权加强皇权14.(10年山东卷10)宋朝形

    26、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15.(10年全国卷2)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16.(10年全国卷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成为“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称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操应为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17.(10年全国卷1)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

    27、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两晋应为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火德18.(10年江苏卷)“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19.(10年江苏卷)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0.(10年江苏卷1)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

    28、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2009年高考题4.(辽宁文综)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5.(辽宁文综)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握的主要是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6.(全国文综)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7.(四川文综)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A.

    29、颁布附益之法 B.设置转运使C.推行募兵制度 D.实施行省制度8.(浙江文综)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9.(天津文综)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10.(重庆文综)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2008年高考题1、(2008年江苏高考3题)唐

    30、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2、(2008年上海高考A9题) 右图所示的是( )A.秦朝的疆域 B.宋朝的疆域 C.元朝的疆域 D.明朝的疆域3、(2008年海南高考6题)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7、(2008年上海高考21题)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 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学生版 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