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案教1.docx

    • 资源ID:14592624       资源大小:443.22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案教1.docx

    1、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案教1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新教材“空气”单元第二课,通过对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受到空气的存在,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聚焦版块通过让学生预测“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到水里,里面的纸团会湿吗?”,引出研究空气能否占据空间的问题。探索版块,包括压杯入水、打孔观察和打气观察三个主要环节,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压杯

    2、入水实验中纸团不会湿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内的空间;打孔观察实验中纸团完全浸湿了是因为水进入了杯子,水填补了原本被空气占据的空间;打气观察实验中让学生认识到打气筒把空气重新灌入杯子,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又重新被空气占据。研讨版块,通过在研讨活动中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充分的论证交流,让学生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拓展版块,通过小挑战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空气把瓶中的水挤出来,这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也会占据空间。【学情分析】空气是否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占据空间呢?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会存在一些争议,虽然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曾经用占据空间这个解释去理解形状,他们体验过在一个

    3、固定的盒子放入不同的螺母、木块、乒乓球等,理解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会占据空间是容易的,但对于空气也会占据空间,是存在一定难度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进行观察,研究空气占据空间。2.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用塑料瓶吹气球,并了解其原理。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2.能在教师指导下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实记录和描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

    4、据空间。难点:能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水槽、透明胶带、剪刀、透明塑料杯、球针、纸巾、水、打气筒、学生活动学习单,毛巾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塑料瓶一个、气球、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引出课题1.出示一张纸巾擦汗,然后揉成纸团,提问:如果把它扔到水里,会怎样?(预设:会湿)2.出示塑料杯,如果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水要淹没杯底(PPT出示图片),里面的纸团会湿吗?(预设:会或不会)3.追问理由:你这样预测的理由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点。4.引出疑问: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呢?我们怎么来证明?(预设:通过实验)二、探索问

    5、题,解决矛盾(一)压杯入水1.实验操作指导: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PPT图文出示实验提示)。(1)揉成纸团,粘在杯底(2)竖直倒扣,没过杯底(3)杯中水面,画线记录(4)拿起杯子,擦干观察(5)每人一遍,思考记录“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 第 组(一)压杯入水我会观察:当把塑料杯压到水槽底部时,杯子里的水面有变化吗?请你在图1和图2的杯子中用线画出水面的位置。杯底的纸团有没有湿?我会思考:想一想,你观察到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2.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实验,教师指导。3.小组汇报交流。(1)当把塑料杯压到水槽了底部时,杯子内的水面有没有发生变化?

    6、(预设:没变)(2)杯子底部的纸团怎么样了呢?(预设:没湿)(3)纸团没有湿,杯中水面没有变,说明水槽里的水有没有进到杯子里面?(没有)(4)水为什么进不去呢?(预设: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5)小结:这种现象说明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6)分析纸团湿了的原因:有没有小组杯底的纸团是湿的?为什么你们的纸团会湿呢?(预设:杯子压下去倾斜了,空气泄露了,水进到杯子里,纸团就湿了)(二)扎孔观察1.引出扎孔: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进不去,你有办法让水进到杯子里吗?(预设:杯子底部扎一个小孔)2.为了大家的安全,杯底的小孔已经扎好了,你们只要撕开杯底的胶带纸就可以根

    7、据要求进行实验。(1)按住小孔,压杯入水(3)松开手指,观察变化“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二)扎孔观察观察与思考:当松开手指后杯子中的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在图3和图4的杯子中用线画出水面的位置。还有哪些情况发生了变化?3.学生继续小组探究,教师指导。4.简单交流:(1)杯子底部扎了小孔以后,杯子中哪些情况发生了变化?(预设:杯子中水面变高了)(2)水面怎么会变高了呢?(预设:水跑到杯子里面了)(3)水是什么时候跑到被子里面去的?(预设:松开手指以后)(4)水跑到杯子里后,空气去哪里了?(预设:空气被水挤出了小孔)(5)空气被水挤出了杯子,就是说刚才被空气占据的空间现在被谁占据了?(水)(

    8、6)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那么杯底的纸团怎么样了?(预设:湿了)(7)湿了的纸团把它从杯子里拿出来放在盘子里。(三)打气观察1.提问:水的本领还真大,把空气挤出了杯子,你能想办法让空气再回到杯子中去吗?(预设:向杯子里吹气)2.出示气筒:怎么吹?(预设:嘴巴)老师这里有更先进的工具,我们就用它把杯子里的水赶出去。3.PPT出示打气观察提醒:(1)按住杯子,球针入孔(2)慢慢打气,观察变化“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三)打气观察观察与思考:当慢慢向杯子打气的时候,杯子里面有什么变化?4.小组反馈:(1)当慢慢向杯子打气时,杯子里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杯子里的水慢慢变少,水位下降。)(3)这说明了

    9、什么?(预设:说明杯子里的水被空气挤出去了,空气又重新占据了杯子的空间)三、研讨交流,小结课堂1.提问思考(投影展示学习单):在刚才的三次实验中,你们分别看到了哪些现象?(预设:第一次水没有进杯子,纸团没有湿;第二次水进入了杯子把空气挤出去了,纸团湿了,第三次往杯子里打气时空气把水挤出杯子,空气又重新占据了杯子的空间)2.课堂小结: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什么?(预设:空气能占据空间)3.提问引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探究的内容(出示课题),现在谁能告诉大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预设:能)划去“吗”字四、拓展延伸,应用挑战1谈话激趣:刚才李老师让小朋友们玩了气球,还想不想玩?但是老师要你们自己把气球吹大。谁

    10、会吹气球?2.出示瓶子和气球:今天这个吹气球有点不一样,老师要你们吹瓶子里面的气球,谁来吹?(1)吹不大。这是怎么回事?谁能利用今天学过的科学知识来给大家说说原因。(预设:子里面充满了空气,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所以气球就吹不大。)(2)能吹大。怎样能吹大?(预设:把瓶子里的空气挤出去)你要不要再试试?(3)看瓶解惑:老师在这个瓶子上施了魔法,瓶子底部有个小孔,第一次吹的时候,老师把小孔堵住了,瓶中的空气没法跑出去,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气球就没法吹大;第二吹的时候,我把手松开了,吹气球的时候就把瓶中的空气挤出外面,气球就吹大了。(4)生活中的空气占据空间现象: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原

    11、理(PPT出示气垫等图片),课后小朋友们可以去生活中研究一下这些物品。【板书设计】2.空气能占据空间 会湿 水进入杯子 不湿 杯内有空气【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手册中的三个图中,分别需要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在杯内画出水位,边观察边画图,培养学生如实记录的习惯。2.图下方的解释,需要学生在实验观察结束后归纳填写。【作业设计】1.把纸团粘在塑料杯底部,把被竖直倒扣在水槽中(杯子全部浸没),杯子中的纸团( )。A会湿 B.不会湿 C.会掉下来2.小明按下图做了一个压杯入水实验,观察发现杯子内的纸团没有湿,是因为( )。A空气占据了杯内的空间 B.杯子中有水 C. 水没进入杯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

    12、.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教案教学设计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材简析】上节课,学生通过探究已经知道了空气是有质量的,运用豆子这种对比物,也直观了解了20筒空气的质量大概是多少。本课课题提出“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生厘清问题,确认一袋空气的体积,然后分步进行解决问题。本课需要学生应用上节课的方法,来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感受一定量空气究竟有多重,进一步确认空气是有质量的。同时,本课用多种物体作为参照物去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希望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到相同质量的物体有不同的体积,从而对物体密度有一个直观的感知,为以后学习密度概念积累经验。【学情分析】不少

    13、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大概20筒空气的质量等于3-5颗绿豆的质量(当然打气筒的大小以及绿豆的大小也会导致具体数据发生浮动),感受到了空气有多重。但他们是否能以此类推出100筒空气的质量还是需要本节课去体验。同时,学生脑海中已架构起的是空气质量与绿豆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他们还无法进一步用其他物体去衡量空气的质量,这也是这节课需要去体验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

    14、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2.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难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不漏气的大袋子、绿豆、乒乓球、小泡沫球、回形针、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高精度电子天平、板贴、皮球、打气

    15、筒。【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要考验你们的一项品质,我先不说是什么,我们先看一个视频,这个过程中我会观察你们,看看有哪些同学通过老师的这项未知挑战!播放视频,教师观察谈话:好了,考验结果已经在老师心中了,我想大部分同学心里还是一头雾水,其实老师要考验你们的品质就是耐心,这堂课我们就会有这样一个环节,老师想知道你们有没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天平的平衡。1、聚焦袋装空气,预测空气质量。 教师出示一袋空气,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用绿豆来衡量20筒空气的质量,那今天你能来预测一下老师手中这一袋空气的质量相当于多少颗绿豆吗? 学生预测结果,教师板贴绿豆,在后面记录预测数字。继续提问:如果是

    16、这些物品(乒乓球、回形针、小泡沫球)作为衡量物,结果又会是怎样呢?教师让学生把预测结果记录下来。2、探索一袋空气,称出空气质量。1. 找方法谈话: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怎么称量这一袋空气的质量吗?预设生答:我们再把它放到上节课的天平里去称一下。谈话:这样称出来的是空气的质量吗?预设生答:不是,还有袋子的质量?谈话: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我在这只袋子里打了100筒空气。你能根据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称出这100筒空气的质量吗?预设生答:我们可以先称皮球的质量,再往里面打入100筒空气,再称一下,减一下就是100筒空气的重量了。谈话:同学们认为这个方法怎么样?预设生答:我觉得这个皮球容纳不了100筒空气。谈

    17、话:嗯,说得有点道理。那应该怎么办呢?上节课我们是打了多少筒呀?预设生答:我们可以先称20筒空气的质量,然后再乘以5就是100筒空气的质量了。谈话:你的小脑袋瓜真灵活,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若是不明白,请跟随老师的脚步,我们再来捋一捋思绪。教师出示板贴,一步步讲解类比转化思维:首先我们将这袋子里的100筒空气平均分成5份,打到5个皮球里,那每个皮球只要打多少筒气?生答:20筒教师:是的,这样我们打气是不是方便多了。接下来我们只要称出这20筒空气有多重就可以了。怎么称还记得吗?生答:先在简易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瘪皮球,右边放绿豆,直到平衡;接着在球里面打入20筒空气,再放上去,我们会发现指针往左边偏了

    18、,我们继续在右边放绿豆,直到平衡,之后放进去的绿豆数量就是20筒空气的质量。教师:你的记忆力真棒,帮助大家回顾了上节课的称法,那我们需要每个皮球都打入20筒空气,都去称一遍吗?预设生答:不需要,因为是平均分的,我们只要称一遍,最后乘以5就可以了。教师:真厉害,假设老师称出2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5颗绿豆,那100筒空气的质量就是多少颗绿豆?预设生答:25颗。2. 称重量谈话:同学们,刚刚我们用绿豆衡量了100筒空气的质量,那如果换成回形针、乒乓球等,应该怎么称呢?预设生答:可以再用回形针称出瘪皮球的质量,往里面打20筒空气,再加回形针,之后加的回形针数量就是20筒空气的质量。谈话:嗯,这也是一个

    19、方法,可是老师给你们的回形针数量有限呀,好像都不能称出一个瘪皮球的质量。(教师可以再讲台上演示一下)其他同学有更简便的方法吗?预设生答:刚刚我们已经用一杯绿豆衡量出了瘪皮球的质量,只要把之后加在盘外面的绿豆拿去,天平又会向左倾斜。我们只要再慢慢加入回形针,那之后加入的回形针数量就是20筒空气的质量。谈话:你真是聪明小博士呀。其他同学听懂了吗?我请人再说一说。若是大部分同学还是听不懂,教师可利用板贴进行演示。接下去,教师布置学生实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1号为材料员收发整理材料。每个同学轮流做实验,1号同学用绿豆衡量,2号同学用回形针,3号同学用乒乓球,4号同学用小泡沫球。其中一个同学在称

    20、量时,他对面的两位同学为打气员,旁边的同学帮助一起观察指针。最后,每位同学都要把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实验时间为18分钟。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把做出来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的大表格内。三、研讨空气1.如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这个问题已经放在课堂导入部分,第一步是搞清楚100筒空气相当于5个20筒,第二步是取5份相当于20筒空气的物品。2.跟学生一起计算大表格中10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多少物品?从中分析每一小组数据差异的原因?A. 可能是读数不准确造成的。B. 可能没有等待指针平衡就在添加物品,导致实验误差。C. 每颗绿豆并不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因此各组之间也会存在微微的差异。3. 比较这袋空气和其质量

    21、相当的物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质量的2种物体,一袋空气的体积可以比几粒绿豆大得多。主要是给学生视觉上强烈的冲击,给今后密度的学习做好铺垫。四、拓展用电子秤称空气质量谈话:同学们,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好些精确的工具可以称量出空气的质量了,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出示篮球、电子秤、打气筒,称量打气前后示数的变化。【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表格中的数据填空,需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2.这份学生活动手册,既要让学生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也要作为一份班级汇总表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便于对所有学生(小组)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3.表格中要填写打入的空气“筒数

    22、”,不一定要20筒,可多可少,关键需要根据打气筒的大小和气密性,选择一个合适的数量,教师要提前做好“下水实验”,以便在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时,做到心中有数。【作业设计】1. 下面哪种物体与我们实验时打的20筒空气的质量较接近( )。 A.4颗绿豆 B.4枚回形针 C.4个乒乓球 2.小明称出20筒空气的质量大概等于5颗红豆的质量,那么请问200筒空气的质量大概等于( )颗红豆的质量。 A.25 B.50 C.100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7 风的成因 教案教学设计 7.风的成因【教材简析】本课探究风的成因是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学习活动的延续。当热空气上升时,空出来的区域将由附近的冷空气来填补

    23、,流动的空气就形成了我们感受到的风。本课中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到“冷空气会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这一现象,以此现象作为证据,尝试解释自然界中风的成因。聚焦板块,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到生活中我们根据需要经常会制造“风”。制造“风”的办法有很多种,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者课堂上体验一下。然后,聚焦到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探索板块,主要是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来探究风的成因,这个实验需要用到“风的形成”演示装置。通过模拟,学生发现在无风的环境中,我们点燃的蚊香的烟雾往上飘;在点燃盒子内的蜡烛时,竖直的烟就飘向盒子里。烟雾的运动的方向就是空气运动的方向。研讨活动,学生在上一节

    24、课“热空气上升”的基础上,用空气的流动性来解释模拟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进而用模拟实验的原理来解释自然风的形成。【学情分析】有了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知识基础,学生解释“风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现象就容易很多。但是,要把模拟实验的原理和自然风的形成原因建立联系,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本节课只要求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能观察到“冷空气会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这一现象,举出与此相类似的生活现象就可以,不需要给出更深入的解释。【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交流生活经验,知道有多种方法可以制造风。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自然界的风是由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的。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能用画图的

    25、方式解释观察到的现象。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和教材引领,能够按步骤完成模拟实验。3.学生能够借用多种手段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形成大胆假设、细心求证的科学态度。2.学生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通过了解空气的性质,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2.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风的神奇,形成热爱自然的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风是由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的。难点: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教学准备】教师:风的成因实验装置、小风车、打火枪。小组:风的成因实验装置、打火枪、蜡烛

    26、、蚊香、学习单。【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小风车1.出示小风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小风车转起来?(预设:用嘴吹、用扇子扇、拿着风车跑)提问:是什么让它转起来的?(预设:风)2.提问: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形成风?引导学生知道外力的作用让空气流动形成了风。板书:外力 空气流动3.讲述:风看的见吗?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通过看其他事物的变化,才能间接地看到风。比如看到大树摇晃、国旗飘扬、炊烟飘散、风车转动就知道起风了。4.提问:大自然中的风没有外力的作用,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揭示课题:风的成因(板书)二、探索:风的成因模拟实验(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风的成因实验装置、打火枪、

    27、蜡烛、蚊香、学习单1.课件出示一幅“炊烟飘散”的图片,提问:从烟的方向能判断空气流动了吗?没有外力,是什么让空气流动起来的呢?上节课的热气球也许能帮助我们找到答案。2.提问:同学们刚才在纸筒中点燃蜡烛,热空气会怎么流动?空气受热上升后,纸筒内就没有空气了吗?引导学生说出外面的冷空气会从小孔中补充进去。 3.提问:但是我们看不见空气有没有进去,可以借助什么间接看到空气的流动?出示蚊香。4.讲述:蚊香的烟可以让我们看到空气是否会流进纸筒,但纸筒里面是怎么流动的还是看不见。出示风的成因实验装置。5.提问:如果我把燃烧的蜡烛放到塑料盒中,里面的空气会怎样?(预设:空气会从盒子边上的小孔中补充进去)6.

    28、讲述:实验步骤(1)不点蜡烛,观察烟的流动方向;(2)点燃蜡烛,放进盒中,观察烟的流动方向。强调蜡烛、蚊香放置的位置,指导用打火枪点燃蜡烛和蚊香的方法。7.小组实验,并通过画图和文字做好记录。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1.学生按照“我们是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汇报实验结果。2.师生共同梳理:(1)点燃蜡烛前后,蚊香的烟流动方向是怎样的?(2)点燃蜡烛后,烟会横向流向塑料盒中,说明什么?(3)模拟实验中的风是怎么形成的?3.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空气受热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进来,形成了风。4.提问:大自然中的风和模拟实验中的风形成的原理类似。这

    29、个实验因为蜡烛让空气有了冷热温差,所以空气流动形成了风。大自然中也有一根“蜡烛”在提供热量,你觉得是什么?5.播放“风的成因”视频。6.学生结合模拟实验的现象和原理,尝试解释自然风的形成原因【板书设计】 7.风的成因 外力 空气的流动 风 冷热温差空气流动空气流动 风风冷空气 热空气 冷空气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在活动手册中的实验演示图上,画出蜡烛点燃前后蚊香烟的流动方向。注意盒外盒内烟的流动轨迹都要画出来。2.在演示图下面“我的解释”处,用文字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作业设计】1.在“风的成因”模拟实验中,点燃蜡烛并放到盒中,盒外蚊香的烟会( )。A.进入盒子中 B.垂直往上飘 C.向四面八方飘2.大自然中的风是由( )形成的。A.雷电 B.太阳 C.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3.风和下列空气的( )性质有关。A.能够压缩 B.会流动 C.有重量


    注意事项

    本文(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案教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