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统编版语文三下第三单元期末复习过关自查表.docx

    • 资源ID:14611998       资源大小:2.52M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统编版语文三下第三单元期末复习过关自查表.docx

    1、统编版语文三下第三单元期末复习过关自查表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查表制表人:葛慧雅(南京市自由教育者) 要识记、过关的内容单元首页【人文要素】中国传统文化本单元共编排四篇课文,包括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分别介绍三个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纸的发明介绍了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赵州桥介绍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一幅名扬海外的画介绍了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篇篇契合“中国传统文化”人文要素。【语文要素】 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从本单元编排的文章、综合性学习,到语文园地,均涉及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一篇文章写清楚。这样的一段话或一篇文章,往往是“总分”“总分总”“分总”结构;

    2、内容上,先用一两个词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再从多角度、多方面展开具体的描写。【习作要求】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习作话题“中华传统节日”是人文要素“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篇习作要求写一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印象深刻的事。9.古诗三首总体感知:本课由三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组成,三首诗皆描述了人们过节时的情景。(插入第9课-图片1)(1)会背 元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读准音屠(t)苏(s) 曈(tng)曈日读明白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一岁除:一年过去了。除,流逝,过去。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

    3、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在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重点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写出元日民间风俗,蕴含着除旧布新的意思。)知诗人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地位: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主持王安石变法)、文学家、改革家。因其散文成就,被成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诗歌成就:登飞来峰春夜泊船瓜洲梅花元日。评价:曾巩:巩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解诗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

    4、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悟诗情意在借新年新气象,隐喻自己的雄心壮志,表达了诗人内心激动澎拜感情与对成功变法的期望。说“元旦”正月初一,在古代也叫“元旦”。除了“元旦”,正月初一还有14种叫法:元日、岁日、岁旦、朔旦、岁朝、正岁、端月、年节、旦日、正旦、正日、元正、新年、新岁。元为始,旦为晨,所以“元旦”为一岁之首,新年第一天。一直到民国开始使用公历年,才有了今天的元旦,公历1月1日。(2)会背,会默清明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读准确欲断魂(hn) 酒(ji)家 牧(m)童(

    5、注意“异”“茱萸”的字形;注意“倍”“维”的字音)读明白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欲断魂:灵魂将要离开肉体,形容悲伤到极点。欲,将要。借问:敬辞,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遥指:指向远处。重点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表达出强烈的忧伤)知诗人杜牧,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地位: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代表作品:清明山行江南春泊秦淮解诗意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悟诗情

    6、本诗表现了路上行人强烈的哀伤,结尾话锋一转,排解愁闷,振作精神,余韵邈然,耐人寻味。(3)会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读准确兄(xing)弟 王维(wi)倍(bi)思亲 茱(zh)萸(y)读明白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重阳节。山东:此处指华山以东。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茱萸: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惯。异乡:外乡,外地(对作客的人而言)。异客:作客他乡的人。倍:加倍,更加。重点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突显了诗人在他乡的孤独感,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知诗人王维(701年76

    7、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地位: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代表作品: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竹里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鹿柴。解诗意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悟诗情表达了诗人平日对家乡亲人念念不忘,在重阳节加倍地思念亲人。【课后习题】1.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参考答案:元日写的是春节,清明写的是清明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元日描写春节时,人们燃放鞭炮、畅饮屠苏酒、换上新桃符的欢乐情景:“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串串爆

    8、竹唱着欢歌,个个孩子脸上绽开了花,新年就在笑语欢声中到来了。在淡黄的屠苏酒中,大人们,孩子们,撕掉门上的旧桃符,把所有的期待,凝在新桃符上,郑重地贴上门去。清明描写了清明时节,在街上行走的诗人,悲伤苦闷,向牧童询问哪里有酒家,牧童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的情景:春雨,淅淅沥沥,唱着淡淡的悲伤。我独自行走在回乡的路上,听着这挽歌,失魂落魄。走着走着,肚子也咕嘟咕嘟叫了起来,眼前忽见一扎着冲天辫的娃娃,我便上前询问:“孩子,请问,附近哪儿有酒家?”这娃娃也不怕人,更不做声,只是小手一直远方隐隐约约,杏花成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诗人独自远离家乡,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情人的情景。我是王维,独自远离家乡

    9、,作客异乡,一股孤独感,常常萦绕在心头。今天,是重阳佳节,看着异乡的人们,亲友相伴,登高望远我不禁想到了远方,身在家乡的兄弟们。他们应该也正身配茱萸吧?是否,会因为少了一个我,而感到遗憾呢?我多么思念他们,多么渴望回到故乡。点拨:如何描述情景画面第一步,通读古诗,把握诗意;第二步,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场景,按照一定顺序,组织语言记叙,可以加上一些修辞,描写方法,让场景更立体,更画面感。第三步,在记叙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生化情感。(4)活动提示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自

    10、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传统节日,怎么了解,用什么方式记录,然后各自展开活动。中国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表(插入第9课-图片2)好书推荐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炎黄子孙心中永远不能忘怀的极其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本书根据岁时节令变化,选取十六个传统节日,分别介绍源流演变、传统习俗、故事传说、历史典故、诗词文化等内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既注重知识性,又注重趣味性,是一本有关传统节日知识的国民读本。(插入第9课-图片3)10.纸的发明资料衔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都是中国人的发明,然后传入世

    11、界各地,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四大贡献。(1)易错字应验:右边“人”下面的一横不能丢记录:“录”字下半部分不是水。欧洲:“欧”字右边部分是欠,“洲”字除了偏旁,共三点,其中第一点是左点。(2)易错音记录(l) 保(bo)险 验(yn)证 社(sh)会(5)多音字累:li劳累 li积累 li果实累累 鲜:xin鲜花 xin鲜有 (6)重点词语解释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这里指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文字。铸刻:在金属上刻、铸文字。这里指在青铜器上刻文字。携带:随身带着。篾(mi)席:竹篾编的席子。传承:传授和继承。这指造纸方法被流传与继承。促进:促使前进,推动使其发展。这里指造纸

    12、术推动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7)近反义词近义词:贡献(奉献) 普及(推广) 制作(制造) 邻近(临近)改进(改良) 记录(记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反义词:伟大(渺小) 贡献(索取) 促进(阻碍)邻近(遥远)学富五车(胸无大志)(8)结构图示(插入第10课-图片1)(9)主题思想本文先记叙了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情的不便,再介绍了纸的发明、造纸术改进的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的赞美之情。(10)写法借鉴:围绕一句话展开记叙课文围绕“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这一句话

    13、展开记叙,简要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文章以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造纸术的发展、改进过程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结尾总结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首尾呼应。(插入第10课-图片2,第10课-图片3)写法点拨:如何围绕一句话展开记叙?1. 明确文章中心,精选出能够表达中心的关键词(一般出现在段落或者篇章的开头、结尾)。2. 精选能表达文章中心的材料,多方面,多角度挖掘,有条理地呈现。3. 在文章关键的地方,如高潮,或结尾,加上一两句议论抒情,揭示主旨。【课后习题】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表格。参考答案:(插入第10课-图片4)点拨:

    14、概括自然段大意先理解课文内容;再总结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段意;最后结合段意,填写图表。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参考答案:龟甲、兽骨和青铜器铸刻文字很费力,而且篇幅有限。竹片和木片虽然容易写字,但过于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高,不能普及。西汉的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于书写,而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造价便宜,而且轻便好用,所以就传承下来了。点拨:结合课文中相关语句,说原因。第一步,看清题干要求,需要结合课文中相关的语句,因此答案不能太精练。第二步,在文中找到题干中出现的或

    15、类似的句子,即“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然后结合全文,寻找相关的语句,分析后,精简语言,按照一定顺序表述。2.我国古代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如,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检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查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参考答案:地动仪: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含龙珠的龙头,在每个龙头的下方都有一个蟾蜍与之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地震发生的方向。圆周率:圆周的长同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希腊字母来表示。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

    16、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除,留待下次排版时使用。其他科技成就:沈括发现了磁偏角;翻车是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10.赵州桥(插入第11课-图片4)资料衔接: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朝开皇大业年间(581-618),是由李春设计并参与建造的。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跨度最大的单孔圆弧形敞肩石拱桥,对世界桥梁建筑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赵州桥最大的科学贡献在于它的“敞肩拱”的创造。(1)易错字县城:上面是个且,且字里有两横而不是三横。设计:设字左边是言字旁。举世闻名:举下部是两横。创新:创左

    17、边是仓。智慧:慧字中间是彐,横不出头,不是倒过来的山。(2)易错音省(shng)份(3)多音字参 cn 参加 shn人参 cn参差爪 zho张牙舞爪 zhu猫爪子(4)重点词语解释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者事业。坚固:结合紧密,不容易破坏,牢固,结实。这里指赵州桥非常结实,牢固。雕刻:在金属、玉石、骨头或其他材料上刻出形象。这里指在赵州桥桥面上刻出精美的图案。缠绕:条状物回旋束缚在别的物体上。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才干:办事的能力。遗产:泛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或物质财富。(5)近反义词近义词:雄伟(宏伟) 坚固(牢固) 才干(才能)反义词:减轻(加重) 容易(困难) 闻名(无名

    18、)(6)结构图示(插入第11课-图片1)(7)主题思想这是一篇说明文,交代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等,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着重说明其坚固的特点,并对其形式的美观加以具体介绍,赞扬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8)写法借鉴: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画线句是总起句,接着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宽、建筑材料、外形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插入第11课-图片2)写法点拨: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第一步:明确表达中心,也就是这段话的中心句。第二步:选好事例,从多方面、多角度说明中心意思。第三步:有条理地说明,想好先写什么,再些什么,最后写什么。第四

    19、步: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修辞手法。【课后习题】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插入第11课-图片3)体会这句话时, 首先找到中心句中的中心词:美观,然后思考作者围绕美观抓住了哪些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世界闻名 雄伟 创举 美观点拨首先明题意,题目要求运用四个词语介绍赵州桥,也就是撰写一份介绍赵州桥的导游词。1.导游词由开场白、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组成,具有口语化、知识性、文学性的特点;2.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为运用打下基础。3.回顾内容,结合词句撰写介绍赵州桥的导游词参考答案:赵州桥(导游词

    20、)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河北赵县,我是你们的导游小丽。(开场白)世界闻名的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之上。赵州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第一座敞肩石拱桥,建于隋朝开皇大业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概括介绍)赵州桥又称安济桥。这座桥十分雄伟,造型美观,28道独立石拱纵向并列砌筑组成单孔弧形横跨在洨河上。桥大拱两端之肩上又各设两个小拱,这些敞开的小拱在减轻桥身重量的同时,又起到了减少水流冲击力、加速泄洪的作用,这一设计可谓非常科学合理。这种敞肩拱设计还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创举。(重点讲解)因为赵州桥属于鬼斧神工之作,千百年来,民间均传说此桥是鲁班祖师修建的。其实,赵州桥是我国隋朝杰出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

    21、与建造的。赵州桥成为桥梁建筑史上独特的秀美风景,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客朋友们,我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聆听!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同学交流。参考答案:1.长城2.北京颐和园3.山西平遥古城4.江苏苏州古代园林5.陕西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6.甘肃敦煌莫高窟7.西藏拉萨布达拉宫8.河南洛阳龙门石窟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插入第12课-图片1)资料链接: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

    22、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1)易错字择:左边是提手旁。摊: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个难。贩:贩卖和钱有关,左边是贝字旁。吏:区别“史”字,比“史”多一横。貌:做一左边的偏旁,右边上面是

    23、白,下面是儿。(2)易错音选择(z) 官吏(l) 作(zu)坊 毛驴(l)(3)多音字都:du都行 d都市作:zu作业 zu作坊乘:chng乘坐 shng野乘传:chun传说 zhun传记笼:lng笼子 lng笼统(4)重点词语解释名扬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形容名声很大。这里指清明上河图的名气非常大。官吏:旧时政府工作人员的总称。作(zu)坊:手工业工场。悠闲:闲适自得。这里指图上人在街上溜达的闲适样子。溜达:散步,闲走。惊扰:惊动扰乱。传神: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或物生动逼真。这里指张择端画的画形象逼真。(5)近反义词近义词:完整(完好) 保存(保留) 悠闲(清闲)情景(情形) 风貌(

    24、面貌) 名扬中外(举世闻名)反义词:热闹(冷清) 完整(残缺)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悠闲(繁忙) 普通(特殊) 名扬中外(默默无闻)(6)结构图示(插入第12课-图片2)(7)主题思想课文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对画上人物、场景等细节的介绍,诠释了清明上河图能够名扬海外的原因,表达了作者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图片1)探究指导1.小组分工搜集资料然后交流归纳,为展示做准备。搜集资料的内容:节日名称、过节时间、习俗搜集资料的途径:询问长辈,图书馆查找,网络搜集2.通过习作的方式展示个人学习成果。这里可以借鉴郭学萍老师(长辫子老师)主编的小学创意写作三年级

    25、下册,第三单元悲喜交加的节日。(插入综合性学习-图片2)(1)了解节日的特点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特点,这里要借助之前通过不同渠道搜集的资料,把握住节日的特点,再进行构思。(2)感受节日的氛围在了解节日习俗的基础上,还要细致观察不同节日中的人、事、物,品出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氛围。例如:春节,喜庆、吉祥;元宵节,热闹,团圆;清明节,缅怀,激励。有了氛围,有了浓浓的情,就可以情景交融去描述美好画面。(3)参与节日,写出过程我们要从留心观察的“旁观者”变成热心参与的“当局者”。写之前,回忆精彩片段,然后进行有序、具体、细致的描写。(4)感受独特,写出真情结合自身独特的经历,表达真切的感受。3.集体合作

    26、成果展示。例文赏析我家的中秋节南京市赤壁路小学 四年级 彭思彤月已圆,人欢聚。同举杯,共欢庆!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按照惯例,我们驱车去爷爷奶奶家过节。 受台风的影响,今天下起了大雨。高速上,雨大,能见度低,来来往往的车子依旧很多,他们都是赶着回家团圆的人们。看来再大的雨,都挡不住人们一颗归家之心啊! 路边,沉甸甸的麦穗把麦苗都压的弯下了腰。妈妈告诉过我,中秋节起源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节可能就能秋报的遗俗了。而眼前不正是发黄的麦穗和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嘛,我不禁感叹着秋天来了。到了奶奶家,奶奶早已做好了一大桌子的菜。菜可丰盛了,有鱼,有虾,还

    27、有中秋必吃的鸭蛋和螃蟹。我看着满桌子的菜,真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吃完饭,我们便围坐在客厅,等待着中秋晚会。爷爷剥了个大石榴给我,笑眯眯地说:“彤彤,石榴圆圆的,象征着团圆,里面的子,象征着多子多福。中秋吃石榴也是咱们这的习俗!”“嗯!”我轻轻掰下一颗红珍珠般的石榴放入口中,心里甜丝丝的。这时,奶奶又端来了月饼,什么五仁的、蛋黄的、肉松的等,这些都是中秋必不可少的点心。大雨将天空洗净,满天的繁星和月亮与雨水一起藏了起来。这个中秋没有皎洁的明月,实在是很遗憾晚上,我细细回想着今天的点点滴滴。千年之前,苏轼曾许下心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中秋节虽然没有月亮的陪伴,但是电视里放着的晚会,嘴里吃

    28、着的团圆月饼,让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点评:这篇作文记叙了小作者中秋节的经历。在回乡途中,小作者通过对路旁人,景,物的观察,联想到中秋团圆,以及中秋节的另一个传说。一家人团员之后,其乐融融,共享美食,结尾情景交融,感受没有圆月的中秋,团圆是别样的美好。新年抢红包南京市赤壁路小学 四年级 王子清“新年到,真热闹,穿新衣,戴新帽,唱歌跳舞多欢畅,全家团聚乐陶陶!”我们唱着儿歌,走亲访友,迎来了新的一年。过新年,习俗可真不少!有:拜年、吃饺子、吃年夜饭等,当然也少不了我最爱的:收压岁钱!今年除夕夜,三爷爷请我们吃饭,我欣喜若狂,因为三爷爷烧得饭是最好吃的。在饭桌上,妈妈告诉了我压岁钱的来历:“压岁钱”

    29、中的“岁”与“祟”同音,有“压住邪祟,保佑平安”的寓意。我这才知道,一个个红包中饱含着长辈对我们的祝福。吃完饭后,三爷爷宣布:今年发微信红包作为压岁钱,人人有份!话音刚落,房间里欢呼声不绝于耳。“微信红包,拼的是手气,靠的是人品!”看来妈妈已经志在必得了。我们目不转睛地紧盯着手机屏幕,生怕错过了大红包。手机发出“叮”的一声,三爷爷发出了第一个红包,事不宜迟,我赶紧点了进去,哇!好多钱!我这个小财迷心里乐开了花,环顾四周,爸爸喜笑颜开,不用说,一定是手气王,而堂弟则垂头丧气,无奈地对我说:“一分也是爱呀!”不一会儿,第二波红包雨向我们袭来,我立刻进入“一级战备模式”,锁定屏幕,眼睛也不眨。伴随着

    30、“咔咔咔”的摇钱声,又有不少钱进入了我的零钱包。也许是妈妈人品大爆发了,算总账时,她的钱对我来说“堆成了一座山”。妈妈眉开眼笑地向大家炫耀:我是手气王!现在,新年抢红包已然成为了一个全民热衷的新年游戏,大家不仅收获了金钱,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快乐,一家人其乐融融,让节日活动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真是乐哉又妙哉! 点评:压岁钱本是春节小朋友最喜欢的礼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微信红包成为新型的压岁钱。本文选材新颖,贴近生活实际。“一分也是爱”“我是手气王”这样的有趣的语言,让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形象跃然纸上,节日喜悦与团圆,便融进了字里行间。语文园地七(插入语文园地-图片1)点拨:这段话运用了丰富的动词(已框处)和表示承接的关系词“再”,介绍了蔡伦造纸的方法和过程,具有很强操作性。在介绍其他手工制作过程时,也需要先确定几个具有代表性又准确的动词,再加上恰当的关联词,如“先,再,


    注意事项

    本文(统编版语文三下第三单元期末复习过关自查表.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