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选单选题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1470555       资源大小:21.7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选单选题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A.运动 B.实践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答案)B8.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C9.实践是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 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 (答案)B10.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A.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双向运动实现的B.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C.精神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实现的D.主体自身的创造性活动所实现的 (答案)A11.人类世界

    2、从根本上说是A.自然界的产物 B.脱离自在世界而存在C.自在之物 D.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答案)D12.“信息是与物质、意识并列的第三个更为广泛的概念”,这是A. 唯物主义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C. 多元论观点 D.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C13.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这种看法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 D.科学主义的观点 (答案)B14.“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A.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B.唯心主义的时空观C.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D.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答案) A15.心情愉快,则感

    3、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和可变性 (答案)D1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A.是否承认发展的观点B.是否承认联系的观点C.是否承认变化的观点D.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D17、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答案)A18.孔子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对“和”与“不同”理解正确的是A.和是指主要矛盾,不同是指次要矛

    4、盾B.和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是指矛盾的次要方面C.和是指矛盾的统一性,不同是指矛盾的斗争性D.和是指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是指矛盾的特殊性 (答案)D19.中国古代哲学提出:“无独必有对”,“独中又有自对”,这是一种A.矛盾的观点 B.矛盾对立无限性的观点C.一分为二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答案)B20.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形而上学则是A.只承认联系,否认发展B.只承认发展,否认联系C.从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D.只承认运动,否认联系和发展 (答案)C2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理是A.矛盾是

    5、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答案)D22. “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古人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C.人可以得于长处,也可以失于长处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答案)A23. “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A.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D. 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展示的 (答案)B24.雪莱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冬天来了,

    6、春天还会远吗?”该名言体现了A.普遍联系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C25.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像是被折断了一样。对这一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真实的反映B.没有理性,眼睛并不是最好的证人C.感性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才解决本质问题D.这是一种用歪曲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 (答案)D26.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虎之所以犯这种错误,在于割裂了A

    7、.必然与偶然之间的关系 B.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C.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D.可能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答案)C27.错觉和假象的区别是A.前者是客观范畴,后者是主观范畴B.前者是主观范畴,后者是客观范畴C.二者都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范畴D.前者是本质的规定,后者不是本质的规定 (答案)B28.“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规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当中产生的”。这种观点是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B.否认因果区别的诡辩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唯物主义决定论 (答案)C29.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有A.白天和黑天的关系 B.闪电和雷鸣的关系C.阳光和植物的关系 D.阴电和阳电

    8、的关系 (答案)C30.对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A.唯物主义承认,唯心主义不承认B.唯心主义承认,唯物主义不承认C.辩证唯物主义承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承认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 (答案)D31.“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答案)B32.在认识活动的形成中,首要的因素是A.认识的客体 B.认识的主体C.认识工具和手段 D.认识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答案)B33. “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是越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这句话指的是A.自由是必然的根据B.

    9、没有超时间、超历史的绝对的自由C.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D.必然是自由的限度 (答案)C34.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就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可以防止科学发展受到阻碍C.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D.必然归结为相对主义 (答案)B35.根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关系,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答案)B36.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

    10、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认识具有反复性 (答案)A37.“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这种观点是A.重视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重视实践对认识的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答案)B38.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A.自然的既定的关系B.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C.纯粹的功利关系D.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的关系 (答案)D39.在真理观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观性C.真理的辩证法 D.物质世界的可知

    11、性 (答案)C40.“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答案)C41.思维方法在本质上就是A.实践方法 B.科学认识方法C.理性认识方法 D.纯粹的客观知识 (答案)C4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B.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答案)C4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

    12、主义的根本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唯意志论和宿命论的标准 (答案)B4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其历史观都是唯心的,关键在于没有正确解决A.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客体的关系问题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答案)C4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 (答案)D46.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A.人类必须依赖自然,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B.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C.人类能够维护生态平衡D

    13、.人类能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答案)D47.“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种观点是A.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物史观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C48.从特定的社会环境来说,先进生产力有其特定的表现形态。比如火的发现与应用,骨制工具、石器、青铜器、铁器,文字的发明与应用,中国的四大发明,特别是蒸汽机、电气、原子能、计算机,等等,都曾经是先进的生产力。今天的知识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系统集成化和时空一体化的生产力,是高科技、高集成且具有全球时空一体化特

    14、征的先进生产力,也即当代的先进生产力。这一切说明,生产力具有A.客观性 B.辩证性 C.历史性 D.社会性 (答案)C49.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A.传统意识 B.阶级关系C.生产方式 D.政治制度 (答案)C50.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这表明A.社会意识的性质决定社会存在的性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区分是相对的 (答案)C51.“工业和人的环境是人的一本打开的心理学”这一观点反映的是A.工业和人的环

    15、境是人的心理创造的结果B.工业和人的环境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C.工业和人的环境是人的有意识活动的结果D.工业和人的环境是象人的心理一样的存在 (答案)C52.社会意识形态是指A.一切思想观点的总和B.一切精神现象的总和C.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思想、观点的总和D.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情感、风俗习惯、情绪的总和 (答案)C53.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范畴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统一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 (答案)C54.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是要指对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科学文化的反

    16、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 (答案)A5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B.社会意识是具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C.各种社会意识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答案)D56.“在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C.历史机械观点 D.历史辩证法观点 (答案)B5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是A.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原理 B.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原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

    17、原理 D.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答案)B58.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宿命论的错误在于A.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B.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C.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D.承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答案)A59.人的价值中的基本关系是A.工具和目的的关系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反映和创造的关系 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答案)A60.人生价值之所以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是由于人的存在具有两重性,这两重性是指A.人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会性B.人既是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C.人既存在正当的个人利益又存在自私观念D.

    18、人既有社会性又有阶级性 (答案)B61.爱因斯坦曾说,“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个人价值在社会价值面前不值一提B.既要重视个体价值,又要重视社会价值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D.个体价值的实现在于主观的感受 (答案)C62.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是指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所表现的自主性、目的性。这个“可能性空间”A.是由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生产力等既定条件决定的B.是由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多种随机现象构成的C.体现了历史发展中偶然因素的重要作用D.体现了历史发展中必然因素的重要作用 (答案)A63、历史唯物主义的交往概念是指A、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B、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C、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形成的社会联系D、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存在方式 (答案)D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选单选题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