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培智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docx

    • 资源ID:14744883       资源大小:42.69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培智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docx

    1、第一单元校园生活第一课时 比厚薄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量厚薄,能够比较出同类物品的厚薄。2初步建立厚薄的概念,感受厚薄在生活中的作用。3.使学生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对生活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能够比较出同类物品的厚薄。教学难点:用正确的方法比较两个及以上物品的厚薄。学情分析:根据本班学生的智力障碍程度和学习认知能力,可以把学生分成能力稍强组(A组)、能力一般组(B组)和能力稍弱组(C组)。在教学活动中对3组学生分别从以下方面提出不同的知识与能力要求。A组: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能够独立比较差异较小的物品的厚薄。B组:能够比较同类物品的厚

    2、薄,并能按照一定标准给物品排序。C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指认出同类物品的厚薄。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文图片,教具和学具(书、椅子、垫子、跳绳、珠子、绳子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给学生观看学校活动的照片。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照片中人物的高矮、桌椅的大小等,复习之前所学的常见的量的知识。3.教师进行教师节主题教育活动,依据学生的回答挑选帮老师拿书这件小事。二、新课讲授1.认识厚薄:(1)教师出示教村第2页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教师手里的几本书有什么区别、重点观察书脊的厚度。(2)教师出示教村第3页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天天、 贝贝、乐乐3个人看的书厚度有什么区别。(3)教师讲授厚、

    3、薄的概念。2. 比厚薄。师:我们怎样比较书的厚薄?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比厚薄的方法,可以将物品叠放到起看一看。 3个物品比厚薄时,可以先两两比较,再找到其中最厚的或最薄的物品。师:怎样比较其他物品的厚薄呢?教师以垫子、衣物等为例,带领学生进行尝试探讨,提示他们还可以摸一摸。三、巩固练习1.从3个垫子中挑选最厚的垫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4页做一做,指出或在图中圈出来。四、小结五、练习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 第6页练一练第1题中的题目。第二课时 比粗细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量粗细,能够比较出同类物品的粗细。2初步建立粗细的概念,感受厚薄在生活中的作用。3.使学生初步运用数学知

    4、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对生活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能够比较出同类物品的粗细。教学难点:用正确的方法比较两个及以上物品的粗细。学情分析:根据本班学生的智力障碍程度和学习认知能力,可以把学生分成能力稍强组(A组)、能力一般组(B组)和能力稍弱组(C组)。在教学活动中对3组学生分别从以下方面提出不同的知识与能力要求。A组: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能够独立比较差异较小的物品的粗细。B组:能够比较同类物品的粗细,并能按照一定标准给物品排序。C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指认出同类物品的粗细。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文图片,教具和学具(书、椅子、垫子、跳绳、珠子、绳子等)。教学过

    5、程:一、复习导入二、新课讲授1.认识粗细。师:今天老师带大家跳绳。教师带领学生比较各种跳绳的粗细,总结比粗细的方法, 让C组学生指出最细的跳绳和最粗的跳绳。2.比粗细。师:我们怎祥比较跳绳的粗细呢?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比租细的方法,可以转着看一看、用手握一握。比较3个物品的粗细时,可以先两两比较,再找到3个物品中最相的或最细的。师:怎么比较其他物品的粗细呢?教师以穿珠的绳子、铅笔、大树等为例带领学生进行尝试探讨,总结方法,鼓励学生尝试自行练习。三、巩固练习1、从3条穿珠的绳子中挑出最细的绳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6页做一做部分的课文图片,要求学生明确题意,然后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去穿珠子,通过绳子是

    6、否可以穿过珠子和穿珠子的难易程度,让学生比较绳子的粗细,找到最细的绳子。四、小结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粗细概念,并且我们练习了比较的方法。五、作业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2题中的题目。第三课时 比宽窄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量一宽窄,能够比较出同类物品的宽窄。2.初步建立宽窄的概念,感受宽窄在生活中的作用。3.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发现简单问题,并尝试解决。4.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感受生活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能够比较出同类物品的宽窄教学难点:用正确的方法比较两个及以上物品的宽窄。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文图片,平衡木,教具和学具(尺子、纸条、水瓶、水桶等)。教学过程:

    7、一、复习导人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比厚薄、比粗细。2.教师出示教材第7页的课文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走平衡木的照片。师:贝贝走平衡木为什么需要保护?生:因为走不稳,因为平衡木不好走,因为要摔下来.师:我们来试一试,亲自走一走平衡木吧?二、新课讲授1.认识宽窄。(1)教师在教室中摆放两个宽窄不同的平衡木。(2)学生分别尝试在两个平衡木上走-走。(3)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哪一个好走,哪个不好走。(4)学生通过比较指出哪个平衡木宽,哪个平衡木窄。2.比宽窄。师:我们怎样比较平衡木的宽窄?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比较平衡木宽窄的方法,可以在平衡木上走一走,宽的平衡木容易走。师:怎样比较其他物品的宽窄呢?

    8、教师以尺子、纸条等为例带领学生进行尝试探讨,总结比宽窄的方法,差异不大的物品可以叠在一起比 比。 比较3个物品的宽窄时, 可以先两两进行比较,然后找到最宽的或最窄的物品。三、巩固练习第8页做一做四、小结五、作业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1、 2、3题。第四课时 比轻重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量一轻重,能够比较出同类物品的轻重。2.初步建立轻重的概念,感受宽窄、轻重在生活中的作用。3.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发现简单问题,并尝试解决。4.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感受生活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能够比较出同类物品的轻重教学难点:用正确的方法比较两个及以上物品的轻重。教学准备电

    9、子白板,课文图片,平衡木,教具和学具(尺子、纸条、水瓶、水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人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比厚薄、比粗细。2、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比宽窄二、新课讲授1.认识轻重。(1)教师出示教材第10页的课文图片,观察图中乐乐一只手里拿着少半瓶的饮料,另一只手拿着满瓶的饮料。(2)教师准备两个水瓶,一瓶装半瓶水, 另一瓶装满水,请学生用手拿一拿,比较两瓶水的轻重。(3)教师介绍轻重的概念。2.比轻重。师:我们可以怎样比较物品的轻重?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比较两个物品轻重的方法,可以用手拿一拿、掂一掂。比较个物品的轻重时,可以先两向进行比较,然后找到最轻的或最重的物品。师:同样

    10、大小的物品重量也可能不同。教师以同样大小的定球、气球、西瓜为例带领学生进行尝试探过,发现它们虽然大小一样,但是轻重差别较大。三、巩固练习第10页做一做四、小结五、作业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1、 2题。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正确的比较物品厚薄、粗细、宽窄、轻重。2.了解生活中物品的厚薄、粗细、宽窄、轻重,感受它们们在生活中的作用。3.感受生活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尝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能够选择正确的方法比较物品的厚薄、粗细、宽窄、轻重。向教学难点:区分厚薄、粗细、宽窄、轻重,比较同一类物品的几组常见的量。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文图片,教具和学具(书、彩绳、

    11、丝带、铅笔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人1.复习厚薄、粗细、宽窄、轻重。教师用电子白板出示课文图片,带领学生对几组概念进行复习。2.引人本节课重点。本节课重点复习3个物品比厚薄、比粗细、比宽窄、比轻重,还有比较同一类物品的不同的量。二、新课讲授1.复习比粗细。教师给每位学生3根粗细不同的彩绳,让学生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摆放在桌子上。2. 复习比宽窄。教师用电子白板出示教材第8页做做第2题的课文图片, 并给每个学生3条宽窄不同的丝带,让学生按照从宽到窄的顺序摆放在桌子上。学生可以将丝带重叠在一起, 比比宽窄: 也可以先两两进行比较,多次比较后,找到最宽的和最窄的丝带,并按从宽到窄给丝带排序。3.复习

    12、比厚薄。教师给每个学生3本开本大小相同但厚薄不同的书,让学生把书按照从厚到薄的顺序摆在书架上。4.复习比轻重。教师让学生把上面的3本书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摆放在书架上。5.比较同一类物品的不同的量。师:同样的3本书可以按照几种方法排列?学生尝试回答,教师帮助学生区分,一个按照厚薄排列, -个按照轻重排列。三、巩固练习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两个铅笔盒,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比较。(1)用手掂一掂,比一比轻重。(2)并排或叠放起来,比一比厚薄。(3)叠放起来,比比宽窄。(4)拿出铅笔盒中的铅笔比一比相细,四、小结五、作业请学生比较教室里物品的轻重、宽窄,粗细、厚薄2.校园标识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形,

    13、能够找到生活中的长方形。2.通过从物品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初步形成空间观念。3.在生活中发现平面图形,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的特征,根据图形特征找到生活中的图形。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形和其他形。一、复习导人1.复习圆形。教师用一体机出示圆形图片和各种含有圆形的物品,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圆形。2.引入长方形。教师用一体机出示校园内的各种标识。师:这里有很多校园标识,你们都认识吗?学生依据能力自由回答。二、新课讲授1.认识长方形。(1)教师指导学生描画紧急出口标识的外框,初步感知长方形。(2)教师把标识外框描画在电子白板上,帮助学生从物品中抽象出长方形。(3)学生一边

    14、用手描画,一边说:“长方形。”(4)学生拿出一个长方形图片,一边描画长方形边跟老师重复概念。4.找到生活中的图形。请学生在教室中找一找含有长方形的物品,找到后用手描画边缘,教师进行判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练习从物品中抽象出长方形。三、巩固练习 1. 教师在桌面上散放两种图形图片,大小不一,请学生挑出长方形2、请学生在画纸上画出不样的长方形,比比谁画得多。3、教师出示教材第13页做做的课文图片,请学生在图中找出含有长方形的物品。四、小结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能够找到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2.通过从物品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初步形成空间观念。3.在生活中发现平面图形,感受数学与日常生

    15、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止方形的特征,根据图形特征找到生活中的图形。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准备:一体机,课文图片,校园标识卡片,图形图片。教学过程: 1、认识正方形。(1)教师指导学生描画地面无障碍通道标识的外框,初步感知正方形。(2)教师把标识外框描画在一体机上,帮助学生从物品中抽象出正方形。(3)学生边用手描画,边说:“正方形”。(4)学生拿出一个正方形图片, 边描画边缘,一边跟老师重复概念。2、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1)教师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2) 教师通过教具和图片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区别,区别在于边的长度,正万形4条

    16、边长度相同,长方形对边长度相问,邻边长度不同。A组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同点,B组学生能够通过比较进行区分,C组学生能够指出长方形和正方形。4.找到生活中的图形。请学生在教室中找一找含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找到后用手描画边缘,教帅进行判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练习从物品中抽象出长方形或正方形。三、巩固练习。1. 教师在桌面上散放几种图形图片,大小不一, 请学生挑出正方形或长方形。2、教师出示教村第14页做一做的课文图片,请学生在图中找出含有长方形的物品,。四、小结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两种平面图形,它们是正方形和长方形,请同学们今天找一找学校里含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五、作业第3课时教学目标:

    17、1.认识三角形,能够找到生活中物品含有的三角形。2.通过从物品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初步形成平面图形观念。3.形成数学抽象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征,根据图形特征找到生活中的图形。教学难点:认识各种三角形。教学准备:体机、课文图片,图形图片,手工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分别找出其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2.引出三角形。二、新课讲授1.认识三角形。(1)教师指导学生描画三角形标只的外框,初步感知三角形。(2)教师把标识外框描画在黑板,帮助学生从物品中抽象出三角形。(3)学生一边用手描画,一边说: “三角形。”(4)学生拿出一个三角形卡片,一边描两边缘

    18、,一边跟老师重复概念。2.区分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A组要求)(1)教师出示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卡片,让学生数数分别有几个角和几条边。(2)通过比较发现三角形与正方形和长方形不同,三角形有3个角和3条边,正方形和长方形有4个角和4条边。3.找到生活中的三角形。(A、B、C组要求)请学生在教室中找一找有三角形的物品,找到后用手描画,教师进行评判。教师应注意让学生练习从物品中抽象出三角形。三、巩固练习1.找出含有三角形的物品。教师出示教材第15做一做的课文图片,请学生在图中找出含有三角形的物品。2.找朋友。随机分给学生长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图片,听老师要求分别站队。3.折纸。教师带领学生进行

    19、折纸练习,让学生用手工纸尝试折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四、小结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种图形,它是三角形,请你们今天找一找含有三角形的物品。第4课时教学目标:1、 能直观辨认平面图形,并按照平面图形的形状颜色进行分类。2.根据给定的一个标准,对物品进行初步分类。3.通过分类活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根据给定的一个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教学难点: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不同的分类。教学准备:图形图片,盒子,积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平面图形。教师出示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图片,及含有平面图形的物品,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2.引人分类。 教师给出若干图形

    20、图片。二、新课讲授1.平面图形按形状分类。(1)教师给每位学生分发各种平面图形图片若干。(2) 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图形是什么,并将形状相同的图形图片放到一起。(3) 教师检查分类是否正确。2.平面图形按颜色分类。(1)教师给每位学生分发各种平面图形图片若干。 (2)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图形是什么颜色的,并将颜色相同的图形图片放到一起。(4)教师检查分类是否正确。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第18页做一做各题。第5课时教学目标:1.能直观辨认平面图形,并按照平面图形的形状颜色进行分类。2.根据给定的一个标准,对物品进行初步分类。3.通过分类活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根据给定的一个标准,对

    21、物品进行分类。教学难点: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不同的分类。教学准备:图形图片,积木,颜料。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完成20页练一练1、按照给定图形的颜色涂一涂2、找一找,数一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0页练练第2题的图片, 让学生在组合图形中找到正方形,长方形、 三角形和圆形,分别数-数每种平 面图形的数量,填写在空格中。3、给学生图形积木,分别按图形、颜色分类。4.把学习用品按形状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1页练练第4题的图片, 说一说图中有什么学习用品,每个学习用品是什么形状的,然后按形状对学习用品进行分类。二、小结活动与练习 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综合复习认识图形和分类的知识。2

    22、.能够合理运用数学概念,尝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能够比较3个物品的厚薄、粗细、宽窄、轻重,按照一定标准将平面图分类。教学难点:运用常见的量、平面图形和分类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认识图形和分类。教师出示各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平面图形图片,让学生指认图形,并分别按照形状和颜色对图形进行分类。2.引出活动与练习内容。教师用电子白板出示教材第22、23页的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中都有哪些人物,他们都在做什么。二、新课讲授1.比较平衡木的宽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2页的课文图片,天天和乐乐走宽窄不同的

    23、平衡木,学生可以用鞋的宽度作为参照进行比较,指出哪个平衡木宽,哪个平衡木窄。2.对积木进行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2页的课文图片,让学生找到图中有哪些积木,按照形状和颜色分别进行分类。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若干积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积木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3.比较两个人的轻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3 页的课文图片,体育老师和一-位学生在玩跷跷板让学生根据自己有的经验判断谁重谁轻,还可以从老师和学生的位置来判断谁重谁轻。4.找出图中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3页的课文图片,发现兰和贝贝在玩图形图开教明发给学生若干图形图片,让学生自行找出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24、,并数一数图形的数量。三、巩固练习老师出示圆柱体盒,完成教材第25页第2题,试一试,放一放。活动与练习 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综合复习认识图形和分类的知识。2.能够合理运用数学概念,尝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能够比较3个物品的厚薄、粗细、宽窄、轻重,按照一定标准将平面图分类。教学难点:运用常见的量、平面图形和分类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指导学生练习1. 给图形涂颜色。教师出示教材第25页第1题的图片,给学生讲解题意。首先让学生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再分别涂上相应的颜色;也可以让学生按顺序辨认图形,辨认出来后涂上颜色

    25、,然后再辨认下一个图形。3. 在最宽的床下面画“”,在最窄的床下面画“”4、把最厚的书圈出来。教师出示教材第25页第4题的图片,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比较书的厚薄,圈出最厚的书。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按照从厚到薄或从薄到厚的顺序给书排序。5、把小红花巾在最重的物品下面。四、小结得数是6的加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6的组成探索过程,了解数6的组成, 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6。2.会读、写数6的组成式。3.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简单问题,并尝试解决。教学重点:了解数6的组成。教学难点:正确说出数6的组成。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出示5以内数的

    26、组成式或物品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填写或看图写组成式的方式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2.引入数6的组成。师:今天,兰兰一家人邀请我们一起去超市购物。教师出示教材第28页的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物。师:大家看一看图片中有几个人呢?买牙刷有什么优惠活动呢?二、新课讲授1.感知数6的组成。师:兰兰和家人一起走到了超市中的日用品区,兰兰妈妈耐心地告诉兰兰要养成爱护牙齿的好习惯,于是兰兰和妈妈开始挑选牙刷。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牙刷买五送一的牌子,帮助学生理解买五送一的含义,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把牙刷,知道5把牙刷再添加1把牙刷,一.共有6把牙刷,初步感知数6的组成。2.学习数6的组成。教师出示教材第29

    27、页合一合部分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1 )1和5合起来是6。让学生观察第29页合一合部分第一幅图片, 数一数图片中两部分牙刷的量,分别是1和5,然后数一数一 共有几把牙刷,从而得出1和5合起来是6。教师板书1和5合起来是6的组成式。学生读一读 (2 )4和2合起来是6。让学生观察第29页合一合部分第二幅图片,分别数一数两部分牙线的数量,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牙线,从而得出4和2合起来是6。教师板书4和2合起来是6的组成式。学生读一读 (3)2和4合起来是6。让学生观察第29页合一合部分第三幅图片,按照前两题的方法,尝试自己得出2和4合起来是6。教师板书2和4合起来是6的组成式,学生读出6

    28、的组成式。(4)3和3合起来是6。让学生观察第29页合一合部分第四幅图片,尝试自己探索3和3合起来是6。教师板书3和3合起来是6的组成式,学生读出6的组成式。三、巩固练习1.贴一贴,数一数。教师出示教村第29页做一做第1题的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明确题意,将贴纸贴到图中虚线的地方。分别数数两部分杯子的数量,根据数6的组成说说共有几个杯子。2.填一填。教师出示教材第29页做做第2题的组成式,学生根据学习过的组成式,将数字填写到空格内。填写完成后可以让学生读一读数6的组成式。四、小结五、作业请学生写出并读出数6的组成式。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计算算式1+5=6、5+1=6。2.引

    29、导学生理解加法算式的含义,锻炼看图知意的逻辑思维能力。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加法算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会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合并或添加时用加法计算。学情分析:根据本班学生的智力障碍程度和学习认知能力,可以把学生分成能力稍强组(A组)、能力一般组(B组)和能力稍弱组(C组)。在教学活动中对3组学生分别从以下方面提出不同的知识与能力要求。A组:能独立完成加法计算并说出算式表示的含义,能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B组:能正确认读、计算加法算式,知道两个数合并用加法计算,能正确说出算式表示的含义。C组:在教师

    30、的指导下,用点数的方法计算加法算式,知道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文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数6的组成。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数6的组成,让学生说说几和几合起来是6。2.引入得数是6的加法问题。师:我们已经知道5和1合起来是6,现在我们来看5添上1得数是几。二、新课讲授1.学习算式5+1=6。教师出示教材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1)出示课文图片。教师用电子白板出示第30页课文图片中的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什么。教师用电子白板出示第30页课文图片中的第二幅图,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片,强调箭头表示先后顺序。师:兰兰在往购物筐里放牙刷,请大家仔细观察,增加了几把牙刷?(2)列算式计算5+1=6。师:原来购物筐里有5把牙刷,用5个橙色点子表示,又往里面放了1把牙刷用1个绿色点子表示。教师边说边把5个概色点子和1个绿色点子用框圈起来。师:合在一起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即5+1。教


    注意事项

    本文(培智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