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doc

    • 资源ID:14761158       资源大小:15.5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doc

    1、龙源期刊网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作者:马达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6年第10期【关键词】信息技术 德育 渗透【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114-02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造就了网络时代的盛况,也诞生了众多的学生网民。学生在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却没有考虑到它的负面因素。因此,信息技术课除了教学工作,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任,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也能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本文将从

    2、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遵守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操作习惯至关重要。良好的习惯是陪伴学生成长的重要品质,是学生今后学好信息技术、用好网络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从点滴小事教育学生尤为重要。每个学年接到新一届学生,笔者都会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通过明确学校电脑室有关规章制度,强调在电脑室操作时注意的事项,让学生对首次上机操作习惯印象深刻,并将其牢记心中。如上课前必须有序排队进入电脑室,不得带零食、不得带手机、不得带作业即“三不得一必须”;课堂上不得乱开关电脑、不得乱敲键盘、不得乱按鼠标,老师在授课时先认真听讲即“三不得一认真”;课后做到三件事,一是关闭电

    3、脑,二是摆好所坐的椅子,三是原地站好位,由老师统一指挥有序离开电脑室。规章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教育和引导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是小事做好了以后,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德育无小事,教师需把德育渗透到细微之处。二、网络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安全上网教育安全使用网络正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如何让小学生在接触信息网络时,健康安全地上网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作为网络第一课,让学生熟记公约内容,摆正上网的心态,明辨是非,做一个合格的小网民。课堂上选择适当的时机,给学生播放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动漫教育系列短片,通过短片中的网上诈

    4、骗劫财、网上跟踪骚扰、假“聊天”实则盗窃隐私等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沉溺网络不仅会荒废学业,而且损害身心健康,更有甚者会被坏人迷惑而违法犯罪,把自己送进监狱。这样的内容既充实了课堂内容,又起到了让学生警惕网络负面影响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把一些健康网站设置成学生电脑的上网导航,给学生推荐符合他们年龄段的优秀网站,如全国未成年人网中国文明网快乐学堂等,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又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通过这些日常课堂上的德育渗透,让每个学生懂得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树立健康安全上网的意识。2.道德品德教育信息技术教学中,道德品德教育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在学校除了上课学习,也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人

    5、际交往,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人际交往呢?每个年级段的教学内容都可以成为切入点。比如四年级的Word文档学习。该主题的教学内容是制作奖状,教师上课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制作Word文档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中去。笔者在授课时,让学生学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以同学的优点来制作一张特殊的奖状,然后颁发给他(她)。随后开展“比一比”活动,比一比哪位学生发现身边同学的亮点最多,谁的奖状做得最精美。这样的教学任务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觉得很有趣,一下子提起了动手实践的热情,并在任务中互相讨论,比较谁发现的优点多。这样的任务设置,不仅让学生学到了课程知识

    6、,还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培养向优秀同学学习的意识。此外,社会环境问题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五年级的PowerPoint学习有一个“创建动物保护家园”的主题,内容包括认识特有动物、认识稀有动物、爱护动物的行为、残害动物的行为、给动物创建家园五个具体小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百度搜索爱护动物的行为与残害动物的行为图片,并做图片对比,把自己的感受写在制作的PPT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设置,让学生知道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意义,从小养成爱护动物、拒绝残害动物的环保意识。3.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渗透的核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以

    7、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结合节日和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设计和制作爱国主义专题人物介绍;结合“五四运动”制作“五四”爱国板报;结合建党日引导学生设计建党海报;结合国庆节给学生布置国庆新闻与图片编辑任务。通过一系列关于爱国主义主题任务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抒发爱国情怀。除了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每逢国庆节、清明节等重大节日,笔者还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向国旗敬礼”“网上祭英烈”等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追忆历史、缅怀先烈,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课堂实践表明,日常教学任务与节日相融合的教育方式,让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更有成效。三、实践操作中的竞争与团队合作意识渗透

    8、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喜欢学信息技术、求知欲强的优势,通过结合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主题,以奖励式的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培养竞争与团队合作意识。如设计激励型任务,诱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引导学生在同等条件下赶超他人,实现技术竞争,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同时,在任务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自学、主动探索的习惯,在不断的成功激励或失败的考验中,锻炼自己的人格,培养不服输的竞争意识。例如:在学生喜爱的Flash学习中,可以给学生布置“绘制美丽蝴蝶”的任务,并设置奖项,最先完成的学生将得到教师当场颁发的聘书,将被聘为教师的教学助手来协助其他同学完成任务。在任务和荣誉的激励下,学生学习的热情自然高涨

    9、。除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外,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美丽蝴蝶花丛飞一课中,笔者让学生每三人为一组完成主题任务。任务又细分为“蝴蝶飞”“创造背景花丛”“蝴蝶自由飞”三个小任务,小组中每人负责一个小任务。具体分工由本组选出的组长安排,规定每个组员都把小任务完成了才算任务成功。通过明确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内学习交流,探讨技术操作,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渗透德育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提高了学生的竞争与团队合作意识。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它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尚未定型的小学生来说,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信息技术教师需深刻理解新课改的方向,结合教材实际,将课内外德育素材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真正把德育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责编 周翠如)


    注意事项

    本文(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