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煤气安全知识培训.docx

    • 资源ID:14825680       资源大小:26.2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煤气安全知识培训.docx

    1、煤气安全知识培训煤气安全知识培训煤气的三大危害是:易燃、易爆、易中毒处理煤气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三项基本原则:切断来源、不动火、大敞开煤气事故特点:多发性、重复性、严重性、事故扩大化爆炸事故的特点:突然性、复杂性、严重性 煤气的安全措施1、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各项规章制度;煤气管理规定、工作票制度;3、加强煤气防毒防火防爆管理;4、煤气调度管理;5、安全标志和安全色管理;警告标志、煤气管道标志。 煤气的含义通常所说的煤气指人工煤气,含有多种气体成分,为可燃性混合气体。通常指由固体燃料(或重油)经干馏、气化或其它方法所获得的气体产物,主要成分为可燃性气,如氢、一氧化碳

    2、、碳氢化合物等,并含有氮、二氧化碳等不可燃气体。有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水煤气、油煤气等。高炉煤气的主要性质高炉煤气的主要性质是无色、无味、可燃气体,比重0.11.1,理论燃烧温度为1500,着火温度730左右,爆炸极限为30.889.5,高炉煤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成一定比例,遇明火或700的高温就会爆炸。煤气爆炸的机理爆炸是系统的一种非常迅速的物理和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内的物质所含的能量迅速转变为机械能以及热和光的辐射,爆炸具有三大特征,即:放热性、瞬时性和放出大量气体,爆炸分为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和原子爆炸(核爆炸)。煤气(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按一定的

    3、比例范围混合、在着火源的作用下发生急剧的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使气体体积突然膨胀引起冲击波的现象,称为煤气爆炸。 产生煤气爆炸的原因1、生产的设备由于停电、操作失误等原因,使设备内的压力降到零或负压,使空气吸入造成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产生爆炸。2、煤气设备检修时,煤气未吹扫干净,急于动火造成爆炸。3、堵在设备上的盲板,由于年久腐蚀造成泄漏,动火前又未实验,造成爆炸。4、违章操作,先送煤气、后点火。5、强制供风的设备,如鼓风机突然停电,造成煤气倒流,也会发生爆炸。6、烧嘴关闭不严,煤气泄漏炉内,点火前未对炉膛进行通风处理。7、在停送煤气时,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停煤气时,没有把煤气

    4、彻底切断,又没有检查就动火。8、烧嘴点不着火,再点火前对炉膛未作通风处理。9、煤气设备(管道)引上煤气后,未作爆发实验,急于点火。如何预防煤气爆炸为了防止煤气爆炸,操作人员首先要杜绝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的产生,其次是避免高温和火源接触,因此要做到如下几点。1、切断煤气来源必须有可靠的切断装置。2、对煤气设备的煤气处理一点要干净,并做连续三次爆发实验合格或含氧量分析合格。3、煤气用户压力低于500Pa时,各用户应立即止火,停止燃烧,以防止回火爆炸。4、在可靠切断煤气来源的煤气设备上动火时一定要办理动火证,经化验合格和安全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动火。煤气爆炸事故的处理1、对已爆炸的煤气设施,应立即切

    5、断煤气来源,迅速把煤气处理干净,防止第二次煤气爆炸。2、对出事地点应加强警戒,以防止煤气中毒事故。3、在爆炸地点40m以内禁止火源,以防发生煤气着火事故。4、迅速查明爆炸原因,在查明原因之前,不准送煤气。5、一般爆炸事故发生后往往发生着火,因此不能把煤气切断,而应降压按着火处理,待火熄灭后,再切断煤气以防再次爆炸。6、组织人员进行抢险,尽快恢复生产。煤气中毒的含义中毒物引起疾病称为中毒,物质进入机体,达到一定量,能于机体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该物质称为毒物,化学毒物的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等。

    6、煤气使人中毒的机理因为煤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活动性很强,能长期与空气混合在一起,一氧化碳被吸入人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色素凝结,破坏了人体血液的输氧机能,阻碍了生命所需要的氧气供应,使人体内部组织缺氧引起中毒。国标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规定:作业环境一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即为24ppm(体积),煤气中毒与个人的身体强弱,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的多少及中毒时间的长短有关。容易造成煤气中毒的几种情况1、煤气设备漏气没有及时发现,发现后又处理不及时。2、带煤气作业未戴防毒面具。3、操作人员对煤气的性质及危害认识不足。4、在煤气设备附近休息或打盹

    7、睡觉。5、停送煤气,不注意空气流向,或设备内残留煤气处理不彻底,没有严格的检查制度。6、为赶生产任务,凭经验不按规程办。7、煤气倒流进蒸汽管或水管内,引起检修人员中毒。8、煤气区域内部未挂“煤气危险、禁止逗留”的警示标志。9、水封缺水,或煤气压力过高把水封压穿造成大量煤气泄漏。 煤气中毒的防止1、必须严格执行煤气安全规程和技术操作规程。2、煤气单位上岗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否则不能上岗。3、在煤气设备上动火检修,必须办动火证,防护人员要到现场监护否则不能工作。4、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必须先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经2小时以上通风后,做鸽子实验或一氧化碳含量分析合格后,经煤气防护人员同意方可

    8、入内作业,并设专人监护。5、对煤气设备,特别是室内设备应有定期泄漏检查制度,发现泄漏,及时处理。6、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禁在煤气区域逗留、休息或睡觉。7、蒸汽管道不能与煤气管道长期连通,用完后立即断开,防止煤气倒窜造成煤气中毒事故,水管应装逆止阀,以防断水时倒窜煤气。8、带煤气作业,必须戴好防毒面具,不能蛮干和凭经验办事。9、煤气区域应挂明显安全标志牌。 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后的处理1、出事地点,应立即放出岗哨,禁止不戴防毒面具进入煤气区域。2、使中毒者迅速脱离现场,如在室内应移至室外或通风良好的安全场所。3、抢救煤气中毒者时,应根据其中毒轻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4、对轻度中毒者,如出现头疼、

    9、恶心、眩晕、呕吐等,吸入新鲜空气或进行适当的补氧,其症状即可迅速消除。 5、对于中度中毒者,如意志模糊,口吐白沫等症状,应立即进行现场输氧,待其恢复知觉、呼吸正常后,再送附近医院治疗,如有高压氧舱可进舱治疗。6、对重度中毒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呼吸停止等症状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在恢复知觉之前,不准用车送较远的医院,中毒者身上没有出现尸斑或未经医务人员允许,不得停止急救。7、在抢救中毒人员同时,应对事故现场进行控制,严禁火种及其他人员进入,保持现场空气流通,室内应打开门窗通风,将有害气体排出与稀释,难以进行自然通风的场所,应采取人工强制通风。8、严格检查事故现场,找出泄漏点进行修复。煤气着火必

    10、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的空气或氧气。2、要有明火、点火或达到各种煤气不同的着火温度。燃烧要具备的条件1、有可燃物质2、有助燃物质3、有火源以上三个条件在燃烧过程中缺一不可,统称燃烧三要素,但即使具备了燃烧三要素,也不一定自发燃烧,因此,燃烧三要素只是发生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只有燃烧三要素满足一定条件时,三者共同作用才能发生燃烧。煤气着火事故的预防1、煤气设施的严密性,发现煤气泄漏及时处理。2、煤气设施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对接地线要进行定期检查测试。3、严格执行煤气设施和煤气区域动火作业管理制度,应事先办动火证,应有安全措施,并经安全部门检查确认,按规定的要求时间、地点动火。4、应尽量避免

    11、带煤气作业,如必须进行则应在降低压力的状况下进行,并必须使用铜质工具,如使用铁制工具,须在工作面上涂黄油。5、带煤气作业地点附近的裸露高温管道,应做绝热处理。6、煤气设施附近不准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煤气着火事故的处理1、由于设施不严密而轻微泄漏引起的着火,可用湿泥、湿麻袋等堵住着火处,待火熄灭后在按有关规定补好泄漏处。2、煤气管道着火,管道直径在100mm以下的,可直接切断煤气灭火,管道直径大于100mm的应逐步降低煤气压力,但煤气压力不得低于4998Pa(510mmH2O),煤气压力下降后引起的管道着火,可用黄泥、湿麻袋、石棉布等堵灭、捂灭,也可用蒸汽或灭火器扑灭,在通风不良的场所,煤气压力降

    12、低前不要灭火,否则灭火后煤气仍大量泄漏,会形成爆炸性气体,遇烧红的设施或火花,可能会引起爆炸。3、煤气设施内沉积物(如焦油、硫化铁等)着火时,可将设施的人孔、放散等一切与大气相通的附属孔关闭,使其隔绝空气自然灭火,同时应通入蒸汽或氮气,灭火后切断煤气来源,再按有关规定处理,但灭火后不要立即停送蒸汽或氮气,以防设施内沉积物自燃引起爆炸。4、煤气设施已烧红时,不得用水骤冷却,以防煤气设施急剧收缩造成变形断裂而泄露煤气。5、煤气阀、水封、压力表、蒸汽或氮气管接头等,应有专人控制操作。6、火警解除后恢复通气前,应仔细检查,爆炸管道设施完好,并进行置换操作后才允许通气。煤气事故的预防1、加强煤气安全管理

    13、,对煤气作业人员应进行生产操作及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并确保实施。2、从生产设施的密闭性入手,提高CO生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防止和减少CO在生产环境中形成危及人的健康与安全的浓度。3、加强对生产环境的CO浓度的检测和报警,CO最高浓度不允许超过24PPm。4、设备或管道检修时,首先要把设备或管道内的煤气吹扫干净,新建或大修的煤气设备及管道要进行强度和密封性实验。5、在煤气区域作业,必须两人以上,一人作业、一人作监护,并要定期通知煤气防护站人员定期作CO含量分析,一旦发生煤气泄露,则要站在上风侧监视,严禁任何人进入危险区,同时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处理。6、建立煤

    14、气中毒事故的抢救和急救体制,配备必要的防护器具和急救器材,如CO检测仪、防毒口罩、空呼器等,平时要经常检查,确保器材有效,佩戴时,必须认真检查,尤其不准在煤气危害区域摘掉口罩、面具,进入高浓度CO环境中工作时,一定要佩戴好防毒面具,并有足够的监护和抢救措施。人工呼吸一种急救方法,即在自然呼吸停止时(如在一氧化碳中毒、触电等情况下),借助于外力使胸腔节奏的扩大和缩小,保证空气继续从肺进出,以维持机体的氧化代谢过程,促使自身呼吸运动的恢复。人工呼吸法有仰卧压胸法、举臂压胸法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等多种方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适于现场急救,列为呼吸复苏术中的首选方法。 口对口人工呼吸

    15、法的操作方法:首先清除患者口腔中异物、呕吐物等,保持呼吸道畅通,术者一手自下颚处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之后仰,并使其口张开,另一手将患者鼻孔捏住,以防气体由鼻孔逸出,然后深呼吸一口气对准患者的口用力吹气,吹毕让患者胸廓及肺自行回缩,保持每分钟1620次,以胸廓可以扩张,可听到肺泡呼吸音为有效标志,呼吸复苏术(人工呼吸)要与心脏复苏术同时进行,后者的目的是恢复和恢复血液的循环。(一)煤气设施的操作安全规定1、除有特别规定外,任何煤气设备均必须保持正压操作,在设备停止生产而保压又有困难时,则应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2、清扫和置换煤气设施内部的煤气,应用蒸汽、氮气为置换介质。吹扫或引气过程

    16、中,严禁在煤气设施上栓、拉电焊线,煤气设施周围40m内严禁火源。3、煤气设施内部气体置换是否达到预定要求,应按预定目的,根据含氧量和一氧化碳分析或爆发试验确定。4、炉子点火时,炉内燃烧系统应具有一定的负压,点火程序必须是先点燃火种后给煤气,严禁先给煤气后点火。凡送煤气前已烘好炉的炉子,其炉膛温度超过800时,可不点火直接送煤气,但应严密监视其是否燃烧。5、送煤气烧炉时不着火或者着火后又熄灭,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查清原因,排净炉内混合气体后,再按规定程序重新点火。强制送风的炉子,点火时应先开鼓风机但不送风,待点火送煤气燃着后,再逐步增大供风量和煤气量。停煤气时,应先关闭煤气阀,然后停鼓风机。煤气

    17、系统的各种塔器及管道在停产通蒸汽吹扫煤气合格后,不应关闭放散管;开工时,若用蒸汽置换空气合格后,可送入煤气,待检验煤气合格后,才能关闭放散管,但严禁在设备内存在蒸汽时骤然喷水,以免形成真空压损设备。送煤气后,应检查所有连接部位和隔断装置是否泄漏煤气。 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必须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长期检修或停用的煤气设施,必须打开上、下入孔、放散管等,保持设施内部的自然通风。进入煤气设备内工作时,应取空气样作一氧化碳含量分析。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30mg/m3时,可较长时间工作,一氧化碳含量在50mg/m3时,进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h;在100mg/m3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

    18、30min;在200mg/m3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5-20min。工作人员每次进入设备内部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2h以上。 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安全分析取样时间不得早于动火或进塔(器)前半小时,检修动火工作中每2h必须重新分析。工作中断后恢复工作前半小时,也要重新分析。取样要有代表性,防止死角。当煤气比重大于空气时,取中、下部各一气样;煤气比重小于空气时,取中、上部各一气样。经一氧化碳含量分析后,允许进入煤气设备内工作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并设专职监护人。带煤气作业或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必须要有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并要取得煤气防护站或安全主管部门的书面批准。 带煤气作业如带煤气抽堵盲板、带煤

    19、气接管、高炉换探料尺、操作插板等危险工作,不宜在雷雨天进行;作业时,应有煤气防护站人员在场监护;操作人员应备有氧气呼吸器或通风式防毒面具,并须遵守下列规定:工作场所应备有必要的联系工具、煤气压力表及风向标志。距工作场点40m内,禁止有火源并应采取防止着火的措施,与工作无关人员要离开作业点40m以外。应使用不发火星的工具,如铜工具或涂有很厚一层润滑油的铁工具。距作业点10m以外才可安设投光器。不得在具有高温源的炉窑建、构筑物内进行带煤气作业,如需作业,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在煤气设备上动火,除应遵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外,尚须遵守下列规定:在运行中的煤气设备上动火,设备内煤气应保持正压,动火部位要

    20、可靠接地,在动火部位附近要装压力表或与附近仪表室联系。 在停产的煤气设备上动火,除应遵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须做到下列各点:(1)用可燃气体测定仪测定合格,并经取空气样分析,其含氧量接近作业环境空气中的含氧量。煤气设备内易燃物清扫干净或通上蒸汽,确认在动火全过程中不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所用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煤气设施应定期检验壁厚,若壁厚小于安全限度,必须采取措施后,才能继续使用。1、一类煤气区域划分带煤气抽、堵盲板,带煤气进行作业,有煤气泄漏的地点,更换煤气设施上的设备,高炉炉腰以上平台至炉顶放散平台,热风炉炉顶平台,进入煤气设施内清理杂物等。1)工作时必须佩戴氧气

    21、呼吸器或压风式呼吸器,在佩戴之前要认真检查呼吸器是否工作正常,同时要有专业安全人员现场监护;2)煤气一类区域工作时必须两人以上才能进行,并根据风向选择合适的工作站位;3)在一类煤气区域的工作人员要有防煤气中毒的经验和及抢救煤气中毒的相关知识;高炉各层平台,热风炉煤气阀以上各层平台,制粉干燥炉上部,烧结机点火平台,煤气设施外部设备检修,停、送煤气或做煤气爆发实验,煤气设施清灰、取样等。1)二类煤气区域作业,必须持证上岗,必要时佩戴氧气呼吸器和煤气安全专业人员现场监护;2)日常设备检查,必须两人以上方可进行工作,工作时要注意风向的变化情况;3)二类煤气区域工作人员要进行煤气的安全知识教育后方可上岗

    22、工作。煤气产生的设施周围,热风炉炉基平台及周围,制粉干燥炉周围,煤气管网及使用煤气的器具。1)在三类煤气区域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如工作时间过长可轮换进行作业;2)工作人员或非工作人员严禁在三类煤气区域内休息、取暖、打盹、睡觉;3)在三类煤气区域的工作岗位要二人以上,并根据方向注意工作站位。处理煤气安全规定 1、切断煤气来源。关闭叶形插板是切断高炉煤气系统与煤气管网的联系;高炉炉顶点火是烧尽新生的煤气;2、通入蒸汽或氮气,保持系统正压和稀释煤气浓度,降低煤气爆炸威胁;3、将煤气系统完全与大气相通。系统所有的放散阀、入孔均依据先高后低,先近后远(对高炉而言)的次序全部打开,这样可以逐步地将煤气全部驱

    23、除净;4、除炉顶点火外,整个煤气系统及其邻近区域严禁动火。5、综上所述,在处理煤气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断源、稀释、敞开、禁火的基本原则。处理煤气的安全注意事项 炉顶点火时,料面不宜过深。若必须降料面然后点火,点火时应维持较高的炉顶压力(500800Pa);2、长期休风期间,切忌冷却设备漏水。因漏水会在炉内产生大量水煤气,容易发生事故。3、炉顶必须随时保持有人看火。炉顶火灭再行点火时,应在点火前通知炉顶和风口周围人员离开,以防爆炸伤人。熄火时间较长时,炉顶应通蒸汽10min,闭蒸汽后再点火;4、关于撵煤气合格标准及达到标准所需时间。如果把合格标准分为动火及进入两种,可以缩短撵煤气时间,亦即缩短停产

    24、时间。仅在设备外部动火,而人员并不进入设备,则一氧化碳含量小于2即可进行施工,可以早动火施工11.5h。若人员须进入设备内,必须经过化验空气样,合格后方可进入;5、如在排煤气过程中发生爆炸,应立即检查叶形插板是否关严,炉顶大钟下点火是否正常燃烧,确认煤气来源已隔断后,迅速打开各入孔,使整个煤气系统与大气相通。填空题:1、安全生产法指出: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2、高炉煤气与空气混合到一定的比例,遇(明火)或(700)的高温就会爆炸。3、煤气事故特点:(多发性)、(重复性)、(严重性)、(事故扩大化

    25、)。4、爆炸事故的特点:(突然性)、(复杂性)、(严重性)。5、水钢现有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中(转炉煤气)的毒性最大。6、直径小于(100mm)的管道着火时,可直接将煤气阀门关死,切断煤气来源。7、在煤气着火的灭火过程中时,要防止煤气中毒,补救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8、煤气爆炸事故在(未查明事故原因)之前不得恢复生产。 9、煤气设备在送煤气时应先做(防爆)试验,试验合格方能(送气)。10、煤气区域内作业,至少(两人)以上。11、在煤气设备上动火时,煤气设备要保持(正压)、压力最低不得低于200Pa,严禁在(负压)状态下动火。 12、煤气事故的主要类别有(急性中毒和窒息事故)、(燃

    26、烧引起的火灾和灼烫事故)、(爆炸形成的爆炸伤害和破坏事故)判断题:1、点火程序必须是先送煤气后点火。()2、一氧化碳是无色有臭的气体。()3、吹扫和置换煤气设施内部的煤气,应该用氧气为置换介质。()4、带煤气作业要防止出现火花,尽量选用铜质工具,在特殊情况下使用铁质工具时要涂黄油并应十分慎重。()5、带煤气抽堵盲板时,附近可有火源和行人。()6、在运行煤气设备上动火时,设备必须保持正压,可不要专人监护。()7、煤气设备或煤气作业区附近10m内禁止一切火源。()8、处理设备冒煤气时,不要凭热情进行处理,一定要佩带防毒面具。()9、煤气区域可以抽烟。()10、煤气区域禁止人员休息。()11、煤气中

    27、毒的实质就是缺氧。()12、发生煤气中毒事故,抢救人员要立即进入现场进行抢救。()13、煤气遇火即可发生爆炸事故。() 14、煤气设备上的防爆装置有:泄压装置、紧急切断装置、防回火装置、报警装置等。() 15、煤气不但有毒性而且对管道有腐蚀性。()16、煤气管道着火,要立即采取管道降温措施,直接往烧红的管道上打水,防止管道烧毁。()17、当煤气中毒人员中毒昏迷后,须立即用车迅速送就近医院抢救。()18、检修作业地点没有煤气泄漏时,即可进行检修作业。()19、煤气系统巡检时,必须两人同时进行,且前后保留5米距离。()20、当作业环境Co含量超过160PPm,任何人不得从事煤气作业。()单项选择题

    28、:1、高炉煤气是(A )副产品。A、炼铁过程中 B、炼钢过程中 C、炼焦过程中2、高炉煤气使一种( c )的有毒气体。A、无色、有臭味 B、无色、有臭味、有毒 C、无色、无味、有毒 D、无色、有味、有毒3、【安监总管四201012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冶金企业煤气安全技术管理的有关规定煤气管道的标志颜色为(A )。A、灰色 B、黑色 C、黄色 D、绿色4、在停产的设备上动火,必须做到(A )。A、可燃气体测定合格 B、空气样分析合格 C、监视压力表5、富氧鼓风会使高炉煤气碳的含量(B )。A、增加 B、减少 C、不变6、煤气不仅是多组份的气体混合物,而且是固、液、气多项并存的(C )。A、气体溶

    29、液 B、混合物 C、气溶胶7、严禁在煤气设施上拴、拉电焊线,煤气设施周围(C )米内严禁火源。A、20 B、30 C、408、下列条件是煤气系统发生爆炸的重要条件(D )。A、在一定的容器内 B、空气和煤气达一定的混合比例 C、遇明火、电火及与达到着火温度物体相遇 D、以上都具备9、下列物品不属于煤气防护品的是(B )A、氧气苏生器 B、防爆电筒 C、Co检测仪 D、空气呼吸器10、Co检测报警仪正确使用方法是( D )。A、别在腰间 B、拿在手上 C、放在工作袋中 D、放在工作服上口袋处(不得堵塞检测孔)11、PPm是指(C )体积空气所含有害气体的体积。A、1万 B、10万 C、100万

    30、D、1000万12、管道色标中黄色管道为(B )管道A、氧气 B、氮气 C、蒸汽 D、水13、我厂Co检测仪的检验周期为( B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24个月多项选择题:1、检测煤气是否漏气,以下哪些方法是错误的(A、B、D ).A、划火柴 B、闻气味 C、肥皂水 D、用手摸2、下列各点容易发生煤气着火事故的是(A、B、C)。A、管道入孔 B、法兰处 C、放散阀门处 D、管道上3、Co检测报警仪使用前要检查其(A、B、C、D)。A、有效期是否过期 B、电池电量是否充足 C、检测口是否被堵塞 D、电源开关是否在“开”的位置4、发生煤气严重中毒者,应及时采取(B、C、D )救

    31、护。A、在空气新鲜处休息 B、进行人工呼吸 C、进行体外心脏按摩,送医院救治 D、呼吸器强制送氧5、煤气着火过程由哪几个阶段(A、B、C )组成。A、煤气和空气混合 B、混合后的可燃气体的加热和着火(点火) C、完成燃烧化学反应,形成火焰 D、以上均不正确6、燃烧的基本要素(A、B、C )。A、可燃物 B、助燃物 C、引火源 D、煤气 1、煤气泄漏和事故的处置原则是什么?答:(1)、应立即测定现场可燃气体的含量,确认煤气扩散的范围,并设置禁止入内的警戒线和岗哨。(2)、应迅速查明煤气的泄漏点,并设法切断煤气来源。(3)、应立即将泄漏设施或管道及其附属装置内的煤气以及现场积聚的残留煤气吹扫干净,在没有检测确定现场的残留煤气被完全清除之前,煤气泄漏点周围不得有任何火源,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4)、当煤气泄漏点的设施或管道及其附属装置需要进行焊补修复或更换作业时,应按照煤气检修作业的相关规定进行。2、作业环境中允许进入煤气设备中的作业时间?答:Co含量小于24PPm,可较长时间工作;Co含量在40PPm100PPm之间工作时间不得超1小时;Co含


    注意事项

    本文(煤气安全知识培训.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