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部分 第33讲 古代史上的中外改革导学案.docx

    • 资源ID:15019466       资源大小:59.75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部分 第33讲 古代史上的中外改革导学案.docx

    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部分 第33讲 古代史上的中外改革导学案第33讲 古代史上的中外改革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梭伦改革(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王安石变法(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

    2、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命题规律】纵观近3年江苏高考可知,本讲考查的改革有北魏孝文帝改革、梭伦改革;从题型上看,本讲命题都是非选择题。【命题趋势】(1)从知识角度看,考查的重点有:梭伦改革;北魏孝文帝的土地制度与汉化政策;王安石如何采取惠农措施;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为何一成一败。(2)从史论角度看,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从热点角度看,以社会热点或新情境、新材料切入,考查“改革与社会进步”“改革与民生改善”等问题。在2017年备考中:一要注意改革的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及思想文化等方面分类整合,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分析改革的内容、特点及影响的差异;二要注意选择改革的一个

    3、方面或两个方面,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分析理解每次改革的不同特点及影响。【考点过关】 考点一梭伦改革【基础梳理】1. 背景(1)必然性政治上:雅典的贵族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贵族通过和方式使平民沦为债务奴隶,使社会矛盾尖锐,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经济上: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形成阶层,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不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军事上:邻邦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2)可能性:通过对的胜利,梭伦树立了威望,步入了政治舞台。2. 改革措施主要措施经济领域颁布“”;规定了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制定“遗嘱法”鼓励发展,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政治领域确立;公民按财产

    4、多寡来享受权利履行义务进行政权机构改革;恢复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又创设了“”和3. 梭伦改革的目的、性质和特点(1)目的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2)性质:奴隶主阶级巩固统治的改革。(3)特点:革命性、中庸性。4. 评价积极性:促进雅典城邦经济的发展,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展了道路;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局限性:未根本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仍存在氏族制度残余;很多改革措施的“折中”色彩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其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要点突破】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5、1. 梭伦颁布的“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世代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所必需具备的公民群体。2. 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分享了政治权力,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以财产资格来取代血缘资格,从根本上瓦解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对民主政治的形成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3. 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的改革,如恢复原有公民大会、增设四百人会议与公民陪审法庭、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等措施,不仅从制度上打破了享有世袭贵族对国家政权的垄断,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并形成了某种权力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

    6、,这就为日后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建立提供了基本的框架。4. 此外,渗透在改革中的“中庸”精神与东方“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典题演示1】(2014江苏卷)(10分)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顾准希腊城邦制度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美波默罗

    7、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3分)(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5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2分)审题指导第(

    8、1)句所谓“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意即赋予广大平民以政治权利,由于此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故列举书本上保护平民地位、赋予其政治权利的措施即可;第(2)问联系梭伦改革的背景及内容,可知改革愿望最迫切、改革中获利最大的当属是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新贵”所指应很明确。至于“缓和”的措施,根据要求列举书本知识即可;第(3)问此问实际上要求回答的是梭伦改革的进步影响与局限性,与材料本身关系不大,课堂分析与书本知识相结合,答出此题应该没有太大困难。纵观此题的三问,2014年江苏卷对选一部分的考查,一反前几年的命题规律,由以往据材料答题为主的提问要求,变为今年以书本知识为主的要求。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9、,书本知识时刻都不能放松。 考点二商鞅变法【基础梳理】1. 背景(1)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决定了改革是时代的趋势。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确立。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王室衰微,要求改革。军事:诸侯兼并,战争频繁。文化:出现“”的繁荣局面,学说顺应时代要求,成为思想武器。(2)各国改革和变法风起云涌,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教训。(3)秦国自身条件不利状况:政治、经济、文化落后;公元前4世纪初秦国开始改革,但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有利条件:权力集中、法家学说、精神。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士人要求”。主观因素:孝公雄心、商鞅来秦。2. 性质、特点、措施及积极作用(1)性质: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封

    10、建化改革。(2)特点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和“”。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3)措施及积极作用措施积极作用经济“”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统一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军事奖励军功,实行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途径废除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严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轻罪重罚政治普遍推行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制定连坐法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制定秦律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习俗“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推行的小家庭政策改变社会风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3. 历史作用(1)积

    11、极影响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开始建立。发展地主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壮大了军事力量。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变法,收之效,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2)消极影响轻罪重罚,轻视;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法律的严酷,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的发展。【要点突破】商鞅变法的措施是如何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1.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势力。2. “废分封,行县制”是

    12、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3. “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4.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典题演示2】(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公善之而未用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

    13、,孝公善之。选自史记秦本纪材料三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摘自桓宽盐铁论非鞅篇请回答:(1)结合时代特征,分析材料一中秦孝公不用帝王之道而用霸王之道的原因。(2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具体措施。(4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大夫”和“文学”两派对商鞅变法有何不同的评价?(2分)(4)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2分)审题指导第(1)问求结合时代特征回答,据基础知识梳理可知

    14、,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主张以上古帝王统治方法的帝道与主张以仁义治天下的王道都难以适应此时代需求。而霸王之道有利于富国强兵,也利于社会变革;第(2)问“变法修刑”体现“法治”思想、“内务耕稼”体现对农业的重视、“外劝战死之赏罚”与奖励军功对应。具体措施围绕这三方面选择书本内容作答即可;第(3)问由材料中“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能得出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打下基础的结论;而“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较为清晰地说明其对秦二世而亡的影响;第(4)问既与材料无关,也与书本上的知识无关,靠的时平时对此问题的思考和积累。一般老师会在改革史综述一课中组织学生讨论并归纳。

    15、 考点三孝文帝改革【基础梳理】1. 背景(1)公元439年北魏统一,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严重的危机,社会改革迫在眉睫。(3)北魏早期统治者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做法提供了借鉴也打下了基础。(4)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2. 性质、目的:是一场少数民族政治家推行的改革,其目的是缓和,改变贵族落后状况,推行社会汉化,发展生产,巩固统治。3. 内容及作用阶段重点措施内容作用前期建立各种新的制度均田制将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限制了,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官吏 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

    16、不许官吏自筹,并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吏治有所好转三长制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国家的租调收入大为增加后期全面汉化迁都 公元493年,孝文帝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为孝文帝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原地区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促进了洛阳的繁盛,使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

    17、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4. 影响(1)经济:促进了北方的恢复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2)政治:加速了北魏政权的进程。(3)民族: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封建统治,促进了北方,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奠定了基础。【要点突破】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政策?1. 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言,更加丰富、发展了汉族文化。2. 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为了加强鲜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来看,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作出了贡献。3

    18、. 该政策体现了落后的征服民族必然会被先进的被征服民族的文化所征服的历史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讲,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自觉地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值得肯定。4. 从本质上说,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5. 孝文帝在改革过程中,全盘吸收汉文化,不加区别兼收汉文化的精华和糟粕,这是改革的不足之处。【典题演示3】(2015徐州、宿迁、连云港三模)(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魏书高祖纪材料二高祖曰:“朕昨入城,见车上妇人冠帽而著小襦袄者,若为如此,尚书何为不察?”澄曰:“著犹少于不著者。”高祖曰:“深可怪

    19、也!任城意欲令全著乎?”魏书任城王元澄传材料三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议论他的人,不过说他是: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籍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吕思勉中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为改变“不均”推行的经济措施及其政治目的。(2分)(2)材料二中孝文帝为何批评元澄?这说明了什么?(4分)(3)材料三的作者是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4分)审题指导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问经济政策指

    20、“均田制”,其政治目的是缓和矛盾,巩固统治;第(2)问孝文帝批评元澄的原因是“见车上妇人冠帽而著小襦袄者,若为如此,尚书何为不察”说明改革阻力大,旧俗难以根除;第(3)问材料三的作者从民族融合的角度给予较高评价;对改革的认识可从改革的目的、影响等方面来谈。 考点四王安石变法【基础梳理】1.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社会危机财政危机:、以及对辽和西夏的“岁币”使北宋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边防危机:在边境侵扰,民族矛盾尖锐。政治危机: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2)有利条件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支持变法,重用王安石。2.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措施、内容及作用目的措施内容作用经济上富国之法

    21、改变积贫局面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限制了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保证灌溉,防洪抗灾(募役法)纳钱代役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在东京设打破了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节省费用,增加了政府收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军事上强兵之法改变积弱局面把农民编为保甲,实行法维护秩序,兵农合一鼓励百姓养马节省开支,提高了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在各路设“将”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设监督制造兵器产量、质量提高政治上取士之法培养变法人才改革废明经诸科,改革进士科;设明法科有利于选

    22、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整顿编纂教科书,太学生成绩优异者直接为官,设专门学校惟才用人重改革、破成规3. 性质:是封建社会内部一场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4. 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社会局面,增加了政府收入;解决了冗兵问题,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定程度上达到的目的。【要点突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和教训分别是什么?1.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1)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和破坏。(2)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3)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4)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2. 教训(1)改革必然充满阻力,

    23、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改革中注意合理用人。(2)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3)变法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负担依然沉重。【典题演示4】(2015南京、盐城一模)(10分)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著名改革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中期的财政状况年财政收入年财政支出6300万-6800万缗军费约4800万缗官俸约1200万缗皇室约720万缗祭祀约325万缗岁币75万两绢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材料二神宗下令从皇宫内库中拨出500万贯钱和300万石米作为周转经费,并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无而移用之”。还规定要尽量了解京师的库存及所需物资情况,并遵循

    24、“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并可通过“变易蓄买”的办法,使“利权归之公上”。叶坦大变法材料三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清)张彦士读史矕疑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宋中期的财政状况。由此王安石提出了怎样的理财观?(3分)(2)材料二反映的变法措施是什么?有何益处?(3分)(3)材料三肯定了变法中的王安石有哪些长处?在作者看来,哪些因素制约了王安石变法的实际效果?(4分

    25、)审题指导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北宋中期年财政收入是6300-6800万缗,但是其支出却高达7000多万缗,由此可知北宋财政状况是入不敷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提出的理财观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周知六路财赋之有无而移用之”、“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可知,材料反映了变法的措施是均输法;第二小问“益处”,可以从对市场、对国家财政两方面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可知,作者肯定了变法中的王安石力排异议,变法意志坚定;才华和勇气超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特急于见功”

    26、、“知有利而不知有害”,“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可知,制约王安石变法措施效果的因素有急于求成,不听取他人意见;未看到变法措施不利和不完善的一面,变法手段简单粗暴。【考点过关答案】选修部分第十八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33讲古代史上的中外改革【基础梳理答案】一、 1. (1)高利贷土地兼并工商业奴隶主(2)梅加腊战争2. 解负令农工商业财产等级制度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 二、 1. (1)封建土地私有制新兴地主阶级百家争鸣法家(3)尚武2. (2)重农法治(3)为田开阡陌封疆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度量衡二十等爵制世卿世禄县户籍制度一夫一妻3. (1)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富国强兵(2)教化

    27、文化高压商品经济三、 1. (1)黄河流域(4)冯太后2. 封建化社会矛盾3. 国家控制土地兼并俸禄制洛阳4. (1)社会经济(2)封建化(3)民族大融合四、 1. (1)冗官冗兵冗费辽、西夏土地兼并(2)庆历新政宋神宗2. 青苗法高利贷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市易务大商人方田均税法均输法保甲法连坐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科举太学4. 富国强兵【典题演示答案】【典题演示1】(1) 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3分)(2) 阶层: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缓释途径: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

    28、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5分)(3) 理由: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2分)【典题演示2】(1) 社会大变革,战争频繁;帝王之道不符合形势要求,霸王之道有利于富国强兵。(2分)(2) 思想:法治、农战。(2分)措施: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燔诗书而明法令。(2分)(3) 大夫: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基础。(1分)文学:导致秦迅速败亡。(1分)(4) 把改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为标准。(2分)【典题演示3】(1)均田制。缓和民族矛盾,加强统治。(2分)(2)仍然有人穿胡服;元澄未能尽职贯彻诏令。(2分)传统旧俗难以根除,改革阻力大;孝文帝坚决推进改革。(2分)(3)认为改革促进民族融合;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政策符合历史发展趋势。(3分)改革缓和社会矛盾,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分)【典题演示4】(1)状况:入不敷出。(1分)理财观:“民不加赋而国用饶”。(2分)(2)措施:均输法;(1分)益处:打击不法商人,利于调整供求关系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部分 第33讲 古代史上的中外改革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