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推进农业产业化 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docx

    • 资源ID:15044125       资源大小:30.12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推进农业产业化 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docx

    1、推进农业产业化 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推进农业产业化 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十一五”以来,我市保持并实现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突出的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和我省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推进云南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前沿阵地建设、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和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的重要时期。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XX市“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十二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重大课题研究的要求,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XX新农村建设”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提出的“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目标、重

    2、点及措施报告如下:一、“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主要工作及成效“十一五”时期,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较快较好的发展时期。20*年,已提前一年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和任务能够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且多数发展指标在2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预计2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10亿元,比20*年增加57.6亿元;农业增加值67.2亿元,比20*年增加35.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比20*年增加1754元。主要工作及成效表现为:(一)特色农业产业群已初步形成,产业结构明显优化1.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市采取加大小春生产

    3、和冬季农业开发力度、提升大春生产科技水平、抓好粮经作物间套种和晚秋作物种植等措施,着力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粮食总产。预计20*年,复种指数提高到173%,比20*年增加12.5个百分点。预计完成大小春粮豆播种面积400万亩,粮食总产量79万吨,比20*年增加7.8万吨,粮食连续6年获得增产,粮食产量超过20*年76.3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粮、经、饲种植比由20*年的71.7:26.5:1.8调整为20*年的63.2:35.3:1.5,粮食作物减少,经济作物面积逐年增加。2.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全市始终坚持“围绕龙头建基地、建好基地促龙头

    4、、依托龙头拓市场、突出特色创品牌”的思路,按照“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着力推进以泡核桃为主的1000万亩高优农产品基地建设。一是蔗糖、茶叶、橡胶等传统支柱产业得到有效提升。20*年,全市甘蔗种植面积141.57万亩,比20*年增加41.55万亩;累计建成高优蔗园88.4万亩;2009/2010榨季入榨甘蔗461.75万吨,生产食糖60.02万吨,分别比20*年增加125.69万吨(因旱灾减产58.83万吨)和24.17万吨(因旱灾减产8.98万吨)。茶叶种植面积126.29万亩,比20*年增加39.41万亩;建成高优生态茶园45.1万亩,比20*年增加19.75万亩;预计茶叶总产量4.7万

    5、吨,比20*年增加1.86万吨。橡胶种植面积64.87万亩,比20*年增加28.03万亩,橡胶产量预计1.9万吨,比20*年增加0.5万吨。二是核桃、烤烟、蚕桑、木薯、香蕉、咖啡、澳洲坚果、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核桃面积已发展到668.3万亩,核桃产量3.28万亩;20*年,完成烤烟移栽面积19.44万亩,预计年初计划产量58.4万担的目标有望实现,分别比20*年增加13.86万亩和43.72万担。香蕉、蚕桑、木薯、咖啡、澳洲坚果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香蕉种植面积已发展到8万亩,鲜香蕉产量21万吨;蚕桑种植面积达5.59万亩,预计产量310吨;木薯种植面积5.87万亩,预计

    6、干薯片产量1.8万吨;咖啡种植面积恢复到2.8万亩;澳洲坚果种植面积发展到6.64万亩;林园水果园面积发展到42万亩,预计产量30万吨;蔬菜种植面积36万亩,预计产量35.8万吨。无筋豆、鲜食马铃薯、冬瓜、辣椒、番茄等特色冬早蔬菜外销量逐年增加,已建成外销蔬菜基地6万亩,外销蔬菜6.2万吨。设施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8550亩。三是畜牧渔业加快发展。全市切实组织实施生猪标准化养殖“双百”(每年扶持100户、年出栏生猪100头)工程和“林饲畜牧沼气”循环农业工程,扎实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积极推广“公司协会农户畜牧部门服务”模式,已建成市级良种猪核心群场2个,县区级良种猪扩繁场8个,

    7、建成云县新城农场生猪养殖场等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全市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养殖场发展到1360 个,其中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38个;存栏肉奶牛100头以上的养殖场(小区)82个;存栏鸡5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08个。预计20*年,全市生猪出栏205万头,大牲畜出栏13万头,分别比20*年增加104.4万头和4.57万头;山羊出栏30万只,家禽出栏900万羽,分别比20*年增加14.59万头和420.99万羽;肉类总产量16.6万吨,畜牧业产值30亿元,分别比20*年增加7.3万吨和19亿元。充分发挥漫湾、大朝山、小湾三大电站在XX境内、电站库区形成35万亩水面的优势,积极

    8、推进以澜沧江电站库区为重点的外向型渔业经济开发。预计20*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5万亩,水产品产量2.5万吨,分别比20*年增加1.44万亩和1.64万吨;渔业产值3亿元,比20*年增加2.47亿元。(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十一五”以来,全市坚持“扶强龙头、做大基地、打造品牌”的思路,在蔗糖加工、蚕丝加工、橡胶种植与加工、香蕉种植与加工、茶叶加工、粮油加工、木薯种植与加工、蔬菜种植与营销、畜禽养殖与加工、水果种植与加工等方面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一个特色产业均有一户以上龙头企业带动。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

    9、头企业9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户,省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比20*年增加了5户和38户。全市有5户企业的5个农产品被认定为云南名牌产品,有2个市场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农产品交易市场,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达296.2万亩。建立产业协会203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48个,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102个,一村一品专业乡镇5个。(三)农民收入增速加快,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2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730元,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0元比为1:4.16,与20*年的1:5.54相比差距在明显缩小。农民收入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于全省的1:4.28。在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

    10、转移性纯收入在逐步增加,农民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1.以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地改造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年,全市水利化程度提高到26.5%;已建成亩产粮食400公斤以上的高稳产农田地179.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362万亩的49.7%。结合中低产田地改造,大力推广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生物菌肥、农作物间套作、聚土垄作等生物和农艺措施,全市耕地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仅20*年,全市共完成豆科类种植79.5万亩,薯类种植23.3万亩,绿肥及饲草种植8.4万亩。农业机械装备总量大幅度增加。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105730万

    11、瓦特,农用排灌机械动力786.88万瓦特,分别比20*年增长70.8%和40.5%;完成机械耕整地面积72.12万亩、比20*年增加36.52万亩,完成机收面积6.4万亩、比20*年增加5.4万亩,完成机械灌溉面积16.5万亩、比20*年增加13.52万亩。2.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突出“改善人的居住环境”重点,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村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十一五”以来,以建制村为单位启动了100个重点村、以自然村为单位启动了600个重点村建设,争取扶持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124个自然村,新农村重点村建设80个自然村,涉及60多个乡镇,80万多人

    12、,占全市农业人口的40%。已完成安居房建设4.7万户,完成校舍建设28万平方米(含新建和改扩建),完成农村卫生室建设661所、硬板路建设7528条6706公里、文化室和党员电教室建设541个;累计建成农村沼气池13.53万口,建成沼气化村115个,建成农村沼气服务网点239个,农村沼气普及率达28.4%。同时,共争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97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发展项目42个,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较快发展。(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实效,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明显提高20*年以来,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实施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基层农业、畜牧兽医、林业、水

    13、利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总体上科学合理,管理体制得到全面理顺,队伍得到有效加强,机制得到创新。市上已建成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XX分中心和云南省种子质量监测中心XX分中心,县(区)、乡镇农业部门条件设施也逐年得到改善,已建成村级畜牧兽医院(室)254个,生猪人工授精网点198个。“十一五”以来,突出“证书式”培训重点,扎实组织抓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山区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20*年底,累计获证书农民达12.15万人,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41.2万人次,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9.17万人次;以创建粮食高产示范区、建立科技示范样板为重点,20*年地膜玉米推广面积达

    14、40.8万亩,优质小麦、优质油菜、优质水稻和优质玉米种植面积分别达19万亩、8.3万亩、37.8万亩和44.17万亩,全市省级推介的粮食作物品种良种覆盖率达79.2%,新一轮甘蔗良种覆盖率达85%,生猪良种覆盖率提高到87%;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219.84万亩。(六)创新农业发展方式迈出实质性步伐,农业生产规模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十一五”以来,创造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畜牧部门服务”、“林果饲草畜牧沼气”循环农业发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模式。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采取引资开发特色产业的方式,推进公司承包规模经营。XX后谷咖啡有限公司、华建公司等实行“全面投入、租赁

    15、反包、保护价收购”的种植管理模式,由公司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租赁协议,进行咖啡、橡胶连片规模开发种植,已完成咖啡种植1.96万亩;双江、耿马等县,引进投资商与农民租地建大棚种石槲、种瓜果蔬菜等,孟定镇引进投资商与农民合作,采取订单收购形式,开展外销无筋豆等特色蔬菜种植2.5万亩,亩产值达万元以上;XX县引进投资商带动农民开展姬松茸大棚种植,已建成姬松茸大棚205个,由投资商订单收购,每个大棚产值也达万元以上。同时,在甘蔗、烤烟、香蕉和粮食作物上,也涌现出了一批规模达上千亩的种植大户。通过土地合理流转,既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对推进特色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开发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以推广农作物立体间

    16、套种栽培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取得明显成效。探索出“林粮间种”、“蔗粮套种”、“烟粮套种”等立体高产栽培模式,在核桃基地间种薯类、荞麦类、豆类、饲草和蚕桑等粮经作物,在甘蔗基地套种马铃薯、花生、豆类等作物,在烤烟地烟后种植玉米、豆类等作物。20*年,全市完成农作物立体间套种面积89万亩,20*年计划完成农作物立体间套种面积250万亩,上半年已完成212万亩。二、“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一)面临的机遇一是新的历史时期为我市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立足点,出台强农惠农新政策,宏观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发展现代农业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我市

    17、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的步伐加快;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进一步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新的历史时期为我市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站在新的起点,必须进行新的定位,把握新的形势,采取新的举措,谋划新的发展蓝图。二是“桥头堡”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我市农业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我市地处中缅边境,地处面向西南开放的前沿窗口,云南实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有利于发挥我市农业在地缘、资源、产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市场竞争,为我市农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三

    18、是“十一五”农业发展为“十二五”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以来,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取得明显成效,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农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农产品加工水平持续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内在素质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为“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我市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我市经济发展形势总体较好,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为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和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五是农产品需求的增长和农业功能拓

    19、展为我市农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市场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将进一步改善,农业的功能将不断拓展和延伸,必将为我市农业特别是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二)面临的挑战“十一五”以来, 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我市基础差、底子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全国全省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仍面临着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主要有: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全市低产田地、旱地占的比重大,水利化程度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仍较大。二是农业产业集约化、产业化水平较低。全市农业产业基地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低,农业产业

    20、化龙头企业普遍是量少质弱,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初级农产品占的比重大,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农民增收的基础仍不稳固。三是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低。全市农业产业种养加环节科技含量普遍较低,粮经作物单产普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产品附加值也较低。全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队伍建设滞后,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仍不相适应。三、“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目标、原则和重点建议(一)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强化科技提升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引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带动农业,以夯实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为主攻方向,以农业产业一体化开发为重

    21、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突破,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带动,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积极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科技农业、节水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和产业工人,努力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取得新进展,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突破,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取得新成效。(二)发展目标实施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翻番计划,实现现代农业大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提高、农村面貌大改变、农民收入大增加。到2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90万吨,肉类总产量32万吨。农业总产值250亿元,其中农牧渔及服务业产值130亿元,林业产值120亿元;农业增加值150

    22、亿元,其中农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80亿元,林业增加值7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三)发展原则突出优势原则。优先发展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尽快使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化基础原则。推进工程项目建设,实现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促进投资增长、转变管理职能、加快农业发展的目的。产业化开发原则。按照扶持大龙头、引进和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培植大产业、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要求,培育和扶持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科技进步原则。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民掌握和应用科技的本领。发挥社会参与原则。积极动员和组织

    23、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积极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优化城乡结构和资源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把保护资源和环境作为农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四)发展重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按照“一个县、一个乡镇集中发展一两个优势产业,使产业形成规模,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要求,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努力建成一批核桃、蔗糖、茶叶专业县和核桃、蔗糖、

    24、茶叶、橡胶、烤烟、香蕉专业乡镇及一批特色产业专业村。1.稳定发展粮油产业,确保粮食安全。坚持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为基础、提高粮食单产为突破,通过扩大冬季农业开发和农作物间套种面积、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到20*年,全市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150万亩,农作物复种指数提高到200%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达90万吨。坚持产业发展与观光农业结合,建设以油菜为重点的优质油料产业基地20万亩。2.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全面提升特色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十二五”期间,全面提升蔗糖、茶叶、橡胶、畜牧四大支柱产业,做优做强烤烟、林果、渔业、木薯、蔬菜五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发展

    25、高价值的新兴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全面提升蔗糖、茶叶、橡胶、畜牧四大支柱产业。一是全面提升蔗糖产业。进一步推进甘蔗种植向优势区域集中,着力提高甘蔗单产,将全市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20*年,建成高优蔗园95万亩以上,配套建设和完善蔗水配套工程、道路和绿化工程,确保甘蔗农业产量达600万吨以上,食糖产量70万吨以上,蔗糖工农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二是全面提升茶叶产业。突出低产茶园改造重点,以提高茶叶单产、打造品牌、提质增效为目标,到20*年,将全市茶叶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其中建成高优生态茶园60万亩,茶叶总产量7万吨以上,茶叶工农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三是全面提升橡

    26、胶产业。突出橡胶园改造、推进橡胶精深加工开发重点,以提高橡胶产业集约化水平、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到20*年,全市境内橡胶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开割面积40万亩以上,年产干胶6万吨,实现产值7亿元。四是全面提升畜牧产业。以实施畜牧业翻番计划为目标,坚持以品种改良为重点,以扶持发展养殖大户、养殖小区(场)为带动,以动物疫病防治为保障,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坚持巩固提升生猪业、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家禽业、着力发展奶产业。到20*年,年出栏1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达5000户以上,全市生猪出栏达400万头以上,在20*年基础上翻一番。充分发挥我市高峰黄牛种质资

    27、源优势,积极推广“蔗稍氨化”、“饲料青贮”技术,按“林果饲草畜牧沼气”和“蔗畜沼”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推进以肉牛为重点的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建设养殖规模达100头以上的优质奶牛养殖场(小区)10个以上。到20*年,全市大牲畜出栏20万头以上,饲养奶牛1200头以上,山羊出栏60万只,家禽出栏1800万羽,畜牧业产值60亿元,分别比20*年翻一番;做优做强烤烟、林果、渔业、木薯、蔬菜五大优势产业。一是烤烟产业。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模式,依靠科技,巩固提升老烟区,培育开发新烟区,建成一批万亩重点乡镇和万担重点村烤烟生产基地。到20*年,全市烤烟面积发展到40万亩,产量120万担以上

    28、,把XX建成特色、优质、新型的烤烟生产基地。二是林果产业。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突出抓好核桃、蚕桑、澳洲坚果、咖啡、特色水果等产业发展。切实抓好核桃成活率、成长率、挂果率“三率”建设,尽快把核桃培育成XX重要的支柱产业。到20*年,高标准建成核桃基地800万亩,云南山核桃基地20万亩,核桃产量35万吨,实现年产值60亿元;积极探索蚕桑与核桃、林果间套种模式,扩大蚕桑种植面积,推进中低产桑园改造,蚕桑产业基地发展到20万亩,年产鲜茧2.4万吨,产值3亿元;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思路,推进澳洲坚果产业基地建设,建成澳洲坚果产业基地30万亩,产量3万吨,产值4亿元

    29、;积极推行咖啡与澳洲坚果间种模式,推进咖啡产业加快发展,咖啡产业基地发展到20万亩,产量4万吨,产值2亿元;突出香蕉、芒果改造建设和柯子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重点,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和技术,开展水果饮料产品加工、保鲜贮运,以南汀河流域为重点,建设香蕉产业基地20万亩,改造提升芒果产业基地3万亩。三是渔业产业。充分发挥漫湾、大朝山、小湾三大电站库区的优势,围绕把XX建成云南重要的水产品基地的目标,加快推进以澜沧江为重点的外向型渔业经济开发,推广库区网箱养鱼1000亩以上,实施以双江县为重点的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1万亩,池塘精养面积达10万亩,产量15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30、。四是木薯产业。以木薯种植与加工开发为重点,积极推进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建成木薯产业基地20万亩。五是蔬菜产业。围绕东盟自由贸易区,面向南亚、东南亚以及县城和口岸城镇,积极引资推进标准化特色蔬菜基地建设,着力培育蔬菜加工、贮运龙头企业,在强化“菜篮子”工程,满足市内城镇居民蔬菜需求的同时,以反季特色果蔬菜种植和秋冬季马铃薯种植开发为重点,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推进蔬菜和马铃薯产业加快发展,建成特色果蔬菜产业基地50万亩,产量60万吨,产值10亿元。建成秋冬季为重点的马铃薯基地20万亩,产量50万吨。积极培育发展高价值新兴特色产业。我市具有丰富的土壤、气候资源,适宜玫瑰、薄荷、金银花等多种高价值的花卉

    31、、生物药材生长。“十二五”期间,采取招商引资措施,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在适宜区域布局发展玫瑰1万亩,以云县为重点布局发展薄荷1万亩,生产玫瑰精油和叶绿素、薄荷精油、薄荷脑、复合氨基酸等高附加值的产品;继续抓好药用石斛、龙胆草等生物药材开发,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经济效益。到20*年,全市生物药业产业基地发展到10万亩,实现工农业产值10亿元。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突出抓好以县(区)政府所在地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为重点的县域城镇体系和国有(华侨)农场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口向城镇迁移、要素向城镇聚集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城镇水、电、路、气建设,推进城

    32、乡基础设施项目共享,增强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小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的能力。推进户籍限制改革,积极鼓励和支持先富起来的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到小城镇创办特色种养殖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和餐饮服务业,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到城镇就业落户,以城镇化带动农村服务业和加工业发展;突出技能型人才培训重点,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十二五”期间,全市年平均培训和转移农村劳动力8万人以上。3.突出产业特色,构建特色产业与观光农业结合的产业体系。坚持“连片开发、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思路,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农产品种养殖业基地向最适宜区域集中,结合现代农业项目和基本烟区灌溉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实施,加快建设一批田园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与特色产业发展结合的种养殖业园区。一是着力打造油菜基地与休闲农业结合的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在烤烟种植的适宜区域加快推广高标准油菜种植技术,提升油菜种植水平,形成油菜花景观农业产业带;二是着力打造蔬菜、水果基地与休闲农业结合的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方式转变,按照规模化


    注意事项

    本文(推进农业产业化 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