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题(人民版):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doc

    • 资源ID:15122757       资源大小:20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题(人民版):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doc

    1、单元综合检测(六)(学生用书为活页试卷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检测范围:专题十)(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的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解析B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在汉代就出现了,因此,A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A项,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期完成的,因此,D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2、,排除D项。2吕氏春秋记载:“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这句话指出了()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解析A从材料中“士不耕天下受饥,女不织天下受寒”可知强调的是男耕女织的重要性。3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解析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小农“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一生辛勤劳作,才能勉强维持生存。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3、生产力水平的低下。4(2013石家庄质检)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A. 手工业的进步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解析B材料反映了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出现,也就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B项。5(2013衡水期末)读晚商文化分布示意图,据此图可知晚商时期的青铜铸造()A是该时期文化遗址的共同特征B遗址分布和政治中心分布一致C主要集中于黄河与长江流域D随着商朝灭亡而衰落解析B从图片中我们可知代表性青铜器出土地

    4、区与古代政治中心的分布是一致的,故选择B项。A项表述绝对,C项错在长江流域,西周的青铜器铸造业更加繁荣,D项错误。6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这主要反映出()A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B古代制瓷业和丝织业很发达C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上述领域D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把中国国名与瓷器或丝绸直接联系起来,可见瓷器和丝绸在中外交往中的分量突出,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发达,故选B项。7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

    5、御窑厂”,镇内有官窑五十八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生产规模宏大。一般来说,历代由朝廷垄断专用的瓷窑均称“官窑”,由官员管理。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以()A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B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C显示朝廷的威严D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解析B官营手工业拥有技术、规模优势,故选B项。官窑产品不投入市场获利,排除A项。与朝廷威严无关,排除C项。官窑实行技术垄断,不利于创新,排除D项。8沈氏家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盈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

    6、自足解析D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是农民的副业,不以盈利为目的,满足自己生活需要,并且生产方式落后,竞争力不强,故A、C两项错误;B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9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该词作内容不能反映出当时()A人口众多 B市民殷富C商业繁荣 D雇佣关系出现解析D雇佣关系最早出现在明朝,选择D项。10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贵重

    7、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解析CA、B两项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都是农业方面的成就,从本质上看属于以封建自然经济形态为主要特征的农耕文明的发展情况;D项干扰性较大,但它主要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只有C项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基本要素:机工、机户、雇佣剥削关系。11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说: “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区域间长

    8、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A B C D解析C材料反映出江浙等地区的丝织业在对外贸易中占有主要地位、货值巨大等,故正确;材料仅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没有反映出中国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从鸦片战争以后才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说法本身有误;材料“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说明正确。12宋元时期,在部分地区的人们心目中,四海龙王(传说其主要职责是在人间司风管雨)的地位每况愈下,逐渐为妈祖(是海洋贸易者、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所取代。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宋元时期()A小农经济走向繁荣 B航海事业得到发展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解析B信

    9、奉四海龙王是农耕经济的产物,期盼风调雨顺;信奉妈祖是海上贸易发展的需要,期盼出海平安。13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时期战国西汉唐南宋清(1820)城市化率15.9%17.5%20.8%22.0%6.9%请指出南宋时期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坊市界限被打破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商业发展的推动A B C D解析B南宋时期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占据北方,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出现并立局面,故不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传统的经济政策,宋代有所松动,但是并没有放弃,故不正确。1418世纪末,中国出现了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的票号,这些票号主要由山西商人设立,

    10、有日升昌、蔚泰厚、合盛元等家。这表明当时()A山西成为商业最繁盛的地区B为商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获得发展C商业资本完全转往金融领域D商业发展受到重农抑商政策制约解析B材料介绍了票号的出现,D项不符合题意首先排除;A和C项分别错在“最”和“完全”上,过于绝对;票号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是为商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因此B项正确。15诗经大田中说:“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与这一诗句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土地公有制瓦解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解析D材料信息反映了在“公田”之外又出现了“私田”,这说明周代的井田制遭到破坏。A、C两项与题意无关,可排除。周代的井田

    11、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不是“公有制”,排除B项。16“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解析D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现象。A项说法错误,在封建社会,土地问题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决;从题干中不能体现B项;C项不符合北宋史实,北宋出现了“三冗”现象。17(2013

    12、吉林期末)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朱元璋在当时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太湖流域“籍诸豪族及富民田以为官田”之后,竟弄到几乎清一色土地国有化地步,以致“苏州一府之地土,无虑皆官田,而民田不过十五分之一”。朱元璋的措施()A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维护了富人的根本利益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维护了小农经济,巩固了统治解析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及经济政策。朱元璋没收豪族和富民的土地打击了富人的利益,故B项不正确。“官田”是封建土地国有制,仍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故A项不正确。官田多民田少,也不利于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发展,所以D项不正确。官田多意味着政府直接控制的土地数量增多,也就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正确答

    13、案是C项。18(2013洛阳模拟)史载:管仲“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这是说管仲改革中推行的国家食盐专卖政策,深得民众欢迎。材料主要反映了()A. 春秋时期国家垄断经济开始形成B. 管仲在齐国建立起了君主专制制度C. 管仲以抑商政策来发展农业经济D政府加强经济调控有利于稳定民生解析D管仲改革实行国家食盐专卖政策,也就是加强对经济的管理,而结果是“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即有利于稳定民生,D项正确。19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两者都()A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指导思想B取决于其经济基础C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D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实力解析B英国

    14、的航海条例鼓励并保护本国的对外贸易,清政府的禁海令则严格限制本国的对外贸易,其根源是两国的经济基础的差异。20“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解析C题干强调了海禁政策出台与朝贡贸易的关联性。结合所学知识,海禁政策是因日本浪人与国内非法商人勾结在一起,时时侵扰沿海地区,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明朝实行海禁政策,A、B、D三项都片面。二、非选

    15、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3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3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天工开物的记载十四、十五世纪前后的湖广地区已成为天下的谷仓,故有“湖广熟、天下足”这一谚语的出现。粮食生产以外,也有为满足衣着生产的棉、麻、苎等,还有染料蓝靛、红花等以及其他手工业的生产原料。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材料二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明)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范濂云间据目抄材料三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

    16、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最终“多致卖船弃业”。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明清时期农业经济高度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发展直接引发了哪些变化。(5分)(2)材料二中“暑袜店”主与制袜“合郡男妇”之间是什么关系?表明该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3)材料三表明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是什么?综合材料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及政策。第(1)问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抓住材料中的“湖广熟、天下足”“生产原料”来组织答案;第(2)问从“从店中给筹取值”即可解答;第

    17、(3)问抓住“竭力耕耘”“矿禁”“限制商业活动”及“连船拆毁”可知是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影响”则需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组织答案。【答案】(1)经济重心持续南移;剩余劳动力增多;产业结构变化;手工业原料富足;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5分)(2)关系:雇佣与被雇佣。(1分)新现象:资本主义萌芽。(1分)(3)政策:重农抑商、海禁政策。(2分)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另一方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4分)22景德镇的制瓷业有悠久的历史,有我国“瓷都”之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在昌江及其支流

    18、的汇合处,四面环山。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浮梁县境内及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山脉,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土,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北宋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入明以后,一些传统瓷窑日趋衰落,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材料二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五十八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二十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

    19、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六座。材料三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以上材料均出自各版本的高中历史必修教材请回答:(1)据材料一,明代景德镇制瓷业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2)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生产目的有何不同?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景德镇“民窑”崛起的原因。(4分)(3)材料三反映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依据材料三说明你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4分)(4)如果要进一步了解景德

    20、镇制瓷业在近代的发展情况,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信息?(至少答出两种) (2分)解析第(1)问需要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从材料中提炼即可,如“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土”等。第(2)问中,形态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原因结合材料回答,如官窑的衰落、官窑为了完成上贡任务而委托民窑等。第(3)问要通过对比做出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万历年间的景德镇制瓷业已经产生雇佣工人,这意味着资本主义萌芽在制瓷业产生。第 (4)问为开放性问题,可以有多种途径。【答案】(1)瓷土资源丰富;有很好的燃料松柴;昌江便于运送、淘洗,提供了碎土的动

    21、力;有良好的技术积累;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的加入;朝廷烧制贡品的推动。(只要写出四点即可)(4分)(2)形态及目的:官窑属于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民窑属于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原因:官窑因管理腐败而衰落,官窑为了完成任务而委托民窑制作产品。(4分)(3)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1分)依据:雇佣关系的出现,如“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3分)(4)上网、向专家请教、查阅书籍、去景德镇实地调查。(2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

    22、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了“大户张机为生”,工匠“趁织为活”的现象。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基础。(8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这种新型生产关系在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5分)解析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第(1)问唐朝商业发展的特点在图中明确有邸店、市署、各种行业专门经营区域等,其基础可结合商业发展的要素解答。第(2)问从材料中的“机户”“工匠”即可判断为资本主义萌芽,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原因就一目了然了。【答案】(1)特点:政府设立了市场的专门管理机构市署;出现了为商业服务的邸店;商业中行业分类明确;市场繁荣。(6分,答出三点即可)基础:农业发展、手工业的进步。(2分)(2)特点:发展缓慢。(1分)原因:封建制度的阻碍,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并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等。(4分)


    注意事项

    本文(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题(人民版):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