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方案.docx

    • 资源ID:15198796       资源大小:1.45M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方案.docx

    1、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方案*-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方案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人:编制时间:第一章工程概况 11.1 工程概况. 11.2 周边环境条件.11.3 编制依据.1第二章场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22.1 地层情况.22.2 地下水情况.6第三章基坑止水方案设计 63.1 止水帷幕设计.63.2 基坑内疏、排水设计.73.3 基坑观测井设计.73.4 其它说明.7第四章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74.1 支护方案设计.74.2 其他说明.9第五章原材料进场检(试)验要求 11第六章边坡安全监测 126.1 监测依据.126.2 监测项目.126.3 监测方案.126.4 监测周期.13附件: 1、基

    2、坑支护计算书2、基坑支护总平面图3、基坑监测点布置图4、B-C-D-E-A 段基坑支护施工图5、A-B 段剖面基坑支护施工图6、施工大样图第一节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主要拟建建(构)筑物性质一览表表1-1建筑物名称结构类型建筑物地上层数建筑物地下层数基础设计资料框剪基础型式基础埋深(包括基础底板厚度)筏基1.2 周边环境条件拟建场地原有建筑均已拆除,现状为待建空地,A-B 段有一条现状道路通过,具体位置详见附图1 基坑支护总平面图,其余部位距拟建建筑物30m 内无现有建(构)筑物。根据甲方提供情况,拟建场区内无地下管线通过。1.3 编制依据1.3.1 现行规范、标准(1)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

    3、勘察设计规范DBJ11-501-2009;(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统一标准GB50300-2001;(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J220-2012;(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J1412-2012;(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10)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11)锚杆喷射混凝

    4、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2)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13)建筑钢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4)建筑钢结构焊结技术规程JGJ81-2002;(1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8)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1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2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操作规程JGJ80-91;(2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

    5、-2012;(2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2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2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环境保护及保卫消防标准DBJ01-83-2003;(26)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此外,施工时的扬尘及噪音应符合北京市规定的相关标准。1.3.2 工程资料1、甲方提供的*总平面图;2、甲方提供的*底板配筋图;3、甲方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第二节场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与本次设计相关的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如下:2.1 地层情况拟建场区50.0m 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大致可分为

    6、11 层及若干亚层,除第层为人工填土层外,其下各层均为一般第四纪沉积地层。现由上至下分别描述如下:1、人工填土层第层:粘质粉土素填土,以粘质粉土为主。黄褐色,湿,稍密。夹有砖屑、灰渣等。局部夹有第1 层细砂素填土及2 层杂填土,本层层厚0.501.80m,层底标高介于42.4443.31m 之间。其中第1层细砂素填土,黄褐色,湿,稍密,含有砖屑、灰渣、混凝土碎块等。本层层厚0.501.60m,层底标高介于41.9842.54m 之间。第2层杂填土,杂色,湿,稍密,以建筑垃圾为主,含有灰渣、混凝土碎块等。本层层厚0.401.60m,层底标高介于42.3343.79m 之间。2、一般第四纪沉积层第

    7、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褐黄色,稍湿湿,中密。含云母、氧化铁等。局部夹第1 层粉质粘土透镜体、第2 层粉细砂及第3 层粘土/重粉质粘土。本层层厚0.304.00m,层底标高介于38.4542.12m 之间。其中第1层:粉质粘土:褐黄色,湿,可塑,含云母、氧化铁。本层层厚0.600.70m,层底标高介于38.61 41.16m 之间。第2层:粉细砂:褐黄色,湿,稍密中密,含云母、氧化铁。本层层厚0.302.60m,层底标高介于38.4842.28m 之间。第3 层:粘土/重粉质粘土:褐黄色,湿,可塑,含云母、氧化铁。本层层厚0.601.20m,层底标高介于40.6141.52m 之间。第层:粘质

    8、粉土/粉质粘土:黄灰灰色,湿很湿,中密,可塑硬塑。含云母,氧化铁及少量有机质等。局部夹第1 层粘土/重粉质粘土及第2层砂质粉土透镜体。本层层厚0.203.20m,层底标高介于36.4438.26m 之间。其中第1 层:粘土/重粉质粘土:黄灰灰色,湿,含云母,氧化铁及少量有机质等。本层层厚0.401.10m,层底标高介于37.50 38.94m 之间。第2 层:砂质粉土:灰黄灰色,湿,稍密中密。含云母、氧化铁及少量有机质等。本层层厚0.701.10m,层底标高介于37.1438.96m 之间。第层:细砂:褐黄色,饱和,中密密实,含云母、石英等。本层层厚3.005.00m,层底标高介于32.653

    9、3.92m 之间。第层:粘质粉土/粉质粘土:黄灰灰色,湿,中密,可塑硬塑,含云母、氧化铁、有机质等。本层夹1 层粘土/重粉质粘土及2层砂质粉土。本层层厚1.305.50m,层底标高介于27.1431.91m 之间。其中第1 层:粘土/重粉质粘土:黄灰灰色,湿,可塑硬塑。含云母、氧化铁及少量有机质等。本层层厚0.601.30m,层底标高介于30.2233.02m 之间。第2 层:砂质粉土:灰黄灰色,湿,稍密中密,含云母、氧化铁及少量有机质等。本层层厚0.300.60m,层底标高介于29.3531.07m 之间。第层:粘质粉土/粉质粘土:褐黄色,湿,可塑硬塑。含云母、氧化铁、姜石等。本层夹1 层粘

    10、土/重粉质粘土、2层砂质粉土透镜体层及3 层细砂透镜体。本层层厚0.309.90m,层底标高介于17.8228.71m 之间。其中第1 层:粘土/重粉质粘土:褐黄色,湿,可塑硬塑。含云母、氧化铁等。本层层厚0.303.00m,层底标高介于19.2527.66m 之间。第2 层:砂质粉土:褐黄色,湿很湿,中密。含云母、氧化铁等。本层层厚0.301.20m,层底标高介于18.8523.92m 之间。第3层:细砂:褐黄色,饱和,中密密实,含云母、石英等。本层层厚0.402.50m,层底标高介于17.2231.41m 之间。第层:粘质粉土/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色,湿,可塑硬塑。含云母、氧化铁及有机质等。

    11、本层夹1 层粘土/重粉质粘土、2 层砂质粉土及3 层粉砂透镜体层。本层部分钻孔未钻穿,揭露层厚0.2011.90m,层顶标高介于9.7521.92m 之间。第1 层:粘土/重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色,湿,可塑硬塑,含云母、氧化铁及有机质等。本层部分钻孔未钻穿,揭露层厚0.408.00m,可见层底标高介于8.7219.64m 之间。第2 层:砂质粉土:灰黄色灰色,湿很湿,密实,含云母、氧化铁及有机质等。本层部分钻孔未钻穿,揭露层厚0.602.40m,可见层底标高介于13.7618.34m 之间。第3 层:粉砂:灰黄色灰色,饱和,密实,含云母、石英等。本层部分钻孔未钻穿,揭露层厚0.901.70m,可

    12、见层底标高介于16.6418.22m 之间。第层:粉细砂:灰黄色灰色,饱和,密实,含云母、石英等。本层部分钻孔未钻穿,揭露层厚2.504.30m,可见层底标高介于5.446.86m 之间。第层:粘质粉土/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色,湿,可塑硬塑。含云母、氧化铁等。本层夹1 层粘土/重粉质粘土。本层部分钻孔未钻穿,揭露层厚1.505.30m,可见层底标高介于0.142.84m 之间。第1 层:粘土/重粉质粘土:灰色,湿,可塑硬塑。含云母、氧化铁及有机质等。本层部分钻孔未钻穿,揭露层厚0.500.80m,可见层底标高介于2.345.33m 之间。第层细砂:灰黄色,饱和,密实,含云母、石英等。本层部分钻孔

    13、未钻穿,揭露层厚2.003.30m,可见层底标高介于-2.46-1.86m 之间。第层:粉质粘土:灰黄色,湿,可塑硬塑。含云母、氧化铁等。本层夹1 层粘土/重粉质粘土、2 层砂质粉土。本层部分钻孔未钻穿,揭露层厚0.601.40m,可见层底标高介于-3.26-3.06m 之间。与本工程相关的各层地基土有关设计参数见表2-1。地基土设计参数表表2-1地层(kN/m3)fka(kPa)Esp0 p0+0.1(MPa)Esp0 p0+0.2(MPa)Esp0 p0+0.3(MPa)C(kPa)(度)qsik(kPa)qpk(kPa)渗透系数kv(10-6cm/s)第层粘质粉土,素填土(19.0)(5

    14、)(10)第1 层细砂素填土(20.0)015第2 层杂填土 (20.0)010第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19.51505.56.06.51220(150)第1 层粉质粘土17.8 1103.03.54.0252(6)第2 层粉细砂(20.0)160(15)020(700)第3 层粘土/重粉质粘土18.0 1202.53.54.53012(0.1)第层粘质粉土/粉质粘土19.5 1504.55.05.5128(1)第1 层粘土/重粉质粘土17.81203.03.54.0208(0.1)第2 层砂质粉土18.5 1809.010111230(200)第层细砂(20.5)180(20)025(1500

    15、)第层粘质粉土/粉质粘土19.8 1505.05.56.0101070(10)第1 层粘土/重粉质粘土19.0 12044.55.020880(0.1)第2 层砂质粉土21.0 1707.08.09.0142750(100)第层粘质粉土/粉质粘土19.7 1605.56.06.5701000(10)第1 层粘土/重粉质粘土18.8 1606.06.57.0751000(0.1)第2 层砂质粉土19.6 20014.515.516.555700(200)第3 层细砂(20.5)210(25)551200(1600)注:上表中()内参数为经验值。2.2 地下水情况根据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在30.0m

    16、 深度范围内见3 层地下水。各层地下水埋藏、补给和排泄情况见表2-2。场地地下水位统计表表2-2层号稳定水位埋深(m)稳定水位标高(m)地下水类型补给条件第层2.35.338.9841.71上层滞水大气降水补给第层5.77.036.9838.46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第层22.623.121.0121.68潜水(微承压)主要受径流补给第三节基坑止水方案设计本工程地下水位埋藏较浅,为保证基坑及基础施工能干槽作业,确保基坑边坡的稳定和安全,预防管涌、突水等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地质灾害等,必须将场区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底以下一定深度。本工程考虑根据现场实际条件,采用护坡桩中间加高压旋喷桩或长螺旋搅拌桩形成止

    17、水帷幕,并且在基坑内设置疏干井排水的方案,两种桩位置关系见图3-1。帷幕桩、疏干井及观测井布置详见附图1 基坑支护总平面图。3.1 止水帷幕设计(1)根据我单位在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情况的了解,并经过与勘察负责人沟通,本次止水帷幕设计不考虑第 层上层滞水对基坑的影响。我单位认为第 层上层滞水水量较小,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易疏干。(2)采用高压旋喷桩或长螺旋搅拌(喷)桩。(3)止水帷幕,桩径1000mm,桩间距1.4m,轴线位于基坑上口线向外500mm,位于两护坡桩之间,沿轴线与相邻护坡桩相互搭接200mm。A-B 段桩顶位于自然地面,共14 根;B-C-D-E-A 段桩顶标高-5.0m(以自然地面计)

    18、,共380 根。A-B 段桩长约15.0m,B-C-D-E-A段桩长约10.0m,桩底标高均为-15.0m(以自然地面计)。(4)水灰比:1:0.91:1.2,水泥浆液比重:y1.46;水泥标号:P.O 42.5 硅酸盐水泥。(5)水泥土抗压强度:6MPa,渗透系数应小于1.010-6cm /s 。(6)施工顺序:高压旋喷桩:先施工护坡桩,再施工帷幕桩。长螺旋搅拌(喷)桩:先施工帷幕桩,再施工护坡桩,依次交叉进行。3.2 基坑内疏、排水设计1、在基坑内部均匀布置16 眼疏干井,井间距约30.0m,井深18.0m,井径600mm;2、在基坑肥槽内,沿基坑边缘均匀布置16 眼集水井,井间距约30.

    19、0m,基坑底部四周设置排水沟,将各疏干井联通并统一汇水排至坑外;3、根据目前设计条件,集水坑、电梯井及废水泵井的位置并不明确,可在基坑内相应位置设置疏干井,由于埋深较大,为了保证其干槽施工,将疏干井布置于其内。3.3 基坑观测井设计在基坑外侧,沿边坡在距上口线2.0m 位置布置13 眼观测井,井深18.0m,井间距40.0m,井径600mm,在基坑运行期间进行地下水位变化的观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也可用于对第层上层滞水的控制及疏干。3.4 其它说明受止水帷幕施工工艺影响,在开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部漏水现象,须立刻停止开挖,并进行针对性的修补。修补完毕,不再漏水后方可继续开挖。第四节基坑支护方案

    20、设计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质量是整个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后期工程的施工,同时会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结合我公司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的经验,本着“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经过认真计算和多方案比较,同时借鉴本工程附近基坑支护实例,选用A-B 段采用护坡桩加预应力锚索支护方式,下部护坡桩加预应力锚索的支护方式进行本次基坑支护。护坡桩、土钉墙布置详见附图1 基坑支护总平面图。(本次设计不包含B-C-D-E-A 段采用上部摘帽土钉墙设计,由甲方另行安排)4.1 支护方案设计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基础埋置深度及现场周边的情况,确定A-B段

    21、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B-C-D-E-A 段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4.1.1 护坡桩设计拟建筑物0.00=45.05,基础底深度为12.60m,地面标高按44.45m 考虑,基坑深度为12.0m。A-B 段采用护坡桩加预应力锚索支护方式,护坡桩桩数14 根,桩顶位于自然地面,桩径为0.8m,桩间距为1.4m,钢筋笼长为17.5m,桩身长17.0m,嵌固5.5m,桩身上面为0.5m高冠梁,与钢筋笼重合。桩身配筋为1425,箍筋用6.5200 盘条,加强筋用142000级螺纹钢,保护层厚度为50mm。B-C-D-E-A 段采用上部摘帽土钉墙加下部护坡桩和预应力锚索的支护的方案。护坡桩桩数380 根,桩

    22、顶标高为-5.0m(以自然地面计),桩径为0.8m,桩间距为1.4m,钢筋笼长为12m,桩身长11.5m,嵌固5.0m,桩身上面为0.5m 高冠梁,与钢筋笼重合,配筋为1522,箍筋用6.5200 盘条,加强筋用142000级螺纹钢,保护层厚度为50mm。桩身灌注C25 商品混凝土,坍落度为160180mm。护坡桩参数详见附图3、附图4、附图5 基坑支护施工图。4.1.2 锚索设计A-B 段布置三道预应力锚索,锚索分别位于-3.0m、-6.0m、-9.0m(以自然地面计)处,一桩一锚(水平间距1.4m)。锚索设计轴力分别为320kN、420kN、400kN,锁定值为设计值的80%。入射角度为1

    23、5 度,锚固体直径为150mm,锚索长分别为为20.0m、25.0m、25.0m,其中自由段为6.0m,锚固段分别为14.0m、19.0m、19.0m。第一道锚索配筋为2-75 钢绞线,第二、三道锚索配筋为3-75 钢绞线,三道锚索均锁在腰梁上,腰梁采用两根25b 的工字钢。B-C-D-E-A 段布置一道预应力锚索,锚索位于-5.25m(以自然地面计),三桩两锚(水平间距2.1m),锚索设计轴力为400kN,锁定值为设计值的80%。入射角度为15 度,锚固体直径为150mm,锚索长为25.0m,其中自由段为7.0m,锚固段为18.0m,锚索配筋为375 钢绞线(1860 级),锚索锁在冠梁上。

    24、锚索采用一次注水泥浆时,水泥浆的水灰比宜为0.450.5;采用水泥砂浆时,宜选用灰砂比1:11:2、水灰比0.380.45 的配比;二次高压注浆宜使用水灰比0.450.55 的水泥浆。二次高压注浆压力宜控制在2.55.0MPa 之间,注浆时间可根据注浆工艺试验确定或一次注浆锚固体强度达到5MPa 后进行。锚杆张拉与锁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 锚固段强度应大于15MPa 后方可进行张拉;2) 锚杆张拉顺序应考虑对临近锚杆的影响;3) 锚杆宜张拉至锚索设计轴力值时,再按设计要求锁定;锚索与冠梁位置关系见附图3 或附图4 基坑支护施工图中的排桩立面图,锚头设计见附图5 基坑支护施工大样图中的锚头施工大

    25、样图。4.1.3 冠梁设计参数冠梁尺寸: 800mm500mm(宽高);冠梁顶标高: -5.0m(自然地面以下);冠梁配筋: 622 + 222,箍筋d6.5200;冠梁砼: C25, 坍落度为160180mm。有锚索的冠梁临坑面做15倾角,详见图3、图4 中冠梁配筋图。4.1.4 桩间护土设计参数桩间土铺设55mm*55mm 的菱形钢板网,并在网片外设置间距为1000mm 的14 加强筋与护坡桩相连,然后喷射80mm 厚C20 混凝土,水泥:砂:石=1:2:2,施工中根据基坑开挖工作面情况可适当加入速凝剂等。为保证桩间土不坍塌,在开挖后及时修坡,在挂网喷砼前,可先在坡面上浇一层水泥浆。4.2

    26、 其他说明1、本工程采用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方法,施工中应及时按照要求进行水平位移、竖直沉降、锚杆内力、深层水平位移等项目基坑监测,若发现周边环境条件或地质情况有变化,及时通知设计人员,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整。2、基坑支护和帷幕止水互相影响,施工中必须加强配合、消除不利影响。3、本设计未考虑材料堆场的位置,若料场位置与基坑的距离小于基坑深度,则需对局部基坑采取加强措施。4、考虑本工程规模较大,宜分段开挖,每段开挖长度不宜过长,宜控制在15m 内,特别是进入含水层以后。本设计未考虑马道支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可针对性的制定补充方案。另外,目前塔吊位置待定,建议将塔吊布置在基坑内,塔吊基底与基坑基底持平,若塔吊布置在基坑外,则须进行局部加强。5、土钉、锚杆施工过程中,若遇粉土、砂等土层,不易成孔或不易注浆,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加密或改为顶入钢管等措施,对局部进行加强。6、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场地及实际情况设置地锚,地锚的水平间距为3.0m,距离边坡坡顶线大于2.5m,地锚与竖向加强筋焊接在一起。7、坡体浸水会影响基坑边坡的稳定,要求甲方和各施工单位远离基坑排放生活污


    注意事项

    本文(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