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植物化学保护实习指导.docx

    • 资源ID:15311170       资源大小:164.59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植物化学保护实习指导.docx

    1、植物化学保护实习指导植物化学保护实习指导(适用于植物保护专业)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田间病虫害发生及化学防治情况实地调查 2一、目的和要求 2二、调查内容 2三、撰写调查报告 3第二章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 4一、目的和要求 4二、药效试验内容 4三、药效试验的基本要求 5四、药效试验类型 5五、田间药效试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6六、药效调查与评判 7七、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10八、田间药效试验实例 10第三章 种子处理 21一、目的和要求 21二、种子处理技术 21三、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 21四、种子包衣(Seed coating) 21第四章 农药销售及农药使用现状调查 24一、目的和要

    2、求 24二、调查方法 24三、撰写调查报告 24第五章 实习作业 25一、成绩考核 25二 、野外实习注意事项 25前 言实习是植物化学保护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调查田间作物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巩固和提高有关农药应用的基础知识,并提出有效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要对所见到的田间和保护地的病虫害种类、发生的原因、程度等做出分析;学会田间病虫草害的调查方法,掌握田间药效试验设计、农药常用的施药技术、实验结果调查分析方法及田间药效试验报告的撰写,了解目前农药研究开发的趋势及我国农药的销售和使用情况。实习可分为准备工作、外业工作、内业

    3、工作三个阶段。准备工作阶段包括资料收集及为外业工作做准备。外业阶段包括植物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田间防治情况调查及农药场销售情况调查。内业阶段主要是整理收集的田间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和听取专家作报告等。 第一章 田间病虫害发生及化学防治情况实地调查一、目的和要求为了解田间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危害、发生发展规律可以为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了解田间的农药使用情况,开展化学防治情况调查,为提高农药的使用技术和指导科学用药提供依据。主要进行大田作物、温室大棚蔬菜、果园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病虫害化学防治情况调查。二、调查内容本试验的病虫害田间调查与病理学和昆虫学调查有所不同,调查内容主要是了解田间病虫害发

    4、生的种类及危害的严重程度,目的是为提出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可参照此田间病虫害发生及化学防治情况实地调查表开展调查。田间病虫害发生及化学防治情况实地调查表地点: 时间: 调查人: 农户姓名: 家庭成员: 田块类型(水、汉田)(大田、保护地、果园): 种植作物: 种植面积: 前茬作物: 套种作物: 土壤类型: 土壤肥沃程度: 田间的环境条件: 当地的气候条件: 田间发生的病害(种类、程度): 虫害(种类、程度): 病虫害发生史(历史资料): 使用的农药名称: 登记证号: 施药时间: 施药剂量(每次): 施药次数: 施药方法: 施药器械: 总施药量: 配药方法: 防治效果: 是否知道安全间隔期:

    5、是否有药害产生: 是否有抗药性产生: 农药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使用农药之前是否看说明书: 对于农药包装、使用说明有何建议和意见: 施用农药时是否采用安全保护措施: 施药后如何处理农药包装: 备注: 三、撰写调查报告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当地的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危害程度,使用农药的种类,用药水平,防治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当地的农药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二章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一、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不同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在不同作物上防治不同有害生物(昆虫、病菌、杂草等)的田间药效试验设计、调查取样和评判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有害生物防治中的简单问题。加深对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

    6、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二、药效试验内容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是农药新品种开发与生产的必经环节,是在大田自然环境条件下,客观地评价农药新品种的应用效果、应用范围、应用前景,从而提出该品种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高效、安全、经济使用的技术。试验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2.1 药效及其应用技术的试验主要包括以下试验内容:a、新品种的筛选试验。b、新品种之间效果比较,对有希望的农药新品种按各自适宜的使用技术比较药效。c、施药时间,研究对有害生物的防治适期。d、使用剂量和施药次数,研究使用的最佳剂量和最佳施用次数。e、使用方式,研究采用喷雾、毒土、涂茎、熏蒸等方便而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使用手段。f、环境与

    7、耕作栽培条件对药效影响的研究。g、农药混用的研究。2.2 农药对作物及天敌影响的试验包括农药对作物产量、安全性、抗逆性和有益生物的影响。2.3 农药理化性质及加工剂型与药效关系的试验 田间药效试验是在自然条件下研究农药使用的各种效果,在农药的开发、生产和使用上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由于许多因子影响药效的发挥,药效试验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显得极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从而使不同地区所进行的同一农药品种的试验效果具有可比性。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亚太地区农药登记协调委员会已制订100多种病、虫、草的具体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我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也制订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

    8、( GB/T17980. 117980.53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 GB/T17980. 5417980.1482004)。标准中规定了试验基本方法和要求,对试验对象、品种选择、环境条件;试验设计(药剂、小区安排、施药方法);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药效计算、对作物直接影响,对其他病虫害和非靶标生物,产品质量和产量影响)等作了要求。三、药效试验的基本要求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最接近生产的实际情况,但由于环境条件难以控制,增加了试验的复杂性和难度。为了有效地做好试验,提高试验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使各地的试验资料和历年的试验记录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参照性,田间试验要

    9、符合以下基本要求。3.1 试验目的明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要按各种不同的试验目的,制订相应的试验方案。3.2 试验条件有代表性试验条件应能代表将来准备推广试验结果地区的自然条件(如试验地土壤种类、地势、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和农业栽培条件(如轮作制度、施肥水平等)。3.3 试验结果可靠并具有可重复性主要包括试验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准确度是指试验中某一项目的观察值与相应真值的接近程度,越是接近,则试验越准确。但在试验中,真值一般为未知数,准确度不易确定。精确度是指试验中同一项目的重复观察值彼此接近的程度,即试验误差的大小,它是可以计算的。试验误差越小,则处理间的比较越精确。因此,在试验的全过程中,必须

    10、尽最大努力准确地实施各项操作技术,避免发生人为错误和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试验,应能获得与原试验相似的结果。农药品种登记时,要提供2年、4个不同自然条件地区以上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报告以及农药品种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的表现,使农药品种在推广后能和原来的试验结果相一致,获得预期的效果。四、药效试验类型4.1 田间筛选试验根据实验室和温室内所获得的试验结果(如使用浓度、试验作物、防治对象等)而进行的首次田间试验和小规模限制性试验。主要是测定某农药在田间条件下的生物活性、作物耐药能力和使用的大致浓度。4.2 小区试验主要是确定农药的作用范围,不同土壤、气候、作物和有害生物猖獗条件下的最佳使用

    11、浓度(量)、最适的使用时间和施药技术,为农药登记提供科学依据。4.3 大区试验和示范试验大区试验是在小区试验得到初步结论的基础上进行的,试验处理项目较少,是为了证实小区试验的真实性而作的重复试验。示范试验是农药产品取得临时登记后,采用小区和大区试验所得的最佳使用剂量,最适的施药时间和方法等而进行的生产性验证试验,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另外,农药田间试验还应包括对作物的安全性试验(药害试验)、产量增产试验和对天敌等有益生物的影响试验等。五、田间药效试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5.1 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试验设计的主要作用是减少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为了使参加试验的各个处理得以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12、试验设计中必须遵循下述基本原则:5.1.1试验必须设置重复 田间试验中,每个处理必须设置适当的重复次数,其主要作用是估计试验误差,一般设34次重复。5.1.2运用局部控制 田间药效试验中,一块地的土壤肥力或水分状态总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一般来说,在距离很近的范围内,这种差异较小,距离远的地方,差异往往较大。因此,运用局部控制能减少重复之间的差异。5.1.3 采用随机排列 运用局部控制可以减少重复之间的差异,但重复之内的差异则通过随机排列来控制。5.1.4 设定对照区及保护行 为进行药剂之间效果的比较,必须设立对照区。对照区有两种,即不施药的空白对照区和标准药剂(一般为推广应用的常用药剂)对照区。

    13、另外,为避免各种外来因素的干扰和消除边缘效应,在试验区四周应设保护行。5.2 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5.2.1 对比法设计 对比法设计的特点是每隔两个试验处理设一对照区。在这种设计中,每个对照区与其两旁的处理区(共3个小区)构成一组,安排小区时一般采用顺序排列,一般重复3-4次。5.2.2 随机区组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是药效试验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特点是:每个重复(即区组)中只有一个对照区,对照区和处理一起进行随机排列,各重复中的处理数目相同,各处理和对照在同一重复中只能出现一次。5.2.3 拉丁方设计 拉丁方设计有下述特点:处理数(包括对照在内)与重复数相同;每一重复中只有一个对照,每一重复占一

    14、条地,排成方形;每一横行或直行中,任何一处理均只出现一次,每一直行或横行均包括试验的所有处理。5.2.4裂区设计 裂区设计是复因子试验的一种设计形式,这里仅述及比较常用的两因子试验的裂区设计。在两因子试验中,如两个因子具有同等重要性,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只有当两个因子的重要性有主次之分时才采用裂区设计。裂区设计首选按次要因子的水平数将试验区划分成n个主区,随机排列次要因子的各水平(称为主处理),然后按主要因子的水平数将主区划分成几个裂区,随机排列主要因子的各水平(称为副处理)。裂区设计的特点是主处理分设在主区,副处理分设在主区的裂区,因此在统计分析时,就可以分析出两个因子的交互作用。裂区设计时

    15、,如主处理数为2-3个,重复应不少于5次;如主处理数在4个以上,则4次重复即可。5.3 药效试验的施药技术5.3.1 供试药剂试验药剂要明确通用名称、来源及有效成份的准确含量。试验时一般用单位面积施用有效成份的量来表示,如 g/666.7m2或g/hm2;也可用制剂的量来表示,但必须指出剂型中有效成分的含量。5.3.2 喷洒药液量液用农药在施药时,应根据供试作物的种类、生育期(或植株大小)以及喷雾类型来决定。如防治棉花田害虫,采用常规喷雾,棉株现蕾前20-30kg/666.7m2,现蕾至开花期30-40kg/666.7m2,开花打顶后40-50kg/666.7m2,若生长旺盛,可增至60kg/

    16、666.7m2。5.3.3 施药器械喷雾器是农药施用中主要的器械。田间试验大多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如工农-16型、联合-14型、卫士牌NS-16型和MATABI Super Green-16(西班牙制造)等背负式喷雾器。5.4 药效试验的取样调查方法六、药效调查与评判6.1 .杀虫剂药效调查与评判6.1.1药效调查取样方法:首先必须了解被调查害虫在田间的分布型(随机分布型、核心分布型或嵌纹分布型),以确定适宜的取样方法。随机分布型常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核心分布型和嵌纹分布型的害虫或虫态常采用Z字型或棋盘式十点取样。取样单位和样点大小应根据植物种类、播种方式而定,一般密植禾谷类作物可采用0.

    17、25平方米(撒播)或1米行长植物上的虫数,棉花每点10-20株,若虫口密度很大可检查一定叶面积上的虫口数,如蚜螨类害虫可检查1平方厘米或一定叶片数上的虫口数。果树每小区选择3-5株,每株按东、西、南、北、中选五个方位,每个方位随意调查5片有虫或有卵的叶片。6.1.2评判指标:以害虫本身对药剂的反应来作为评判指标可计算死亡率和虫口减退率;以害虫造成的危害损失作为评判指标可计算被害株数和枯心数等;蚜虫危害严重时可采用蚜虫危害指数法调查法,即每株蚜量分级;某些特异性农药(拒食剂、不育剂、性引诱剂等)可采用指数调查法,即目测作物受害情况定出级别,从而求出危害指数。6.1.3调查时间:若以虫口减退率评判

    18、药剂对蚜虫的防效,一般施药后1天、3天、7天各调查一次,考虑残效期还应增加调查次数,直到药效基本消失为止;特异性农药因药效缓慢可在施药后3天、6天各调查一次。6.1.4.防效计算:(1)死亡率:死亡率(%)=100更正死亡率(%)=100(2)虫口减退率:虫口减退率(%)=100 更正虫口减退率(%)=100+:施药后处理区虫口密度下降,对照区虫口密度上升;:施药后处理区和对照区虫口密度均比施药前上升。(3)被害率:被害率(%)=100(4)保产效果:保产效果(%)=100对于用危害指数来评判防效时,校正防效计算较简单:防治效果(%)=100 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可用Abbott公式进行校正。

    19、6.2 杀菌剂药效调查与评判:6.2.1 取样调查:选点和取样数目因病害种类、作物生育期、环境条件不同而异,取样单位一般以一定面积或一定长度作为调查单位,以穗为单位每200穗左右或调查1-2米长,以叶为单位每点20-50个叶片。 6.2.2.评判指标与药效表达: (1)发病率:发病率(%)=100 防治效果(%)=100(2)病情指数:对于叶部病害如叶斑病,因不同植物间、叶片间病菌危害程度不同,因而农作物产量损失不同,可用病情指数作为评判指标。病情指数(%)=100相对防效(%)=1006.2.3. 病情指数增长率:用于施药前已经发病,而各试验区的基础病情有明显差异,应在处理区和对照区分别于施

    20、药的当天和施药后若干天进行分级调查,求出病情指数增长率,进而求出相对防治效果。病情指数增长率(%)=100相对防治效果(%)=1006.2.4.收获量: 保产效果(%)=1006.3 除草剂药效调查与评判:6.3.1. 定量评判:(1)取样:一般每小区调查三点,每点1/41平方米,若杂草在田间呈团状片状分布,应在杂草未出苗时就在每小区定三点。(2)调查时间:一般应在药效始期、高峰期、消失期和作物收获期各调查一次,每次调查相隔15-30天,若是除草剂持效期试验还应增加调查次数。(3)评判指标:以杂草株数为指标:防除效果(%)=100以杂草鲜重或干重为指标:防除效果(%)=1006.3.2 定性评

    21、判:即目测分级评判化学除草效果,目测应根据杂草覆盖度、作物长势、除草效果进行分级评定,除草效果在7级以上才能看作是有效的初草剂。七、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应使每个学生掌握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方法,了解拉丁方设计和裂区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八、田间药效试验实例学生应根据试验目的、作物种类、防治对象并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自行设计田间药效试验方案。以下是几个田间药效的实例。 例1 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准则1 试验条件1.1作物品种和试验对象的选择本准则适用于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的药效评价,应选用感病的黄瓜品种,也可适用其他葫芦科瓜类。记录品种名称。为保证发病,可对作物进行人工接种(与叶子上

    22、贴上直径1cm的重病叶片,保持24h),作用方法要记录。1.2 环境条件田间及温室试验,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例如,土壤、肥料、播栽期、生育阶段及株行距等)要保持一致。对于温室试验,若产品具有很强的蒸发、熏蒸或烟熏作用,应采用隔离房或隔离温室。2 试验设计和安排2.1药剂2.1.1 试验药剂 应注明药剂通用名、中文名、商品名或代号、剂型含量、生产厂家。试验药剂处理应不少于三个剂量或依据协议规定的用药剂量。2.1.2 对照药剂 对照药剂应采用已登记注册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有较好药效的产品。一般情况下要求对照药剂的类型和作用方式接近于试验药剂,用药剂量为当地常规用量。但特殊试验可是目的而定。2.2小

    23、区安排2.2.1 小区排列 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应随机排列,在特殊情况下应加以说明。2.2.2小区的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1550m2(温室大棚不少于8m2) 。重复次数:5个处理,最少4次重复。2.3施药方式2.3.1 使用方法施药应与科学的农业栽培管理措施相适应。施药方法通常在标签上注明,药剂一般喷雾使用,或根据合同要求进行。2.3.2使用器械的类型选用常用器械进行常量喷雾,应保证药量准确,雾滴分布均匀,要量偏差超过10%的要记录。给出所用器械的类型和操作条件(例如,工作压力、喷孔口径)的全部资料2.3.4施药的时间和次数通常施药时间和次数在标签上已注明或依据合同要求进行。

    24、记录施药次数和每次施药的日期。第一次施药是在病害初发生时立即施药,进一步施药视作物生长过程中病害发生情况和药剂的持效期来决定。2.3.5使用的剂量和容量根据标签推荐剂量施药,通常的表示方法是公斤(kg)或升/公顷(L/ha)的商品量,也可用克(g)(有效成分)/公顷表示。用以喷雾时要记录百分浓度和每公顷的药液用量(升/公顷)。温室黄瓜,当喷雾浓度确定后,用药液量应和黄瓜不同的生长阶段相适应,记录所用水量(不超过1升/每一成株)。烟熏和喷粉,记录每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的剂量。2.3.6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要求如果要使用其他药剂,应对所有的试验小区进行均一处理,而且要与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分开使用

    25、,使这些药剂的干扰因素保持在最小程度,并要给出这类要急得准确数据。3、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3.1 气象和土壤资料3.1.1气象资料试验期间应以最近的气象站或最好的实验地获得降雨量(类型和每日降雨量总数。以毫米表示)和温度(每日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以表示)的资料,在特殊情况下需要附加资料。整个试验期间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因素,例如严重和长期的干旱、暴雨等均应记录。温室试验,在试验期间,记录温度和湿度。3.1.2 土壤资料 土壤的类型、土壤肥力、排灌情况、藻类的生长、杂草等资料应记录。3.2 调查的分级标准、时间和次数3.2.1 分级标准 每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每点调查23株,每株上、下各选4片

    26、叶调查,每片叶按病斑占叶表面积的百分率(温室大棚试验。每小区随机选5棵植株调查),并根据以下标准分级。0级:无病斑;1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4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40以上;诺病害较轻,可以计算每一植株上的白粉病病斑数。3.2.2 调查时间和次数初次调查:药剂处理前立即调查;中期调查:依据合同要求进行,一般是在下一次处理前调查;最终调查:最后一次处理后10-14天调查,诺药剂持效期较长。1014天调查后再进行一次调查。3.2.3 药效计算方法: (各级病株数 相对级数值)病情指数

    27、=- 100 调查总株数 9 CK0 PT1防治效果(%)=(1 -) 100 CK1 PT0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CK1-空白对照区试药后病情指数; 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病指增长率CK病指增长率或防治效果(%) = - 100 100CK病指增长率 (当对照区病指施药后比施药前增加时,公式中用“+”,减少时,公式中用“”)3.3 对作物的其它影响 观察作物是否有药害产生,有药害时要记录药害的程度,此外也应记录对作物的其他有益的影响(促进成熟,刺激生长等)。药害记录如下内容:a.如果药害能被测量或计算,则用绝对数值表示,

    28、如株高。b.在其他情况下,受害的频率和强度可以用两种方法表示:1、用药害分级标准区分每小区的要害程度,以-、+、+、+、+、表示注明。无药害;+: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明显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作物减产;+:高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一般要求补偿部分经济损失;+: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必须补偿经济损失。2、每一试验小区与空白对照相比评价其要害的百分率。同时,应准确描述作物的药害症状(矮化、褪绿、畸形等)。3.4 对其他生物的影响3.4.1 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 对其他病、虫害任何有迹象的影响都应记录,包括有益或无益的影响。

    29、3.4.2 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应记录对实验区的野生生物、鱼类或有益昆虫的影响。3.5 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每次采摘的时候,调查每一小区的数量及品级。可根据国家标准对果分级。4 结果试验所获得的结果应用生物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采用DMRT法),用正规格式写出结论报告并对试验结果加以分析,原始资料应保存备考察验证。例2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药效试验准则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本要求。2、实验条件2.1 试验对象和作物、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小麦蚜虫。试验作物可选用任何品种,记录品种名称。2.2 环境条件田间试验选择有代表性的,蚜虫发生较为严重的麦田进行。所有试验小

    30、区的栽培条件(如土壤类型、施肥、耕作、浇水等)应均一,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3实验设计和安排3.1 药剂3.1.1 试验药剂注明药剂的商业名或代号、通用名、中文名,剂型含量和生产厂家。试验处理不少于三个剂量或依据协议规定的用药剂量。3.1.2 对照药剂对照药剂应是以登记注册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是有较好药效的产品。一般情况下,对照药剂的类型和作用方式与试验药剂相近,使用当地常用剂量,特殊情况可视试验目的而定。3.2 小区安排3.2.1 小区排列 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特殊情况应加以说明。3.2.2 小区的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20-30,周围设保护行。重复次数:最少4次重复3.3 施药方法3.1.1 施药方法通常在标签上已经注明或按合同要求进行,施药应与科学的农业实践相适应3.3.2 使用器械 选用常用的器械施药,应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用药量如有10以上的偏差应予记录。要准确提供器械类型和使用时的操作条件(如操作


    注意事项

    本文(植物化学保护实习指导.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