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松岭峪地质构造报告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567391       资源大小:162.2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松岭峪地质构造报告文档格式.docx

    1、:年代地层单位代号及接触关系岩性分布态势构造阶级震旦系Z以片岩、大理岩为主分布于陈村、任村及杉岭一带 加 里 东 阶段 下寒武统1以千枚岩、变砾岩为主主要分布在图右上角的王村、范村中上寒武统 23以板岩、变砂岩为主主要分布在图右上角的范村、毛村下奥陶统O1以板岩、千枚岩为主主要分布在图右上角的毛村下泥盆统D1以砾岩、砂岩为主主要分布在图中间的松岭、彩云岭印支海西阶中泥盆统D2以砂岩为主下石炭统C1以砂岩、页岩为主主要分布在图中间的松岭、彩云岭等附近中石炭统C2以砂页岩、泥岩为主下三叠统T1以灰岩、泥灰岩为主主要分布在图中间的香溪、白玉山古新统E1主要分布在图左边的云岭山、红石崖等附近燕山阶段始

    2、新统E2主要分布在图左边的云岭山、红石崖 喜 马 拉雅山段渐新统E3以页岩、泥岩为主主要分布在图左边的云岭山新近系N以泥灰岩为主主要分布在图左边的云岭山山顶第四系Q以砂砾泥土岩为主主要分布在图右下方的赵村 注:表格中的波浪线代表上下两套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虚线代表上下两套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综上所述可以清楚的知道松岭峪地区有八个构造层:Z,1O1,D1-D2,C1-C2,T1,E1-E2,E3-N,Q。其中Z与1O1角度不整合,1O12与D1-D2角度不整合,D1-D2与C1-C2平行不整合,C1-C2与 T1平行不整合,T1与E1-E2平行不整合,E1-E2与E3-N角度不整合,E3-N与Q

    3、角度不整合。第三章:地质构造松岭峪地区自早古生代后期以来发生了一系列的构造地质作用。在内动力地质作用使地层下降或抬升,使较为韧性的水平岩层隆起形成褶皱,或较为脆性的岩层发育形成断层等各种地质构造;而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地层遭受风化剥蚀或侵蚀,最终让地貌裸露出地表,形成各种形状的岩石或地层,在地质构造形态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现将松岭峪地区内的各种地质构造描述如下第1节 褶皱主要有五大褶皱(松岭背斜、彩云岭背斜、红石崖向斜、范村背斜、毛村向斜)及一些小褶皱组成。从该松岭峪地质图上可知主要有五大褶皱(松岭背斜、彩云岭背斜、红石崖向斜、范村背斜、毛村向斜)及一些小褶皱组成

    4、。,现列表对各褶皱进行概述褶皱类型两翼地层核部地层形态轴面倾角一翼倾角另一翼倾角松岭背斜D2、C1、C2直立褶皱89约33约35分布在松岭一带彩云岭背斜倒转褶皱75约4570分布在彩云岭-白玉山一带红石崖向斜8810分布在红石崖一带范村背斜1、2斜歪褶皱786063分布在范村-陈村一带毛村向斜1、23平行褶皱5555分布在毛村-王村一带其中:松岭背斜:松岭背斜长约15公里,宽为5公里,呈ES20-35,主要由D1、D2、C1、C2地层构成。核部地层为D1 ,两翼地层为D2、C1、C2 ,即中老两新,所以为背斜。北西方向背斜逐渐消失不见,发育有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的出露。由此可以知道此地活动较为激

    5、烈。又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近于直立(倾角约为89),且两翼倾角近似相等,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直立褶皱。因该褶皱的延伸长度与两翼宽度之比小于3:1(2.5:1),且为背斜,即该褶皱在平面上的形态为穹隆构造。形成时代约为E1-T1之间。彩云岭背斜:长约200公里,宽约2公里,呈ES30-40延伸,主要由D1、D2、C1、C2地层构成。核部地层为D1 ,两翼地层依次为D2、C1、C2 ,即中老两新,所以为背斜。南西翼岩层倾角依次约为4540、30,北东翼由于受到F1逆冲断层的影响,岩层倒转,其岩层倾角依次约为70、80、60,两翼岩层倾向都是220。背斜中还出露有花岗闪长岩背斜性质为倒转褶皱,

    6、形成于E1-T1之间。红石崖向斜:呈ES40-50延伸,主要由E1、E2地层构成。核部地层为E2,两翼地层为E1,即中新两老,所以为向斜。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近于直立(倾角约为88),且两翼倾角近似相等,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直立褶皱。根据翼间角的大小又可以说是平缓褶皱。范村背斜:分布在范村-陈村一带,呈ES40延伸,主要由 Z、1、23地层构成。核部地层为Z,两翼地层为1、2,即中老两新,所以为背斜。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倾斜(倾角约为78),且两翼倾角不相等,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斜歪褶皱。由于有断层毛村向斜:分布在毛村-王村一带,呈ES40延伸,主要由O1、1、23地层构成。核部地

    7、层为O1,两翼地层为1、23,一翼有部分地层被喷出的岩浆岩侵入,翼部由于逆冲推覆作用,有一小部分岩体裸露在原地岩块之上,构成一个小型飞来峰。一些小褶皱:小型褶皱普遍发育,主要分布在云岭山、黄村、白玉山一带。第2节 断裂 断层是地壳岩石体中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破裂构造。断层发育广泛,是地壳中最重要的构造类型,其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规模不一。断层主要由构造运动产生,也可以由外动力地质作用产生,只是规模较小。断层一般有几个断层要素,最基本的断层要素是断层面和断盘。断层面是一种面状构造,是一个将岩块或岩层断开形成两部分并借以滑动的破裂面。断盘是断层面两侧沿断层面发生位移的岩块。从图中读图可知有五

    8、个(F1-F5)主要断层和一系列中、小型断层,现列表分别对各断层系进行概述:标号类型全长上盘方向下盘方向断层面倾向及倾角方位F1逆冲断层约15km南西盘北东盘22030彩云岭背斜北东翼上F2约12km24陈村-范村-毛村一带F34.5km320-22026-30北起刘村,穿过任村,延伸到图外F4正断层约3km45杉岭附近,为北西-南东向延伸F5离洪村为1公里左右,其一端延伸到图外 F1断层:为逆断层,位于彩云岭背斜北东翼上,为北西-南东向延伸,为四个断层中最大的一个,产状为220,南西盘为上升盘,北东盘为下降盘。上盘地层形成褶皱,有地层缺失,下盘地层中只出露有下石炭统砂岩。F1大断层同时也受到

    9、性质未明的小断层切割而错开,与金沟处岩浆岩共同产生,F1断层形成于T1之后。 F2断层:为逆断层,位于毛村,范村,陈村一带,为北西-南东延伸,断层产状为220,分析图可知南西盘为上升盘,北东盘为下降盘。上升盘为一背斜构造,核部为震旦系,下降盘为一向斜构造,核部为下奥陶统,有地层的缺失与重复。断层在丁村中有辉长岩岩体侵入。断层形成于O1之后。 F3断层:为逆断层,位于刘村,任村一带,为北西-南东向延伸。断层倾向为320,倾角为26-30,分析图可知,南西盘为上升盘,北东盘为下降盘。北西方向上有辉长岩与花岗岩岩体出露。F3断层切割辉长岩岩体,但又被花岗岩岩体侵入,形成于Pt2-O1之间。 F4断层

    10、:为正断层,位于杉岭附近,为北西-南东向延伸。倾角为45 。分析图可知北东盘为下降盘,南西盘为上升盘。北西方向上有辉长岩岩体出露,断层被岩体侵入,形成于Pt2后。F5断层:为正断层,位于离洪村为1公里左右,其一端延伸到图外,中间被两个后期形成的小断层切断,造成各段断层的走向不一致,上端走向为ES45-50,中断走向为ES15-20,下端走向比中断走向更平缓。断层发育很晚,形成于古新统(E1)之后。中、小型断层:在松岭背斜的两翼非常的发育,造成好多地层破碎带,并使松岭背斜的核部变大。在彩云岭背斜也有发育,但发育不太不完整。有些断层为平移断层(松岭背斜左上角断层),大部分为正断层或逆断层,走向大致

    11、为南偏东方向,且形成时间很晚。第四章岩浆岩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固化而形成的。主要由硅酸盐物质组成。可以形成侵入岩(深成岩)和火山熔岩(火山岩或喷出岩)以及浅成岩和次火山岩。它们都构成简单的或复杂的岩浆岩体。岩浆岩中长石含量最多,占整个岩浆岩成分的 60%之多,其次为石英。本区中发育的岩浆岩主要有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以及辉长岩三种类型。 一、花岗闪长岩 岩体主要分布于F1断层附近以及香溪附近。 花岗闪长岩体(r),分布在彩云岭背斜、松岭背斜及离1公里松岭峪一带,裸露的总面积为3平方公里。彩云岭背斜的花岗闪长岩体的走向大致为东西方向,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三叠早期(T1)之后;松岭背斜及

    12、离1公里松岭峪的花岗闪长岩体的走向与彩云岭背斜的花岗闪长岩体的走向大体一致,为东西方向,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周围花岗岩体之前。 松岭峪地区花岗闪长岩要形成于T1 后。 二、花岗岩 岩体分布于金沟,刘村以及松岭处,形成时代晚于F1,F3形成的时代,分别形成于F1形成时代之后,O1之后,D1之后。 正常花岗岩一般都含有2/3以上的碱性长石,其中主要是正长石和微斜长石。 三、辉长岩 岩体主要分布于丁村和刘村处,丁村处辉长岩被F2切割形成于Pt2之后,刘村处辉长岩F4断层,形成时代晚于F4形成时代,而早于F3形成时代,两边与花岗岩接触。辉长岩的主要矿物是基性斜长石和单斜辉石,而斜方辉石,

    13、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则为次要矿物,偶尔还有正长石和石英,其他尚可有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磷灰石和尖晶石等。第五章 构造变形史 根据对金山镇地区地层不整合接触及出露岩体的分析,可将该地区地层分为两个构造层,即D2T3构造层和K1K2构造层。因P2与T2之间存在平行不整合接触,又可将D2T3构造层分为D2P2构造层和T2T3构造层两个亚构造层。根据沉积组合、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等特征,松岭峪地区在地质发展史上大体经历了好几次大的构造运动,构造运动作用的先后形成了本地区的地质地貌,其地质发展史为:F4断层最先形成,形成于寒武系以后;F4断层形成的末期,辉长岩侵入到震旦系的片岩中;经过不断

    14、的沉积和沉积间断,在上石炭世以后,经历了一次大的构造运动,形成了白玉山向斜、彩云岭背斜、香溪向斜和松岭背斜;在上石炭世之后,发生了新的构造运动,形成了F1、F2和F3断层,在其形成过程中有花岗闪长岩的侵入;在古新世前的构造运动中,花岗岩侵入到新的地层中;古新世以后又发生了小的、规模不大的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的小断层;在第三纪后的构造运动中形成了云岭山和红石崖。综上所述,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依次为:F4断层/辉长岩白玉山向斜、彩云岭背斜、香溪向斜和松岭背斜F1断层、F2断层和F3断层/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小断层红石崖/云岭山。第六章 结束语由于汪老师在实验课的时候简单的讲解下,通过一周时间对松岭

    15、峪地质图的分析,课本知识的复习,终于完成了松岭峪地区的地质构造报告,和构造纲要图、一幅剖面图。首先通过对松岭峪地质图的读图分析,让自己能够清楚的对地质图进行分析以及掌握地质图读图分析的步骤及方法,而且对构造地质学上的理论知识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懂得了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如何实际应用,并对构造地质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都为我们今后在该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首先,我学会了如何绘制地质构造纲要图,并通过构造纲要图大概了解了松岭峪地区整体的构造概况。其次,通过绘制AB图切地质剖面图,进一步熟悉了绘制剖面图的要点,并开始通过定轴面来准确绘制褶皱产状,从而在正确的基础上力求准确。最后,在此感谢汪老师在本学期中为我们的学习所做的工作,感谢同学们在本课程学习方面对我的帮助。


    注意事项

    本文(松岭峪地质构造报告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