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1570843       资源大小:24.25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孔径9.5mm、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和0.075mm;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摇筛机;烘箱:能控温在1055;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实验步骤如下: 1、试验准备 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或4.75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小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2、细集料干筛法试验 首先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

    2、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4.75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其次依次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3、实验结果与计算 首先是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为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m1)的百分率,精确至0.1。 其次是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累

    3、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及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准确至0.1。 再次是计算质量通过百分率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准确至0.1。最后是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或通过百分率,绘制级配曲线。 天然砂的细度模数按式下式计算,精确至O.01。 Mx= (A2?A3?A4?A5?A6)?5A1100?A1式中:MX砂的细度模数;A5、A4、A1分别为0.15、0.3、4.75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对于本实验而言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以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应重新进行试验。3.1.2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

    4、密度试验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的目的是测定砂自然状态下的堆积密度、紧装密度及空隙率。所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台秤:称量5kg,感量5g;容量筒:金属制,圆筒形,内径108mm,净高108mm,筒壁厚2mm,筒地厚5mm,容积越1L;标准漏斗;小勺、直尺、浅盘等 试样制备:用浅盘装来样约5kg,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以温度为205的洁净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玻璃板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量,用式下式(1)计算筒的容积V。Vm2-m1(1)式中:V容量筒的容积,mL; m

    5、1容量筒和玻璃板总质量,g;m2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质量,g。 2、试验步骤 堆积密度:将试样装入漏斗中,打开底部的活动门,将砂流入容量筒中,也可直接用小勺向容量筒中装试样,但漏斗出料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均应为50mm左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取质量(m1)。 紧装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 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两层装完并颠实后,添加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

    6、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 3、数据处理 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分别按式(2)和式(3)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p=(m1-m0)/V(2)p=(m2-m0)/V(3)式中:p砂的堆积密度(g/cm3);p砂的紧装密度(g/cm3); m0容量筒的质量(g); m1容量筒和堆积砂的总质量(g);m2容量筒和紧装砂的总的质量(g); V容量筒容积(mL)。 砂的空隙率按式(4)计算,精确至0.1% n=(1-p/p)*100(4) 式中:n砂的空隙率(%); p砂的紧装密度(g/cm3)。 4、试验结果 3.1.3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 本方法仅用于测定天然砂中粒径小于0.0

    7、75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含量。称量1,感量不大于1g;标准筛:孔径0.075及1.18的方孔筛;其它:筒、浅盘等。 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取约400g(m0)的试样两份备用。 首先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筒中,并注入浩净的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200,充分拌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18至0.075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75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其次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筒内砂

    8、样洗出的水清澈为止。最后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75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75的颗粒;然后将两筛上筛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怛重,冷却至室温,称取试样的质量(m1)。 3、数据处理砂的含泥量按下式计算至0.1。 m0?m1 ?100 Qn=m0式中:Qn砂的含泥量(); m0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m1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3.2粗集料试验 3.2.1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干筛法试验

    9、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粗集料(碎石、砾石、矿渣等)的颗粒组成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可采用干筛法筛分,所用到的实验器材有: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1;盘子、铲子、毛刷等。 按规定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下表1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后备用。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 筛分用的试样质量表1 首先取试样一份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0),准确至0.1。 其次用搪瓷盘作筛分容器,按筛孔大小排列顺序逐个将集料过筛。人工筛分时,需使集料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

    10、,使小于筛孔的集料通过筛孔,直至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为止;当采用摇筛机筛分时,应在摇筛机筛分后再逐个由人工补筛。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人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应确认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 最后称取每个筛上的筛余量,准确至总质量的0.1。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0相比,相差不得超过m0的0.5。 (1)计算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0之差,作为筛分时的损耗,并计算损耗率,按式(1)计算,若损耗率大于0.3,应重新进行试验。 m5=m0

    11、-(mi+m底)(1)式中:m5由于筛分造成的损耗(g);m0用于干筛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mi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 i依次为0.075、0.15至集料最大粒径的排序;m底筛底(0.075以下部分)集料总质量(g)。 (2)干筛分计筛余百分率干筛后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按式2计算,精确至0.1。 pi? mi m5 (2) p式中:i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 m5由于筛分造成的损耗(g); i依次为0.075、0.15至集料最大粒径的排序。 (3)干筛累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以上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记下数据,精确至0.1。 (4)干筛各号筛的质量通

    12、过百分率 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Pi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累计筛余百分率,记下数据,精确至0.1。 (5)由筛底存量除以扣除损耗后的干燥集料总质量计算0.075筛的通过率。(6)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的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当两次试验结果P0.075的差值超过1时,试验应重新进行。3.2.2粗集料压碎值试验 试验目的是测定碎石或砾石抵抗压碎的能力,间接地推测其相应的强度,以鉴定水泥混凝土粗集料品质,评定其在公路工程中的适用性。所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压力试验机:荷载300kN以上;压碎指标值测定仪;圆孔筛:孔径分别为2.5mm、10mm、20mm。 采用风干石料用13.2mm和9.5mm标准筛过筛,取

    13、9.5mm13.2mm的试样地各3000g,供试验用。如过于潮湿需加热烘干时,烘箱温度不得超过100,烘干时间不超过4h。试验前,石料应冷却至室温。 将试筒安放在底板上,然后将要求质量的试样分3次(每次数量大体相同) 均匀装入试模中,每次均将试样表面整平,用金属棒的半球面端从石料表面上均匀捣实25次。最后用金属棒作为直刮刀将表面仔细整平。再将装有试样的试模放到压力机上,同时加压头放入试筒内石料面上,注意使压头摆平,勿模挤试模侧壁。开动压力机,均匀地施加荷载,在10min左右的时间内达到总荷载400KN,稳压5s,然后卸荷。将试模从压力机上取下,取出试样。用2.36mmm标准筛筛分经压碎的全部试

    14、样,可分几次筛分,均需筛到在1min内无明显的筛出物为止。称取通过2.36mm筛孔的全部细料质量(m1),准确至1g。3、数据处理 石料压碎值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Qa=m1/mo100式中:Qa石料压碎值(%);mo一一试验前试样质量(g); m1一一试验后通过2.36mm筛孔的细料质量(g)4、试验结果 3.3水泥试验 3.3.1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本实验标准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石灰石硅酸盐水泥的抗折与抗压强度的检验。其它水泥采用本标准时必须探讨该标准规定的适用性。所用到的实验器材有搅拌机、试模、振实台、抗折强度试验机及

    15、抗压强度试验机等。 1、胶砂制备与试件成型 将试模擦净、模板四周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黄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 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标准砂应符合GB/T176711999中国ISO标准砂的质量要求。试验采用灰砂比为1:3,水灰比0.50。每成型3条试件需称量:水泥450g,标准砂1350g,水225mL。胶砂搅拌。用ISO胶砂搅拌机进行,先把水加入锅内,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器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再高速搅拌30s后,停拌90s,在第一个15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和胶砂刮入锅中间,在调整下继续搅拌60s。各个

    16、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s以内。试件用振实台成型时,将空试模和套模固定在振实台上,用勺子直接从搅拌锅内将胶砂分二层装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先放入300g胶砂,并用大播料器刮平,接着振动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刮平,再振动60s。移走套模,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尺近似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端,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件表面抹平。2、试件养护 将成型好的试件连模放入标准养护箱内养护,在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的条件下养护2024h之间脱模。将试件从养护箱中取出,用墨笔编号,编

    17、号时应将每只模中三条试件编在两龄期内,同时编上成型与测试日期。然后脱模,脱模时应防止损伤试件。硬化较慢的水泥允许24h以后脱模,但须记录脱模时间。试件脱模后立即水平或竖直放入水槽中养护,养护水温为(201),水平放置时刮平面应朝上,试件之间留有间隙,水面至少高出试件5mm,最后用自来水装满水池,并随时加水以保持恒定水位。3、水泥抗折强度试验 各龄期的试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2415)min、(4830)min、(7245)min、7d2h、28d8h内进行强度测试,于试验前15min从水中取出三条试件。测试前须先擦去试件表面的水分和砂粒,清除夹具上圆柱表面粘着的杂物,然后将试件安放到抗折夹具内

    18、,应使试件侧面与圆柱接触。调节抗折仪零点与平衡,开动电机以(5010)N/s速度加荷,直到试件折断,记录抗折破坏荷载Ff(N)。按下式计算抗折强度Rf(精确至0.1MPa)。 fce?,m 1.5FL b3式中:F折断时施加于试件中部的荷载,N;L支承圆柱之间的距离,mm;b试件正方形横截面的边长,mm。 抗折强度结果取三块试件的平均值;当三块试件中有一块超过平均值的10%时,应予剔除,取其余两块的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 4、水泥抗压强度试验 抗折试验后的六个断块试件应保持潮湿状态,并立即进行抗压试验,抗压试验须用抗压夹具进行。清除试件受压面与加压板间的砂粒杂物,以试件侧面作受压面,并将

    19、夹具置于压力机承压板中央。开动试验机以(2.40.2)kN/s的速度进行加荷,直至试件破坏。记录最大抗压破坏荷载Fc(N)。按下式计算抗压强度Rc(精确至0.1MPa)。Rc=Fc/A 式中Rc抗压强度,Mpa; Fc破坏时的最大荷截,N; A受压部分面积,mm2(40mm40mm1600mm2)。 5、试验结果 以一组三个棱柱体上得到的6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为实验结果。如6 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就应剔除这个结果,而以剩下5个的平均数为结果。如果5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数10的,则此组结果作废。经评定试验结果满足规范要求。3.3.2水泥密度测定试验 1、操作方法 将

    20、无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至0到1ml刻度线后(以弯月面下部为准),盖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中,使刻度部分进入水中(水温应控制在李氏瓶刻度要求的温度),恒温30min,记下初始读数。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细长颈内没有煤油的部分仔细擦干净。水泥试样应预先通过0.09mm方孔筛,在1105温度下干燥1h,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取水泥60g,精确至0.01g。用小勺将水泥样品一点点装入李氏瓶中,反复摇动(也可用超声波震动),至没有气泡排出,再次将李氏瓶静置于恒温水槽中,恒温30min,记下第二次读数。初始读数和第二次读数,恒温水槽的温度差不大于0.2。 2、计算方法 水泥体积应为第二次读数

    21、减去初始读数,即水泥所排开的无水煤油的体积(ml)。水泥的密度按下式计算:水泥的密度()=水泥质量(g)/排开的体积(3),结果计算到小数第三位,且取整数到:/.oh100.3,试验结果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0.02g/3。 3.4硬化水泥混凝土性能试验 3.4.1水泥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性能试验 本方法可用于确定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作为评定水泥混凝土品质的主要指标。主要仪器设备有压力试验机:YE-2000C,压力机的精度1%以内。钢尺:精度1mm。 1、操作前准备 检查压力机的油、电路是否正常。压力机读盘调零(清零)。 2、操作步骤取出试件后及时进行试验,将试

    22、件表面与上下承压板面擦干净。以成型时侧面为上下受压面,试件稳妥放在球座上,球座置于压力机中心,几何对中。强度等级低于C30的混凝土取:/.oh100.的加荷速度,强度等级C30,且C60时,则取:/.oh100.加荷速度,强度等级C60时,:/.oh100.的加荷速度,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极限荷载。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 R=F/A R混凝土抗压强度,MPa F极限荷载N; A受压面积mm2 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计算应精确至0.1MPa。 4、结果评定 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3个试件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

    23、过中间值的15%,则取中间值;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该组试验结果无效。 四、实结 毕业实习对于我们正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实习是把我们在平时学习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去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基于这一点,再有一点就是我们这个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较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就有待于我们到实践中去,把它们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并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这个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实习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本次实习使我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算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吧!这次生产

    24、实习对于我们以后学习、找工作也是受益匪浅。在短短的一个月中,让我们初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让我们初步的认识了这个社会。总之通过这一个月的生产实习,我了解到很多工作知识,也得到意志上锻炼,有辛酸也有快乐,这是我大学生活中的又一笔宝贵的财富,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将有很大的影响。令人难忘的一个多月工地实习停止了,在这一个多月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理解了很多道理。实践是对科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并不能控制具体的体系的科学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应用。在课堂上,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假设在实际生涯和工作当中不能够灵巧应用,那一切将即是是零。实习就是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战当中往。所以我们要做到能把课本上的知识机动适当的应用,成为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要做到适应该今飞速发展的社会,要能够断定自己的人生坐标,要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注意事项

    本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