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语文知识点考点解析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种树郭橐驼传》知识讲解.docx

    • 资源ID:15726835       资源大小:30.4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知识点考点解析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种树郭橐驼传》知识讲解.docx

    1、高中语文知识点考点解析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种树郭橐驼传知识讲解种树郭橐驼传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的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养人术”。2.学习运用对比、映衬这两种比较手法进行说理。3.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懂得“遵循事物规律,顺应其天性”的道理。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关于柳宗元柳宗元(773819)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有河东先生集。关于柳宗元的文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代表作封建论。寓言:继承传统,并

    2、加以发展。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如黔之驴。传记: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种树郭橐驼传。山水游记: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直接刻画山水景色的作品,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代表作有小石潭记等。骚赋:独具特色。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柳宗元的诗幽峭疏淡,用功精细,苏轼认为柳诗在韦应物

    3、之上,说他的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也就是杨万里所说“句淡雅而味深长”。代表作有江雪、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等。解题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 。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

    4、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字词汇总郭橐驼(tu) 为观游(wi)名我固当(dng)窥伺效慕(s)早实以蕃(fn) 木寿且孳(z) 其莳若子(sh) 好烦其令(ho)勖尔植(x) 缫而绪(so ) 遂而鸡豚(tn) 辍飧饔(sn yng)通假字(1)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而”通“尔”,你们) (2)既然已(“已”通“矣”,了)古今异义(1)故乡人号之“驼”(古义:两个词,所以乡里的人;今义:指出生或长期居住在一起的人,家乡人。)(2)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5、。)(3)若不过焉则不及(古义:不是过多;今义:连词,表转折,只是)(4)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我们小民;今义:指人格卑下的人。)(5)既然已 (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一词多义虽:他植者虽窥伺效慕(即使,连词) 虽曰爱之(虽然,连词)故:其土欲故(旧,形容词) 故不我若也(所以,连词)实:早实以蕃(结果实,名词用作动词) 不抑耗其实而已(果实,名词) 其实害之(实际上,副词)若:其置也若弃(像,动词) 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连词) 故不我若也(如,连词)然:隆然伏行(的样子,助词)既然已(这样,副词) 然吾居乡(然而,连词)病:病偻(患,生病,名

    6、作动) 故病且怠(困苦,形容词)者:有类橐驼者(的样子,助词) 他植者则不然(的人,助词) 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的职业,名词)以:以致其性焉尔(来,连词) 早实以蕃(不译,连词)以子之道,移之官理(把,介词)而卒以祸(因,因为)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来)而木性日以离矣(地)而:鸣鼓而聚之(表承接,连词)字而幼孩(你们,代词)旦视而暮抚(表并列,连词)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转折,连词)且:无不活,且硕茂(而且,连词)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尚且、还,连词) 故病且怠(既又,表示并列关系,连词)业:驼业种树(以为职业、从事于,动词)理,非吾业也(职业,名词)传:种树郭橐驼传(一种文体) 传其

    7、事以为官戒也(为作传)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不知始何名(叫)(2)病偻(生病)(3)名我固当(命名)(4)早实以蕃(结果实)(5)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活得长久)(6)其莳也若子(抚育子女,对待子女)(7)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手抓,掐)(8)其筑欲密(用杵捣)(9)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飧,吃晚饭;饔,吃早饭)(10)故乡人号之“驼”(给起诨名)(11)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作传,在句子里是为动用法)(12)而卒以祸(受到祸害)2.动词作名词(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买果者(观赏游览的园林)(2)或移徙(移栽的树)3.名词作状语(1)旦视而暮抚(旦,在早上;暮,在晚上)(2)而木之

    8、性日以离矣(一天天)4.使动用法(1)非有能硕茂之也(硕,使高大;茂,使茂盛)(2)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使早;蕃,使多结果)(3)见长人者好烦其令(使繁多)(4)遂而鸡豚(遂,成,章程,作使动;使长成;喂大)(5)鸣鼓而聚之(鸣,使发出响声;鸣响;聚,使聚集)(6)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多;安,使安定)(7)以致其性焉尔(使达到)5.意动用法 驼业种树(以为职业)6.为动用法(1)其培之也(为培土)(2)忧之太勤(为担忧)(3)虽日忧之(为担忧)(4)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为作传)重点语句判断句“也”式,表示判断。理,非吾业也。宾语前置(1)故不我若也(“我若”,若我,如我)(2)不知

    9、始何名 (“何名”,名何,叫什么)(3)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何以”,以何,用什么)(4)吾又何能为哉(“何能为”,能为何,能够做什么)省略句(1)传其事以( )为官戒也(省略 “之”,指代“本传”)(2)而卒以( )祸(省略“之”,指代“好烦其令”,“以之”:因此。)(3)然吾居( )乡(省略“于”,在)课文精要理解主旨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责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

    10、开生面。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映照,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全文以记言为主,带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理清结构第一段:通过描述郭橐驼的外貌和语言,表现出其豁达的性格,使得读者愿意了解关于他的更多的信息,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第二段: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郭橐驼种树技艺的高超,引出下文对其种树真谛的询问。第三段:用正反对比的手法突出郭橐驼种树的根源顺木之天而致其性。“他植者”的做法又引起了下文对官理的看法。第四段:由种树说到

    11、为官之理,强调作为政府官员,应该“繁其生而安其性”。第五段:由问者的赞许引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把握重点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虽名为“传”,但并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从内容上看,它是一篇借“传”立说的讽喻性寓言。文章由事及理,以小见大,极富哲理,通过贴切的比喻,鲜明的对比和恰当的类比,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我们阅读时应认真借鉴。所谓寓言,即寓意于言。也就是通过讲故事来阐明道理。种树郭橐驼传是通过谈论种树之理,来阐明治国之道的。即文章以郭橐驼种树为喻进一步阐明为政要顺应民心,要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这反映了柳宗元期望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使老百姓能各务其业而不受烦扰

    12、的改革愿望。文章为把“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作者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连用四个“欲”字句,概括了树木的本性,提示了种树的要领,并收到了“天者全而性得”的理想效果;而“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而必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作者次从管理的善与不善作比较。“勿动勿虑若弃。”郭橐驼看似听之任之的做法里,却包含了“顺木之天”的大道理;而他植者好像无微不至地关心,但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概言之,作者围绕“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之纲,分述“己植”和“他植”。己植部分说明树木的本性,再说明“自己

    13、”如何按照树木的本性去栽培,做到“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他植部分则分述两种违背树木本性发展的做法,然后归结到“他植”不如“己植”,由此显示橐驼种树之道的正确。行文简洁,对比鲜明。郭橐驼所讲的道理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写此文仅仅是为了种树吗?我们说不是,要郭橐驼讲种树之理是为了“移之官理”,是用“养树”和“治民”作类比。作者通过对话,将“养树”与“养人”作类比,把种树、管理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树”与“人”,虽为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养树”与“养人”也各有其特点,但尊重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却是为实践所证明了的共同规律。因此,两者类比,既使人感到自然、亲切,也使文章增强了哲理性、说服力。另外,这

    14、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开头的叙述,语言质朴明朗;后面两大段对话,多用排比对偶,说理深刻,尤其是在排比对偶句中,活画出各种逼真情状,令人理服心折。例如,写他植者“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几句,把一个“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的种树者的蠢行刻画得栩栩如生。又如,写俗吏旦暮扰民的“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击木而召之”一段排比对偶句,难道不也把那纷纷扰扰,鸡犬不宁,百姓疲于奔命的情景都活画出来了吗?从语言上看,许多语句如串串珠贝、璀璨夺目,足堪欣赏。写作特色本文运用了对比和映衬的写法。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加强说理的力度,甚至收到不言自明的功效。本文

    15、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在语意上相互映衬的例子,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开头说“橐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最后则以“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论“养人”一段的首尾也是这样呼应的。知识迁移阅读下文,完成15题。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

    16、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

    17、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多听纳。注:谠言:正直的言论。1下列加红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箴时之病箴:劝戒B非次拔擢次:依顺序排列,等次C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善:友好,交好D章武皇帝纳谏思理 理:道理2下列加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幼聪慧绝人 绝人:超过一般人 B吾谓斯文遂绝斯 文:文人

    18、或儒者C而往往流闻禁中禁 中:宫中D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 上前:走上前去3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红词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况能文,而性浮薄 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 欲以生平所贮A与相同,与也相同 B与不同,与也不同 C与不同,与相同 D与相同,与不同 4翻译“后进文章无可意者”一句。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白居易想用有生以来学得的知识报答皇上越级提拔的恩泽。 B对元稹的被贬,白居易曾多次上疏,恳切地劝谏皇上,他的奏疏虽然送入宫中,但却无人向皇上报告。 C皇上起先对白居易劝谏承璀一事很不高兴,认为这是白居易对他的无礼之举,但后来又改变了

    19、对白居易的看法。 D李绛认为,白居易不论大事小事都敢冒死劝谏,这正是他报答皇上破格提拔的表现,而决不是轻率进谏。参考答案1D(理:治,天下大治)2D(上前:皇上面前)3B(转折意;因而,于是;认为;拿,用)4后辈的文章,总没有合他心意的。5B(“但却无人向皇上报告”错,应为“但皇上却不予答复”)参考译文白居易从小就聪明过人,胸怀博大。他在十五六岁时带着一册自己的文章,向著作郎吴地人顾况自荐。顾况善文,不过性情浮躁,看不起别人,后辈的文章没有合他心意的。看过白居易的文章之后,顾况不由得把白居易请上门并友好地会见他说:“我以为文人已经绝迹了,没想到遇见了您。”白居易文辞富丽华美,尤其擅长于写诗文。

    20、他写的上百篇诗歌,都含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的弊病,补救政事的缺陷,因而读书人、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这些诗文)也常常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征召白居易到翰林做学士。三年五月又授予他左拾遗的官职。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爱好文学的君主,破格提升自己,(因此)要用平生所学得的知识,上报君主的恩遇。 白居易与河南的元稹交好,元稹由监察御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奏疏呈上后没有回音。皇上又要封河东人王锷为宰相,白居易劝谏说:“宰相是皇上的辅佐大臣,不是贤良的人不能担当此职。王锷强令他人供给物品、搜括百

    21、姓钱财,并以此来求得恩泽,不能让天下人认为您是得了王锷的进奉而给他宰相的职位,(这样做)对圣朝是很没有好处的。”(皇上)这才取消了(让王锷当宰相的想法)。皇上下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上奏章(阻止此事)的人有十分之七八,白居易也当面向皇上谈论(自己的看法),言词十分激切。不久,他又请求停止河北用兵,(奏章)长达数千字,其中有很多话是别人不大愿意说出口的,(这些意见,皇上)有很多都听取采纳了。只有劝谏不要任命承璀一事,因为言辞过于激切,皇上很不高兴,并对李绛说:“白居易这个小子,是我一手提拔而有了名位的,但对我却这般放肆,我实在有些忍不住了。”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冒着死罪,事无大

    22、小都要直言进谏,大概是因为要报答您大力提拔(的恩泽)罢了,决不是轻易进谏啊。陛下要想广开劝谏的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进谏。”皇上说:“你说得对。”从此,(白居易的劝谏)很多都被皇上听取采纳。拓展阅读奇文以明道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析读(有删改) 【高清课程:高清ID:396074插入位置: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析读 三、课文分析(一)奇人 四、课文分析(二)奇事 五、课文分析(三)常理 六、课文分析(四)明道 】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的一篇奇文。奇在两点:一、郭橐驼本人是一位奇人。二、他种树有诀窍,是一件奇事。(一)奇人文章的题目标明,这是一篇传记。柳宗元仿照史书的体例,介绍郭橐驼的基本情况,点出了郭橐

    23、驼这个奇人的两个与众不同之处:第一,外形古怪。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橐驼,就是骆驼的意思。郭橐驼,没有名字,且有病,患了佝偻病,后背朝天,像趴伏在地上行走一样。有类橐驼者:有,无实际意思。类:像,像骆驼一样的一个人。故乡人号之“驼”:号,称呼他,起外号叫。可见,郭橐驼在外形上、在生理上非常古怪,简直像一个怪物。第二,性情古怪。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郭橐驼对自己的外号浑然不在意,而且说:“很好,用橐驼给我做名字本来很恰当。”名,这里是动词,做名字。于是自己干脆舍弃本名,自己称乎自己为“橐驼”。郭橐驼的话,简洁而生动,

    24、一个和蔼可亲的驼背人形象就跃然纸上。(二)奇事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驼业种树:业,以什么为职业。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就是这样一个身体残疾、相貌古怪的人却是一个教授、博士生导师级的专家,这不奇怪吗,这不是一个奇闻吗!郭橐驼非常受欢迎。郭橐驼的技艺满足了长安人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需求,自己成了热门人物。为什么郭橐驼种的树如此受人欢迎呢?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 或:即或,即使。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树一旦移植,成活率不是很高,如果要高的成活率,必须有高超的技术。且硕茂,早实以蕃。实:果实。蕃:繁茂。 结果早,结的果子多。这样的技术是不是人

    25、人都会呢?不是,郭橐驼有独家秘方,别人谁也学不会。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窥伺效慕:暗中观察、效仿羡慕。(三)常理当别人问郭橐驼种树有什么秘方时,他并不藏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理论层面。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寿:活的时间长。 孳:滋长、繁殖。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天,树木生长的规律。性,树木的本性。顺应树木的生长规律,使树木的本性得到发展,这就是郭橐驼种树的理论依据。面对好奇的询问,橐驼化神奇为平易,用谦和的语气娓娓道来。这是极其平凡的道理,但是别的种树人却做不到。可见橐驼并不藏私,而是“他植者”的修养水平和掌握规律的深度不够。第二,实践经验。凡植木之性,

    26、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分两个小层面来说: 一方面:种树要使树的本性得到最大的发展。包括什么呢?首先:根要舒展。本,根。其次:培土要平整。利于水分的渗入与吸收。再次:移植时候,根上要带着原来的土,有利于成活。最后:移植后,要把埋在树根周围的土夯实。另一方面:在使树的本性得到最大发展的同时,人不要过多干预。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虑:忧虑。莳:种植。全:保全。郭橐驼的种植方式是不是完全消极的所谓“无为而治”呢?不是,因为我们对“无为而治”这四个字存在偏见,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妄为,不过多干预,顺应事物发展的事情还是要去做,郭

    27、橐驼就是如此。第三,插入议论。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其实,它的果实。恩:用心依托,表示恩惠的意思。这里是用心的意思。日以离:以,相当而,表修饰。故不我若:应为“故不若我”,否定句之中,第一人称代词作宾语,宾语要提前。郭橐驼说的这一番话语,多角度阐述了他种树的秘诀。既平凡朴素、毫不矫情,又是非常深远的哲理,类似

    28、老子的“道”。(四)明道通过1-3自然段的叙写,柳宗元已经把郭橐驼其人其事交代清楚了,下文是否还是在写种树呢?当然不是了。柳宗元文学思想的核心就是文以明道,他要通过郭橐驼种树来阐发治国、为官的道理,所以,通过上文的叙写,他便水到渠成得引入自己要表达的“道”了。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柳宗元设计出 “问者曰”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自然地引出郭橐驼的话,也就是引出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我就是一个种树的,你们那些做官的大道理我不懂。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柳宗元暗暗嘲讽那些统治者,你们啊,一个个饱读圣贤之书,号称是朝廷的精英,百姓的父母,还不如一个种树

    29、的呢?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长,治理。人,民、老百姓。若甚怜焉:怜,爱。而卒以祸:而,却。卒,最终。祸,带来灾祸。当官的好像很爱自己的子民百姓,但就像前文所说的种树的他植者一样,做事的动机和取得的实际效果南辕北辙。这一句是总体指出,下面是对“好烦其令”具体的描写。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旦暮吏来而呼曰:旦,早晨,暮,晚上。促尔耕:春天到了,该播种土地了。勖尔植:勖,勉励。植:种植桑麻。督尔获:秋天到了,督促你们收割。早缫而绪:早点把你们的蚕茧抽成蚕丝。早织而缕:早点纺你们的线。字而

    30、幼孩:字,原本是名词,但两个名词组合,变动词。养育。遂而鸡豚:不但管孩子,养猪养鸡也管,好好养鸡下蛋,好好养猪吃肉。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我们这些小民百姓不吃饭,去开会,还得款待他们啊!这哪里是为百姓谋福利?完全是给百姓增加负担,所以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最后一句,郭橐驼说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类,类似。柳宗元通过郭橐驼的一番话,就把不会种树的人对待树的做法巧妙移植到治国、为官的道理上了。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文章的风格,即使到了“文以明道”的阐述“道”的部分,作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知识点考点解析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种树郭橐驼传》知识讲解.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